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铁齿铜牙纪晓岚烛之武退秦师关于《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左丘明。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但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听录音,分析课文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具体研读1.秦晋为何围郑?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具体研读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具体研读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国亡郑的决心。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4.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具体研读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伯:直截了当

烛之武:迂回曲折具体研读5.从秦撤兵以及晋文公不愿攻秦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

各国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具体研读6.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

其实,“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人物形象

烛之武,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有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深明大义,这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烛之武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他不卑不亢,胸有成竹,对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打算。说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说服力。终于凭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人物形象

佚之狐,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也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人物形象

郑伯,临事时勇于自责。当郑国处于危险境地,需要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委屈与牢骚。对此,郑伯先以“是寡人之过也”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没有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身赴敌营。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词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夫人: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的尊称

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

文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既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

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退秦师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军、退兵

你还能找出这类的字词吗?文言知识梳理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

①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③且贰于楚也

且于楚贰也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有何厌?

文言知识梳理3.特殊句式省略句:

①晋军函陵

晋军(于)函陵

②敢以烦执事

敢以(之)烦执事

③辞曰:臣之壮也

(烛之武)辞曰

伏笔与照应①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②“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的有关内容。

③“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艺术效果文章开头写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以为烛之武会顺利的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由此渺茫。而郑伯的自责,又使故事有了转机,增添了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

课文就是这样有张有弛,曲折有致,生动活泼,颇具感染力。

文章小结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越国以鄙远D.焉用亡郑以陪邻以:C、D两项都是表目的的连词,“而”“来”。A.介词,“因为”;B.介词,“拿”。

解析下列词语中“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才济济B.同舟共济C.济世之才D.无济于事题干中的“济”和B项中的“济”都是“过河、横渡”的意思;A.形容人多,读音也不相同;C.救济;D.有益。

解析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⑥/②④/③⑤①③⑤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④结构助词,“的”;⑥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