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1.下图人物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A编写《本草纲目》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创制《大明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是东汉的张仲景他的作品是《伤寒杂病论》,B项正确;李时珍明朝人著作《本草纲目》;东汉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排除C项;《大明历》的创制者是南北朝的祖冲之,排除D项。故选B项。2.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将禁军将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B.实行“重文轻武”C.设置副丞相,分化宰相事权D.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宋朝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为削弱地方采取的措施,派文官做知州,D符合题意;禁军属于中央的卫戍部队,不符合管理地方的措施,排除A;“重文轻武”属于北宋时期治国方针,排除B;设置副丞相,分化宰相事权也属于中央中枢权力的变化,排除C。故选D。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种现象()A.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B.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逐步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可知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项正确;清朝统治者制造文字狱,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排除A项;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与“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没有联系,排除B项;逐步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4.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时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日本从未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5.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反映的事件取得胜利的表现有()①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②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罢工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④释放被捕学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表现是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①③④争取,D项正确;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没有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罢工,排除有②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6.如图所示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日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A.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个胜利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得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杨之光的作于1954年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的喜悦就是成为选民选举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故选C;1950—1952年中国实行土地改革,最迟应该在1952年就成立土地的主人,A错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完成,并且加入农业合作社也不需要“选民证”,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错误。8.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内容被载入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C项正确;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9.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农民虽然还向土地所有主提供无偿的劳动,但他们提供的是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产品或直接劳动,因此农民必须把一部分产品出卖,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以上说明()A.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B.西欧的庄园开始解体,城市开始出现C.西欧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西欧农民完全成为自由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些新的变化,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始出现,题干的“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农民虽然还向土地所有主提供无偿的劳动,但农民必须把一部分产品出卖,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体现的是西欧的庄园逐渐衰弱和瓦解,城市开始出现,B项正确;西欧在9世纪确立封建制度,排除A项;西欧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实现的,排除C项;西欧农民失去土地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A.蒸汽机的发明 B.火车的问世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新式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使得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C项正确;蒸汽机不以石油为燃料,排除A项;火车的问世与蒸汽机的发明有关,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计算机尚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1862年9月,联邦在惨烈的安蒂特姆战役中取得首次胜利。随后,林肯起草了其最为著名、名垂青史的行政命令,让战争与国家方向发生永久性改变。1863年1月1日,该命令以法律手段,在联盟国一定区域(至少在文件记录上)解放了约350万非裔美国奴隶,尤其是那些仍处于叛军控制之下的州。“该命令”的直接影响是()A.调动了农民参军积极性 B.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C.扩大了联邦军队的兵源 D.清除了资本主义障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863年1月1日,该命令以法律手段,在联盟国一定区域(至少在文件记录上)解放了约350万非裔美国奴隶,尤其是那些仍处于叛军控制之下的州”可知,材料中的命令指的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其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黑人奴隶欢庆解放,积极参加北方军队,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参军积极性,不是农民,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该命令”的直接影响不能体现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排除B项;清除了资本主义障碍,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12.“从1944年6月6日到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军车。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古利海峡。”这次军事行动A.彻底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B.使德国陷入两个战场作战C.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D.成为了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个战场作战,B项正确;当时德国法西斯仍然在负隅顽抗,排除A项;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排除C项;诺曼底登陆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丝绸之路示意图图B元朝交通路线图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也表现在政府对商利的重视和商业收入的巨大增长上。与此同时,一系列城市、镇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发展起来。宋代与周边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宋代允许外国商人在通商港埠居住和贸易,对外开放为宋与海外的交换活动起了有益的作用。——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1)材料一图A所示,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①处__________,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唐朝都城________规模宏伟,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图B朝代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______(路线)进入鼎盛时期,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河西走廊;长安;海上丝绸之路;孔雀王朝。(2)特点: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商业收入增长巨大;区域性市场有所发展;与兄弟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兴盛。影响:促进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3)因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①处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图B朝代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进入鼎盛时期,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二“宋代商业的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可知特点是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之上;根据材料二“也表现在政府对商利的重视和商业收入的巨大增长上”可知特点商业收入增长巨大;根据材料二“一系列城市、镇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发展起来”可知特点是区域性市场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二“宋代与周边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可知特点是与兄弟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根据材料二“对外开放为宋与海外的交换活动起了有益的作用”可知特点是海外贸易兴盛。影响:结合所学宋代时期商业发展影响可知,促进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小问3详解】因素: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1894年6月,日本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遏制了日本对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侵略扩张的步伐,迫使日本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太过明显的野心。但是,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并不能够给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带来长期的和平与稳定……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军部,它们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随时准备冲破华盛顿体系对它的限制,从而建立起由日本领导的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新秩序。——摘编自贾芸《浅析华盛顿体系》(1)说出图A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与哪一次革新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体系建立对日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系的局限性。材料二图B珍珠港事件二战初期,日本凭借偷袭的先手优势取得了短暂的战略主动权,一度在亚太建立了日本的海上霸权。但美军很快便扭转了战局,并最终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海权力量。大战结束之后,由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法、荷等国对亚太地域的控制和影响,使得美国彻底确立了在亚太海域的霸主地位,但随着美苏争霸及冷战的发展亚太格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摘编自陈光辉《美日竞争与亚太海权格局的演进(1906—1945)》(2)图B事件产生了什么后果?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够确立起“在亚太海域的霸主地位”的原因。列举一例二战后美国为维护亚太霸权采取的措施。材料三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美国49220536459562039570769585749629095679574日本56053555415533054637538855315954339俄罗斯38064395994319047264512755689259565印度27253316573369033962343743898745903澳大利亚17083177881841319400205912134122938图C亚太地区主要国家2003—2009年军费开支一览表(单位:百万美元)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加快东移。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不均衡发展,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美国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必然要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加紧拉拢亚太国家,借军事同盟极力拼凑“亚太版北约”。其秉持冷战思维、通过制造冲突对抗渲染安全威胁的种种行径,严重威胁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并将安全困境带到全球。——摘编自李嘉宝《“亚太版北约”严重威胁地区安全》(3)说出图C反映的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拼凑“亚太版北约”的消极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综上所述,从亚太地区的局势发展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革新:明治维新。影响: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野心;促使日本寻找机会突破限制和建立新秩序。局限性:没能从根本上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未能给亚太地区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稳定。(2)后果: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二战期间美国摧毁了日本的海权力量,确立起在亚太海域的优势地位;英、法、荷等国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以及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在亚太海域的控制力减弱;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措施: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扶持日本,牵制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趋势:军费开支持续上涨。原因: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维持自己全球领导地位的需要。消极影响: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和平发展;给全球带来安全困境,严重干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主题:和平与发展。启示:大国关系变化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各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该加强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革新:根据材料一“1894年6月,日本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影响:根据材料一“遏制了日本对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侵略扩张的步伐”可得出,盛顿体系的建立,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野心;根据材料一“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军部,它们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随时准备冲破华盛顿体系对它的限制,从而建立起由日本领导的远东地区及太平洋海域的新秩序”可得出,盛顿体系的建立,促使日本寻找机会突破限制和建立新秩序。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顿体系建立没能从根本上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未能给亚太地区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小问2详解】后果:根据材料二“珍珠港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原因:根据材料二“最终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海权力量”可知,二战期间美国摧毁了日本的海权力量,确立起在亚太海域的优势地位;根据材料二“由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法、荷等国对亚太地域的控制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荷等国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以及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在亚太海域的控制力减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维护亚太霸权,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扶持日本,牵制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小问3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变化可知,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军费开支持续上涨。原因:根据材料三“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不均衡发展,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可知,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材料三“美国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必然要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可知,美国维持自己全球领导地位的需要。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拼凑“亚太版北约”,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和平发展;给全球带来安全困境,严重干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小问4详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设问,答案围绕亚太地区的局势发展即可。如:大国关系变化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各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该加强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5.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时代口号、标语及方针政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大厦将倾的挣扎】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太平天国关于理想社会的口号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经张之洞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举国以为至言。以致成为洋务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推行的结果,与推行者的初衷在原则上相悖,他们不仅不能保证“中体”不受侵犯,而且使人们日渐发现“中体”和“西用”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摘编自连燕堂《论洋务运动时期两个口号的思想文化意义》【力挽乾坤的斗争】材料二“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口号关于“扶清灭洋”究竟是“扶清”还是“扶中国”?不少学者认为“扶清”就是扶保清朝政府。这方面也有不同意见。戚其章列出义和团一些地方分别打出的“捉拿洋教,振兴中国”“扶保中华,逐去外洋”等口号。——摘编自张海鹏《直面世界:从“扶清灭洋”与笼统排外主义再论义和团的性质》图A五四运动中的口号【制度变革的智慧】材料三图B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1954年)图C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祖国统一的努力】材料四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摘自2023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关于理想社会的口号。指出“中体西用”口号中“西用”指的是什么?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割台斗争口号提出的背景。依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指出其性质。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体现出青年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图B中缅双方一致同意以哪一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分析“联产承包好”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综合上述探究,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拟定一句口号。【答案】(1)评价: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原因:指导思想“中体”和“西用”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矛盾;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无法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困境;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严重。(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精神品质: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不屈不挠。(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活水平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4)优越性:“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口号:人民梦就是中国梦,实现梦想靠人民;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梦想载未来,奋斗谱华章;马列主义指方向,前进路上党领导。【解析】【小问1详解】评价:根据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