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社会学专业_第1页
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社会学专业_第2页
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社会学专业_第3页
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社会学专业_第4页
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社会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带我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全国各地的养老政策;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苏州养老产业的现状,主要阐述了现行的养老机制和养老相关的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应对以上问题对苏州养老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通过以上对苏州养老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进行讨论,是苏州老龄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键词老龄化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目录一、苏州市老龄化社会发展状况 1(一)、人口老龄化突如其来 1(二)、我国各地养老政策 2二、苏州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4(一)老龄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体制的矛盾十分突出 4(二)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养老保障负担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 4(三)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 5(四)卫生保障体制与老年群体医疗需求不适应 5(五)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适应 6三、苏州养老产业前景广阔 6(一)发展潜力巨大 6(二)国家政策支持 7(三)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是大势所趋 8(四)拓宽思路:市场化改革是发展方向 9参考文献 10一、苏州市老龄化社会发展状况(一)、人口老龄化突如其来随着我国科学的逐渐发达、社会的逐渐进步等因素的作用,人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使得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许多制度还正在逐步的建立与完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很早之前便以凸显并逐步增大,人口老龄化只是刺激了这些压力的凸显。目前,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加快,这些压力的影响将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更加深刻、更加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激增,我国正在经历并将持续经历世界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龄化过程,而且将是世界的历史上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1]。2014年1月9日,苏州市老龄办公布苏州老年人口数据:2013年,苏州市老年人口再呈增长之势,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6.6万多,达150.9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09%。同时,全市百岁老人增加48人,达420人,最长寿者112岁。苏州市公安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度苏州市户籍人口653.84万,比2012年增6万多,增幅0.93%。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0.9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09%;老年人口增6.6万多,增幅4.6%。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60—69周岁,增4.9万人,达84.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6%。目前,苏州市百岁老人最多的仍是姑苏区,达146人,年龄最大的是住在姑苏区的孙在珍,已是112周岁高龄。从全市看,太仓市、常熟市、姑苏区等三个县级市、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在前三位,分别达27.89%、26.17%、25.7%;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市排在最后三位,也分别达15.33%、18.33%、20.15%;张家港市、吴江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高于全市,分别达23.34%、24.39%;吴中区、相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接近全市,分别达21.04%、21.93%。目前,苏州市老年人口呈现鲜明的地方特点。一是,老年人口继续保持超常增长。2011年以前,全市老年人年均增5万,到2012年,增加7万,2013年增加6.6万。究其原因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第一个生育高峰期,这个时段出生的人已陆续迈入老龄期。专家预测,由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我国第二个生育高峰,由此推算10年后,苏州市还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第二个高峰期。二是,低龄老人基数大增幅快。全市60—69周岁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总数一半以上。三是,各市、区人口老龄化差别大,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与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相差达1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而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和年老的根本原因为出生和死亡,就是人口再生产的速度。当生育率下降时,出生人数由此减少,就对应地使老年的人口相对比重增大,人口结构便趋于老龄化。自我国成立以来,由于科学的发达,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不足40岁提高到70岁。四十多年来,尽管我国人口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但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有较大的幅度的下降。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不断的上升,预计到2040年时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最高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左右,总数将突破3亿。从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预测发展情况的结果来看,生育率的变化是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最关键的因素。任何生育率的下降都会使少儿人口在总人口数目比重下降,却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同时,死亡率下降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口比重的影响作用正在日益加大,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对老年人口比重的影响作用将逐步接近[3]。在党中央号召坚持以人为本,让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是一项艰巨而又急迫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养老问题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社会问题,养老形势异常严峻,养老改革迫在眉睫!(二)、我国各地养老政策由上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与紧迫性,因此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在《意见》中提出关于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建设总体要求,具体如下: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以居家为基础的总体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国家资助、社会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道路,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有序地,健康地,快速地发展。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建设目标:在我国基本上建成以国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综合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全部的社会福利机构和集中收养人员的数量,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服务机构数量要有较明显的增长;在城市中,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服务机构中的老年人床位数要占城市老龄人口的1%,并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团队工作;在农村要建立覆盖五保老人,老年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山西省民政厅获悉,《山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内容涉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具体以普惠型社会养老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点、实现每100张养老床位设置两个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未来三年河北省将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从辽宁省质监局获悉,继省地方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制定并实施后,由本溪市质监局主导制定的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又一成果《老年人健康评估服务标准》,通过了来自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血栓病医院、本溪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权威专家的论证。北京市为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调高了对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的力度。依据新标准,对社会办福利机构(不含社会办会员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为生活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对社会办福利机构为生活能自理的残疾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资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从召开的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兴办社会养老机构规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具体如下:1新建小区养老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养老设施拆迁后将优先回迁;2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建设不低于50%新建养老机构每床位补贴4500-6500元;3建设养老机构水电暖等费用有优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结构或将纳入“医保”;4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兴办养老机构注册资本可首付20%从以上在国家省市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对待老龄化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坚定的决心,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植之下,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妥善的处置。二、苏州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一)老龄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体制的矛盾十分突出苏州市养老机构建设的最大的困境是如何处理好国办福利院和民办福利院的问题。国办福利院作为当前我国的养老福利主体,全部由政府包办,经济效益差,工作效率低下没有竞争的压力,使得养老院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出现让人不放心的地方。同时,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引入民办敬老院机构,增加服务对象的人数,同时迫使一些国办的敬老院改善他们的服务。只有调动全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进而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养老场所的设施完备程度,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形成养老市场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才能真正让社会养老事业飞速发展[4]。(二)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养老保障负担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思路,必然要发展养老服务业。这几年,政府出台政策不少,但效果不明显。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撬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杠杆的支点。在居家养老方面,社区养老服务一要依靠发展现代服务业,二要通过政府支持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来实现。前者使得老年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各种老年服务,后者是对于前者的补充。在机构养老方面,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土地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并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特别是鼓励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尽管以上各种措施的出台,但是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却使得养老保障的负担难以承受。(三)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如今,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使得父母孑然一身在家称之为“空巢老人”;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同时,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进入老年期,传统的家庭模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已经向“四二一”家庭模式转变,在两者共同影响下,使得我国“空巢老人”数量激增[5]。有数据显示,到2050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四亿,其中“空巢老人”的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老人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需要在生活上、心理上的照顾,这就促使了新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的产生,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可以提供居家医疗、老人护理保健、老人日常生活照顾和相关的家政服务,这样既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可以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中继续生活,充分利用了社区和家庭资源。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退化,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然而社区服务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不可能掌握各种医疗护理知识,同时,由于老龄空巢老人的人数众多,完全不可能达到一人一户的对老人照顾和日常护理。因此,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四)卫生保障体制与老年群体医疗需求不适应老年人的卫生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对象。根据卫生部的相关统计,60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占全部慢性病比例的70%,老年人伤残率约占总伤残率的80%,老年人所消耗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我国平均人口消耗资源的1.9倍[6]。在2002年,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失能率约为8.9%,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那么就是说每年至少有1000万以上的失能老年人需要各种形式的长期护理。但就单纯的从城乡养老床位来看,根据相关《我国老龄人事业发展》的白皮书透露,我国城乡养老床位约占总老龄人口的1%,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5%-7%[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的专业机构和相关设施严重不足,现有的养老服务中所包含的服务内容不丰富,老年人所要求的医疗设施不齐全,护理人员总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意思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要求,卫生保障体系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供求矛盾失衡,医疗需求不相适应。(五)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适应我国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养老服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知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普遍低。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社会上随意招收的,文化水平和服务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基本不具备专业管理、护理知识。2、服务人员从业数量不足缺乏敬业精神,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较大,服务队伍远跟不上老年人的强烈需求。而且从业人员偏少,最多的8人左右,少的1至2人,因而满足不了老人的日常服务需求[8]。3、专业培训不到位目前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和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不明确,很大程度约束了养老服务队伍的管理和专业化发展。现有养护人员中有90%的没有执业证书,绝大多数养护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三、苏州养老产业前景广阔(一)发展潜力巨大1、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人口的变化对于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说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预言国家的刚退休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将成为旅游和度假市场,七八十岁的老人将成为退休社团和全面看护中心的重要客户[9]。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观念的改变,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增加,老龄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加大,并且成为空巢老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社会、企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但也给社会的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家庭养老依然像社会养老开始偏移,使得社会养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可能,因此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开拓关于老龄人的用品市场将会有巨大的潜力。2、老龄人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以前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仅仅依靠子女的供给,加上身体机能的衰退,随时有可能为自己的身体出现疾病花费大量的金钱,因此老年人不可能会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然而,现如今的退休老年人,由于其子女已经有较稳定的工作,加上一辈子的积蓄和养老金的日常补给和子女的赡养费,如今的老年人具有了较强的购买能力。数据显示,在2000年,我国有6000万人离退休人员,然而这6000万人带给了老龄人口市场将近400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0年,仅国家支出的退休金的金额就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的收入不断增加,那么会对养老市场带来了机遇[10]。在有了资金作为保障的同时,老年人具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对于为国家贡献老年人,应当要老有所乐,老年人在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娱乐文化项目和其他老年人的相关产业展现了比较强的购买欲望,因此我国的养老产业潜力巨大。(二)国家政策支持将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长期规划之中。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11]。这不仅是对之前所有关于解决中国老龄化具体问题的所得到的结论,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建设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方法。第一、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对老龄化问题的舆论导向指导,提高民众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态度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老龄化的意识。第二,充分了解老龄工作的指导方向。将健康老龄化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结合各个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城镇之间实际的经济水平的差异,精心的布局我国的老龄化工作的指导方向,重点投入,并加大检查惩治力度。第三,将养老工作纳入地方发展的规划当中。各地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老人的数量和具体养老状况,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养老计划,并经此计划纳入长期执行的经济社会计划当中,并采取专人负责,对老龄化工作有管理,有措施[12]。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将发展老龄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我国在政策上支持养老产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养老目标。在政策上有如下的具体体现,首先,在2006年,国家老龄委员会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逐渐增加老龄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导民营资产和外资在我国老龄产业上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的投入机制。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为重点,加强老龄工作,这很明显表明了国家对于老龄相关产业的重视;在2008年的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健康保险的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说明国家在资金方面对养老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以上政策的颁布,使得我国的养老产业有了政策上的支持[13]。(三)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最大的特点是流动,以流动的方式实现劳动力在市场上的调配,这种流动在农村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大约有2亿农民走出乡村,到城市来务工,他们的流动范围非常之广,那么对于老龄父母的照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必然受到挑战。同时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基本上不可以实现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取代家庭养老的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国的逐渐完成了养老模式有家庭向社会的转变,而且现在看来非常成功,相对于我们国家同样是可以借鉴的,而且是可行的。许多老龄人关于养老要求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来源,其次,生活起居的照料,最后,情感慰藉。在经济来源方面,在我国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养老金覆盖面已经达到60%[1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在第二个方面,有以上可知,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社会养老负担起老人的生活起居,儿女定时来前来看望老人。老年人的养老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社会养老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四)拓宽思路:市场化改革是发展方向不可否认,在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中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当今市场都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在这种启发下,当地政府同样应该鼓励民资,建立养老机构,在办理工商程序以及社会扶植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加强对国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监察,依法进行管理和经营,同时在一些民资养老机构中,除了加大扶植力度之外,在对养老机构进行税收方面应给予相应的减免,扶植产业的成长。同时将国办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可以为养老机构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15]。许多地市级民政部门引导地区养老机构从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及扶养人的“三无”低保对象向社会公众服务转变,从简单提供供养的传统养老模式向供养、娱乐、医疗康复等经营一体化模式发展转变,同时赋予养老机构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