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1页
语文-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2页
语文-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3页
语文-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4页
语文-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0页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第2页/共30页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家长给婴幼儿吃的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对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儿童有害。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第3页/共30页时间”。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第4页/共30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秦岭看山王鼎钧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安康、镇安、柞水、西安。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团圆皎洁。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行的人说这天气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灭,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有的如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的,看得多了,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了。登上高处,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破苍藤绾,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顶金光辉煌,令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第5页/共30页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小处又有许多勾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睛。他无条件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开天也是“画儿”。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化。所谓美,大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画家诗人。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动的山,不改变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廊里那样一一观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太阳,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见神仙,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下铺满一代一代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看见瓦房黄犬,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用“子午线”说明了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C.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泰山嵩山他还没到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D.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第6页/共30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受,行文灵活自如。B.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C.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的新鲜感和成就感。D.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值,难掩喜爱之情。8.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9.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七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材料二:治盗之法,莫善于缓;急者,未有不终之以缓者也。且盗之方发而畏捕也,强则相拒,弱则惊窜伏匿而莫测其所在。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一夫之力擒之而有余矣,吏不畏其难获而被罪也。人孰无恶盗之情,而奚纵之?惟求之已急也,迫之以拒,骇之以匿,吏畏不获而被罪,而不敢发觉,夫然后展转浸淫而大盗以起,民以之死,而国因以亡。光武之法,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牧守令长畏懦选怯不敢捕者,皆不以为罪,只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匿蔽者乃罪之。此不易之良法,而愚者弗能行久矣。.(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第7页/共30页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盗自相推A为甲乙B官吏C巡捕D及门E擒F一人以G首H则免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指怎么,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安”字词义不同。B.“齐素多盗”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词义相同。C.泥,指拘泥,与“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中的“泥”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安潜发布公告,对那些举报盗贼的盗贼实施奖赏,免除其罪行。这就导致盗贼团伙之间互相猜疑,盗贼无处容身,纷纷出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B.李公择通过询问一名盗贼知道了盗贼屡禁不止的原因,于是下令拆除窝藏盗贼人家的房子,让盗贼无处藏身,最终实现了治盗的目的。C.盗贼起初非常害怕被捕获,此时,官府若匆忙抓捕,他们或拼死抗拒,或吓得躲藏起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D.光武帝富有智慧,他下令规定,评价官吏治盗政绩的标准是以捕获盗贼的数量来确定的,而对官吏们除窝藏盗贼的其他行为一概不予以追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2)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14.材料中,洪迈与王夫之各自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赣上食莲有感①黄庭坚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头濈濈,更深兄弟思。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腊毒②,素食③则怀惭。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第8页/共30页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腊毒:腊,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③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16.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毕业纪念册上,小刚引用《离骚》中“,”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 ”而树木也就活得长久、长得很快。这颇有《老子·第六十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意味。(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农人告知春耕时节已到,准备开始耕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永远是一个令游子(1)的地方。奔波漂泊的诗人笔下常常集结着乡愁。“(a)”,漂流在外的游子,在落日行将西下的时候,思乡之情(2)。浩浩长江,雾气迷茫,更添(3),诗人在楼上发出的叹息,成为登高处对于乡愁最典型的咏叹。透着些许豪迈,却难掩缠绵思乡之情。相比之下,“(b)”,则成为低回处对于乡愁的最感人的排遣。虽然直白如话,却是离情万种。彼情彼景,早把千万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在脸上,留在天地间。思乡之情如此之切,又有了“(c)”。唯有情之切,才会如此张开想象的翅膀;唯有爱之深,一腔乡第9页/共30页愁才化作千古佳句。这样的乡愁牵着你,引着你,一程程,一步步,山山水水入诗来。山水承载着乡愁,乡愁赋予古诗词以魂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诗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用典,借古说今,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2)一是引古可以加重意思的分量。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量。如①,引用老子“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3)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高不可及,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可轻而易举达到效果;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②。(4)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就是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像司马相如,将来必成大名的意思。在用典的一些好处里,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它常常使为文的人不能不用。这种强制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作诗方面,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不用典就不容易轻松地写出来,如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中“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一联就是这样。(5)四是用典可唤起联想,让意思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如果以“惊鸿”来代美丽的妇女,熟悉《洛神赋》的人自然会想到洛神的美,这表达的效果比说一个美女就好多了。(6)五是用典③。通常表难言之意或难写之情,也就是不好直说的话,尽可以用典故表示。如《资治通鉴》记淝水之战,苻坚大军南下,谢安故作镇静,桓冲很忧虑,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左衽”是用典(出于《论语·宪问》等于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当然不好明说,但用了典故就委婉多了。20.下列选项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一致的一项是()第10页/共30页A.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B.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C.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D.听着那悠扬的歌声,我就醉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琅琊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用典。你准备用下面的例子,请结合第四段内容列出讲解要点。诗(词)句典故出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机”“重启”“升级”是电脑运行的三种模式。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遇到困境有的人选择关机模式,摒弃杂念,沉淀休整;有的人选择重启模式,转换思维,再启新程;有的人选择升级模式,增值更新,提升内核。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1页/共30页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它给大脑发出的信号与‘真正的’食物所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儿科医生安赫拉·纳卡布认为,目前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人类肠道中的神经元直接与大脑相连,因此,尤其是年幼的儿童吃了添加了糖分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或超加工食品,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吃这些含糖食物的原因。她强调,儿童经常吃这类食物意味着,这些食物开始取代富含更健康、更天然营养成分的食物。她还第12页/共30页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应该仔细阅读他们购买的每种食物的成分。”她指出,超市里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超级加工的食品,而来源更健康的食品则可以在杂货店、肉店或健康食品店买到。她还说,糖和盐都有可能在大脑中产生类似于其他类型的成瘾产品的奖励反应,因此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和对这些食品的更强烈偏好。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她指出,如果说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他们能从这一切中学习,那么就必须认识到,超加工食品所具有的这种感官组合在“真正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这种糖、脂肪、增味剂等的组合会激活味蕾,产生感官反应,这是“真正的”食物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因为它无法与超加工食品产生的奖励机制相媲美。纳卡布认为,食用加工食品“在短期内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此类食品一般含有精制糖和能被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她还说:“这可能会导致人体能量迅速达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从而转化为疲劳、烦躁和极度渴望。当我们吃了甜食,过一会儿我们又会觉得想吃,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她说:“在短期内,血液中的糖分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导致烦躁、焦虑、情绪变化,尤其是在幼儿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消化系统受刺激,从而引起腹痛、胀气、腹泻等。”她还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明显的影响是“体重增加”。她说:“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会改变营养价值,导致缺乏饱腹感,使人想吃得更多,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肥胖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健康后果。”她还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开始在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症、认知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报道称,多韦瑙认为,除了可能在新陈代谢层面造成损害之外,由于超加工食品并不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并不含有优质的营养素,而后者正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这一事实所造成的损害意味着,儿童正在受到终生的影响,日后也可能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后者永远都无法产生同样的奖励价值。她还说,新陈代谢的后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正在成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感官上的创伤、饥饿感和饱腹感的改变以及对食物的错误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超加工食品会让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吗?》,刘丽菲编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家长给婴幼儿吃的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对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儿童有害。B.多韦瑙认为,对超加工食物的依赖无疑就是“成瘾”行为,继续就此争论并等待结果确认“只是在浪费第13页/共30页时间”。C.多韦瑙将对超加工食品的依赖和滥用药物类比,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D.由于“真正的”食品不如超加工食品美味,儿童未来将无法接受“真正的”食品,这种错误的食物选择将伴随他们一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国监管机构之所以允许超加工儿童食品存在,是因为认为添加剂含量极少,但监管机构并未顾及添加剂的累积效应。B.纳卡布认为,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C.多韦瑙和纳卡布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会带来快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都主张人们要选择“真正的”食物,即天然健康的食物。D.风味酸奶含有肠道益生菌,也使用炼乳、葡萄糖浆、甜味剂等添加成分,这意味着在有益身体的同时,经常食用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3.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对“真正的”食物的表述的一项是()A.未经过过度加工,含有儿童成长所需的优质营养素。B.不会在大脑中激活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C.不存在会激活味蕾并产生感官反应的成分组合。D.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纳卡布的观点的一项是()A.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上升约28%。B.2021年全球有大约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至7.84亿。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C.用低加工食品逐渐替代超加工食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儿童的饮食偏好,这被证明对拯救深陷超加工食品“陷阱”的儿童卓有成效。D.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一种食物可以是加工的或超加工的。如用酵母、水、面粉制作的面包是加工食品,但若添加防腐剂、膨化剂,就是超加工食品。5.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超加工食品的“上瘾”原理。【答案】1.B2.B3.D4.A第14页/共30页5.(1)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2)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3)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辅食”错误,偷换概念,将“速食食品”偷换成“辅食”,“辅食是一种超加工食品”无中生有。C.“旨在说明一旦过量,二者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错误。由“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可知,旨在说明二者都能激活有利于重复行为的奖赏回路。D.“将无法接受”错误,以偏概全,绝对化。原文是说“这也意味着儿童将更难选择‘真正的’食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青少年体重增加是因为经常食用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和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所以超加工食品是引发肥胖的罪魁祸首”错误,逻辑关系不成立。体重增加未必一定是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只是会“导致肥胖的风险”。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不含增味剂、反式脂肪,不含糖”错误。“以天然食材为基础”依然可制成超加工食品,并非不含糖,而是不添加精制糖。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对应文中谈到的“认知障碍”。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饮食习惯只是其中之一,作为论据针对性不强。C.传达的意思是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习惯也可以改变,纳卡布并未表达相关观点。D.和纳卡布的观点无直接关系。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第15页/共30页①由“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可概括出:大多数超加工食品都含有会激活味蕾的成分。②由“多韦瑙指出,超加工食品产生的这种快感是由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产生的,这会改变人们的敏感性,导致其越来越需要更大剂量的这些产品来获得这种快感”可知,这些成分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使食用者产生快感。③由“因此超加工食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对大脑的感官影响,这是因为吃这些产品的快感会激活一种有利于重复这种行为的奖赏回路”“大脑的这些区域都会受到刺激,进而产生更多的需求、意向和再次食用的欲望”可概括出:这种快感会激活大脑中有利于重复进食行为的奖赏回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秦岭看山王鼎钧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安康、镇安、柞水、西安。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团圆皎洁。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行的人说这天气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灭,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有的如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第16页/共30页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的,看得多了,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了。登上高处,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破苍藤绾,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顶金光辉煌,令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小处又有许多勾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睛。他无条件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开天也是“画儿”。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化。所谓美,大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画家诗人。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动的山,不改变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廊里那样一一观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太阳,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见神仙,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下铺满一代一代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看见瓦房黄犬,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第17页/共30页(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用“子午线”说明了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C.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泰山嵩山他还没到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D.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受,行文灵活自如。B.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C.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的新鲜感和成就感。D.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值,难掩喜爱之情。8.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9.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A8.①雄伟阔大;②姿态万千;7.B③文化底蕴深厚。9.①谙熟诗书,旁征博引,如引用杨万里的诗,引用《创世纪》;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问话;③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如对徐霞客等人的评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错,原文是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作者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是因为有了过秦岭山地的经验,而不是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经过秦岭山地时才想起这首诗。C.“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错,根据原文说的“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分析,第18页/共30页即使作者没到过泰山嵩山,作者也没有遗憾之情。因为作者经过秦岭山地,如坐如立的山全过眼了。D.“内心之苦得以抚慰”错,从作者对山“生了欢喜心……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以及作者对秦岭姿态各异的山的描写中,看不到作者内心有“苦”,看到的是作者对秦岭群山的欣赏和赞美。以及看见古道瘦马、瓦房黄犬的喜悦。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错,第五段运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秦岭群山姿态各异,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五段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领袖”“天才”等一组比喻,描写“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以及后面说“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这都写出了秦岭具有姿态万千的特点;第一段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通过“八百里秦川”写秦岭的宽,通过子午线“六百六十华里”写秦岭的长,这么大的面积都叫秦岭,可见秦岭面积阔大。第三段写秦岭“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第四段写“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这两段通过人的感觉写出了秦岭占地面积辽阔,而且还具有雄伟的特点。文中说“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可见,秦岭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第三段说“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第四段说“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第19页/共30页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作者向秦岭山地进发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作者登山时,引用杨万里的诗;作者暮色中看见光后见山、月时,引用《创世纪》,可见作者具有谙熟诗书,旁征博引的“士子习气”;“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作者看到云海飘浮在山腰,大山之露出山尖,就想象到海上仙山;作者提及秦岭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就想到山神的问话。作者沉醉自然雄奇之景,沉溺于幻想之中,提及文化名人,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文章做后一段说“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作者对徐霞客、韩文公、寒山等人的评论,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为秦岭抱不平,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七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材料二:治盗之法,莫善于缓;急者,未有不终之以缓者也。且盗之方发而畏捕也,强则相拒,弱则惊窜伏匿而莫测其所在。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一夫之力擒之而有余矣,吏不畏第20页/共30页其难获而被罪也。人孰无恶盗之情,而奚纵之?惟求之已急也,迫之以拒,骇之以匿,吏畏不获而被罪,而不敢发觉,夫然后展转浸淫而大盗以起,民以之死,而国因以亡。光武之法,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牧守令长畏懦选怯不敢捕者,皆不以为罪,只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匿蔽者乃罪之。此不易之良法,而愚者弗能行久矣。.(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盗自相推A为甲乙B官吏C巡捕D及门E擒F一人以G首H则免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指怎么,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安”字词义不同。B.“齐素多盗”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词义相同。C.泥,指拘泥,与“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中的“泥”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安潜发布公告,对那些举报盗贼的盗贼实施奖赏,免除其罪行。这就导致盗贼团伙之间互相猜疑,盗贼无处容身,纷纷出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B.李公择通过询问一名盗贼知道了盗贼屡禁不止的原因,于是下令拆除窝藏盗贼人家的房子,让盗贼无处藏身,最终实现了治盗的目的。C.盗贼起初非常害怕被捕获,此时,官府若匆忙抓捕,他们或拼死抗拒,或吓得躲藏起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D.光武帝富有智慧,他下令规定,评价官吏治盗政绩的标准是以捕获盗贼的数量来确定的,而对官吏们除窝藏盗贼的其他行为一概不予以追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2)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14.材料中,洪迈与王夫之各自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BEH.13.(1)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2)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第21页/共30页14.①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②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使盗自相推为甲乙”是一个兼语句,“盗”既作“使”的宾语,又作“自相推为甲乙”的主语,故应在B处断开;“官吏”作主语,“巡捕”作谓语,“及门”是“巡捕”的地点,故应在E处断开;“擒”作谓语,“一人”作宾语,“以首”作“擒一人”的目的,“则免矣”主语省略,故应在H处断开。故应在BE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怎么;使……心安。句意:你怎么能抓我呢?/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B.正确。都指“一向”。句意:齐地一向多盗贼。/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C.错误。拘泥;通“涅”,染黑。句意: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不受尘世的污垢所沾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D.正确。“罪”,名词作动词,处罚;“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句意: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错。根据文中“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可知,盗贼们随着时间推移出来是因为和缓的治盗方式让他们的抗拒之心懈怠了,而不是官府不抓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既然;“榜”,告示;“何”,为什么(2)“以为”,认为;“及”,等到;“然”,这样。【14题详解】第22页/共30页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中“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可知,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②根据材料二中“治盗之法,莫善于缓”可知,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参考译文:材料一:唐朝崔安潜担任西川节度使,到任后不去整治盗贼。他说:“盗贼没有所经之处人们的通同容留,就无法为非作歹。”他于是从公家仓库里拿出钱放到三个市场上,并且在它的上面张榜告示:“告发和捕捉到一名盗贼,赏钱五百缗。如果同伙告捕,则免除他的罪,赏钱和普通人一样多。”不久,有人抓捕盗贼送来。盗贼不服气对捉他的人)说:“你和我一同当盗贼十七年,赃物都平分,你怎么能抓我呢?”崔安潜说:“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那么(这样)他应当被处死,而你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已经被人家先告发了,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崔安潜立即下令付给捕盗的人赏钱,让被捕的盗贼亲眼看见,然后在街市上处死盗贼。于是,盗贼们与他们的团伙相互猜疑,无处容身,竟然在一夜之间,等不及到早上,纷纷逃散出境,从此境内再无一人为盗。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的确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齐地一向多盗贼,李公择严加治理盗贼,但是屡禁不止。有一天抓到一名奸猾盗贼,李公择发现他可以利用,将他脸上刺字编为士卒,让他在自己帐下听差。李公择乘便拿盗贼大量被捕却屡禁不止的原因询问他。(那个盗贼)回答说:“这是由于富豪人家为他们窝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李公择说:“我有办法了。”于是,他下令凡是窝藏盗贼的人家,都拆除房子,盗贼就绝迹了。我于是认识到治理世上的事情,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像崔安潜的办法可以说是高明的了,但齐地的盗贼反而借此作为保命的计策,可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材料二:治盗之法,没有比缓治更好的了;性急的,没有不最终以缓治了结的。况且,盗贼初发时非常害怕被捕获,强而有力的必定会拼命抵抗,弱小的就必然是惊恐失措地逃窜,悄无声息地藏起来,没有人知道他所在的地方。如果官府采取缓治的办法,时日稍久,那么盗贼拼死抗拒的心自然消散,潜逃的也不能长期躲藏,于是又往来于他们的乡里族党了,这时一个人的力量擒获他也有余了,官吏不必害怕因为盗贼难以捕获而受到惩处了。人,谁没有憎恨盗贼的心,哪个会放纵他们呢?只有当官府急不可待地捕捉他们时,逼着他们拼死抗拒,吓得他们深深地藏匿起来,官吏害怕不能捕获而受罚,因而不敢声张,这样以后盗贼辗转蔓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大规模的叛乱势力,百姓因此大量死亡,国家因此覆亡。第23页/共30页光武帝的法令规定,官吏即使有逗留、回避、故意放纵盗贼等行为,也都不问罪,允许他们以最终擒讨成功为政绩。州牧、郡守、县令、县长懦弱胆怯不敢捕盗的,都不认为是罪过,只以捕获盗贼的多少确定政绩。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这是不需改变的好办法,而愚蠢的人长期以来,都不能施行此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赣上食莲有感①黄庭坚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头濈濈,更深兄弟思。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腊毒②,素食③则怀惭。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腊毒:腊,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③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16.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前八句为第一层次,由莲的形象联想到食莲之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②中间八句为第二层,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③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双井塘畔荷花盛开,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第24页/共30页情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错误。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没有表现“渴望归隐”。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路的能力。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开头说:“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莲子像手指一样大,就想到在家里时,母亲分莲子给他们吃,怀念母亲的慈爱。“共房头濈濈,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许多莲子,就想到一房里的众多兄弟,也像莲房里的莲子那样相处。“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莲子中间有莲心,莲心头上有些拳曲,像小儿的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从小儿手就想到家里众小儿,作者回家时,众小儿在门口迎接,要梨枣吃。这是从看到莲房、莲子、莲心,引起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怀念,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这里是就他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指品德高洁的人能保持操守。“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讲到吃莲子的多,知味的却很少。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想到“吾家双井塘”,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毕业纪念册上,小刚引用《离骚》中“,”两句,寄语同学要兼具“内美”与“修能”,提升自身的高度。 ”而树木也就活得长久、长得很快。这颇有《老子·第六十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意味。(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农人告知春耕时节已到,准备开始耕作。第25页/共30页【答案】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②.又重之以修能③.能顺木之天④.以致其性焉尔⑤.农人告余以春及⑥.将有事于西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既、致、焉尔、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永远是一个令游子(1)的地方。奔波漂泊的诗人笔下常常集结着乡愁。“(a)”,漂流在外的游子,在落日行将西下的时候,思乡之情(2)。浩浩长江,雾气迷茫,更添(3),诗人在楼上发出的叹息,成为登高处对于乡愁最典型的咏叹。透着些许豪迈,却难掩缠绵思乡之情。相比之下,“(b)”,则成为低回处对于乡愁的最感人的排遣。虽然直白如话,却是离情万种。彼情彼景,早把千万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在脸上,留在天地间。思乡之情如此之切,又有了“(c)”。唯有情之切,才会如此张开想象的翅膀;唯有爱之深,一腔乡愁才化作千古佳句。这样的乡愁牵着你,引着你,一程程,一步步,山山水水入诗来。山水承载着乡愁,乡愁赋予古诗词以魂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诗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A.a①,b②,c③B.a②,b①,c③C.a②,b③,c①D.a①,b③,c②【答案】18.(示例1)魂牵梦萦(2)油然而生(3)离情别绪19.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空前的“故乡”“游子”和空后的“乡愁”可知,此处是说故乡常常回绕在游子的梦中,故可填“魂牵梦萦”。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B处,由空前的“游子”“落日行将西下的时候”和“思乡之情”可知,此处是在说夕阳西下时,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便会自然产生,故可填“油然而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第26页/共30页C处,由空前的“更添”和空后的“乡愁”可知,此处是在说江上的迷茫雾气让人更加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愁苦,故可填“离情别绪”。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a处,根据空后的“落日行将西下”“思乡”可知此处所说的是夕阳西下的日暮之时,漂泊在外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对应的句子是②,可排除A、D两项;b处,根据空后的“乡愁”“直白如话”“离情万种”可知,此处是直接言说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对应的句故选C。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用典,借古说今,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2)一是引古可以加重意思的分量。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量。如①,引用老子“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3)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高不可及,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可轻而易举达到效果;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②。(4)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就是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像司马相如,将来必成大名的意思。在用典的一些好处里,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它常常使为文的人不能不用。这种强制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作诗方面,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不用典就不容易轻松地写出来,如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中“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一联就是这样。(5)四是用典可唤起联想,让意思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如果以“惊鸿”来代美丽的妇女,熟悉《洛神赋》的人自然会想到洛神的美,这表达的效果比说一个美女就好多了。(6)五是用典③。通常表难言之意或难写之情,也就是不好直说的话,尽可以用典故表示。如《资治通鉴》记淝水之战,苻坚大军南下,谢安故作镇静,桓冲很忧虑,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左衽”是用典(出于《论语·宪问》等于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当然不好明说,但用了典故就委婉多了。20.下列选项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第27页/共30页B.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C.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D.听着那悠扬的歌声,我就醉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琅琊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用典。你准备用下面的例子,请结合第四段内容列出讲解要点。诗(词)句典故出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答案】20.D21.(1)反对声色的享乐2)那就会很费力3)可以使语意更委婉。22.①该句用了廉颇的典故“以简驭繁”,既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报效祖国的决心,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②这与词的格式固定、字数受限而又必须表达丰富词意有关,有一定强制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就”表因果。A.表加强肯定语气;B.表条件;C.表让步;D.表因果。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下句引用老子的话表达对声色享乐的反对,应填:反对声色的享乐。第28页/共30页②语段强调引用古事古语的作用,此处是如果不引用的后果,与“轻而易举达到效果”相反,应填:那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