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过过过(部编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关测试(本试卷共19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句子默写(8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二、基础知识综合(9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徽州之美,若比作花儿,觉得都不太合适。小巷里,见到金黄的凌xiāo花,从班驳的粉墙头上露出脸儿来。不仅绚烂美好,但只是人间的一季春色。徽州更像是一棵五百年的白果树,开阔静气,静默不语。她立在村头,枝干粗壮,翠衣蹁跹,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白果树也称银杏树,高贵典雅,是树中君子。白果树在秋天里落了叶,树下一片璀璨的金黄,捡起来一片片金色的小扇子,夹在书里做书签,清雅静美之极。(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凌xiāo()花

蹁跹()

璀()璨(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正确写法是“___”。

(2分)(3)文中画线句子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改为“___”。

(2分)(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和__的修辞手法。(2分)三、名著阅读(4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分)(2)《___________》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的小美人鱼;也有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白天鹅的________。(2分)四、综合性学习(8分)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2分)(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4分)聘请书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用3年。西楚中学2018年6月15日五、现代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幽幽七里香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5.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分)6.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A珍藏礼物内心感受B愉悦猜疑C7.语言品味。(4分)(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8.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9.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1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12.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2分)1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六、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屋舍俨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处处志之()(4)未果,寻病终()(5)问君何能尔()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2分)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七、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过关测试(本试卷共19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句子默写(8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挑兮达兮

凄神寒骨

曾益其所不能

徒有羡鱼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尝贻余核舟一

寤寐思服

天涯若比邻【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曾”“羡”“贻”“寤寐”“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二、基础知识综合(9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徽州之美,若比作花儿,觉得都不太合适。小巷里,见到金黄的凌xiāo花,从班驳的粉墙头上露出脸儿来。不仅绚烂美好,但只是人间的一季春色。徽州更像是一棵五百年的白果树,开阔静气,静默不语。她立在村头,枝干粗壮,翠衣蹁跹,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白果树也称银杏树,高贵典雅,是树中君子。白果树在秋天里落了叶,树下一片璀璨的金黄,捡起来一片片金色的小扇子,夹在书里做书签,清雅静美之极。(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凌xiāo()花

蹁跹()

璀()璨(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正确写法是“___”。

(2分)(3)文中画线句子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改为“___”。

(2分)(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和__的修辞手法。(2分)【答案】

xiān

cuǐ

班驳

斑驳

不仅

虽然

比喻

拟人【解析】(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霄”的书写,“跹”的读音。(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3)划线句是转折关系,故应该把“不仅”改为“虽然”,与后面的“但”形成转折关系的复句。(4)结合“徽州之美,若比作花儿”得出采用的是比喻。结合“从班驳的粉墙头上露出脸儿来。”得出采用了拟人。三、名著阅读(4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分)(2)《___________》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的小美人鱼;也有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白天鹅的________。(2分)【答案】

(1)傅聪

真诚

(2)安徒生童话

丑小鸭【解析】(1)要求学生牢记关于《傅雷家书》的相关文学常识。《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9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2)结合“也有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白天鹅”分析得出,第二空填写“丑小鸭”,也可得出第一空是《安徒生童话》。四、综合性学习(8分)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2分)(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4分)聘请书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用3年。西楚中学2018年6月15日【答案】(1)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学生年平均音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在幅度提高,其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高(2)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和理即可)(3)聘请书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用3年。西楚中学2018年6月15日【解析】(1)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题干给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的统计表,其中将2013版教材与2017版教材进行了对比,从数据可见,2017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学生年平均应读篇数都比2013版增加近2倍,增长率也是大幅度提高,其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高。将这些信息用流畅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鼓励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首先要明确鼓励的对象——小明,其次明白小明此时的心理状态(畏难情绪),然后再用安慰、鼓励的话说出来,提示学好古诗文的方法,来增强他学习古诗文的信心。做好此题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交流双方的身份,注意用语的礼貌,表达意思要清晰不含混。(3)本题考查聘请书的拟写。聘请书是聘请有关人员参加某种活动或担任某项工作的凭证。格式:标题。在正中写上标题“聘书”或“聘请书”字样;被聘请者的姓名、称呼,有的在开头写明,有的在正文中写明。正文。一般要交代聘请的原因和请去干什么事情,但也有的不交代聘请的原因,只说明聘请去干什么事情或担任什么工作。正文中还可写上对被聘者的希望。结语。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和祝颂的话。署名。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上聘请单位的名称,在署名下边书写年、月、日。标题:写“聘书”、”聘请书”。称谓:被聘人姓名、职务、职称等。正文:写任何职、任期等。结尾:要有“此聘”、“特聘”等敬语,最后落款、日期,加盖公章。五、现代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幽幽七里香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5.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分)6.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A珍藏礼物内心感受B愉悦猜疑C7.语言品味。(4分)(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8.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9.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答案】5.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6.A收到礼物;B美妙(丰盈、痴迷);C感动(感恩、温暖)7.(1)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示例: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8.示例一:选第二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示例二:选第十段,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9.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的详略安排看出,“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例二:是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的身边,知道“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服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让“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标题中“七里香”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6.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写出对应的心理感受即可。点睛: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赏析句子即可。8.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句子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二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第十段画线句子作用:照应前文,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1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12.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2分)1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答案】10.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11.A12.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13.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14.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解析】10.试题分析:考查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的能力。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首先要通篇阅读,整体把握,理解好文章内容,抓住分论点进行整理合并。通读全文,由首段中“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即可得出“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的结论,而此结论就可用于标题。11.试题分析:考查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首要目的是引出中心论点,林语堂的话是论据,但不是事实论据,而是道理论据。所以A选项错误。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中的“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一句,是谈品读经典的意义,即“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1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明显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分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点睛: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14.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如所给材料中的孔子强调的“仁者爱人”的内容,可作为典型的论据,恰好能够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所以放入A处最合适。六、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屋舍俨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处处志之()(4)未果,寻病终()(5)问君何能尔()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2分)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答案】15.

整齐的样子

邀请

做记号

实现

这样16.(1)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2)这之中隐含着人生的真理,(我)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17.示例:白发老人手持竹篮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情境合理、描述生动即可)18.①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②人人自得其乐,自食其力,和平恬静;③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和谐美好。【解析】15.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俨然”,整齐的样子;“延”,邀请;“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16.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闻”所听到的事;“惋”,惋惜;“辨”,辨识。17.描绘诗歌中展现的画面,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主要的景物,抓住主要的特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翻译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然后运用的语言描绘即可。如:白发老人手持竹篮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他入迷了。18.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甲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