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最终稿)_第1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最终稿)_第2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最终稿)_第3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最终稿)_第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最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摘要】自1978年开始,政府宏观政策开放中国制药业市场吸收外商资金,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许多跨国医药企业通过合作或者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军中国医药领域。基于上述背景对外商资金直接投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完备相关行业政策的制定,还利于我们对中国制药业市场架构的梳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析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指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注重发挥外资优惠政策导向作用,积极促成国内企业规模化;在企业自身层面,应当合理利用外资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争取优势股权分配方式及合作模式等措施。【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医药制造业;影响Theimpact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onChina's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Abstract]Since1978,thegovernment'smacropolicyhasopeneduptheChinesepharmaceuticalindustrymarkettoabsorbforeignfunds.AfterChinaofficiallybecameaWTOmemberonDecember11,2001,manymultinationalpharmaceuticalcompanieshaveenteredtheChinesepharmaceuticalindustrythroughcooperationormergersandacquisitions.Basedontheabovebackground,thedirectinvestmentofforeignfundsintotheChinese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cannotonlyhelpuscompletetheformulationofrelevantindustrypolicies,butalsohelpussortoutthemarketstructureoftheChinesepharmaceuticalindustry.Basedontheaboveanalysis,thisarticlewilltakeChina's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astheresearchobject,collectandorganizetheresearchresultsandprogres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eoryathomeandabroad,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using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pointoutthatforeigndirectinvestment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putemphasisongivingplaytotheguidingroleofforeigninvestmentpreferentialpoliciestoactivelypromotethescaleofdomesticenterprises;attheleveloftheenterpriseitself,itshoulduseforeignresourcesreasonably,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theenterprise,andstriveforsuperiorequityallocationandcooperationModelandothermeasures.[Keywords]Foreigndirectinvestment;Chinesepharmaceuticalmanufacturingindustry;influence目录1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制药业一直保持开放状态,跨国制药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并逐步壮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1]。21世纪10年代以来,在中国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外资企业以并购中小企业的方式在中国医药制业领域逐渐扩大经营规模,由于国内中小型企业被外资企业持有股份,控制股份和大部分领域的收购兼并,外资公司拥有了垄断所有权的趋势,在中国市场获得主要的利润收入。当然,中国医药企业也在外资企业身上引进其经营思路、研究技术、营销理念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推进自身发展,虽然不可否认其对于推进我国经发展、促进了技术发展,并加速了产业规模结构的变化等有利意义,但随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又有哪些?是否会影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医药制药业的目前状况对其分支行业产生的影响是否一致?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会拉高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行内竞争水平?我国对此有何反应?在这种前提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行内市场结构产生何种影响的研究,对于建构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和增加中国对外资的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产生的作用。从行业整体层面出发,利用行业宏观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有益效应及负面影响[2]。从细分药品市场层面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若干高端药品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从企业个案层面出发,分析医药制造业中外合资的具体案例以支持全文观点。在充分分析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针对医药行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更好的吸收医药行业外商投资提供有益思路。2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成果和进展外国直接投资理论是从DoeothomRoy的国外文章开始的,首先考虑了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研究的国外文献。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这一领域的许多实证研究中,主要是在其他国家。一些学者认为,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与进入东道国期间使不使用外国直接投资有关。根据Das(2016)的研究,跨国公司和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具有相互关联的关系。通过确保在东道国的垄断权,跨国公司可以在进入东道国市场后的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市场份额。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很大,但从长远来看,鉴于此,东道国的本地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并继续发展和增强自己的优势。跨国公司不能拥有永久优势。这个市场周期可以逐步提高东道国市场竞争力和竞争程度。通过额外的研究,Dunning(2017)发现,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打破了东道国的市场壁垒,并重新建立了利用东道国自身优势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壁垒。跨国公司的进入进一步稳定了市场资源的主导地位,从而逐渐在东道国建立了储备垄断地位,并最终提高了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一些学者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外国直接投资所影响的效果也有差别。Cho(2018)等人对印度尼西亚金融业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是跨国公司凭借其在规模,设备和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克服了市场障碍并增加了市场份额。而潜在的东道国制造无法冲破这些市场障碍使得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大大降低。关于Zemplinerova(2019)等人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入侵与捷克87个制造市场的集中度变化,得到的结论是,其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变化与同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入侵没有关联。所以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不是造成市场集中度变化的重要原因。2.2国内研究成果和进展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影响行业水平的市场集中度。外商直接投资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否一致与各行业的自身技术特征和市场经济规模相同与否无关联。外国直接投资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通常与经济壁垒因素有关。结合中国的资本市场现状,不难得出政策壁垒是产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根据刘艳婷(2017)的研究,政策壁垒是跨国投资的主要进入壁垒,而经济壁垒或技术壁垒对其影响相对不大。赵明正(2017)研究了中国汽车工业,以汽车行业市场对象,研究其市场结构集中度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联系。根据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市场进入壁垒有促进作用。赵明正还提出了有关国家政策的建议,例如市场结构的调整和集中、加快形成。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与外国直接投资不同时期进入东道国有很大程度上的关联。而一些学者认为中外投资有很长时间额具有排他性的。宋娟(2017)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变化的背景,他得出结论认为,国内政策体制缺陷造成了市场竞争劣势,对比于外部,国内内部改革的延迟以及对强大的外国投资的盲目重视,导致了其在该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史俊华(2018)认为,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外国银行进驻后,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占据领先位置,同时其进入市场促进了市场活动,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银行行业竞争水平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地区性银行的市场份额,品牌效应,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对外资银行而言明显处于劣势状态,经过其长时间的挤压和大范围的产品扩张,东道国银行业很有被排掉的可能。放眼于中国医药制造业,马海英(2018)以中国医药市场结构为研究对象,发现一旦外国直接投资对华医药市场产品变化程度有所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会有所提高。随之发生的是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的行政壁垒减少和经济壁垒的增加,经济壁垒,技术壁垒和产品差异壁垒成为三个主要方面。岳纯和赵洪进(2019)的研究发现中国医药制造业处于市场集中度低水平。尽管国内医药业的市场集中由于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增加,但市场结构缺陷造成市场竞争过剩。当前,中国要正确合理地认识到外商直接投资,并努力利用外资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经济。章家清和张学芬(2019)使用计量模型分析得到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研发投入的增加,外国投资合理化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完善能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3文献评述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人对外国直接投资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从那些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一般都是汽车业和电器业,反而对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研究很少,而其分支行业相关的研究也很少。原因大概如下:首先,从事医药制造业领域的人很少,对于医药制造业产业及市场结构不够了解;其二,国内对于制造业市场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纺织品、电器等行业。另外国内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的人很少,而且每个人使用的经验方法和指标的选择有所不同,随之研究结论就有差别。宏观角度来看,国内学术界对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各执一词。本文以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为主线,并对医药行业子行业的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为之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3中国医药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3.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形式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是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方式。直接投资方法有中外合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及合作开发[3]。(1)中外合资中外合资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政府部门批准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具有中国企业的企业和个人。由中国其他经济组织共同成立的公司。与共同投资合作的合资方按出资比例分摊损益。为了经济发展,国家吸引外资的初始投资形式,在中国利用外资中占很大比例。(2)中外合作中外合作公司是根据中国法律设立的,由外国公司,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与中国国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机构共享,以投资或合作为条件成立的公司(具有合法资格的中国公司的合作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不具有法律条件的合伙公司是无限责任公司)。(3)外商独资外商独资企业指是指由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根据中国法律进行的所有投资的公司,中国分支机构和代理商除外[4]。主要特点是整个公司的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执行独立的业务会计,自负盈亏,并且具有独立的法律责任。外国投资者是公司,自然人,或在这样的国家有多个人。公司可以是多个国家/地区的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外商独资公司组织结构通常是有限责任公司。(4)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指的是国际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经济合作方式。国内外公司采用相关合同,以便外国公司可以投资,独自承担资本开发的风险和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收益因此具有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在中国,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海洋和陆地石油的合作勘探。在前三种投资方式中,其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3.2FDI在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医药制造业是第一个加入开放进程的工业制造业,在1980年代初吸引了外资。当时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和中国大冢等一批合资制药公司已在中国成功投资并建立了工厂,强大的生产优势使公司的长期收入和销售增长。90年第一代外国资本启动了对中国制药业的第二次大规模投资。另外辉瑞、默克等其他实力雄厚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不断建立生产和销售点。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高达1l.11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33.66%。随着经济显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对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结构的有着重要影响。外商对华投资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表SEQ表\*ARABIC1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80~1990)在此期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数额不大,受我国政策影响,投资多以对外借款(即外商间接投资)方式为主,以技术授权为主,利用中国医药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在华投资设立新厂。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第二阶段(1990~2001)医药市场开放性进一步提高,外商对华投资渠道变宽,通过在华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等参与市场竞争,进入大规模、系统化直接投资的阶段。第三阶段(2001至今)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制药企业利用其技术、资本等优势并购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新设企业数目达到高峰。3.3中国医药市场FDI的特点分析从这几年来看,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一直在增加。根据国家数据,从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合作项目达到90个,相当于占全国总数的0.3%;而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计为138,746万美元,同比例提高了45.2%,占全国总数的1.1%。所以这表明中国的投资环境显著领先,有较强的利用外资的综合能力。(1)外商直接投资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在外国药品公司进入中国药品市场的初期,就其本地药品公司的GMP管理,生产线管理和制药设备而言,它们与外国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后续的转换和管理成本远远超过了新建制药厂的成本。因此,在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市场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1999-2000年期间,主要以绿地投资的形式出现,即新的投资方式实现跨国投资,以这种形式成立了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辉瑞、默克等企业。此外,选择投资项目时,外资在投资上对制药装备的选择有所顾忌。当前,中国制药设备市场上的大多数主要竞争对手是个人,小型企业。因为外国直接投资更喜欢可以产生高回报的技术和资本项目,所以外资对制药装备的选择有所顾忌。从2006年至2019年,固定资产自筹资金(中国医药制造业限制设备的主要来源)占资金来源的88.25,利用外资金额仅为1.79%,这表明,衡量外国投资,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投资成本非常重要。(2)三资企业在医药产业中具有优势地位当前,中国的制药业中国的制药业是发展各种国有,私人和外资经济体的经济实体。虽然国有制药公司始终在中国制药行业中排名靠前,但外资制药公司已进入中国制药市场,同时中国私营制药公司成长为主要控股公司,不少国有控股企业正在逐渐下降[5]。外国制药公司位于大多数价值链的高利润领域,研发水平超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尤其是在化学制造行业的许多重要技术,其市场优势逐渐增加。另外,不能低估合资企业和独资公司在中国医药业的地位,这两家公司的数量约是中国制药公司数量的30%,且销售额也达到制药行业总数的27%。表SEQ表\*ARABIC2医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财务情况比较表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资企业955103511441144114095194695191587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90559527508507419425429416422从表2可得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收入及利润每年都低于三资企业,这将使外资制药公司因为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而继续影响中国医药制造业。(3)外资往往是唯一的所有者三资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因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由商务部研究院进行的一项相关调查,跨国公司在外资拥有的跨国生产投资中所占份额是完全合资的,合资和并购的比例约为6:4:3[6]。独资方式逐渐成为外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重要方式。而外资对华投资也以独资方式新设企业,或以参股或收购中小企业、合作项目等获得股份,导致原合资企业被独资逐步控制代替,例如北京诺华、上海强生3.4中国医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趋势(1)外商对华医药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图SEQ图\*ARABIC12014年至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增长预测根据EIU预测,预计在2014至2019年间,我国医药市场增速将达到18%的水平,远远超过全球6.8%图SEQ图\*ARABIC12014年至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增长预测目前,外资企业采用的投资形式主要包括绿地投资、与本土企业及大学合作研发等,未来外商还将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投资。尤其是伴随中国更加严格的医药安全标准及合作要求,本土化将成为国际医药巨头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方向也促使外商对华投资增加。(2)提升在华研发力度成为重点医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水平是产业核心竞争因素[7]。在国际医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较强强度的政策支持与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拉动外商对华医药研发投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有利政策不断出台,对于外商管理政策改革不断趋向“轻审批、重监管”,扩大对外开放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中国药物审批滞后期从2010年的平均耗时7年缩短至2014年的平均耗时4年。而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员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相对低廉。2014年5月,美国百特医药投资3.5亿元人民币在苏州设立其在中国地区的首家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配备先进的研究及测试设备,致力于提升配方开发、分析化学方面的技术水平。2014年9月,投入777.3百万美元法国赛诺菲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5个项目研究基地,该基地现已雇佣一千多名员工,致力于区域创新和糖尿疾病、乙型肝炎的研究。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国际制药公司加强投资,以便最大限度地使用中国的本地资源并扩大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市场份额。4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影响4.1积极影响4.1.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外商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投资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且呈现出合作深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从终端销售合作逐步转向技术研发合作,从产业链单一环节合作逐步转向全产业链合作。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加深共同创造双赢局面,一方面外资企业能更好的渗透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外资对于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水平。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有,罗氏斥资1.4亿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拜耳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赛诺菲联手再鼎生物开发新药、外耳全资收购滇江药业、辉瑞制药与海正药业成立合资公司等。(1)通过技术外溢提升生产技术通过多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本土企业获得了与外国医药巨头合作的机会,进而获得了接触并学习世界尖端医药技术的宝贵机会[8]。本土企业若想获得领先技术往往通过以下途径,购买专利技术、挖掘尖端技术人才、参与技术交流会议等。而这些方式均难以获得最具价值的技术信息。外售专利技术及技术交流会议均接触不到核心技术,挖掘人才则存在地域阻碍且难以获得全产业链技术。而形成合作关系,则为探讨先进技术、获得生产指导创造机会,是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吸收领先技术的重要途径。我国医药制造业获得技术溢出主要表现在仿制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9]。就当前情况来看,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新上市药品中有90%以上是仿制药,仿制药的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仿制药是指在原药专利保护期届满后,开发和生产和原药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症有着同样影响或效果的药品。从2005年到2007年,全球市场上共有150多种专利保护药物,总额达340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5年,专利外药品的数量分别达到111、120、132和122。大型外国制药公司通常决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将过期或过期的原始药品生产线移至该国,以保持市场份额。我国陆续建成多个国际医药巨头生产基地,即将过期或过期专利药在华生产,使本土企业更易获得技术溢出,有助于本土企业开发过期专利药的仿制药品。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仿制药水平虽不断提升但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大部分本土医药企业仿制药产品仍停留在低水平价格层面竞争,利润水平平均仅为5%-10%,而国际仿制药平均利润水平高达40%-60%,这一数据说明我国仿制药开发及生产虽有进展,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且目前仍不具备新药开发的综合实力。专利悬崖后,跨国企业在抢占非专利药市场份额的同时,增强在华生产力度,我国本土企业妥善利用这一机遇将获得更多学习机会,有助于增强其在仿制药市场的开拓与竞争能力。(2)通过加剧竞争提升企业效率随着外商进入我国医药市场,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本土企业寻求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10]。竞争效应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渐显现,伴随二十余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投资中国市场,设立研发中心、生产中心,本土企业为应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增强自身科研力度、提升生产技术及设备水平,进而逐步提升生产效率。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落后的小型企业逐渐遭受吞并或倒闭停业,行业集中度水平有所提升。截止至2019年我国制药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0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虽然行业整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行业百强市场集中度已达45.1%,行业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市场竞争的引入引导本土企业更为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扶持资金,主动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瓶颈,在竞争压力的引导下将现有资源及资金分配至最核心的生产环节,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成长速度。4.1.2组织管理示范效应顾国外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大多数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医药企业已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将对我国本土企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1)促进医药产业基地建成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进入加速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布局,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多个医药产业基地,且其实现的功能从单一的研发聚集地不断向融合制药中试、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演变,使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模式不断向国际领先国家靠拢,通过形成多个资源高度聚集的“医药生物谷”提升行业发展速度,同时也为我国吸引更多外资创造新的有力吸引条件。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最早的医药生产研发集聚地之一,也是外资最早进入并逐渐形成规模的医药产业基地。自1996年建立至今已聚集了包括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罗氏、艾伯维等在内的多个跨国制药企业在华成立的研发中心,上海药物所、复旦药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扬子江、上海医药、复兴医药等大型本土医药企业及众多本土小型研发企业。该医药产业园在小分子药物、精准医疗、抗体药物研究领域创新成果显著,是我国技术转化成果最多、国际交流合作最活跃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之一。园区配套体系不断健全,专业配套服务范围涵盖公共生物制药中试平台、契约式中试服务平台、CMO代工基地、展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综合配套服务范围涵盖政策咨询、知识产权、工商注册等。并且凭借聚集外资投资研发中心及企业的优势,成功与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范例,国家先后在多地有计划性的投资建设医药产业聚集地,目前国内已形成规模的(2)提升本土医药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本土企业将直接获得向国际领先药企学习运营理念、管理手段的机会。以华东医药与默克制药成立的合资企业为例,合资企业成立后,默克公司向合资公司传递企业文化及先进的营销理念。默克公司将客户建立在高度诚信的道德准则上,成立合资公司后这一企业文化被传递到基层员工中,这不仅使新的合资公司保持了高水准的企业形象,也对中国本土合作企业华东医药产生影响,华东医药在吸收文化内涵及品牌建立意识后,整合自身企业文化并形成了独有的差异化营销战略。4.1.3医药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分析医药制药业产业产值数据显示,在医药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产业总额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生物制药工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而化学原料药工业所占比重出现大幅下降。特别是我国发展基础较弱的生物制药工业比重出现明显增长,这意味着我国医药制造业正不断向高技术密集细分产业调整升级,这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密不可分。生物制药是重要的战略新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要求强劲的研发能力。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在生物制药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多种生物制药产品由以上国家占有绝对市场份额。如胰岛素制剂领域,美国礼来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及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占有约90%的市场份额。表SEQ表\*ARABIC32015-2019年医药制造业细分行业外商投资水平外商投资企业产值比重20152016201720182019化学原料药工业(百分比)20.0019.6924.6925.5427.01化学制剂工业(百分比)39.7740.8339.9338.9537.31中成药工业(百分比)13.6614.6116.7614.9313.34生物制药工业(百分比)30.8830.2331.9631.8329.58其他细分医药工业(百分比)17.1815.9514.8011.6812.06医药工业总值(百分比)25.5326.2828.1527.2326.01如上表3数据由EPS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此外,通过比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各医药子行业的产值份额比重,可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医药细分行业中的化学制剂工业及生物制造工业的进入程度较高。进入程度越深越容易对该子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且通过上表4.1可知,对于生物制药行业外商进入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生物制药行业进入程度的倾向性,使其对该子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细分行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处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阶段的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在如此高的外商参与环境中可更加直接有效的获得有益的溢出效应。外商投资对于细分行业的进入程度对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4.2消极影响4.2.1占据本土市场,部分药品领域形成外资垄断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凭借其技术优势及在其他市场积累的营销经验迅速冲击我国本土市场份额。大部分国际医药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以上历史,2017-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数据显示,多家国际医药巨头在华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势头。根据2017及2018年全年你销售额增长数据,诺华制药在中国销售额增长速度最高,2017年增长率高达23%,2018年达到17%。辉瑞、阿斯利康、诺和诺德在2017-2018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10%。如第三章所述,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稳定占有中国医药制药业市场25%的市场份额。外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本土企业,尤其是占据了获利空间较大的高端药品市场,本土企业在短时间很难改变这一市场格局,而随着消费者使用外资投资企业药品时间增长将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产品忠诚及依赖度,未来将不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进军高端药品市场。表SEQ表\*ARABIC42017-2019年第一季度跨国企业在华销售额增长情况公司名称2019Q12018Q12017Q1辉瑞12%17%15%阿斯利康28%22%19%赛诺菲8%10%18%罗氏9%-1%21%诺华13%17%23%默沙东16%2%3%诺和诺德11%18%13%礼来6%21%12%平均13%13%16%如表4的数据来源于医药网-医药资讯www.PharmN一些利润高于同行药品市场的企业正在逐步形成外国投资垄断优势。例如,在胰岛素医学领域,中国有超过9000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约占糖尿病药物市场的36%。总销售金额在2005年为2.6亿元,而2017年增长至13.0亿元,对比之下增长率高达22.5%,这很大程度超过制药行业的平均水平。然而,根据《约束经济新闻》的数据,,2017年中国胰岛素剂量前五名的公司分别是诺和诺德670万元,贝林制药3亿元,礼来制药240万元,通化东宝集团为人民币7,760万元,江苏万邦生化制药为人民币1.709亿元,市场份额为51.6%,23.0%,17.4%,5.9%和1.3%。其中,诺和诺德(NovoNordisk)和礼来公司(EliLilly)合计拥有57.5%的市场份额,表明中国胰岛素药物市场已形成外资垄断。4.2.2部分外资优惠政策损害本土企业利益部分为吸引外资流入的优惠政策损害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对本土企业形成发展阻碍。在针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优惠政策完成前期政策目标后,政府未及时合理引导,收回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特权,致使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享受优惠政策,压制本土企业成长空间[11]。用外商投资企业的个人价格政策的示例,第6条的规定如下。:“区别GMP与非GMP药品、原研药与仿制药、新药名优药品定价,优质优价。”第7条规定:“企业生产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或其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药品的,可向定价部门申请单独定价。”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看,政策主要是保护原始研究,即使第一个研究药物超过了中国的专利保护期,其价格仍然是相同的且超过同类仿制药好几倍,一些外资企业从该政策中受益并确保了利润份额,形成保护屏障,却对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损害。例如,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乙型肝炎治疗药物Heputine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6年9月到期,Heputine根据专利药物的地位确定了国际价格。在中国的累计销售额达到约7亿元人民币。自2009年仿制药在中国问世以来,贺普丁采取了不同的定价政策,使价格定在仿制药市场价格的多了3倍。其高额利润还触发了医疗贿赂,已经对中国制药和制药行业的市场秩序造成破坏。4.2.3把控核心领域,驱使本土企业低水平竞争外资通过重点把控高端医药制造市场及核心生产环节的技术外溢水平,促成我国本土企业仅在低价值环节竞争发展的局势[12]。外资控制技术外溢水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设立自建式研发中心保障技术转移内部化及建立专利防御体系,此外还通过并购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达到把控竞争格局的目的。例如,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中,虽然2001-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规模增加约11.7倍。但是,外资公司主导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CT市场、中高档监视仪市场、检验仪市场、超声波仪器市场、心电图机市场、磁共振设备市场。通用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中比例为70%,,而国产设备比例少于10%。就GE而言,GE从1991年开始在中国投资,到2014年其已在中国建立北京CT扫描、磁共振成像、X光成像系统,无锡超声及监护仪设备工厂,桐庐滤纸及天津核磁共振磁体等生产基地。GE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主要执行其技术零部件。对于本地公司而言,即使技术溢出也接触不到顶尖核心技术,更别说进入先进高级市场。GE还通过收购消除了国内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并牢牢控制公司内部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5我国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伴随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然而我国医疗供给增速水平明显不足。未来我国医疗改革还将深化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水平,这意味着无论对于药品还是医疗器械,我国医药市场均存在着巨大刚性需求,届时也将会有更多外资流入中国市场,妥善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期,妥善引导外资流向,将促使我国医药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促使本土主导领域逐步由基础制造转向尖端技术制造,促使产业走向集中与整合,促使本土领先企业形成品牌意识增强国际销售能力,加快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5.1注重发挥外资优惠政策导向作用我国医药制造业引入外资初期,为扩张外商投资规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政策,然而随着外资稳健流入本土医药市场,我国医药制造业阶段性目标发生变化,相应的外资吸引政策也应做出调整。一方面应逐步削弱失去政策意义的“超国民待遇”[13]。例如,早在2001年出台的单独定价政策目前已不适应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甚至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阻碍。对此,我国政府应分阶段进行政策调整,应根据本土企业竞争实力主动规划我国未来一阶段重点发展的药品细分行业,对于重点开发的细分市场应有步骤地逐渐削弱单独定价限制,从而让主要生产仿制药品的本土企业与原研药获得同等竞争地位,从而增强本土企业竞争积极性,逐步增长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外资企业将核心技术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鼓励中外科研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的投资方式。例如,对于将高价值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的外资企业给予政策便利及其他优惠条件。尽管外商仍会对高价值技术进行把控,但是为高价值技术外溢创造了条件,同时核心价值生产环节引入中国可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为今后我国本土企业进军该领域做出基础准备。此外,政府政策导向应特别注意确保我国医药制造业有序发展。对于恶意竞争、垄断并购、行贿受贿等现象严正打击。5.2积极促成国内企业规模化企业规模化不仅可实现规模效应、更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交易成本,更有利于发展品牌战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我国医药行业应在2015年实现百强市场集中度增长至50%水平。然而这一水平仍与国际领先医药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在防控外资企业在细分领域通过并购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形成垄断的同时,应引导本土企业进行业内整合。在促成国内企业实现规模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监督引导职能,规避企业在政策导向下进行盲目并购,提示企业有计划性的进行并购整合。此外,医药行业应引入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对于快速发展期、成熟发展期企业给予重点关注与支持,促使资源高效配置。5.3合理利用外资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对于本土企业自身而言,应当积极寻求机会利用外资优势资源。外商直接投资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引入中国市场,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为本土企业创造了学习机会。本土企业应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与理念,并将其整合到自身发展中去。企业也应当积极引入在外资投资企业关键生产环节工作的技术人才,通过人才转移实现技术转移。同时应当主动寻求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机会,先模仿再创造,逐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5.4争取优势股权分配方式及合作模式医药制造业已拥有多年吸收引进外资的经验,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本土企业竞争实力较弱,往往与合作的外资企业实力相距甚远,谈判综合实力弱,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形式中只占有小部分股权,研发生产等环节上的合作也由外资企业主导并控制核心技术,本土企业仅承担价值量较低的边缘环节。如今,我国本土企业已在部分医药领域形成生产竞争优势,并在医疗销售市场尤其是基层医疗市场建立起强有力的销售渠道,与地方政府形成良好互信关系。外资企业在寻找本土合作伙伴时已不单单是借合作项目进入中国市场,更开始考量本土企业已有的竞争优势。本土企业实力的增强可帮助其打破弱势地位,本土企业在开展外资合作项目时应争取优势股权分配形式及合作模式,更多参与到核心技术开发环节当中,增强在合资企业或合作项目中的参与深度与广度。6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拉动出口贸易、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方面产生有益效应,但也带来潜在风险及负面作用,如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凭借自身发展优势抢占本土企业市场份额,部分药品领域形成外资垄断趋势,控制高端药品及核心生产环节技术外溢,促成我国本土企业仅在低价值环节竞争发展,部分吸引外资优惠政策对本土企业造成阻碍等。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在政府层面,应当注重发挥外资优惠政策导向作用,积极促成国内企业规模化;在企业自身层面,应当合理利用外资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争取优势股权分配方式及合作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医药制造业这一具体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最新业内数据,力求全面展示外商投资环境下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并对不利影响进行讨论。在行业层面分析基础上,选择医药行业中受到外商直接投资影响较大的具体药品市场进行作用效用方面讨论,以补充行业层面分析得出的观点。本文为我国更好的吸收医药行业外商投资提供有益思路。参考文献[1] 张夏恒.跨境电商类型与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1):76-83.[2]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营销术语词典[M].1960.[3] KevinLaneKeller.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PrenticeHallInc,1998:2.[4] DeChernatoryL.andMcDonaxdM.CreatingPowerfulBrand[M].Oxford:Butterworth-Heinamann,1998:14-35.[5] PhilipKotler.Marketingmanagement[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15-416.[6] RobertMadrigal,JesseKing.Improvingfitperceptionsforanincongruentsponsorship:Associatingasportspropertytoabrandviaanalogicalarticula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8.[1] 邓子梁,陈岩.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生存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3,12:53-69.[2] 马林,章凯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溢出的分类检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8,7:78-87.[3] 赵伟,陈文芝.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机理分析与典型产业实证[J].技术经济.2018,3:22-27.[4]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5,8:95-105.[5] 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5,8:5-12[6] 柴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一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6,7:46-52[7] 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16,12:5-46.[8] 姚树洁,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8,1:151-170.[9] 路江涌.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J].经济研究.2018,6:95-106.[10]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8,7:6-38.[11]RichardE.Caves,MultinationalFirms,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inHost-CountryMarkets[M].Economica,NewSeries,Vol.41,No.162May.2015,PP176-193.[12]Kokko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