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涟水县朱码学校七年级期末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隋朝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为一体,首次实现了南北贯通,“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表明,大运河的影响是A.加强北部边防B.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C.巩固隋朝统治D.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3.《旧唐书•李密传》中这样描述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A.开凿大运河

B.创立科举制C.厉行节俭

D.统治残暴4.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改革税制和兵制。据此可知,唐朝兴盛得益于A.社会稳定发展

B.文化丰富多元C.制度创新发展

D.对外开放包容5.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6.《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据此可知唐朝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选拔人才更加公平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D.贵族官员备受打压7.据记载,这种农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说明这种农具的动力来源是

A.人力B.风力C.水力D.畜力8.“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马嵬行》。与这首诗歌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朱温废唐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9.某著名学者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流冕,披流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该帝王建立的政权是

A.北宋B.西夏

C.大辽

D.南宋10.据清朝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后朝哪一政策的实行扭转了史料描述的这种风气A.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B.唐朝的以民为本政策C.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1.随着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播,精忠报国的岳飞再次成为人民热议的话题。下列与岳飞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澶州之战

B.蒙古灭金

C.元灭南宋D.郾城大捷12.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制瓷业在该地的兴起可以追溯到A.唐朝时期B.五代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13.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但是,司马光任宰相后,新法几乎全部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B.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C.出现了严重的弊端D.遭到了百姓的反对14.公元1130年,韩世忠取得黄天荡战役胜利,更险些全歼完颜宗弼率领的金军主力,从此金军不敢渡江。1131年,宋高宗改年号为绍兴,寓意“绍祚中兴”。南宋中央财政收入从此稳定地取自长江中下游南岸,同时也结束了从唐中叶以来一直在发展的一个经济趋势。这个趋势是A.文化重心南移B.政治重心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D.社会重心南移15.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16.唐代孙思邈的著作中有用2两硫磺、2两硝石分别研细再加上3个碳化皂角子,即能点燃起火的记载。该记载近似于一种化学配方,利用它可以制作出A.火药

B.泥活字

C.纸张

D.指南针17.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表明元朝为加强辽阔疆域内的联系设置了A.科举制B.驿站C.行省制度D.刺史18.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建国是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据此推知,他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建立蒙古政权C.接受中原先进文化D.开创行省制度19.元朝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A.行政区划制度在两代发生变革B.中书省对国家的稳定没有作用C.六部的地位在元朝得到了提升D.元代和明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20.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21.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22.假期将至,某同学想去北京旅行,因为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到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可通过查资料得知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陵墓却不在北京,他应该去哪儿参观朱元璋的陵墓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余杭23.《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为改变这种情况,农民掀起了A.黄巾起义

B.隋末大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24.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25.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特征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中央体制很不理想,特别是中书省的丞相权力过大,“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容易使皇权旁落。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权力太重。……因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就是集中皇权,使“权不专于一司”“事皆朝廷总之”。

——宁欣《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材料三

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在中央改革的措施有哪些?(6分)(2)材料二体现了明朝的哪一举措?当时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称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命题考官,按规定你拟定的考试题目必须出自哪些经典?(6分)(3)材料三中的“中枢权力机关”是?其职能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它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当时,正值明朝国势蓬勃上升的重要时期,经济实力十分壮大。造船业的空前发达,航海技术的长足进步,罗盘针的广泛用于航海。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于是决定派使臣率船队出海远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1)材料一所示是哪一航海路线图?这次远航最远到达哪里?其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这一远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次远航开创了哪一海上交通线?(4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清朝时期这一现象犹为突出,主要因为清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4)综合以上信息,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民族交往的史实(1)我国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置的行政机构是什么?该机构何时设立?明朝时哪一国家的殖民者入侵了台湾?(6分)(2)任意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者说明。(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涟水县朱码学校七年级期末测试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BBDCDBCDACDC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CABCDBAADBB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1)目的:集中皇权,使“权不专于一司”“事皆朝廷总之”。措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为监视官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2)八股取士;八股文;“四书”“五经”;(3)军机处;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7.(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广泛使用;统治者的支持。交通线: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3)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1500年后逐渐衰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要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28.(1)澎湖巡检司;元朝;荷兰。(2)观点: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论述: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