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往事依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往事依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芽的第一棵春芽,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你们现有的人生旅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那么,在这些脚印中,有哪些往事令你记忆犹新?(学生交流,自由回答)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特级语言教师于漪先生也有自己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故事。

(板书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的成长往事,从而引出本课,使学生有亲切感,更容易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人:识作者(见本课“作者简介”栏目)

2.破题:明基调

师: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刚回忆的往事,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预设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指“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读文:理脉络

(1)扫清字词障碍(见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划分层次

师:请同学们划分文章层次。

预设

第一部分(1):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7):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三部分(8):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3)梳理往事

师:于漪老师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多,成就斐然。这与其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分不开。在本文主体部分中,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这些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概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默读,思考并讨论,师指名回答)

预设

课件出示:

阶段主要事件感受影响

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读《千家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获得美的享受、生活乐趣

初中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深深感动,深受感染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

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选材精当。

【设计意图】从“知人、破题、读文”三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为后面深入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探究内容,体会情感

1.评读“看图画"

师:作者在第2段写了看图画,从艺术形象中受到了最初的文学熏陶。作者看了哪些景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并赏析。

预设原文: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

赏析:“雄伟险峻”“烟波浩渺"形象地写出了梁山的雄伟和水泊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作者运用的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引人遐想。作者又是怎样通过画中之景进行联想的呢?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

预设原文: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赏析:作者将《水浒传》中的图景与家乡焦山一带进行联想,使自己如临其境。“好像就是”“不知不觉"犹如身历其境”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我"借助眼前的景物解读梁山泊背景的读书趣事。

师:你有见过哪些自然风光?请仿照作者的用语,写一段文字。

预设我见过我国最大的瀑布——云贵高原上的黄果树瀑布,瀑布以上,河谷宽阔,稻田纵横;从岩壁上直泻而下的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以下,则河流深切,峡谷险峻。

2.评读“读诗歌”

师:作者在写读诗往事的时候,先概述了家乡风物,然后引用了众多《千家诗》中的诗句,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再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设作者先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简洁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饱含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也交代了孕育《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

后又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描绘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的精妙词语,具体表现阅读《千家诗》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也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能感受到作者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怀。

师:再次朗读这些诗句,感受诗句的美好。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课外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高声朗读,师在生朗读时候,可出示对应图片并配上一些背景音乐)

预设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评读“听讲课”

师:作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分别诵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的《南归》的情境,感染了大家,也令作者难以忘怀。结合课件资料,请用原文回答这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启发。

课件出示:

(1)诗词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南归》:《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部浪漫主义话剧,作者运用浪漫的想象,童话般地描写了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倦于现实人生的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剧作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着坚决的反抗。

(2)作者所处时代背景

生于1929年的于漪在炮火连天中辗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学校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一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

预设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师:作者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预设

(1)原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赏析:运用动作描写,写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

(2)原文: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赏析:运用神态描写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凝注"从正面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学生的“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了国文老师的朗诵使学生身临其境。

师:结合文章内容,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说说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不同点相同点

老师国文老师代课国文老师都是国文老师

所教内容宋词(古)现代诗(今)都是抒情诗词

诵读课文的特点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学生都被深深感动学生都深受感染

对“我”产生的影响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对新文学更有兴趣“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预设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了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和“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体会情感

师: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缕缕情思。请结合之前的分析,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体会这种感情,并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预设

(1)体会情感:

①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

②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

③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

④听国文老师上课:写聆听朗诵、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

(2)作者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深受优秀教师的影响,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追问: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设计意图】分析文章主体部分,先将作者的依依往事分为“图画”“诗歌"听课”三部分来具体探究,探究过程中结合朗读,使学生以读促思,再升华至探讨作者情感,教学层层递进,使学生学习循序渐进。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于漪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向于老师学习,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希望多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2.布置作业

片段写作:作者写两位国文老师上课的情景十分具有感染力。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试着写一写你最受感染的一个课堂片段。

【设计意图】由课内学习写作方法延伸到课外写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全程的讨论、交流,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诗句诵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赏析,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人物的比较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课后写作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资料链接】

于漪语录

1.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深厚灿烂的文化使我激动不已,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始终意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2.对自己的母语不热爱,很难有浓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3.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要跟着时代前进,怎么会够呢?我鼓足生命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受挫更刚强,有使不完的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