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徐州市铜山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农家在两千多年前也就应运而生。秦汉以后农家人物层出不穷,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文化派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在三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农学更是如此,其在农业技术、农学理论、农业思想等都曾居于世界前列。这一学术群体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在中国科技史、经济史、思想史都有重要地位。但古代农家的学术贡献与其受到的关注却并不相符。农家起源较早,正式形成于战国时期,其以农宣教,游学于各国之间,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主张。如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就曾受到孟子的批评。秦汉以后农家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等主流思想相结合而一致,其总结和传播农业技术的功能由此得到强化。作为学派,农家引起班固等史学家的注意,并载录史册,后世史志、私人书目等一直收录农家著作。但农家早期著作大多散佚,学派早期思想活动散见于诸子著述,后世史籍和书录在收录农家著作时也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这给农家研究带来较大难度。由于农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其他学派相比,以农家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不多;文化史的角度,其远不及儒家等显学深入和丰富;科技史角度,学术界对之关注亦不及医家和墨家;研究者在论及诸子百家时,对农家或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且观点不一。总体上,农家文化研究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家的学术地位和文化影响。但梳理和研究农家思想却有着强烈而丰富的现实意义。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加速,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城乡二元化发展中,“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古代农家都曾作过深入思考,他们从实际出发,关注民生疾苦,并切实解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而不是只是理论层面“民贵君轻”价值观念的宣传,这与国家提出的“民生”思想有契合之处,值得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步加快,但是随着“石油农业”弊端的显现,人们开始探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等模式。古代农家所总结的用养结合思想、循环利用模式、防治病虫害措施等对于上述农业模式都有重要借鉴意义。李文华先生就特别指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传统农业技术的挖掘和改进,从传统农业知识中学习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农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生产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还取决于农业政策和管理思想。古代农家在总结农业生产科技和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管理思想。尚思钢、徐光启、杨灿等,无不在其中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严重的国情下,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经营思想对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摘编自熊帝兵文章《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绪论》)材料二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粮食问题就被提升到国政之首的地位。管子将五谷视为“民之司命”,告诫人们不努力从事粮食生产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时至今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更是警示粮食安全的金玉之言。中国人始终将土地视为命根子,懂得如何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粮食。一是因时调整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废井田,开阡陌”,从占田课田制到均田制,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着眼于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最大化产出。二是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形成独特高效的土地利用系统。其中,南方山地梯田、长江下游地区的圩田、黄土高原的淤泥坝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等,都渗透着中国人高超的生存智慧。三是将养地和用地有机结合,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提升土地利用率,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多粪肥田的养地技术确保土地永续利用。四是以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督促粮食生产,包括设置农官和劝农使劝督农业生产,引种和推广优质高产粮食作物,通过租借土地和发放种子、牛具来安置流民等。粮食供应的周期性波动是影响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弱势人群的生存口粮,古代中国留下了丰厚的制度遗产。西周王朝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荒政体系。为稳定粮价和赈济灾荒,古代王朝以平籴平粜思想为基础,设立常平仓和官定粮价机制。历代王朝积极调动民间备荒救灾潜力,发展出义仓、社仓等机制。发达的漕运制度和运输网络,实现了东粮西调和南粮北运,打破了粮食供应上的区域不均衡。以良好的饭食之德激发人们对食物的敬畏,将避免食物浪费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菹、腊、脯、脩等“食得久停”的食物保存工艺,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余年来一直克制着人们丢弃食物的冲动。(摘编自杨乙丹《重视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农家是中国古人为了探究农业生产与农家思想而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B.农家的思想主张虽受到过孟子的批评,但是秦汉后与儒家思想主张相契合。C.记载早期农家思想的著作大量散佚,说明历史上的农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圩田、黄土高原的淤泥坝地,整体上要比南方的山地梯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更适宜农业生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李约瑟和李文华的言论,论证了古代农家总结的思想与经验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B.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从传统农业中学习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C.为缓解粮食供应的周期性波动,需要建立完备的荒政体系,打破粮食供应上的区域不平衡。D.只要采用“食得久停”的保存工艺,克制丢弃食物冲动,就能避免食物浪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一项是(

)A.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B.黄河三角洲地区支持科研机构对盐碱地开展综合利用、种业创新的科学实践活动。C.现代企业加工大米,要经过初清筛、振动筛、重力谷糙筛、白米分级筛、抛光等16道工序。D.通过耕地休养生息和生态修复,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提升耕地质量水平。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你认为需要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戏中寒赵淑萍青岛的票友点了一出《南天门》。马天芳的艺术正如日中天。他知道,青岛港是个戏码头,热爱京戏者众,而且品味很高。在《南天门》中,他饰演义仆曹福。主人曹正邦被权奸魏忠贤所害,他携曹女玉莲逃跑,走雪山时脱衣为她御寒,自己冻死途中。正值酷暑,戏里戏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戏院的老板说,就让观众在戏里“纳凉”吧。台下,座无虚席。看到精彩处,观众们都忘了摇动手中的折扇。舞台上,大雪纷飞,寒风瑟瑟。马天芳玄衣白须,那长长的白须,如银练,挂于胸前,甚是醒目。曹福这角色很是考验功力。这角色属于老态龙钟、身子羸弱的衰派老生。马天芳不仅演出了曹福的老态,还演出了人物的内在之美,唱腔酣畅朴直,雄浑苍劲,动作洗练洒脱。场内看客报以如雷的掌声。戏入高潮,马天芳已经一脸的汗。灯光射在脸上,闪闪发亮。台下的鼓掌、呐喊一阵阵,一浪浪。突然,有一种异样的声音,原来有人喝倒彩,而且带动了一片观众,一起喝倒彩。这出戏,他演得很熟,也很松。于是,他循着异样的声音望去,记住了那张脸。一下台,他就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自己的戏,没有任何纰漏啊。他甚至问了侧幕后面的人,都觉得没有任何一处闪失。戏结束,演员谢幕。他分明看到那人还在,也跟其他观众一样,在拼命地鼓掌。于是,大幕一合拢,马天芳就急急下台,径直向那人走去,请他留步,并邀至后台。让座,沏茶,恭恭敬敬地问:敢问先生尊姓大名?看客说:“我姓辛名达。如果不喝倒彩,又怎能接近大名鼎鼎的马天芳先生呢?”不等马天芳说话,这辛达就自顾自说起了马天芳的籍贯和家世。“你祖上是簪缨世家,你父亲迷上了戏后,就跟着戏班走了。他被永远逐出了这个家族。你从小学艺,博采众长,小小年纪就声名远扬。”看客对他了如指掌。辛达又说:“我和令尊大人一样是票友,我佩服他的勇气,可我永远只能做一个票友。”辛达滔滔不绝,马天芳为他续茶,然后说:“先生对我了解细致入微,不胜荣幸。只是今天的事,还望先生指点迷津。”辛达说:“指点岂敢,只是,戏中大雪纷飞,老曹福衣衫单薄,应当是打寒战,起鸡皮疙瘩,怎么可以大汗满面?”马天芳说:“我唱念做打,盛夏,怎么能不出汗,又怎么能冻出鸡皮疙瘩?”辛达呷了口茶,说:“机会难得,在下只求一事,明日上演,是否允许鄙人客串一回?一则满足平生夙愿,二则切磋剧情。如有差池,在下一人包揽。”第二天的《南天门》,马天芳穿了便装,坐在最前排。辛达饰曹福,举手投足都是马天芳的韵味。高潮处,瑟瑟发抖,而且马天芳看到,不仅手和脸都没汗,倒下后脖子上还起鸡皮疙瘩。他到后台,叹服,拜谢,称他为一戏之师。“谢谢您,圆了我的一个梦。论技艺,我怎能跟您相比?控制出汗是容易的,少喝水,练功,就是了。”辛达对他说。离开青岛前,马天芳到辛达住处告辞,意外听说,辛达受寒卧床,后来病情加剧,已经住院。马天芳赶到医院,辛达看到他,蜷身坐起,居然打寒战。而此时,窗外是猛火日头。马天芳问:“大热天怎么会得寒症?”辛达说:“戏中寒,冻伤了。好在心愿了了。”马天芳从未见过如此“入戏入道”的票友,一出戏,自己流汗,他却冻伤。回沪后,马天芳给辛达寄去中药,问候病情。而辛达的回复,总是云淡风轻。后来,有知情人告诉他,辛达的寒症,持续半年之久。即使病愈,每逢人提到马天芳,提到《南天门》,辛达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节选自《小说选刊》2021年第9期)文本二以文化视野观照微型小说创作(节选)冯骥才和汪曾祺的笔记体小说,可说是当代传奇性和生活态的微型小说的两个典范,且都以文化的视角切入。……总之,《俗世奇人》一在于“奇”,二在于“趣”。……一篇微型小说之成功,要有令人感到清新的生活内容、体悟和独特、新颖的细节。要做到这一点,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用自己的一双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不能总坐在书斋里,从文本到文本。也不能总是编故事,虽然,微型小说要讲好故事,但故事性也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能生编硬造。《文艺报》曾登过一篇文章,提出“制约小小说发展的根源,是深埋在作者意识中的‘小’。”且不说那些微型小说(小小说)发展史上的名家,像王蒙、铁凝、莫言、陈建功、阿城、迟子建等以别的写作门类为主的作家,都有非常出色的微型小说,为什么他们偶尔兴趣所致,就出手不凡,好评如潮?因为他们的视野和格局,知道怎样以小见大。微型小说要讲好故事,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要讲究思想意蕴。让读者享受快捷、轻松、愉悦的阅读之旅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些耐得起咀嚼的东西。所以,作家的视野、眼光、情怀很重要。要提高这些,就要到汪洋恣肆的文化中去汲取营养。(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创作座谈会”发言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小说要讲好故事,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要讲究思想意蕴,不能总是生编硬造故事,夸大其词。而文本一中“辛达的寒症,持续半年之久”则过于夸张了。B.“台下,座无虚席”呼应了“热爱京戏者众”,“老态龙钟”则是对“长长的白须,如银练,挂于胸前”的呼应。C.“突然有一种异样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喝倒彩,而且带动了一片观众,一起喝倒彩”,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辛达的“如有差池,在下一人包揽”说明了这个山东汉子有担当、为人敞亮,对自己将要进行的表演充满了信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天芳询问辛达姓名时,辛达直接说出自己喝倒彩的原因,凸显了辛达直率的性格。B.“看到精彩处,观众们都忘了摇动手中的折扇”,直接写出了马天芳演技的精湛。C.“辛达看到他,蜷身坐起,居然打寒战。而此时窗外是猛火日头”,用高温环境反衬了辛达因剧情需要而“打寒战”,表现了他入戏之深。D.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才能引领读者踏上快捷、轻松、愉悦的阅读之旅,同时也带给读者一些耐得住咀嚼的东西。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戏中寒”起到了哪些作用?9.有人说《戏中寒》的主角是马天芳,也有人说主角是辛达,你认为文章的主角是谁?请阐释你的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①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救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文本二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选自《烛之武退秦师》)【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熏: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必也A攘地B千里C搴旗D执聝E唯由F能之G使二子者从我焉11.下列语句中,与“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以礼

B.莫之能御也

C.何厌之有

D.然则一羽之不举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致思”与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意思不同。B.“回,来!汝奚独无愿乎”中的“来”与《侍坐》中的“曾皙后”的“后”词性相同。C.“尧、桀不共国而治”中的“治”与成语“天下大治”的“治”意思相同。D.“夫子何选焉”和“焉用亡郑以陪邻”的“焉”意义和用法都相同。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和《论语》一样,都是语录体,主要通过对话表达人物的思想主张。B.文本一中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我们学过的《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相似,都体现了儒家“礼治”的政治理想。C.文本二选自《左传》。《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D.文本二中烛之武见秦穆公,不在白天,不走城门,而是“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5.请简要概括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劝退秦师的。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①(北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②。【注】①本词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因讥议边事被贬南方,途经岳阳时所作。②长安,此指汴京。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烘托了作者遭贬谪时的悲凉心境。B.“十分斟酒敛芳颜”一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C.“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D.“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以衣饰喻人,是一种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17.古诗中的地名也是情感的密码,意蕴丰富。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结尾处均有“地名”,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

”,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3)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表现了作者处境孤独,唯有孤舟相伴。(4)《念奴娇·过洞庭》写自己虽然年老孤寂,但是却安稳地泛舟于洞庭之上,没有一点动摇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为什么会有唐宋之分呢?唐诗达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几乎人所公认,宋诗为什么不能沿着唐诗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呢?每个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是,只有创造才是取得成功的途径。再优秀的东西如果被无数人模仿,最后也必定成为

。所以,即使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在有所创新的前提下吸收。唐朝人似乎有着一颗专为作诗而生的脑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那些

的诗人已经把诗歌推上了极致。宋代人看唐诗的时候,就像仰望一座险峻雄伟的高山,通向山顶的大道已经被唐朝诗人们挤满了,为了使自己不被挤下山去,只好冒着危险另辟蹊径,于是就有了和唐朝

的风格境界,历史上也就有了诗歌的唐宋之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0.下列文字是文章的第二段内容,其中最合理的排列顺序为(

)①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②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宋诗的区别不在朝代而在风格③前者像唐诗④但是,什么是唐诗和宋诗区分的标准呢?⑤有的人沉稳老成,行事理智⑥它们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同时存在⑦后者则像宋诗⑧有的人性格开朗,充满激情A.④②①⑧⑤③⑦⑥

B.④①⑧⑤③⑦②⑥C.④⑧⑤③⑦②①⑥

D.④②⑥①⑧⑤③⑦2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六、整本书阅读22.下面文字描写了贾府中的院落,请分别指出其主人是谁?并根据材料概括相应人物的形象特点。(1)“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2)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3)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七、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后,坚定执着,最终取得青蒿素研究的突破。有人说,及时改道是人生必备素质,有人则不以为然。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3.C4.①文章开门见山,从历史悠久、思想先进、内容丰富等方面阐明农家思想的贡献。②回顾农家的历史研究,指出农家文化研究相对滞后;③阐释农家的现实意义,古代农业管理思想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启示作用。

5.①学习传统农业中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方法,形成新时代农业管理思想;②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③构建完备的荒政体系;④养成良好的饭食之德,避免浪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要比南方的山地梯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更适宜农业生产”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南方山地梯田、长江下游地区的圩田、黄土高原的淤泥坝地、西北干旱地区的砂田等,都渗透着中国人高超的生存智慧”,没有比较哪里更适宜农业生产,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李约瑟和李文华的言论,论证了……”错误,原文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在三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李约瑟的言论只证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现进,不能证明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B.“……学习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错误。依据第六段原文“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严重的国情下,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经营思想对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可知,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们要从传统农业中学习集约经营的思想而非生态模式。D.“只要……就”错误,原文为“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选项表述绝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是粮食精加工的过程,和保障粮食安全无关。6.A7.B

8.(1)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戏中寒”一个“寒”字,十分了得,一语双关,辛达对戏的痴迷和看戏的真诚、对角色理解很深刻,马天芳屈尊拜师,可见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好大喜功。(2)言简义丰,富有表现力:“寒”是气氛,是气场,也是气息,“戏中寒”体现对比反差的手法:戏中寒冬,且大雪纷飞,戏外酷暑,摇扇驱热,戏里戏外,冰火两重天;名角谢幕,观众热烈鼓掌,但辛达却喝倒彩,对比中突出问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具有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作者让一个“寒”字贯彻到底,从戏里带到戏外,串联了情节,并推动了情节发展。辛达看出戏中该打寒颤处却马天芳大汗满面的漏洞,引出下文请求表演,以及患上寒症等情节,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内容安排自然妥帖,结构严谨思路清晰。(4)“戏中寒”耐人寻味,突出并深化了主旨,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该付诸真诚,真心投入,专注认真,用情至深,才能有所成,才不会留下遗憾。“戏中寒”也体现了名角与票友的友情,由“寒”造成了热,扣住“寒”字,再进一步,往“寒”的深处掘进,人物和细节配套运行,结尾敞开,余味深长。

9.(1)我认为马天芳是主角。①从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看,小说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马天芳的。②从形象塑造而言,本文主要在表现马天芳对待表演、戏中角色的水平和态度,作为当红演员他功底深厚,颇受观众喜爱,但当表演不被肯定出现瑕疵时,他善于反思反省,真诚虚心,谦恭有礼,努力提升自己,尊敬关心曾经给自己喝倒彩的票友。③从结构脉络而言,马天芳是线索人物,标题“戏中寒”是就马天芳角色问题而言,开头写青岛的票友点了他的戏,引出对他艺术水平的介绍,以及舞台表演的情况,倒彩声让情节突转,引出了名角和票友之间的一段美谈佳话,并结下深厚的友谊,马天芳从入戏入道的票友身上看到了自己表演的问题,并虚心学习,可见情节发展都是以马天芳为中心。④从思想主旨而言,本文通过写马天芳和票友辛达之间的故事,来赞美可贵的友情和对待艺术表演谦虚低调、虚心向学、不断进步的正确态度,名角与票友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合力打造深入人心的角色,由马天芳带出辛达,主角是马天芳,辛达是陪衬。(2)我认为主角是辛达。①标题“戏中寒”的“寒”字,十分了得,写出了一个京剧票友专注投入、敢于说真话的形象。②从形象塑造而言,辛达是作者着力塑造的角色。名角谢幕,观众热烈鼓掌,但辛达却喝倒彩;名角请他指点迷津,辛达看出漏洞;他提出要求,客串演曹福,他表演出的“寒”——瑟瑟发抖,马天芳屈尊拜他为“一戏之师”,写出辛达技艺的精湛。③情节脉络而言,辛达是关键。寒是气氛,是气场,也是气息,作者让一个“寒”字贯彻到底,从戏里带到戏外,辛达酷暑得了寒症,卧床入院,他终于了结了平生的心愿。由“寒”造成了热,扣住“寒”字,再进一步,辛达的寒症,持续半年之久。病愈后,提起《南天门》和马天芳,辛达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入戏入道,一步步往“寒”的深处掘进,人物和细节配套运行,一个痴迷的票友形象诞生了。结尾敞开,余味深长。一个票友给予我们“寒”的能量。④从思想主旨而言,本文通过写票友辛达和名角马天芳之间的故事,来赞美可贵的友情和对待艺术表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正确态度,票友辛达面对名角的问题不迎合阿臾,坚守自己的认识,“入戏入道”,应该是给予艺术表演的深刻启示。【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辛达的寒症,持续半年之久’则过于夸张了”错,由原文“马天芳从未见过如此‘入戏入道’的票友,一出戏,自己流汗,他却冻伤”“即使病愈,每逢人提到马天芳,提到《南天门》,辛达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可知,辛达入戏很深,并因此患上寒症,持续半年之久,并不夸张。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直接写出了马天芳演技的精湛”错,“看到精彩处,观众们都忘了摇动手中的折扇”属于间接描写,通过观众的表现侧面写出了马天芳演技的精湛。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1)形象方面,“戏中寒”既写出了一个京剧票友对角色表演的真诚投入,又暗含名角表演令人失望的一面,但他及时反思反省,并认真虔诚地求教,表现了低调谦虚、诚心学习和艺术责任感。(2)表达效果方面,“戏中寒”体现了现实和舞台戏中的对比反差,突出问题,增强可读性。“寒”渲染了气氛,突出个性和魅力,“寒”字耐人寻味,一语双关,角色的“寒”是人心的热。(3)情节方面,“戏中寒”也推动了情节发展,具有串联相关内容的线索作用,名角与票友的友情在情节中得以表现,由“寒”造成了热,扣住“寒”字,环环相扣思路清晰。(4)主旨方面,塑造了两位可爱可敬的形象,暗含真挚的友情,“寒”的能量必然给生活中的我们以启迪,无论戏中戏外都要有一颗专注投入的心,以真诚赢得人生。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以认为主角是马天芳,也可以认为是辛达。无论选择谁都要结合标题、内容、结构、主旨等多方面来分析说明。(1)我认为主角是马天芳,理由如下:①从所占篇幅而言,前8段介绍马天芳的表演深入人心,从第9段开始突转,掌声中出现喝倒彩,之后才出现票友辛达,一直到结尾部分二者才是平行的。可见本文几乎段段不离马天芳。②从形象塑造而言,本文主要在表现马天芳对待表演、戏中角色的高超水平和认真、虚心、谦卑态度,成功塑造了角色,演出时台下座无虚席,掌声不断,但听到喝倒彩声他能够反思自己,恭恭敬敬地请教,拜谢一戏之师。③从结构脉络而言,马天芳串联了情节,从标题到开头、主体、结尾都以马天芳为主体,第9段之后,才出现辛达,但写辛达也是为了突出马天芳的认真谦虚好学,可见情节发展都是以马天芳为中心。④从思想主旨而言,小说以马天芳为主体,带出与辛达有关的事件,主旨思想是从马天芳这个角度表现的——可贵的友情和对待艺术表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谦虚低调不师心自用的表演态度,(2)我认为主角是辛达,理由如下:①标题一语双关,塑造了一个京剧票友热爱表演艺术、用心良苦的形象。②形象塑造方面,辛达才是主角,给读者深刻启示。辛达饰曹福,高潮处,瑟瑟发抖,令马天芳叹服。③情节脉络方面,从题目,到曹福角色塑造的问题,作者让一个“寒”字贯彻到底,从戏里带到戏外,辛达得寒症,了心愿,感人至深。④主旨方面,本文赞美可贵的友情和对待艺术表演的正确态度,写马天芳是为了引出辛达,辛达才是主要塑造的人物,由他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主旨。10.CEG11.A

12.B

13.C

14.(1)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2)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5.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拔去敌人的战旗割下敌人的左耳。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让子贡、颜渊跟着我吧。“必也攘地千里”中,“也”为句中助词,不停顿,“地千里”是定语后置,作“攘”的宾语,其后C处断开;“搴旗执聝”是并列的动宾结构,连接紧密,中间吧断开,其后E处断开;“唯由能之”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G处断开。故选CE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使民不修城郭,不越沟池”。句意:让人民不用修筑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句意:用礼治理国家。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句意:没有人能抵御他。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有什么满足的?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句意: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都是“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的意思。句意:在这儿凝神思虑。/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B.正确。都是动词。过来,向前来;落在后边,后走。句意: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志向?/曾皙后走。C.错误。治理;太平,治理得好。句意: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天下太平。D.错误。语气助词,表疑问;疑问副词,哪里,为什么。句意:老师会选择谁呢?/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C.“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错误,应为“《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陈说”,调停;“推论”,陈述;“释”,消除。(2)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大;“阙”,使……减少,侵损;“焉”,从哪里。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一步,由原文“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可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由原文“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可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第三步,由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可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由原文“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可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由原文“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可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参考译文:文本一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的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飘舞。我率领一队人马进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拔去敌人的战旗割下敌人的左耳。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让子贡、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战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志向?”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颜回回答说:“我听说熏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不用修筑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运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文本二在夜晚(有人)用绳子拴着烛之武从城楼上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用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就回国了。16.D17.①长安是汉唐旧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词人借回望长安,表达被贬南方的悲伤与怨愤,和对京都的思念、对朝廷的期待之情。②关山北指北方边境,是当时战火燃烧之地。诗人借遥望北方,表达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以衣饰喻人”错误。应是以衣代人,这里是借代的手法。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卖花声》中的“长安”是汉唐古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汴京。词人被贬南方,前途可畏,故频频回首,遥望京城,内心矛盾,虽然对自己蒙冤遭贬心有怨愤,可还是期待皇帝能早日召还自己,有对朝廷的一片眷恋和期待。《登岳阳楼》中的“关山北”指北方边境,当时吐蕃入侵,战争不息,国家不安宁。诗人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看不到战火,但心中已呈现出外族入侵、国家危难的情景,禁不住老泪纵横,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哀伤。其言不让

吾与点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衰”“凝”“萧骚”“襟袖”“沧”。19.陈词滥调才华横溢截然不同20.A2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唐诗比作高山,表明唐诗在诗歌创作这一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就斐然的唐诗,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宋诗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说的是再优秀的东西如果被无数人模仿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