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分别居住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珠江流域

和黄河流域2.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新冠疫情肆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说明()A.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贸易保护主义消亡

C.世界多极化趋势确立 D.全球治理需要变革3.2018年3月17日上午10时40分,习近平主席左手抚按宪法(第四部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而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4.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5.下列是一组反映唐朝女性日常生活的图片。你能说出唐朝的社会风气特点吗?()

A.开放进取 B.重文轻武 C.男女平等 D.理性淳朴6.春秋争霸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中原各国同周边的戎、狄等族也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争斗,这个过程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A.各诸侯国发展不平衡 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 D.促进了民族间交融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A.明朝时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后期 D.南宋时期8.中国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9.“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赞扬了哪次起义的历史意义?()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10.“朱德来会毛泽东,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发生在()A.秋收起义后 B.遵义会议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五四运动中11.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12.把“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归纳一个主题应该是()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十四年抗战 D.国民革命13.八(2)班的同学们正在复习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但大家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记忆往往会颠倒错乱。请帮助他们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兴办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

③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14.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新疆成为“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热点。回答12~13题。

浸步在新疆步行街,你能品尝到的当地美食有()

①羊肉串②烤馕③酥油茶④手抓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B.1842年,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C.1842年8月,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16.某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的兴起等。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 B.封建时代的亚洲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步入近代社会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放沿海城市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内地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8.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认识你自己”

C.“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9.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看作三个试验,即“追随理想的试验、面对现实的试验、回归理想的试验”,其中“面对现实的试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凡尔登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萨拉热窝事件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弊端。(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1分)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1分)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两种选择?22.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

材料四: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据材料指出美国为什么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3)材料中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4)“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什么?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呈现什么新的特点?23.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九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1)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4.国歌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国家尊严的象征,也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歌歌词节选主要历程《马赛曲》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1792年诞生,1795年法国督政府宣布此曲为国歌;1804年拿破仑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定《马赛曲》为国歌。《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创作于1871年;1922-1944年它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它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首国歌,分析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谈谈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政治精英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利用国歌音乐符号的设计来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本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个体施加影响。

——摘编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材料三:研究发现,如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的对象主要有哪些类型?祖国土地保卫

民族团结勇敢

英雄祖先家乡

自由和平正义(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分别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可知,这体现出全球治理需要变革,故D符合题意;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说法错误,贸易保护主义消亡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确立说法错误,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新冠疫情肆虐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题主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3.【答案】C【解析】A.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

D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识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基础知识。4.【答案】A【解析】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科学技术成就.

本题以秦汉科学技术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材基础知识.5.【答案】A【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一组反映唐朝女性日常生活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6.【答案】D【解析】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各诸侯国发展不平衡是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之一,不是春秋争霸的影响,排除A;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是春秋争霸过程中孕育的消极因素,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春秋争霸过程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促进了民族间交融。7.【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初步形成的新剧种是京剧,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繁荣的代表.清朝后期(清乾隆末期1790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形成京剧.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京剧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剧种的了解,重点识记戏剧方面的知识.8.【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C符合题意;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排除A;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排除B;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10.【答案】A【解析】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故选A。

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的相关知识。1928年4月28日井冈山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重点识记井冈山会师的内容与影响。11.【答案】D【解析】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其历史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12.【答案】B【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主题为解放战争。

故选:B。

本题以“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1946-1949年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先后顺序依次是③④②①,C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掌握中共十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14.【答案】B【解析】解:新疆的特产是烤馕、羊肉串、哈密瓜、葡萄、手抓饭等,称“不辞长作新疆人”新疆发展要因地制宜。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5.【答案】D【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评判,其中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符合题意;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和历史史实的含义。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史实的含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6.【答案】C【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故某小组研究的是中世纪的欧洲。题干材料与雅典的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与亚洲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与步入近代社会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界的欧洲,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世界的欧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D【解析】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放以后,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发展非常快。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项正确;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营口市(1985)、威海市(1988)统称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排除A项;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座谈会,提出把上述三个“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议,排除B项;1992年开放内地沿江沿边,边城省会与自治区城市,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需要考生掌握对外开放的步骤,重点掌握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故D符合题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但丁的名言,排除A;“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B;“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根据以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0.【答案】C【解析】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有“屠场”之称;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为④②①③,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21.【答案】(1)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四书五经;指定观点答题;答卷文体为八股文)两种答案任选其一;弊端:束缚思想,扼杀人才(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开放使经济繁荣;闭关锁国使经济落后(坚持对外开放)。【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八股取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八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唐宋相比,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巨大变化,考试内容仅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要用指定的观点答题;考试格式,即答卷的文体要求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种做法被称为八股取士。为了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2)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狱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的冤案都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而制造的,说明它反映的现象是清朝实行文字狱;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明清朝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的意图是加强思想控制。(3)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当时清政府关闭国门,拒绝与外界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伍了。所以,清政府的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对于这两种选择,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由此得出的认识是开放使经济繁荣;闭关锁国使经济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小题1】(1)材料一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这一方针呼吁与会各国撇开分歧,为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据材料二“‘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知,由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和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所以美国要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时期中国还取得的重大的外交成就有: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中美建交和1972年中日建交。

(3)材料中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体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两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当时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祖国。

(4)“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APEC)”。1991年,我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第一次在上海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据材料四“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可知,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呈现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的新特点。

故答案为:

(1)“求同存异”方针;呼吁与会各国撇开分歧,为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答出两点即可)。

(3)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4)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美国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的原因、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亚太经合组织、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的相关史实。掌握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