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教学设计(15篇)
地理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20__版)教材为依据,以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
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
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
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达到让学生自觉形成地理思想,培养学生
浓厚的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
“会学地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年任八年级6个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总体
上讲,层次差别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时地理掌
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分
析问题能力上,有三个班较好,一个班其次,两个班较差一些,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有改进,加大转差力度,尽量缩小层次
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优生,70%的合格。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
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
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
进行分析。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
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
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
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
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
的文化传统。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
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
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
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
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
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一)
(1)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
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
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
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
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
用的地理;
(3)做到精讲精练,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
题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
课时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练、重基础,提倡微型题训练,讲
练结合,巩固与提高并进。
(4)要善于把握重、难点教学,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实际中的具
体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复习
时,切忌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应把教材内容和实际
生活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
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紧握集体智慧和力量,
注重实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以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
导教学实践;(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做好地理知识的
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
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
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检测后,要切实做好质量分析总结,注重查找学生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学困生意见
1、首先要摸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激发学习
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习方法。
2、在班内可以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后进生感受
到班集体的温暖。3、让后进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当众在班
上表扬该同学或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
4、在平时应多加强对学困生的检查督导。
通过本学期的转化,本班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
树立学习态度,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树
立学生要学、肯学、苦学的思
想,努力彻底地改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使本班学困生转
化率达到90%o
六、教学进度表地理教学设计2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第四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
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2.难点
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
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
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河浦1994年道路图片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
1.概念
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
位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方式:管道、水路、航空、公路、铁路
4.发展趋势(特点):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5.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假设你要到外地旅行,需要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航空一一贵重急需数量不大;公路一一易死亡、变质、短途;
铁路一一易死亡、变质、长途;大宗笨重远程一一水运;管道一一
液体、气体、粉末状固态。
【交通运输与聚落】
北方:多呈团块状,形状比较规则;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
棋盘式。
南方:沿河道、铁路、公路呈带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铁
路、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思考:为何古代著名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
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1.河流(水运)和城市区位
沿河设城的类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交汇处;河口;
过河点。
2.铁路交通和城市区位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
的崛起和繁荣。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思考:1.山区和平原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提示:
形状、密度等)
山区的交通线路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和山间谷地布局,线
路较弯曲。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平坦,道路不受限制,非常平直。
2.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提
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人口、交通)
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山区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因为河谷地带是山区交通相对
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但由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
所以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
利,商品流通便捷。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平原:交通发达,商业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密度大;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路线稀少,商业网点密度小。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最优: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
市场最优: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练习】地理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揣摩本课生字、生词的意思。
4.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5.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从严谨的文字中感受新疆地理的复杂,
新疆的美。
6.激发学生对新疆的喜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新疆歌曲
上课时间
月日星期
写在备课前终于摸索出一条路。荆棘仍是有的,但也依稀看
到花的身影。
语文课的安排一一
一周阅读。一周听说口语。每天日记。两周一作文。
就这样?
我抬头看见一线天的光亮,内心亦开始欢喜。只是脚步仍旧
迟疑。真的'可以这样么?
习惯失落,结果在习惯中习惯。就以为是方向?
是这样吗?
先这样上着吧。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一、语文活动
说排球一一昨天的学校排球比赛。
说新疆一一要求()的新疆;或者新疆的()
新疆有很多方面可以写,为什么单单要写新疆的地理呢?
从造字法上分析“疆”一一左下形,右边声。
尝试说说新疆的地理。
二、读“新疆……”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圈出生字和新词。
(2)自由读生字和词语
(3)检查认字情况
1.考卡片。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还可以交流
好的记字方法。快开始吧。
2.开火车读生字
在开小火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字?这个字你怎么记住的?你能给它组词
吗?”等话提醒“疆、饶、缘、脉、葛”的读音和记字法,并请读
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
(4)教师领读课文
(5)学生读课文
抽查读。集体读。
三、抄“新疆”
作业:
生字、新词。专用名词。
造句:习惯自然约占复杂富饶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
一、语文活动
P19页比较下列音节
给一组词。
关于背书
只有热汗来背。那就改抄写吧。
一一、“土”新济植己国
(一)读课文第一段。
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新疆的哪些方面?
位置。
面积。
注意一一约最大
用位于说一句话
读译词组:
总面积总人口总任务总产量占多数占一半儿占位子
(二)读课文第二段。
“画”新疆
(1)画出新疆的地形图
(2)画出这段文字的结构图
其实是让学生思考每层各写了些什么,每层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地形复杂:
高山:阿尔泰山脉昆仑山天山
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绿洲:
要求一边读,一边画。
(三)再读课文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么?
语言准确
层次清晰。
客观冷静——
若写得不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如:缺乏感情。沙漠和盆地顺序错位。
四、“话”新疆
1.请沿用第一节课()新疆的地理,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
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美丽的新疆,如果困难就读一
读课文。
2.活学活用,模拟说明一一绍兴市职教中心。
五、写“新疆”
作业:自己写写新疆。
向郭老师介绍新疆。
第三、四课时(校对练习、听写、背诵、口语练习)
一、语文活动
听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安静一点么》
我的话:
一个人在安静时,才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
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
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
三、听听写
智慧火车
小组活动
生字听写
美丽富饶边缘湖泊河流境内习惯自然北部山脉绿
洲盆地沙漠高山复杂地形约面积总地理
句子听写
新疆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大不同的自然地理区。
塔里木盆地在南疆,准格尔盆地在北疆。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
二、背背书
株连法
擂台赛
集体赛一一比整齐
四、读译读
情况复杂问题复杂原因复杂内容复杂美丽的姑娘美丽
的风景青春美丽心灵美丽富饶的土地富饶的新疆富饶的自
然资源边缘地区森林的边缘死亡的边缘好习惯养成习惯改
变习惯成为习惯
五、练一练
课后练习的校对。
要求学生讲解。
六、口语练习
我来说新疆。
我来说学校。
七、小作文讲解地理教学设计4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课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需先知道
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后,学生
需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最后
学生需学会运用资料判断不同地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2.难点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
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
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
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世界70亿人口日”
20_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70亿。10月31日,丹妮
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
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
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地区一年内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阅读教材P3,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
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
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I,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
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
率降低;
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
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
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①生物学规律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
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
政策、社会保障等。
【人口增长模式】
L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的规律。
①高一高一低”模式
②“高一低一高”模式(过渡型)
讨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这种状况对资源、环
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
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
会随之快速增长,极易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
种破坏资源、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
经济的发展。
措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③“低一低一低”模式(现代型)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
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
策?
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⑴劳动力紧缺:
①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②兵源不足,
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②老年人生活孤单,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①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练习】地理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
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
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
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
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
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
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
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
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
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
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
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地理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
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2、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
了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并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
措施;
二、教学重点:
1、大气污染指数;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等参与式;
四、教学手段:
cai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
气氛。
(二)教学过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来——“方舟计划”:使学生认
识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失去自己的家园,强
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长期以来的
“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学生的关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个题目一步步将话题引向主题,
同时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明白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局势;
3、两次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
感性上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气污染指数的教学;
4、大气污染指数:通过读图及图例了解大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及怎样阅读空气质量预报(总结规律以便记忆),了解不同质量的
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城市某一天空
气质量情况,认识到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指导学生读图——找规律——分析、查资料——写论文;
5、我国污染现状:学生合理推理后,老师用材料引出,引起
学生生成对我国大气质量的了解和忧虑;
6、活动:根据课下收集到的资料,按老师提供的情境进行角
色扮演:使全体学生明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时增强演员
学生对收集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应变能力;
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提出防治大
气污染的措施,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总结措施,培养学生通过资料
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
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任选其一:
1、绘制宣传画: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为主题,绘制一
幅广告宣传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
将课堂所学发展到课外;
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
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地理教学设计7
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中,地理教师关注最多是:新教材虽
然图文并茂,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有情境化的活动,有丰富
的资源链接。教材知识编排更加“精减”,活动环节更加突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传统教材通常从教师
“教”的角度编写,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一。
教师习惯于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
书本知识的获承、验证、记忆和积累的过程。而新教材主要是从
学生“学”的角度编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
生平等对话,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师生之间共同探究,使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当面对着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地理》
新教材,教师们难免会有困惑和茫然之感。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呢?本文以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为例,浅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教
学内容)怎样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教学。要完成
这样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掌握
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课堂
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
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此基础上,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信息
反馈以及在哪一步骤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或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
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周密审
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才能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无目的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
针对性,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面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具体说,一个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一、做好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和结其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情
况分析指摸清学生的一般心理、生理背景,如:年龄、性别、学习
动机、认知成熟度、社会经历,了解学生从事该课程学习的认知
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认知结构特点。知识结构分析指按
照课堂标准与教学基本要求形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
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
例如:《天气与气候》这一节主要内容有:1、天气与气候的
概念和特点;2、天气预报。为适应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
平,可将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将教材中的“天
气一气候一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的顺序调整为授课时的
“天气一天气预报
和常用天气符号一气候”的顺序。引入时教师先列举一些具
体的例子: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_年强沙尘暴袭击北
京;20—年的特大冰灾等。联系实际学学生身边的地理,调动起
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
可挖掘。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完成本阶段学习后在知识、能力、情感上应
达到的新的水平。它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每门课、
每节课都应有教学目标,重点说明完成学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
行为、能力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考虑:在教学
之前,学生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
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
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
定。例如: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天气与气候》的教学目标分为
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
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
1、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
较的能力;
2、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
学习的兴趣,知道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是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而不是相
互孤立的三块。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僵化地分成
三个环节来分别完成三个目标。更不能生搬硬套地要在获得知识
与技能过程后再硬加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应
使三个目标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中心型”的教
学向“学生中心型”转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
分析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设计《天气与气候》的'教学时,让学生“在游戏中
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又多又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
地记住呢?同学们来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记得准。或让
学生当一回“小小天气预报员”学生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
“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东边日出西边雨”用这些简
单的语句让学生自己归纳天气的特点等。
四、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学重点的确定
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前进行运
筹和策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如果课堂教学不明确突
出重点难点,学生自己恐怕很能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有两
个依据:一个依据
是教学参考书,另一个依据是学情。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新
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
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
学重点难点。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兴趣、
需要和思想状况等;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
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做好
理论联系实际。还是以《天气与气候》为例,本课的重点可以确
定为: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2、学会阅读卫星
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难点是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
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重难点确立之后,师生共同围绕教学
中心内容开展学习,教师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想动态,
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教
学反思”,谓之“课后记”。“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有利于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
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提炼的过程。
“教学反思”中主要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
新突破等等,经常地、及时地记录下这些心得体会,并进行必要
的归纳总结,不仅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娇正、共
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了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
和归缩点的备课观、教案观。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教
学
因素的不断更新,作为地理课教师应透视本学科新的课程标
准价值导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个性
和潜能的发展。增强地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设计
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
合,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
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教学设计8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
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
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一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
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同
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因此
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
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
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
规律及其计算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学生特征分析】
前面学生已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黄赤交
角的概念,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
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
运用地球仪,自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
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情感态度: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
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及地球仪,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由黄赤交角说开去,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实验演示)演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位置上,用激光笔模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让学生初步感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再
通过地球公转Flash的演示,更加准确的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并且绘制出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是了解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基础,
利用上图,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直观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与移动。例如国际儿童节、今天、元旦等。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太阳高度的大小
(3)正午太阳高度H通过周日视运动图来解析太阳高度一天
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利用周日
视运动搞清楚了日出的方位,日落的方位,正午太阳的位置与高
度,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认识了解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之后,利用教材中现
有的两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
探究的形式,根据学案中的要点,分析两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的分布情况,并且总结归纳正午太阳高度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
【合作探究】
据上图,分析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日期
直射纬线
H为90°的纬线
H达一年中最大的地区
H达一年中最小的地区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
总结学生最终的讨论结果,并及时纠正,最终用坐标图来说
明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特点。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师生得出了如下结论:
(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用特殊值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某地正午太阳
高度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出公式:H=90°—d(d表示直射点和所
求点的纬度距离)。并且以上虞(30°N)为例,计算上虞春秋分,
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太阳高度达一日中最高时,为地方时12点;
(2)确定房屋的朝向;
(3)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4)楼间距问题;
(5)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皆为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用示意图来解
析生活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用光照图来解决确定房屋的朝向、太
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楼间距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等问
题是地球运动常考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及相关图示的运用,
让学生更为直观,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应用这个问题,也解决这一
常考的知识点。
【随堂练习】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及调整问题,直接考察对正午太阳高度的
理解及应用的能力。
【小结】
本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及正午太
阳高度的分布特点。地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
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
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
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
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
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
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
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
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
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分
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断寒、暖流。
教学过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
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
断
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
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
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现在我们一
起结合刚才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
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
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
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引导学生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得
出洋流运动规律。
学生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
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
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
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
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将全班分组,
主要任务为:
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回答:
(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
又是什么气候类型?
(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
(3)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回答:
(1)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对两组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
暖流一一增温增湿;寒流一降温减湿
2、结合相关图片,探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①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②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海
洋污染的影响。完成活动后,回答本节课所提问题:哥伦布两次
航行为什么会花费不同的时间呢?
4、课堂小结
5、课堂练习地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
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
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
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
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
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
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课时课时2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三疑四学一悟”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培训学生、小组分组及明确组内发言顺序
教学要求评价标准
互动对象教师学生
一、设疑自学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2、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问题。
3、要求学生把不懂得问题列出来
1、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知识。
2、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知道的。
3、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4、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5、地图的意义
6、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
样绘制出来的吗?都需要些什么?
二、解疑合学
1、教师巡视,引导。
2、针对不同组的讨论进行分析。
3、指出学生活学中的不足。
1、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通过互助解决问题
三、质疑再学
1、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
多途径,书刊、杂志、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
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
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这
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
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
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现象。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
要素,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对比,要找到其中的规律,一些相
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动
脑,细思考,大胆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
有兴趣的学生。
1、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哪些方法
四、拓展所学
1、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
游览景点的路线。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
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
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1、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到一个陌
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
实用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改进让我深深体会到,细微的
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差别。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
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
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学中不容
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效”,特别在教学上,每一
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细节的
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
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
果。
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
反映还算积极,对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有些拓展知识可能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适合。
这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还有
待于提高。
板书设计
1.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经济地图
2.地图的制作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
方向
比例尺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4.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
5.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设计11
开学了,又步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八年级上册的地理知
识,相对于上册而言,要简单易学了许多。一方面,因为学生经
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
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要小了许
多,内容上也更具体、更直观,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上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
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
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我所
任教的班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上课气氛活跃,上课看上去状
态也好,但落实不够,经过上期后半学期的狠抓,成绩有一定的
提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
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
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
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
神。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
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
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
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
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
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
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
课。2、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考试抓。3、更多
注重平时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教材分析
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教材共5章,包括第六章-一第十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
洲----亚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
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亚洲的地理位置、地
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亚洲的气候以及影响其气候的因
素。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有关的.地
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
的重点内容是掌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地形与气候。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东半球的一些国家,如中东、欧洲西
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
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
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各国的农业
带的分布。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美国、巴西有关的地理知识。包
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
是掌握两国的地形与气候。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
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十章极地地区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
施,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
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
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
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
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因材施教,精编习案,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5、每
一章进行小测验,时而温习,加强巩固。
6、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会
读图、填图,从宏观上把握地理单元的知识。地理基础知识和数
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
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教学。
7、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领到下,努力使
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组织复习。每次月度考试
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
问题并解决。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竞赛活
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看图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简要
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自然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对
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启示。
4.了解东西方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是国家地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的国家学习会起
到良好的拖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
表生、或因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励
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
的分析,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在教师创设
的一系列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
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日本自古以来与我国密切相关,利用多媒体让学
生观看部分中国与日本字唐朝以来相关的图片。曾经远远落后于
我国的日本,在当今日本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
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提问:为什么日本的经济会是如此发达呢?一个国家经济的
发展和进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日本的自然环
境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
让学生根据结合66页文字部分了解日本的面积、人口、语言
和民族等基本概况,读课本66页“日本地形”图了解日本的地理
位置、组成。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板书)1、日本的民族和人口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但海岸线却比
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板书)2、群岛国家,多港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
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
地震,这是为什么?(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
山、地震分布图”
(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
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
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
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板书)
3、多山,多火山、地震
通过课本67页了解日本的气候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
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
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
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
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
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是否丰富呢?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
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结合课本68-69页及图3-6”日本进口能源和矿产示意”图
了解日本的资源状况。
(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
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
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
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
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提问)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
让学生根据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分析这些因素对日本经济
发展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
源贫乏的岛国。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口
存在着矛盾。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呢?
(板书)二、发达的经济
提问:日本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生活中有哪些产品是日本
的?
(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说明日本出口产品在世界中的地位。说
明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大国,依靠大量出口产品赚取大量外汇而
发展经济,从而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提问:是否任何一个地狭人稠、资源贫乏的国家都可以成为
世界强国呢?(不能)
那么,日本产品的独特魅力何在呢?
(板书)1、经济发展条件
一种产品能够畅销必备的条件就是物美价廉。
物美,也就是产品的质量好,技术含量高,日本注重科技教
育的发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价廉,就是价格低,成本低。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
些呢?(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成本构成包括工人的工资、原材料和运费等。
引导学生分析:
(1)日本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
(2)日本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结合课本69页
日本金库能源和矿产示意图学习);
(3)运费:日本是一个多优良港湾的岛国,海洋运输发达。
(进口一加工一出口,这样的类型就是加工贸易。)
提问:日本依靠大量出口产品赚取外汇、进口大量原料弥补
资源的贫乏。应该把工厂建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运输路费
呢?
(小组自由讨论)
(板书)2、工业分布
教师小结:把工厂建在沿海地区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费,
方便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日本多优良的港口,海洋运输便
利。(结合课本69页“日本工业分布图”落实日本工业的分布及
日本的著名港口城市)
加工贸易经济不仅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还使日本形成了独
特的文化。(展示大量关于日本文化对比的图片,体现出日本文化
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东西方的强烈对比)
思考:这与加工贸易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相对封闭的岛国,要想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对外加工贸
易经济就必须对外开放,开放就意味着要吸收外来文化,包括东
西方文化。于是日本就形成了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既保留有
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当堂达标运用多媒体提供日本空白图,由学生将日本重要的
地理事物填充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地理教学设计1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位置和组成,知道其领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美国居民的构成和美利坚民族的复杂性。
3、了解美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4、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5、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分析美国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5、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了解美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6、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
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难点
美国自然环境和资源对于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
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
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
我来预习:
1、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
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
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
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
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
热带。
3、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
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
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
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一、领土组成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领土组成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
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
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入的,
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二:移民国家。
1、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
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
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2、阅读教材86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
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板书:种族歧视。
3、情景教学。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
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
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我来探究:
1、美国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2、中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些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2、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3、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4、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6、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
兴趣。
教学重点
美国工业特点以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
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参加教师培训心得(5篇)
- 营销的培训心得5篇
-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3篇)
- 高三的精彩演讲稿800字怎么写(素材稿件8篇)
- 财务部员工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年会员工个人发言稿范文10篇(全文)
- 居住小区景观养护服务合同
- 费用报销政策
- 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会讲话稿5篇
-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表格教案
- 投标项目进度计划
- 中医脑病科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我喜欢的玩具》(教案)
- 软件开发项目验收方案
- 岗位整合整治与人员优化配置实施细则
- 康复治疗技术的职业规划课件
- 蜜雪冰城营销案例分析总结
- 交换机CPU使用率过高的原因分析及探讨
-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分工制度
- 住宿服务免责声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