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红星照耀中国》思辨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聚焦“孩子气"的相关描写,走近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三位革命领袖,感受其生命气象和人格魅力;

2.分析“孩子气”的特定内涵,走进一代伟人的心灵世界,理解领袖们可爱又可贵的人格;

3.探究“孩子气"与“领袖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聚焦“孩子气"的相关描写,走近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三位革命领袖,感受其生命气象和人格魅力;

2.分析“孩子气”的特定内涵,走进一代伟人的心灵世界,理解领袖们可爱又可贵的人格;

3.探究“孩子气"与“领袖气”的关系。

【阅读篇章】

请同学们主要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以下章节:

1.第二篇的《造反者》

2.第三篇的《苏维埃掌权人物》《共产党的基本政策》《论抗日战争》

3.第八篇的《彭德怀印象》《为什么当红军》

【学习过程】

一、导入并提出议题

解读课题,提出问题:

“孩子气"这个词语同学们熟悉吗?有没有人用这个词语说过你?/同学们正处于从孩子成长为成人的人生阶段,跟成人相比,你认为孩子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任务一:寻找“孩子气”的细节

1.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代伟人,但是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却用“孩子气"一词来形容他们。

请朗读书中用“孩子气”一词形容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的三段文字:

屏显:

周恩来:“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彭德怀:“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2.这是1936年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毛泽东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43岁;周恩来和彭德怀也都已经38岁。

屏显:三位伟人的照片

斯诺不仅直接用“孩子气”一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三位领袖,而且还写下了不少表现三位伟人“孩子气"的细节。

从文本相关章节中找出你认为最能够表现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孩子气”的细节。(课前完成。可分组安排阅读任务。)

毛泽东:

细节:

周恩来:

细节:

彭德怀:

细节:

细节预设:

毛泽东:

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苏维埃掌权人物》)

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精疲力竭,但在毛泽东苍白的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忽然间,他们两个(毛主席和毛夫人)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奄奄一息地死去,高兴得叫起来。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论抗日战争》)

周恩来: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造反者》)

彭德怀:

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地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彭德怀印象》)

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彭德怀印象》)

他在把这些青年时代和斗争的情况告诉我时,他手里执着一个用蒙古马鬃做的苍蝇拂,为了强调语气,漫不经心地随手挥舞着,一边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说说笑笑。这时有个通讯员送来了一束电报,他开始看电报时又突然成了一个严肃的司令员了。(《为什么当红军?》)

3.说说这些细节如何体现了他们的“孩子气"?

理由预设:

毛泽东:“玩得很高兴”“高兴得叫起来"——

周恩来:“轻松愉快”“神气活现"——

彭德怀:“像兔子一样”“喜欢孩子"漫不经心”——

小结:原来,一代革命领袖真的跟我们、跟孩子、跟普通人一样顽皮、淘气。

三、学习任务二:分析“孩子气"的特定内涵

1.斯诺第一次接触这些领袖人物,见到他们如此孩子气,心里会不会对他们的领导能力也有过那么一点点疑虑呢?根据你的阅读,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不会/会

但是,斯诺确实有过疑虑,大家看斯诺的话:

屏显:

这样的人(在捉飞蛾的毛主席)会是真的在认真地考虑战争吗?

2.我们看到了斯诺的顾虑,也能理解他的顾虑。那我们来看看斯诺对三位伟人的孩子气持什么态度?欣赏还是否定?请你结合文中细节来分析一下。

预设:细节中多处词语表现出斯诺对伟人的赞赏。

3.这样可爱淘气的人确实惹人亲近。但斯诺对他们的赞赏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一份可爱与淘气背后更重要的东西。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代伟人的“孩子气”的特定内涵,你会用那个词?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童心、赤子之心

童心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真

屏显

常德不离,复归乎婴儿——《道德经》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焚书·童心说》

4.大家觉得这样天真的童心重要吗?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屏显:

褪去了天真,生命就是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

——王开岭《从生命到罐头》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童心说》

屏显:童心,如此可贵

5.大家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这样永葆童心的人容易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屏显:

几米的漫画《疲惫人生》中这样说:大家都说做人好累,我也这么觉得。

要戴上假发、戴上面具、戴上眼镜、戴上笑容。

屏显:童心,如此难得

6.此刻,让我们回过头来,1936年,这几位伟人领导着红军刚刚经历长征到达陕北。长征之苦,我们都知道。斯诺在书中这样写道:

屏显:

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

那么,请问大家,伟人们身上的孩子气是不是少不经事的淘气、傻气?

显然不是。周国平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妙:

屏显

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周国平

伟人的孩子气,是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都能永葆天真的真正的成熟

四、学习任务三:探究“孩子气"与“领袖气”的关系

1.在敌我力量悬殊、革命形势严峻的情况之下,斯诺通过对红区的采访,最终作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的预判

屏显:

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作出这个判断当然是考虑了很多的因素,如国际局势、国共关系等。但他一定也从这一代领导人的身上找到了他们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依据。请看斯诺的描述:

屏显:

周恩来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

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彭德怀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请你从这些描述中找到三位伟人特别具有领袖气质的依据。

预设:

其实在斯诺的眼中,蒋介石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具有非凡的才能。因为斯诺在本书《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中说:

屏显:

……中国国民党和民族资产阶级中间的进步分子,在蒋介石委员长贤名领导下,恢复了他们的革命意志……

而且当时国共实力悬殊,斯诺为什么依然做出这样的判断呢?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今天还是聚焦在三位伟人身上,斯诺在这三位伟人身上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饱满的革命热情

屏显:

毛泽东:

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做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苏维埃掌权人物》)

周恩来:

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是,像他同辈的许多其他人一样,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到上海的时候唯一的武装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彭德怀:

“……为了要使我们的斗争有一些意义,为了实现长期的变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为什么当红军》)

那么,现在的问题时,伟人们的孩子气与他们充满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丰富的革命智慧的领袖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此处,我们先来读一读王开岭的一段话,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屏显: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他们是内心真正纯净的人,他们更容易体察老百姓的疾苦,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深重困难。所以,他们更清楚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要往哪里走。

屏显:

你觉得这个人(毛泽东)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末,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屏显: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这几位伟人的身上,这一份初心和使命,使他们成为了最最纯粹的人,使他们敢于在老百姓面前在红小鬼面前袒露真心和真我。也正是这份不失童心的纯粹,让他们变成了最为坚定的革命者,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的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