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前进道路中的共识_第1页
凝聚前进道路中的共识_第2页
凝聚前进道路中的共识_第3页
凝聚前进道路中的共识_第4页
凝聚前进道路中的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的过程,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今天的中国,达成共识和凝聚共识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权利与权利的摩擦,需要寻求共同的行为准则;权利与权力的博弈,需要建设内在的政治伦理;市场与道德的龃龉,需要厘清更明晰的界限……一个和谐的中国,需要凝聚社会成员的基本共识;一项改革的推进,也只有在达成共识中才能不断深化。浮光掠影,难见真理;盲人摸象,难求共识。新闻评论的重大使命,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各抒己见中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在不同观点的表达中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为改革发展凝聚共识。改革开放之初,由媒体开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了以实践为标尺的共识,奠定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今天,关注社会热点、监督政府作为、思考改革方位,于新舆论格局求同存异,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起点,夯实改革发展的基础——这依然是媒体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1.诉求与回应只有诚恳地站在真相一边,才能获得说服力和公信力.在一个日益开放、透明的社会,只要在合法有序的框架内,媒体、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审视、质疑都是正常的.今年以来,从对“校园撞人事件”的追问,到对住房空置率的质疑;从西南大旱中村民“跪求修路",到于右任作品被窃事件,媒体调查、网络围观,舆论场中众声喧哗。或为追寻真相,防止社会信任与和谐的基础被侵蚀、被消解;或是表达诉求,冀望在每一次发言、每一个表态中,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地回应质疑、直面诉求,成为社会管理者的一堂必修课。逃避和沉默无法平息舆论,只有诚恳地站在真相一边,才能从真相当中获得说服力和公信力。当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护民权成为日常的身体力行,才能引导民意在正常的制度框架下表达和释放,避免无奈的“危机公关"。在“诉求与回应”这一对可能隔绝、也可能交融的关系中,一种良性互动的逐渐形成,或许正是我们的社会,在一次次舆论风暴中获得的成长的教益.【我们关注】人民时评

“被卷入"者如何回应质疑

人民时评

住房空置率不应成为“传说"人民时评

诚恳回应方能避免公信力缺失人民时评

回应民意重在平时人民时评

让公众听到权威的声音人民时评

如何回应群众“不当”表达时事观察

干部怎么干,群众怎么看2。改革与利益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不能把群众意愿空洞化、虚无化。只要有发展、有变革,就会有利益问题。旧与新交替的过程,也正是利益调整的过程.从遏制高企的房价,到一个乡的“全裸”改革;从南科大的筹办,到神木的全民医疗……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成为改革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多元的利益诉求、多样的利益分化,个人的权利,是其中较弱的一环。在经济社会飞速向前时,必须警惕个体权利的流失:有强拆引发的自伤惨剧,有“逃离北上广”的无奈与悲情……在“改革与利益”的关系中,微观的视角,常常能够窥见整个社会的问题和矛盾;个体的遭遇,也往往拷问着一个时代的智慧和良知。人的幸福和尊严,不是改革理所当然的代价.任何一种发展,如果见物不见人,把人民利益、群众意愿空洞化、虚无化乃至对立化,都不能不说是一种“为发展而发展”的异化。同时,在改革攻坚克难的新时期,也迫切需要每个人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主动担当,超越既有利益羁绊,推动改革的航船抵达开阔彼岸.【我们关注】人民时评

值得警思的“强拆论”时事观察

身份决定命运,还是奋斗决定命运?时事观察

让每一个人都有相似的机会人民时评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人民时评

怎样为改革先行者解困人民论坛

改革攻坚最需要勇气人民时评

绿灯,请为探索者多开几盏3。规则与治理任何治理都必须保持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与捍卫.“奶粉激素风波”、航空公司“被改名”、

安监站长兼“挂名矿长”、法官索要“办案经费”、警察网上通缉记者、公职人员违规占用保障房、派出所给“发廊女”家属写信……同样都是“治理”,有的一厢情愿维护地方形象或者挽救失足个体,有的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搞起了潜规则,有的则以法规空白为由,左推右挡玩起了太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往往敬畏权威,但却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这种论点或许有些片面,却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许多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治理,都应当有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和担当,都必须保持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与捍卫,这应该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常识和本能,熔铸于每一名社会成员尤其是执法人员的内心深处,坚定不可动摇,须臾不可淡忘。只有通过规则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才能找到政府“善治”的广阔空间,培植民主政治的一方沃土。【我们关注】人民时评

“地方形象”该如何维护?人民时评

食品安全需要杜绝“检测无门”人民时评

被通缉记者的底气从何而来人民时评

面对公务接待“潜规则”

人民论坛

“非常态化”思维酿恶果人民论坛

走出“摆平就是水平"的误区人民时评

罪错应负责任

人格不容侮辱4.市场与道德市场不相信眼泪,社会却离不开道德.“老太捡金案”让人感叹“路不敢拾遗”,郭明义善举引发“值不值”思考、“兄弟接力还薪”彰显诚信力量、大学生“人链救人”让人看到爱的希望、“三俗”盛行令人反思市场的底线……一年来,道德的“失灵”与闪耀令人悲欣交集。市场不相信眼泪,社会却离不开道德。那种“值不值”的利益考量,并不能淹没“该不该"的道德追问。从事道德行为的人或许没有想过什么回报,我们的社会却有义务对此进行激励。任何良性的社会,都应该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让守信义者得人心,让得人心者得财富,从而保持“道德血液”的浓度与热度。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之外,还包裹着一个非市场的社会,构成了对市场的保护层,而道德正是这个保护层最基本的要素。一个和谐的中国社会,应该让市场社会重新回归于、收缩为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恢复原有的社会保护层,用非市场的原则约束市场的原则,让社会与市场彼此互动互补,保持良性动态的平衡。【我们关注】人民时评

“接力还薪”彰显的道德力量人民论坛

且放下“值不值”的追问人民时评

守住爱的信心人民论坛

“路不拾遗"与“道不捡金"时事观察

今天,道德需要怎样的激励?时事观察

我们的“三嫂”在哪里时事观察

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5。话语与责任媒体应自觉承担与话语权相匹配的道德和历史责任.“凤姐"依然在与节目主持人的访谈中顾盼生风,“犀利哥"脱下了奇装却摆脱不了镜头,“金庸去世"谣言流布,名人“毒舌”你来我往……尽管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媒体和公众人物手中的麦克风依然是“金话筒”,他们的品位左右着公众的眼球,他们的话语影响着社会的风气.言论空间的丰富拓展,不同观念的接纳宽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媒体和公众人物得益于这种进步,并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因此,更应珍惜并用好自己的话语权,自觉成为公共话语平台公序良俗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并通过自己的言论促进公民意识的形成、公民社会的成长。换言之,媒体和公众人物都应当把自己放大的话语权当作压力、机会和鞭策,并自觉承担与话语权相匹配的道德和历史责任。兴利除弊,激浊扬清,允中守直,坚持正义公平的价值判断,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这是有责任感的媒体和公众人物应尽的本分,也是他们受人尊重的保证。【我们关注】人民论坛

绝不能靠低俗吸引眼球、

“弱者成名"的反思时事观察

公众人物如何用好话语权、“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时事观察

公共空间,如何好好说话

人民时评

反思网络时代的媒体责任6。权力与信任没有公信力一切都无从谈起,树立公信力必须从依法行政做起。从“被就业"、“被增长”等“被"字句式的风行,到对水价、电价、门票调整听证会的各种议论,再到一些干部“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的感叹,一年来,“信任"二字屡被提及,政府公信力的价值更加彰显。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在现代社会,政府所面临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环境,常常会导致政府治理难度的增加,易于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更要依法行政,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任何时候都必须意识到:没有公信力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要树立公信力必须从依法行政做起。没有信任就不会有有效的改革。获得更多信任,还应有更宽广的社会视野:比如,信息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因为有真相才有信任;比如,利益表达,尊重并鼓励人们在规则框架内表达利益诉求,因为有沟通,才有信任;比如,制约权力,防止权力失控,因为有监督,才有信任。【我们关注】时事观察

和谐中国要拆除“社会墙”、将权力运行纳入程序的轨道人民时评

回应“排队候访”的信任与期待、维护司法权威须坚守程序理念人民时评

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阶梯电价如何打消公众疑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10年12月30日

07版)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事业观决定着工作观和政绩观,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带头人,其事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当前,积极倡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不仅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事业观是指人们对事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对事业的意义、目的以及人与事业、社会与事业等关系的总的看法.正确的事业观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强调勤奋敬业、扎实工作,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前,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才能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完成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持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基本前提事业心是干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责任感是对所从事事业的责任意识。对领导干部来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基本前提,也是必备的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党的事业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实践表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领导干部。我们即将跨入“十二五”时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具体体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集中力量干好的宏伟事业。完成这样的事业,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为宏伟事业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与正确事业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比如,有的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盲目决策甚至失职渎职,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真抓实干,用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检验工作成效,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具体体现。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把求真务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途径;坚持群众的观点,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历史的观点,就是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坚持真抓实干,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加快建设又珍惜民力,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执笔:洪向华)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读《关于党的建设工作》有感于鼎钧《人民日报》(2010年12月30日

07版)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形势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近阅读曾庆红同志的《关于党的建设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一书,受益匪浅。该书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这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坚持继承而不迷失方向坚持继承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贯穿该书始终的一条思想红线。比如,作者强调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作者认为,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管长远、管大局、管根本的。必须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稳住阵脚、在任何政治风浪中保持清醒.又如,作者强调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作者指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的根本性建设,都是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来展开的,都是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党的先进性要通过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又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保持、来发展。再如,作者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者指出,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治党方针。我们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就是抓好党的纪律,严肃整顿党的纪律。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党的纪律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可靠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作者同时指出,从严治党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廉政上,还应体现在勤政、优政上。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不当懒官,优政就是讲求实效、勇于创新、不当庸官。坚持创新而不被时代淘汰作者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工作的创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比如,在理论创新方面,作者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进程,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工程来支撑,伟大工程必须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来进行,两者须臾不可分离、须臾不可偏废。作者还从重大意义、时代内涵、根本任务、实践主体、实现途径、根本依据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要继续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治国理政、奋斗纲领、组织队伍、党风廉政、党内制度体系六个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又如,在制度创新方面,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应改革干部选拔录用、人事管理、培训等制度。后来,作者强调,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办法,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努力开创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作者还致力于研究和思考建立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包括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和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等。再如,在工作方法创新方面,作者强调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应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强化自我监督;以政治素质为重点,强化上级监督;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强化班子内部监督;以拓宽渠道为途径,强化群众监督;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手段,强化财经纪律监督;以事前防范为基点,强化组织部门日常管理和监督。(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思想纵横)田厚钢《人民日报》(2010年12月30日

07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用心想事,就是心无旁骛,把心思用在研究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应该说,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但也有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