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论文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论文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论文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论文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如何将新课标中的学生观,课程观,知识观,发展观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的思考。关键词:新课标学生观课程观知识观发展观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必须从初中教学抓起。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学生观,课程观,知识观,发展观几个目标,强调课程目标应该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向。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依然强大,真正的素质教育无法得到落实。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琢磨如何改善教学方法,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下面,就笔者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虽然听上去这个问题很幼稚,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但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只是自己没有察觉而已。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会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在交流分享知识的同时,去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1.把握并利用初三学生心理初三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独立意识,自尊心和好奇心。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充分把握初三学生的这一特点,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和探究的途径,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展现自己的独立意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做到充分相信,徐徐引导和积极鼓励。让他们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2.将情感教学与化学教学结合[1]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各种知识的催化剂,不容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在语言、心理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安其学而亲其师”。凭着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情感教学:(1)上好第一节课,为今后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每位学生对第一堂课都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老师和知识都是新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总是好奇的,敏感的。因此,第一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三化学教学,第一节课更加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第一节课。如果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亲近、尊敬、佩服、友好的,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一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每个老师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让第一节课变得或搞笑幽默,或精彩绝伦,或充满玄机,或积极向上。(2)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个人的影响力是学生学习的潜在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要重视业务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面带微笑进课堂,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影响、熏陶学生,实现情感教育。这也正是新课标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点。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提升课堂效率课程观因教育目的的不同而不同,而教育目的又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当前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教育目的和课程观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日趋成熟,一个与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不得不指出,仍有很多教师理解的课程观就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将抑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老师和学生分别变成讲与学的机器,上课就变成枯燥乏味的讲学流水线,课堂效率也十分低下。为此,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以学生兴趣为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将教学与时代相接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升课堂效率。1.通过化学实验增加课堂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一些奇特的化学实验总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往往会目不转睛地观察每个实验的变化,那种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劲头,更是在那成功的瞬间而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此时此刻,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来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设计实验“铁树开花”。具体操作步骤为:取4根长15cm左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大橡皮上(橡皮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绑在树枝上形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浓氨水,并用烧杯罩住花树,观察实验现象。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名字,学生一定会好奇,铁树怎么会开花呢?这样就会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之后的讲解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2.巧用概念图[2]化学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化学内容的杂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概念,这样的效率不仅低下,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化学这个学科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之后的进一步学习。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能够将不同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清晰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图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各概念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连接词表达出来的。概念图能够使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一目了然,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图1《我们周围的空气》概念图比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给出上面图1的概念图,能够让本节的知识构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高效快速的记忆和理解本节的重点。三、树立正确的知识观,积极组织探究性学习[3-4]很多人认为知识是死的,是客观的。在这样的知识观指导下,就出现了以书本为中心,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我们发现知识是人的认识范畴,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和检验知识。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化学是一门动手性和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因此积极组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显得至关重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接下来的过程: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来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探究程序与方法。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任务、学习情境、探究方法和手段的设计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是探究过程的评价者。上文述及,初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特点,积极组织探究性学习。比如,在知道酸与碳酸盐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之后,提出探究性课题:依据所学知识,应用之前化学用过的药品和身边符合条件的物质,探究哪种组合产生二氧化碳的效果最佳。其实验内容如下:①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②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③石灰石块与稀盐酸反应;④石灰石块与稀硫酸反应;⑤石灰石块与浓盐酸反应;⑥碳酸钙粉末与稀醋酸反应;⑦碳酸钠粉末与稀醋酸反应。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至少7名学生,每个组员分别做一个实验,其他组员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组内进行交流反思,填写实验报告。然后各实验组把实验数据填写到板书表格的相应位置,交流实验探究成果。最后,由全体学生共同确定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适合,并且分析排除另外几组实验的原因所在。这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不仅使学生们牢同地掌握了各种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还得出了最佳的方法,即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深刻,大大增强了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考试的观点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应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化学源于生活,亦服务与生活。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习酸与碱性质的时候,提出一些和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①学们的日常用品中,有哪些显碱性,那些显酸性呢?同学们通过回想和讨论,举出了生活中很多酸性、碱性的物质。如食醋、牙膏、洗发露……在对这个问题稍作点评之后,继续提出问题②③,以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②水瓶胆中的水垢一直困扰着每个家庭。水瓶胆狭窄的开口,较大的深度以及其本身易碎的材料-玻璃,让我们对水垢的清理无从下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家人解决水垢的困扰呢?③人们在被蚂蚁蜇到之后(蚂蚁的毒刺呈酸性),人们常用牙膏涂在患处,以缓解疼痛。这是为什么呢?在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提出各种方案。通过讨论,办法越来越合理,最终大家决定,对第二个问题,摒弃实验室的盐酸硫酸,利用家庭易得食醋清洗水垢,此外不时的摇晃水瓶,以提高清洗效率。对第三个问题,用牙膏涂患处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而不是清洗灭菌。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了学生学以致用,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知识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新课标改革意义重大,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顽固,形式不容乐观。每一个人民教师都要迎难而上,敢于从我做起,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总之,教育工作者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