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1页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2页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3页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4页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A.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 B.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C.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D.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可知,良渚古城遗址属于南方。根据材料“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的现象,B项正确;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发现粟米7粒、枣核1粒,不能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发达,排除C项;在南方地区发现北方的传统作物,只能反映出当时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的现象,不能体现出“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2.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A.青铜器和甲骨文 B.史学和文学 C.书法和绘画 D.雕刻和石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A项正确;史学和文学不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排除B项;书法和绘画不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排除C项;雕刻和石窟不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幅历史大事年代示意图,“?”处没有完成。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A.秦朝灭亡 B.西汉建立 C.文景之治 D.七国之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B项正确;秦朝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07年,排除A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排除C项;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4.“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这些诗句体现的是()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C.鉴真东渡日本 D.玄奘西行天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A项正确;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当唐太宗看到考生排队鱼贯而入考场时,不由高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诗人赵瑕亦一语破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里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按照才能选拔人才,使得许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考取功名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被士族把控,不利于人才选拔,排除A项;察举制实行于汉代,排除C项;宗法制与选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编写的《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言皆海国之事”,但作者并未到访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向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B.繁华的都市生活C.泉州市舶司的设立 D.繁荣的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海外贸易繁荣,有许多外国人来华,《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D项正确;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与《诸蕃志》的编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根据“《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编写的内容多与外国有关,与繁华的都市生活没有关系,排除B项;《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有许多外国人来华,与市舶司的设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动力之源。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B.改革创新积极进取C.艰苦创业顽强拼搏 D.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虎门销烟”“黄海海战”,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率致远舰撞向日军旗舰被击中而牺牲,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强烈的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D项正确;科学家身上具有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A项;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改革创新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精神,艰苦创业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①《南京条约》②火烧圆明园③《马关条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40—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因此这四个事件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近代化探索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排除B项;题干所述事件属于外国的侵华战争,并非内战,排除C项;抗日战争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0.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新民主民主义革命由此开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由此可见,年代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排除C项,B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不断深化,排除A项;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国民党右派反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排除D项。故选B项。11.以下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②淞沪会战③七七事变④台儿庄战役⑤平型关大捷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⑤③④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③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④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⑤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因此,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①③②⑤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2.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提出和实施······开辟······领导”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促进了战争最后的胜利,D项正确;中华民族的觉醒、世界各国人民以及东方主战场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13.“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住房及工资多年未上涨,这说明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因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正确;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A排除;住房体制改革仅是材料的一方面,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与科技体制改革无关,D排除。故选B。14.“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一带一路”倡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排除D项。故选A项。15.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A项正确;专制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16.《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排除D项。故选A项。17.“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球海域发现了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北半球的“企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企鹅”称谓的演变深刻反映了()A.洲际物种交流兴起 B.地理大发现的深入C.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D.进化论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球海域发现了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北半球的‘企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对企鹅的认识深化,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深入,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企鹅的认识神化,没有涉及洲际物种交流兴起,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它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出自英国的《权利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通过这一文献,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A项正确;《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强调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内容,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19.《全球史》认为:“1916年不仅牵连了‘全球’,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一战’战后的百年政治格局。”如果把1916这个年份作为坐标点,最可能出现在这个坐标点上的是()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C.不列颠空战 D.莫斯科保卫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凡尔登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根据材料时间即可判断,A项正确;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排除B项;不列颠空战是1940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排除C项;莫斯科保卫战是1941年10月-1942年初,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之遭到二战以来第一次重大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20.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会上的失败,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一战 B.《凡尔赛条约》C.华盛顿会议 D.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均势政策”“美国不甘心在会上的失败,在欧洲扶植德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与题干中“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相符,同时,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实现领导世界的野心,在欧洲扶持德国。因而,题干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B项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与题干中“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不符,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与题干中“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不符,排除C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题干中现象的根源,而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巩固政权】材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利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1)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指什么改革?【取得成就】材料二:1953-l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位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继续探索】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材料三、四的都属于什么事件?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得什么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以史鉴今】(4)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答案】(1)改革:土地改革(2)重工业;一五计划(3)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4)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③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④要注意过敏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⑤稳中求进。【解析】【小问1详解】改革: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知,刘少奇所说的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小问2详解】行业:根据材料二“ 1953-l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位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重工业发展的最快;发展规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53年到1957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促进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小问3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三中的“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材料四中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这两个事件都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小问4详解】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如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等。22.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某校九(1)班进行有关探究。【就地取材】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了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摘自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图说历史】【感悟思想】材料二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利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2)分别写出图1和图2两部著作的名称和作者,谈谈图2发表有何历史意义。(3)图2与材料二中的“它”有何关系?请用史实说明“它”在中国如何得到充分检验的?【答案】(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2)《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3)关系:因果关系。检验: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解析】【22题详解】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了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23题详解】名称和作者:根据材料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1和图2两部著作的名称和作者《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其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意义: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24题详解】关系:根据材料二“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胜利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可知,图2与材料二中的“它”有因果关系。检验: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23.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当时农业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另外两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阶层:农民。(2)转变: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内容: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理想:工业化。规划:一五计划。(4)注意的问题: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运动: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阶层: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因此,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解放。【小问2详解】转变:根据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土地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除了农业,还有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小问3详解】理想:根据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知,材料三中“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工业化。规划:结合所学可知,为实现工业化,1953年,我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小问4详解】注意的问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