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7.14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7.14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7.14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7.14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7.14语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故都秋*荷塘月色第1页第2页【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1.放棹江湖飘零客——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当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曾留学日本,深受近代欧美、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第3页文艺作品熏陶。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1930年,他参加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暴发后,主动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主动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杀害。第4页

代表作品:散文《钓台春昼》,小说《春风沉醉晚上》《沉沦》等。第5页2.宁死不领美国“救助粮”——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更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毕业于北京大学,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参加拒绝美国救助粮运动,同年因病去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第6页

成就: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当代散文增添了瑰丽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审美特征创造了含有中国民族特色散文体制和格调。第7页

作品:主要散文集有《急忙》《春》《欧游杂记》《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第8页【经典觅珠】1.祖国呀祖国!我死是你害我!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郁达夫《沉沦》2.知识我也不要,声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抚慰我体谅我“心”。一副白热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同情! ——郁达夫《沉沦》第9页3.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日子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朱自清《急忙》4.我以为我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朱自清《论无话可说》第10页二、背景回首

1.特定时代心灵阴影——《故都秋》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东北全境。1935年1月18日,日军要求将察哈尔省沽源以东、长城以北地域划归热河省。随即,不停地向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中华千年文明故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杭州,一样第11页会感受到国事危急。因而,当他抵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秋》,描绘是“悲凉”景物,流露是“悲凉”心绪,表示是对故都一往情深。这些,正是特定时代社会风云在作者心灵上投下阴影,在心里留下隐痛。第12页

2.黑暗现实中惶惑与矛盾——《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不过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象牙之塔”。第13页不过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一直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是一直无法平静。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第14页

这篇散文经过对冷清月夜下荷塘景色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时代在作者心灵上折射。第15页【拓展链接】一、大家风采郁达夫故事二则(一)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在军界做事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现金交给他。朋友看他从脚板底下鞋子里第16页取钱出来,迷惑不解,他通知:曾经没钱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底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第17页(二)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听众都以为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题目是‘文艺创作基本概念’,黑板上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第18页和作文一样,也不能够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三标准——“快短命”。第19页二、知识拓展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千米。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第20页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重厉穆。另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砖塔或石塔。第21页【初读任务】1.阅读《故都秋》,在作者描绘五幅秋景图中,找出相关词句,看它们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故都之秋特点?第22页参考提醒:画面语句(意境)品析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飞声”(这是境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牵牛花”(这是心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这是境悲凉)第23页画面语句(意境)品析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触觉”(这是境宁静,也是心宁静),“扫街在树影下……潜意识下而且还以为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宁静,也有心悲凉)秋蝉“秋蝉衰弱残声”“这嘶叫秋蝉……”(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凉)第24页画面语句(意境)品析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城市闲人互答(这里有境宁静,也有心和境悲凉)秋果秋天枣树“淡绿微黄”(也是一个清、静淡色)第25页2.在《荷塘月色》中,有些人说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文眼,你怎样了解这一说法?第26页参考提醒:(1)从写作思绪上来看:“心里颇不宁静”→想起荷塘→夜游荷塘。

(2)从情感基调上来看,“心里颇不宁静”处于篇首,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即一个“淡淡喜悦与淡淡忧愁”。所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实能够说是全文文眼。第27页【语言建构】一、音形识记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A.凋谢(diāo)一椽(chuán)脉脉(mò)看管(kàn)B.落蕊(ruǐ)朗照(lànɡ)浸润(jìn)涟漪(yī)﹒﹒﹒﹒﹒﹒﹒﹒第28页C.袅娜(niǎo)似乎(shì)沮丧(jǔ)地窖(jiào)D.譬如(pì)幽僻(pì)摇曳(yè)篱笆(ba)﹒﹒﹒﹒﹒﹒﹒﹒第29页【解析】选D。A项,“看”应读kān;B项,“朗”应读lǎnɡ;C项,“似”应读sì。第30页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清凉既使 悠闲 紧邻而居B.凝碧 空隙 稀疏 生气勃勃C.姿态 挖掘 螺旋 谜谜糊糊D.泥泞 蜘蛛 拜仿 兴致勃勃第31页【解析】选B。A项,既使—即使;C项,谜谜糊糊—迷迷糊糊;D项,拜仿—造访。第32页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爱心是一轮炫耀在初春太阳,使精神_____人看到人生美好。(颓废·颓败)2.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_____工作,最根本就是要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袒护)颓废保护第33页3.前中国大规模刺激计划帮助全球经济避开了陷入_____威胁,在全球经济走向放缓甚至更糟之际,投资人目光再次投向中国。(萧索·萧条)4.来到了松花江,我_________地想到了那首脍炙人口老歌: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不能自己·不由自主)萧条不由自主第34页5.这个地方因为地处_____,交通不便,普通外国游客很少专门来游玩。(幽僻·偏僻)6.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吴某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在明知_____会造成新生儿死亡情况下,将其丢弃,已组成有意杀人罪。(遗弃·唾弃)偏僻遗弃第35页7.花下成千成百蜜蜂蓊蓊郁郁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8.昨晚上看电视看太晚了,今天上课我总是没精打采。()×。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样子。不合语境。√。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合乎语境。﹒﹒﹒﹒﹒﹒﹒﹒第36页9.这片土地上有着最美风景,湖泊星罗棋布,植物生气勃勃,动物欢快奔跑。(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这里形容植物不妥,可用“生机勃勃”。﹒﹒﹒﹒第37页10.案情简单明了,一起愤世嫉俗者拿无辜生命作为报复社会暴力事件,其伎俩之残忍,令人发指。(

)×。愤世嫉俗:有正义感人对黑暗现实社会和不合理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句子中人物不是“有正义感人”,成语使用不合语境,可用“消极厌世”。﹒﹒﹒﹒第38页11.据英国《防务周刊》报道,中国已成功研制出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C805,性能大大超出了当前全部反舰导弹,其优异性能连美俄都惊叹不已。(

)√。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仰而发出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使用正确。﹒﹒﹒﹒第39页12.这个人拗得很,不论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言喻。(

)13.这个人看起来面红耳赤,身体健壮,是个健康人。()×。不可言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句子是说“这个人”不懂道理,故可用“不可理喻”。×。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样子。不合语境。﹒﹒﹒﹒﹒﹒﹒﹒第40页【审美鉴赏】《故都秋》鉴赏点一:把握作者情感1.文题中“故都”指是当初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秋”为题?第41页【明确】“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念之情;“故都”更有一个文化厚重感、历史沧桑感。故作者不用“北平”,而用“故都”。第42页2.本文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一样了解:有些人认为本文是颂秋,但也有些人认为是悲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理由。第43页【明确】我认为本文是颂秋。本文是用深沉忧思和落寞悲凉来颂秋。课文开头就说:“秋天,不论在什么地方秋天,总是好;可是啊,北国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结尾还说:“秋天,这北国秋天,若留得住话,我愿意把寿命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零头。”第9段歌颂秋果第44页旺盛生命力,能够证实作者并非消极颓废。第10段说到秋天产生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感触是人类共有心理,所以作者并不消极。第45页鉴赏点二:赏析对比、反衬手法3.本文屡次提到南国之秋原因是什么?第46页【明确】作者利用对比反衬手法来抑南扬北,突出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如以南国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颜色显得淡”来反衬故都秋天味道醇厚、浓郁,天之高远。又如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作对比,表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向往之情。第47页4.文中写“青天下驯鸽飞声”“秋蝉衰弱残声”“息列索落”雨声,“迟缓悠闲”人声,一样能给人以幽静感觉,这是什么原因?第48页【明确】利用了反衬手法。“青天下驯鸽飞声”“秋蝉衰弱残声”“息列索落”雨声,“迟缓悠闲”人声都是极细小声音,能听到这些极细小声音,反衬出这个地方静寂,还表现了景中之人悠闲自得。第49页《荷塘月色》鉴赏点一:赏析情景交融手法5.第4段是怎样写荷叶、荷花、荷香、叶子、花和流水?第50页【明确】(1)按照驻足观察次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2)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裙”,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颤动”,化为“一道凝碧波痕”,写出了动态美。(3)各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第51页6.为何说荷塘上月色“恰是到了好处”?【明确】荷塘上面是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景象——花是零星,香是缕缕,风是微微,月是淡淡——确实“恰是到了好处”,这种景象与作者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境界正是作者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第52页7.文章写到“这时候最热闹,要数树上蝉声与水里蛙声”,为何说“热闹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明确】作者内心宁静只是片刻,热闹蝉声与蛙声让作者又从荷塘美景带来宁静中回到了令人不满现实中。第53页鉴赏点二:赏析散文语言8.文中“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星星,又如刚出浴美人”使用了何种修辞?请结合句意分析。第54页【明确】文中此句子使用了博喻修辞手法。博喻即用一连串喻体,从不一样角度,多方面地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如“明珠”写荷花晶莹、洁净,“一粒粒”说明荷花少,与前面“点缀”相呼应;“星星”有明亮、闪烁特点,比喻荷花在月光映照下明亮及在众多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第55页特点;而“刚出浴美人”则比喻荷花出淤泥而纤尘不染美,将之比作“刚出浴美人”还与荷花从水中冒出情境相吻合。第56页9.在第5段,作者选取了精妙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动词好处泻照应“月光如流水普通”中“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浮水汽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②___________月辉照耀、一览无余朦胧、淡雅第57页动词好处洗“牛乳”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笼“梦”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④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月光朦胧、柔和月光雪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轻飘柔美姿容第58页【思维锤炼】1.郁达夫从不一样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景图,请说明这些秋景选择是怎样表达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点拨】既不是时间次序,也不是空间次序,而应该说是无序,这正表达了散文“形散”特点。第59页

作者所写这些秋景在文中位置不是必定,不过我们读起来却以为很自然,并不以为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秋景都含有“清”“静”“悲凉”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这就是文章不散“神”。第60页2.《故都秋》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却在描绘了秋景之后,在第10段插入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作用是什么?【点拨】①从思想内容上看,作者意在创造一个文化气氛,在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个文化气息,给“故都”再添色彩,也更显示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眷念。第61页②从行文章法上看,作者把文笔由写景转到议论,有起伏跌宕效果,显现出作者深厚文化底蕴和开阔思绪。第62页3.《荷塘月色》中作者所写荷塘月色宁静友好与作者心里“颇不宁静”是否矛盾?第63页【点拨】二者不矛盾。正因为作者“心里颇不宁静”,所以他才到月光下荷塘去寻求宁静与超脱。月下荷塘里那弥望荷叶、袅娜荷花、缕缕清香、凝碧波痕,是那么清新自然,如诗如画;那薄薄青雾、弯弯杨柳、斑驳树影、友好月色,是那么朦胧静谧,如烟如梦。这么境界正是作者所要寻求,他心中忧愁不禁变得淡淡,同时一个淡淡喜悦之第64页情也油然而生。可是这宁静与喜悦只是暂时,蝉声与蛙声已把它打得粉碎,剩下是内心更为深重苦恼和烦闷。作者思绪就是经过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过程而抒发出来。第65页4.《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第66页【点拨】画面所写景物特征情感月下小径小煤屑路、许多树幽僻寂静淡淡喜悦与淡淡忧愁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幽静淡雅荷塘月色月光、青雾、树影朦胧缥缈荷塘四面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阴沉含糊第67页5.朱自清先生在《哪里走》中写道:“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还未到来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处理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指政治上左中右三条路——编者),我将选择哪一条呢?”第68页请据此背景思索,《荷塘月色》中作者为何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情景和记起《西洲曲》文字?第69页【点拨】(1)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路上想起。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

(2)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想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景象,这不但反衬出此时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向往。第70页(3)江南是作者故乡。19,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6年。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含有进步倾向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散文。在这个敏感政治时刻,作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既表示了对那些进步知识分子朋友惦念,也表示了对安定、自由生活向往。第71页【备选关键点】1.《故都秋》多处使用排比,试赏析下面几个句子表示效果。(1)北国秋,却尤其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第72页【点拨】表示效果: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意旨,现有排比顺畅气势,又有抑扬顿挫声韵之美,后面“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第73页(2)总要想起陶然亭芦花,钓鱼台柳影,西山虫唱,玉泉夜月,潭柘寺钟声。【点拨】表示效果:这些描写性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美景,成为“故都秋”美妙意境主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第74页(3)北方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点拨】表示效果:这是近乎口语文字,作者津津乐道样子好像就在眼前,充分地表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赞美之情。第75页2.《故都秋》中,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表达在哪里?作用是什么?【点拨】

(1)联想:作者由故都秋想到江南秋。作用:将二者进行对比,由江南秋不能让人满足反衬出对故都秋向往之情。第76页(2)联想:文中在对故都秋天槐树、蝉声、果树等详细描写后,想到南国秋天“廿四桥明月,钱塘江秋潮,普陀山凉雾,荔枝湾残荷”等。作用:这里联想与开头相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眷念之情。第77页(3)联想:文中由现实中对秋感受,想到外国及中国古代诗人对秋描写。作用:这里联想意在表现对秋那种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感触是没有国界、不分人种,而感触最深要数中国文人,最终引出中国北方是文人感秋最好去处,因为只有在那里秋味才最足。第78页3.《荷塘月色》中作者徜徉于荷塘月色之中联想到哪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有何共同点?【点拨】作者想到了南朝梁元帝《采莲赋》和南朝乐府诗《西洲曲》。这两部作品都是艳歌丽词,写出了热闹、风流采莲季节里青年男女嬉戏与情怀,是那样令人神往,反衬了作者现在无奈与淡淡忧愁。第79页4.日常我们见到写荷花文章大多是浓艳明丽,《荷塘月色》描写景色却是素淡,朦胧。景语即情语,试结合课文简明分析。第80页【点拨】(1)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不宁静”,追求片刻安宁。作者笔下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调和、适中、安逸。第81页

(2)追求片刻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