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下列有关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4.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A.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B.起始密码子是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起点C.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D.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5.下列关于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调查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6.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生活在同一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所有的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C.种在同一块地里的所有的二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等所有的人7.如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①、③、⑤都为放能反应C.过程②、③、④都有ATP产生D.过程③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8.(1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除虫体,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B.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除细胞内自噬泡D.青蒿素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二、非选择题9.(1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一)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图甲________(填数字)所示结构,图甲________(填数字)处能利用CO2。(2)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分解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3)图乙的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二)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1)此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2)结构________(填数字)上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结构________(填数字)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而作用不同。10.(14分)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甲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像(乙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表示)。(2)乙图中的C相当于甲图曲线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用大写字母表示),根据乙中图形推测,甲图中的4N应该等于________________。(3)乙图B中4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B图所示时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4)甲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此段相当于乙图分裂图像中________________(字母时期);甲图中bc段曲线上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11.(14分)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3)本图示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4)如果改变图中动物的生活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则被淘汰。12.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3)Ⅲ-10的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即行为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可由生物发出,也可由环境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B错误;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特点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A。3、D【解析】

1、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详解】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因此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

D、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4、D【解析】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起始密码子是AUG或GUG对应的甲硫氨酸或缬氨酸,原因是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在加工、修饰过程中将对应氨基酸切除。5、A【解析】试题分析:发病率调查前需有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做基础,故A正确。调查时应对群体随机调查,故B错误。基因频率是依据发病情况和基因型得出的,故C错误。白化病发病率就是患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6、D【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食草动物不是同一种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A项错误;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不属于同一物种,B项错误;普通小麦属于六倍体,和二倍体之属于不同物种,C项错误;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等所有的人属于同一物种的一个种群,D项正确。7、B【解析】

分析图中①〜⑥过程依次是C3还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水的光解,二氧化碳的固定。【详解】A、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只有水的光解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正确。B、过程③、⑤都能产生ATP,都为放能反应,但①需要消耗ATP,为吸能反应,B错误。C、过程②、③、④都有ATP产生,C正确。D、过程③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还来自水,D正确。故选B。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物质联系,能将其进行物质联系的有糖类、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一定要认真分析图形,结合牢固的基础知识不难做答。8、D【解析】

A、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其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生物膜;人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细胞膜是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故疟原虫的细胞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而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A项错误;B、由题意可知,疟原虫具有线粒体,且其寄生在红细胞中,因此疟原虫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项错误;C、疟原虫利用膜的流动性特点排除细胞内自噬泡,C项错误;D、红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物质的速率受到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影响,不受到青蒿素的影响,D项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③④④③④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或“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动物或低等植物①③【解析】试题分析:甲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②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乙图是含有色素的生物膜,是类囊体薄膜。下图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其中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③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④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1)图甲中①是类囊体薄膜,含有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②是叶绿体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场所。(2)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即ATP的合成场所是③,分解场所是④。(3)乙图是类囊体薄膜,分布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四种色素,其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主要吸收蓝紫光。(二)(1)此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2)结构①是线粒体,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③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而作用不同。【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细胞结构图,确定不同细胞器的名称,并掌握各自的结构与功能。10、DNA染色体EADCBFDE12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周围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DNA复制E着丝点(粒)分裂【解析】(1)由图可知实线中有条斜线,代表了DNA的复制,即代表的是DNA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的是染色体。乙图中A染色体散乱,是细胞分裂前期。B出现细胞板是分裂末期。C着丝点分裂,是分裂后期。D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细胞分裂中期。E是细胞分裂的分离间期。F是末期末将马上形成两个子细胞,因此分裂的顺序是EADCBF。(2)乙图中的C是有丝分裂后期,相当于甲图的DE段,甲图中AB是分裂间期,BC是分裂前期,BC是分裂中期,DE是分裂后期,EF是分裂末期。C中有12条染色体,应有12个DNA分子,所以甲图中的4N等于12.(3)乙图B中4是细胞板,在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周围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4)甲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因为DNA复制,在图乙中E代表的是分裂间期。甲图中c即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因为着丝点分裂。【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图形的识别能力。【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易错警示与有丝分裂有关的3点说明:(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始终都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它们既不配对,也不分开。(2)赤道板是一种假想平面,不是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种真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3)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11、原始祖先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多样的多样适应适应新环境变异没有适应新环境变异【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详解】(1)图中表明现存的哺乳动物(B-G)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原始哺乳动物。(2)原始哺乳动物(A)向不同方向进化是因为各类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各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内在原因是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外部原因则是生存环境多样化。(3)自然选择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为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品种和物种的多样性。经过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该图可显示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在新环境中,只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点睛】分析解决本题需要学说注意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核心内容的完全理解。1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隐)aaBB或aaBbAaBb2/3【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单独观察每一种遗传病,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并结合题意,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系谱图显示,Ⅰ-1和Ⅰ-2均患甲病,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