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经考古发现,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中,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的精美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A.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 B.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C.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 D.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2.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A.分封制、推恩令 B.郡县制、独尊儒术 C.行省制、盐铁专卖 D.丞相制度、军机处3.如图所示坐具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内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A.排异性 B.吸纳性 C.保守性 D.连续性4.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A.民族交融加强 B.中外交流频繁 C.文学艺术繁荣 D.中央集权加强5.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

C.立场差异造成认识不同 D.史料的拓展助于形成新的认识6.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7.“时穷节乃见”,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下列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人民民主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们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9.刘少奇曾怒批“三年来,报纸在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对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恶果”。与“浮夸风”相关的历史事件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A.需要加强对报纸宣传的引导 B.发展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要注重科技及教育事业发展 D.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10.如图是古代某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帝国()

A.是著名的金字塔国度 B.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国

C.是德意法三国的雏形 D.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11.在中世纪的西欧,封臣每年都要为封君服兵役。从12世纪开始,国王开始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12世纪末,非直属封臣的骑士义务普遍以缴纳免服兵役金的方式履行。这表明当时西欧()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王权摆脱教会控制 D.封君封臣义务对等12.九(1)班同学在某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世界市场形成 D.美国内战13.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有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完全是苏共自身原因导致 B.“自己打败自己”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C.党员的数量越多执政能力必定越差 D.党员数量过多是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1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15.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中国参与或组织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A.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求同存异”的外交

C.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D.世界展望中国发展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6.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春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17.康熙帝在位期间册封“达赖喇嘛”、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解决台湾问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18.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军长。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19.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错误:______

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20.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五四运动作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苦苦向西方学习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与此同时,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本质。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同时又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是在这种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编自宋进《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2019年5月7日《人民日报》)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1)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______(2)五四运动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_____(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__(4)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______(5)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______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面对野蛮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浴血奋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凝聚起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有力的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最终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不容忘却的国家记忆》

(1)什么事件是“十四年抗战”的起点?请写出材料中的两个战场。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2017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俞正声发表讲话》(2)据材料二,概括“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原因(两条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

(3)通过立法确立公祭日,并举行纪念和悼念活动,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为什么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2.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于1807年8月17日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材料三:

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材料四: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首先需要满足的三个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克莱蒙号”轮船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方面的革新,请写出同一时代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及发明者。结合所学谈谈,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各出现了什么变化?(4)材料四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综合材料,你认为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的精美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可知,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产生了权贵阶层,说明私有制逐步发展,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项正确;材料可以反映原始社会后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不能说明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排除A项;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排除C项;仅从墓葬差别不能判断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良渚遗址的文明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良渚遗址的文明成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硬件,汉武帝……软件”,这是说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巩固统一,故B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措施,推恩令是削除王国势力,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硬件,故排除A;行省制是元代措施,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它使国家的财政局面改善,故排除C;丞相制度是秦始皇实行君主专制的措施之一,军机处是清代措施,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以“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汉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以硬件、软件为切入点,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行政措施、思想措施。掌握,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硬件;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巩固统一,是软件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胡床、椅子等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内地,体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吸纳性、兼容性,B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内地吸纳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显然不代表排异性或保守性,排除AC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文化交融,并不是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的准确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答案】A【解析】A.依据“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可知,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服饰受到人们的推崇,反映了唐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项正确。

B.题干反映的是唐代的民族关系,不能体现中外交流的频繁,排除B项。

C.仅凭唐朝服饰不足以说明文学艺术繁荣,排除C项。

D.中央集权加强表现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可知,新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史料查证和比较的基础上,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旧观点都具有其学术价值,排除A项;调查考证有助于揭示历史的真相,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旧观点的立场问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可知,统治集团大多数人对汉族的制度、文化始终有较深的隔膜,所以说这一现象反映忽必烈统治时期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统治集团大多数人对汉族的制度、文化始终有较深的隔膜,不是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排除B;题干材料主要是阐述统治集团大多数人对汉族的制度、文化始终有较深的隔膜,不能说明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反映忽必烈统治时期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谭嗣同、邓世昌、李大钊和张謇”,结合所学知识: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并为之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挽救民族危机,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李大钊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它们的努力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和张謇兴办实业、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应把握邓世昌、谭嗣同、李大钊和张謇的活动。

本题通过谭嗣同、邓世昌、李大钊和张謇等人的活动,考查了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8.【答案】D【解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D是正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B错误,我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意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新中国成立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9.【答案】B【解析】A.加强对报纸宣传的引导不是材料相关的启示,排除A项。

B.根据材料“浮夸风”结合所学可知,“浮夸风”是大跃进的重要表现,所以主要原因就是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教训就是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项正确。

C.注重科技及教育事业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D.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大跃进,识记大跃进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大跃进历史教训。10.【答案】D【解析】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故D符合题意;金字塔国度是古埃及,排除A;丝绸之路的起点国是中国,排除B;德意法三国的雏形是查理曼帝国,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11.【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从12世纪开始,国王通过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封臣的骑士义务也普遍以缴纳免服兵役金的方式履行,金钱在军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中的现象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教会的内容,排除C;“义务对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当时西欧商品经济有所发展。12.【答案】B【解析】依据题目可知,“新大陆”指的是美洲,同时非洲被掠走了上亿精壮劳动力;结合所学,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原料,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却给非洲带来了灾难,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经济倒退。故选B项。13.【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自己打败了自己”指的是苏联的解体,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走向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14.【答案】D【解析】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可知,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对中国的先进分子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5.【答案】D【解析】漫画内容说明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选择“世界展望中国发展”最恰当。ABC不符合漫画主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16.【答案】×,“李春”改为“李冰”【解析】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故题干表述错误,把“李春”改为“李冰”。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李春”改为“李冰”。

本题主要考查了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冰与都江堰的修建。17.【答案】×,“达赖喇嘛”改为“班禅额尔德尼”【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达赖喇嘛”改为“班禅额尔德尼”。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时期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18.【答案】×,“陈毅”改为“叶挺”【解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陈毅”改为“叶挺”。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重点掌握红军改编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9.【答案】√;√【解析】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于20世纪80年代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内容。20.【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A【小题5】A【解析】(1)“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2)据材料“五四运动……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知,“五四运动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4)据材料“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是在这种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知,“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5)据材料“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可知,“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故答案为:

(1)C。

(2)A。

(3)C。

(4)A。

(5)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史实。21.【答案】(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由材料“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可知,材料中的两个战场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2)由材料“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凝聚起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可知由于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故答案为:

(1)起点:九一八事变;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2)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等。

(3)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