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白学军 第1-5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_第1页
《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白学军 第1-5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_第2页
《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白学军 第1-5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_第3页
《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白学军 第1-5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_第4页
《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白学军 第1-5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被试内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心理学(第3版)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0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02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03

心理学实验的程序04

心理实验中的伦理问题目录CONTENTS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2了解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系统掌握心理学实验的程序4明确实验报告的撰写步骤5正确认识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以及发展学习重点2心理学实验的程序3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步骤及要求4开展心理学实验应该遵守的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01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

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

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控制实验条件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强调科学实验的方法客观化和定量化分析研究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方法特征优点缺点观察法对行为进行系统的描述记录行为、不干预费时、不同观察者难以达成一致、观察者干扰个案法对单个个体或少数个体进行深入的描述深入分析缺乏广泛的适用性、难重复、结论可能是研究者的偏见访谈法面对面交流、可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方法灵活、资料详细、充分了解他人调查者偏见、过于依赖被试调查与测验法对很多被试进行大规模调查或标准化测验样本量大、灵活性大、标准化比较回答受措辞影响、可能与行为联系不紧密、测验缺乏有效性实验法操纵条件,分析因果关系可检验假设、控制变量、评价效果缺乏生态学效度、不能控制所有因素、单向的因果关系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

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实验方法主讲方法和具体应用主讲具体应用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实验方法主讲方法和具体应用主讲具体应用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实验方法迈尔斯和汉森(Myers&Hansen,2005)的《实验心理学》黄一宁(1998)的《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专门讲解变量控制、结果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详细入门条件高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实验方法主讲方法和具体应用主讲具体应用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方法和具体应用杨治良(1998)的《实验心理学》郭秀艳(2004)的《实验心理学》朱滢(2016)的《实验心理学》优点是学以致用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实验方法主讲方法和具体应用主讲具体应用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主讲具体应用郝葆源(1983)的《实验心理学》从具体实验入手会淹没心理学实验的一般性原理和程序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2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结构

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什么是科学科学包括科学的内容和科学的过程科学的内容是已知的事实、规律、定律等科学的过程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非科学与科学方法非科学方法迷信权威、个人经验、注意凝视科学方法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控性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非科学与科学方法非科学方法迷信权威、个人经验、注意凝视科学方法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控性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迷信权威权威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如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是“地心说个人经验“眼见为实”不一定完全可靠如目击者证词注意凝视连续呈现的特定信息会被人们当作正确的而接受如不同人种聪明程度的说法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非科学与科学方法非科学方法迷信权威、个人经验、注意凝视科学方法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控性3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客观性主要特点被试取样、实验材料等各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可重复性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可重复也称自我校正可控性最受重视的特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02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思想背景笛卡尔洛克科学发展背景—波林实验心理学的创立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思想背景笛卡尔洛克科学发展背景—波林实验心理学的创立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笛卡尔的哲学思想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我思故我在”、心身二元论、三种观念洛克的哲学思想洛克(J.Locke,1632-1704)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白板论”、两种观念说、经验联结观念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思想背景笛卡尔洛克科学发展背景—波林实验心理学的创立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实验心理学产生于实验生理学之中”——波林(1950/1981)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在1800-1879年间,实验生理学研究在9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0

1.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类-盖伦2.特殊的神经能-缪勒3.视觉与听觉-赫尔姆霍兹4.颅相学-加尔5.脑机能的定位-布洛卡6.反射动作-谢切诺福7.神经冲动的电性质-伽伐尼8.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赫尔姆霍兹9.人差方程-马斯基林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思想背景笛卡尔洛克科学发展背景—波林实验心理学的创立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19世纪的欧洲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之地几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鼻祖都是德国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和冯特等为什么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德国而不是其他欧洲国家?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韦伯(E.Weber,1795-1878),德国两点阈限皮肤刚好能感觉到有两个点时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此研究被认为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先河韦伯定律两个重物重量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的重量之比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德国费希纳定律修正韦伯定律在绝对感觉阈限之上,物理刺激引起的主观感觉强度与刺激本身强度的改变呈对数关系心理物理学实验的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调整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德国费希纳定律修正韦伯定律在绝对感觉阈限之上,物理刺激引起的主观感觉强度与刺激本身强度的改变呈对数关系心理物理学实验的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调整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极限法设定一个标准刺激,逐渐变化比较刺激的强度,被试凭感觉进行判断其比标准刺激更强或跟弱获得较强-相等-较弱三个刺激强度之间的界限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恒定刺激法选定少数几个刺激,使其保持恒定,向被试呈现多次,被试判断是否能感觉到刺激或与某一个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分析计算阈限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调整法先设一个标准刺激,被试自行调整一个比较刺激被试主观上认为相等时,停止调整得到两个刺激实际强度之差,据此计算阈限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德国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活动对记忆的量化研究遗忘曲线联想实验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德国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活动对记忆的量化研究遗忘曲线联想实验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对记忆的量化研究记忆的好坏,既有质的区别,也有量的差异用节省法或重学法,对个体记住多少进行了测定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遗忘曲线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被试:自己结果:刚刚记住的无意义材料在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但两天后就慢了下来,以后更慢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联想实验探讨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观察到学习不仅可以使识记材料中紧邻的项目之间形成联系,也能使远隔的项目之间形成联系项目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冯特(WihelmWundt,1832-1920),德国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被推崇为不朽之作1879年创建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省法心理学的目标和要素心理要素结合的原则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冯特(WihelmWundt,1832-1920),德国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被推崇为不朽之作1879年创建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省法心理学的目标和要素心理要素结合原则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如看花,直接经验在于对“红”的体验内省法内省是对一个人自身心理过程的检查与观察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目标和要素分析意识过程的基本要素发现要素是如何联系的确定联系规律心理要素结合的原则心理生成物、心理关系、心理对比原则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的扩展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的扩展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华生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从而开创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革命主张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用公式R=f(S)表示,R代表行为,S代表刺激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托尔曼认知地图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用公式R=f(S,A)表示,S代表刺激,A代表中介变量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的扩展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二战期间,大批心理学家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二战期间,人因学(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的扩展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1967年,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采用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观察信息的输入、输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人类认知系统的6个基本特征01020304符号运算系统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0506习得与发展认知策略通过新旧图示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的扩展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主要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活动模式认知系统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大脑的生理组织与心理结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可揭示正常人的认知机制心理学实验的程序03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1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1.理论争论问题的特点及评估2.实际需要3.个人经验4.文献回顾问题的特点问题的评估1.可检验性3.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可行性问题的意义问题的新颖性1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1.理论争论问题的特点及评估2.实际需要3.个人经验4.文献回顾问题的特点问题的评估1.可检验性3.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可行性问题的意义问题的新颖性理论争论对同一种心理现象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如短时记忆的信息会发生遗忘有痕迹消退说和干扰说,沃尔夫和诺曼根据上述理论争论设计实验实验材料:,

※表示纯音,8是探测数字,出现2次实验任务:被试报告出前一个8随后的数字7实验结果:短时记忆中信息发生遗忘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干扰1提出问题实际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律师的提问是否会对目击证人的记忆产生影响实验材料:两辆车相撞的事故录像实验任务:被试分组回答提问方式不同的问题实验结果:目击证人的记忆相当脆弱,很容易受到事后提问的歪曲1提出问题个人经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学问题如站在桥上看河水,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桥在向前移动的感觉,这是为什么1提出问题文献回顾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的1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1.理论争论问题的特点及评估2.实际需要3.个人经验4.文献回顾问题的特点问题的评估1.可检验性3.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可行性问题的意义问题的新颖性可检验性可用客观的方法加以检验如“8岁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比80岁老人的大吗?“可用顺背广度法加以检验1提出问题可行性在现有的条件下可对问题进行研究如“一百年前研究大脑的哪些部位参与思维或情绪过程”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研究者进行实验设计如“材料的性质和学习时间对儿童长时记忆效果的影响”,就包含变量之间的关系1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1.理论争论问题的特点及评估2.实际需要3.个人经验4.文献回顾问题的特点问题的评估1.可检验性3.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可行性问题的意义问题的新颖性问题的意义研究者需要对所有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评估1提出问题问题的新颖性对研究问题是否新颖进行评估明确研究是验证性研究还是创新性研究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假设的含义研究者对实验条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陈述2形成假设假设的种类析因性假设(casualhypothesis)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hypothesis)鉴别某一行为发生的情境,并预测它在什么时候发生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精确性假设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操作性)来陈述2形成假设合理性建立在已有理论基础之上可证伪性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判别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综合式陈述或对或错的陈述如“受虐待的孩子自尊水平低”分析式陈述总是正确如我在完成A任务,或我不在完成A任务矛盾式陈述总是错误如我在完成A任务而我又不在完成A任务2形成假设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演绎推理法一般到特殊的推断过程如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幼儿还不能完成守恒任务,他概括出的幼儿这一认知发展特点,引发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归纳推理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推断过程在进行基础研究时,常用这种方法来形成假设2形成假设2形成假设假设的含义及种类假设的特点假设的陈述形成假设的方法三种常见的非科学假设概念没有被恰当定义的假设如“一个人想刺杀总统,是因为他精神失常”,此假设中“精神失常”的定义无法达成一致循环假设当某一事件被用来解释事件本身如8岁男孩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他有注意缺陷多动症受个人观念影响而没有得到科学承认的假设如“人类的暴力行为源自魔鬼的指令”2形成假设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3选择被试被试的含义如何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被试3.分层随机法4.等组匹配法5.方便取样法2.系统随机法1.简单随机法6.个案取样法3选择被试被试的含义如何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被试3.分层随机法4.等组匹配法5.方便取样法2.系统随机法1.简单随机法6.个案取样法被试是研究者要研究的对象被试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都动物选择的被试必须具有代表性目前国际学术界已将“被试”(subject)改称为“参与者”(participant)3选择被试3选择被试被试的含义如何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被试3.分层随机法4.等组匹配法5.方便取样法2.系统随机法1.简单随机法6.个案取样法要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被试,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保证选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主要有六种方法:简单随机法从目标总体中随机逐个选取个体系统随机法从总体中按固定间隔抽取被试等组匹配法先按某一标准选出被试,将被试按同样的标准分别分配到各组3选择被试分层随机法根据总体情况,先将被试进行分层,再随机抽被试最具代表性方便取样法选择那些最方便得到的被试来取样的方法存在偏差,但实际操作中简单易行个案取样法针对特殊问题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3选择被试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4实施实验一、操纵和控制变量二、测量反应三、记录数据四、收集与整理数据4实施实验一、操纵和控制变量二、测量反应三、记录数据四、收集与整理数据对自变量的操控和控制对因变量的操控和控制对额外变量的控制4实施实验4实施实验一、操纵和控制变量二、测量反应三、记录数据四、收集与整理数据对于被试反应的测量是实验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常用的反应指标包括正确率、错误率、速度等选择指标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实验的成与败如研究个体阅读能力的实验,一般以正确理解率和阅读速度为指标4实施实验4实施实验一、操纵和控制变量二、测量反应三、记录数据四、收集与整理数据实验过程中,须对观察所得的数据进行记录记录过程中,注意如下几点:观察结果不与主试解释混淆客观记录随时记录,记录详尽、精确4实施实验4实施实验一、操纵和控制变量二、测量反应三、记录数据四、收集与整理数据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四种:计数数据按属性分类,如性别计量数据按数值大小表示,如身高等级数据用心理量表法取得的数据,如根据态度量表将其划分为强、中和弱描述数据非数量化的数据4实施实验整理数据的步骤评分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指将在性质上相同的数据归到一起,如按人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类4实施实验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收集和整理数据后,应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以解释实验结果是否证实假设假设证实→进一步发展未证实假设→重新考虑假设→修改再检验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1提出问题

2形成假设

3选择被试

4实施实验

5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撰写报告6撰写报告03050207040801090106标题作者及所属机构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根据《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研究报告的结构包括如下方面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04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

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

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

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

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应该遵守的伦理原则引用美国心理学会所制定的伦理原则:计划研究时,评估适宜该研究的伦理准则首要准则是考察被试是否可能存在危险自始至终地遵守并贯彻伦理准则与被试达成公平的协议······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如何才能遵守伦理原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牢记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人或动物,选择方法和程序使需考虑其是否会对个体的心身产生不良影响增强法律意识时刻注重维护被试的合法权益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

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

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与欺骗知情同意指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且在自愿同意下参加实验自愿参与被试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参加实验保密实验过程保密、被试信息保密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

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

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动物被试的获取、使用与处理应遵守法律法规尽量减少动物被试的疾病和痛苦人道接受监督若要给动物被试进行手术,需麻醉若要结束动物被试的生命,应快速而没有痛苦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1心理学实验中的伦理原则

2心理学实验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3研究动物被试的伦理问题

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不能剽窃他人的成果论文中出现作者地方要用引号标出不可改编原始材料作为自己的观点如观点和论据来自其他作者,需在括号里标明二手资料也需标注对引用的第一个观点和论据加注不伪造数据4实验后应遵守的伦理原则本章要点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赫葆源,等.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金志成.心理实验设计.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朱滢.实验心理学.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杨志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黄一宁.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Smith&Davis.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3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78坎特威茨,罗迪格,埃尔姆斯.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推荐阅读MyersA,HansenC.Experimentalpsychology.6thed.Australia:Thomson&Wadsworth,2005.本章结束感谢聆听“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实验心理学(第3版)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目录CONTENTS01变量概述02自变量及控制03因变量及控制04额外变量及控制05实验的效度与信度1掌握变量的含义及类型,自变量及控制2理解因变量的含义、类型及控制3理解额外变量的含义、类型及控制4正确认识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的含义及各自类型.教学目标1把握变量含义学习重点2理解自变量的本质及操纵方法3掌握因变量的本质及控制方法5掌握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的本质及影响因素4领会额外变量的含义及控制方法变量概述01变量概述

1变量的含义

2变量的种类变量概述

1变量的含义

2变量的种类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作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心理学中,常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取值的事件或行为例如场认知方式作为变量时,其取值为场依存方式和场独立方式两种水平态度作为变量时,其取值为态度的强弱,可分为完全同意、部分同意、不知道、部分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种水平1变量的含义变量概述

1变量的含义

2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因果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客体变量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间接测量变量根据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非操作性变量2

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因果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客体变量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间接测量变量根据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非操作性变量2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研究中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在发展变化方面和数量大小方面存在一定关系,但不确定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因果变量:研究中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前一个变量是后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后一个变量是前一个变量变化的结果或效应2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因果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客体变量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间接测量变量根据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非操作性变量2变量的种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存在于研究对象主体自身的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客体变量:存在于研究对象主体以外的各种变量,如文化特征、他人行为等2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因果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客体变量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间接测量变量根据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非操作性变量2变量的种类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研究者可直接测量到的变量,如年龄、身高、体重等间接测量变量: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但可间接观测到的个体内部心理变化,如兴趣、成就动机、态度等2变量的种类根据变量间关系的性质相关变量、因果变量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主体变量、客体变量根据对变量是否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变量、间接测量变量根据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非操作性变量2变量的种类根据研究者对变量主动操作的程度操作性变量:研究者可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如刺激呈现时间、学习条件、奖赏次数等非操作性变量:研究者无法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如年龄、生理成熟水平、性别等2变量的种类

自变量及控制02自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的含义

2自变量的种类3自变量的控制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自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的含义

2自变量的种类

3自变量的控制

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实验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实验者的操纵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1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的含义

2自变量的种类

3自变量的控制

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操作性自变量选择性自变量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作业或任务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暂时性被试自变量2

自变量的种类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操作性自变量选择性自变量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作业或任务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暂时性被试自变量2自变量的种类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操作性自变量:研究者可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可控制的例如: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实验中,练习的时间是研究者要操纵的自变量选择性自变量:研究者依据被试自身特征选择的变量例如:智商、性别、民族、气质等2

自变量的种类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操作性自变量选择性自变量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作业或任务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暂时性被试自变量2自变量的种类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作业或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将作业或任务中的某个特征当做自变量来操纵例如:在配对联想任务中,根据词频,可将词表中的词分为高频和低频词环境自变量:发生改变的环境特征例如:温度、湿度、亮度等,最常使用的环境自变量为时间启动实验中,自变量是启动刺激到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2自变量的种类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被试自变量:被试的一种持久性的特质例如:性别、年龄、视敏度暂时性被试自变量:通过改变被试的特征使其与自然状态不同而产生的例如:通过让被试饮不同浓度的白酒来暂时改变他们的身体状态,探讨急性饮酒对年轻人记忆功能的影响2自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的含义

2自变量的种类3自变量的控制

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0

1自变量操纵的严密性3自变量的水平数2自变量的数量3自变量的控制自变量及控制

1自变量的含义

2自变量的种类

3自变量的控制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4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本身是能够变化第二能够引起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因变量)发生变化第三研究者能够直接操纵因变量及控制03因变量及控制

1因变量的含义

2因变量的种类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4因变量的控制因变量及控制

1因变量的含义

2因变量的种类

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4因变量的控制操纵自变量引起被试做出的某种特定反应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指标能够观察到的外显活动,及体内的任何生理、情绪和意识的内隐活动1因变量的含义因变量及控制

1因变量的含义

2因变量的种类

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4因变量的控制2因变量的种类客观性程度客观性因变量主观性因变量反应正确性反应的难度反应的速度反应的幅度或强度因变量的数量单因变量:只测量被试的一种反应例如:利用眼动仪记录读者阅读理解句子时,只记录被试阅读句子的时间利用ERP技术来研究读者如何理解歧义句时,一般只分析N400指标多因变量:同时测量被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例如:研究动作技能形成的实验中,研究中记录被试学会通过镜子来描画五角星用了多长时间,还记录了被试在描画五角星时所犯的错误2

因变量的种类因变量及控制

1因变量的含义

2因变量的种类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

4因变量的控制020304可靠性数量化有效性ly.客观性y.01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因变量及控制

1因变量的含义

2因变量的种类

3选择因变量指标时要考虑的问题4因变量的控制反应控制被试反应确实发生在研究者感兴趣的因变量上通过指导语控制避免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通过实验设计来避免出现极端反应进行预实验4因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及控制04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

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又称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以外任何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Y代表因变量,X代表自变量,EV代表额外变量,n代表额外变量数1额外变量的含义例如:智商(IQ)与工作记忆能力(WM)的函数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为但工作记忆除受被试的智商影响外,还受被试的年龄(EV1)、教育水平(EV2)、材料的性质(EV3)等因素的影响。方程变为:1额外变量的含义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

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额外环境变量包括实验室的噪音水平、分心物和的温度等最常见形式:由环境的物理特征引起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控制额外环境变量的常用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控制额外环境变量的常用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消除法:将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环境变量消除掉例如:将实验放在具有隔音功能的实验室进行缺点:完全消除额外变量很困难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控制额外环境变量的常用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恒定法:尽可能将各种额外变量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上例如:所有被试都在同样颜色、光线的实验室中完成实验缺点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可能会存在自变量与被恒定的额外变量间的交互作用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控制额外环境变量的常用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平衡法:将额外变量的影响平均分配给所有组以达到组间平衡例如如在额外变量上,两组得到平衡,那么研究者能暂时得出:两组间的差异由自变量引起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第一组第二组处理A额外变量1额外变量2额外变量3额外变量4额外变量5处理B额外变量1额外变量2额外变量3额外变量4额外变量5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两个重要社会变量要求特征实验者偏差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两个重要社会变量要求特征实验者偏差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要求特征含义:指实验中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目的产生某种假设,然后以满足该假设的方式做出反应好被试现象:被试在实验中根据自己对实验目的的假设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实验者的要求,成为一个好被试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要求特征控制要求特征的方法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2掩饰情节1单盲实验被试不知道其接受的是何种处理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实的实验假设把握好伦理原则影响实验结果的两个重要社会变量要求特征实验者偏差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实验者偏差的含义实验者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与自变量的作用混淆在一起例如:实验者说“光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速度比在正方形轨道上运动的速度更快还是更慢。”实验者在说到“更快”时,不仅眼睛稍微睁大,而且说话的声音也高了一些。此时,大多数被试报告说,光点在圆形轨道上运动速度更快罗森塔尔效应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实验者偏差控制实验者偏差的方法: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盲实验双盲实验被试和研究者都不知道当下进行的实验的目的或假设如真正的双盲无法做到1给被试标准化的指导语2将指导语录音后放给被试听3如果要亲自读,要提前练习,确保每次的发音、语气相同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

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

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实验者的特征及控制被试的特征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实验者的特征及控制被试的特征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实验者的特征及控制受被试喜欢的实验者能够改变被试的反应控制使用多个实验者,并确保每个实验者在每种实验条件下施测的被试同样多减少实验者与被试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实验程序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实验者的特征及控制被试的特征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被试的特征及控制被试的特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系统地变化,可能对实验的内部效度产生影响控制随机化法:采用随机取样和分组来平衡被试间个体差异因素统计控制法: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删除极端数据协方差统计法:被试的一些特征,如身高、体重等,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在具体实验中很难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额外变量及控制

1额外变量的含义

2额外环境变量及控制

3额外社会变量及控制4额外个人特征变量及控制

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额外情境变量:通常出现于因实验需要而创设的程序之中两种类型被试选择实验实验者选择被试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额外情境变量两种类型当被试选择实验时两点需决策被试想参加实验时,实验者有时间吗?如果同时进行几项实验,实验者让被试参加哪一项实验呢?实验者可能告诉被试中性的实验名称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额外情境变量两种类型当实验者选择被试时最好使用实验者不太认识的人当被试将被试安排到每种实验条件也可能有一些缺陷如:可能将更具攻击性的被试安排到容易的条件下5额外情境变量及控制实验的效度与信度05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1实验的效度

2实验的信度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1实验的效度

2实验的信度效度:实际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四种实验效度统计结论效度构想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1实验的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统计结果揭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能真实代表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关系的程度影响因素数据的特点:数据的类型、分布等,决定了应该使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的假设:进行统计分析之前,要检查数据特征是否满足统计检验的假设1实验的效度构思效度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想及其操作的有效性重要性要求研究问题的来源具有合理性、独特性在逻辑上严谨,并有一定的层次要求研究者给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严格的操作性定义1实验的效度内部效度实验中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程度1实验的效度历史1仪器3统计回归5被试损失率7成熟2测验经验4被试选择6选择交互作用81实验的效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近年来,研究者更喜欢用实验的生态效度来描述外部效度1实验的效度外部效度评价维度采用其他的被试人群,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吗?采用其他类型的实验材料,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吗?采用其他不同类型的测验,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吗?采用不同的实验处理方式和自变量操作方式,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吗?1实验的效度外部效度影响因素被试间的概括性物种间的概括性情境间的概括性1实验的效度外部效度提高方法综合被试综合刺激或实验情境综合多次试验或机会的综合多次测量的综合1实验的效度外部效度提高方法多变量设计优点实验效率高于多次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实验控制更好从多变量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比尚待概括的资料更有价值可以分析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1实验的效度外部效度提高方法非反应性测量:在实验中减少被试的反应可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现场实验:提高实验结果外部效度最好的方法是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研究需要事先操作一些条件,并严格控制某些额外变量自然观察:自然观察的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可以相互补充1实验的效度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1实验的效度

2实验的信度信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程度种类评分者信度:不同观察者之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重测信度:用同一工具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过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项目间信度:用测验、问卷或其他工具来测量相同的变量时,其不同项目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2实验的信度信度影响因素样本量的大小:如实验中被试是随机选择的,样本容量越大,实验结果就越可信统计检验2实验的信度本章要点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变量定义及种类

2自变量定义及控制方法3因变量定义及控制方法

4额外变量定义及控制方法

5实验效度、信度定义、种类及影响因素肖内西J,泽克迈斯特E,泽克迈斯特J.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MyersA,HansenCH.Experimentalpsychology.7thed.CengageLearning,2011.2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567金志成,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推荐阅读8坎特威茨,罗迪格,埃尔姆斯.实验心理学:理解心理学的研究:第9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傅登斯,阿博特.研究设计与方法.6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史密斯,戴维斯.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桑菲,陈军,敖亚雯,等.急性饮酒对青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脑区CDF及OEF影响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磁共振成像,2021,12(1).910舒跃育,等.“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心理学报,2019,51(9).11周颖.心理实验室:走近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沈莹,韩丽华.管理心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12推荐阅读本章结束感谢聆听“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实验心理学(第3版)等

编著第三章相关设计和准实验设计01相关设计02准实验设计目录CONTENTS1掌握相关设计的本质,明白相关的含义、相关类型和相关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2两种类型相关的计算方法3理解运用相关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4理解准实验设计的含义和使用条件5掌握回溯性研究的模式掌握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时间系列设计、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平衡设计和修补设计的模式1相关设计的含义以及两种类型的相关的计算方法学习重点2使用相关设计的原因及注意问题3准实验设计的含义及使用条件5时间系列设计、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的含义与模式4回溯性研究的模式6平衡设计和修补设计的含义和模式及注意问题相关设计01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运用相关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1相关的含义相关(correlation)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描述两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2相关的类型依据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曲线相关依据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高相关、低相关2相关的类型依据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曲线相关依据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高相关、低相关2相关的类型正相关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有一个变量的值增高,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值也随之增高;或一个变量的值降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值也随之降低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1相关的含义正相关例如一个人的身高越高,其体重就越重一名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就会越努力,学习成绩就越好1相关的含义正相关例如:遗传与养育环境对成人人格的影响研究对象:同卵双生子(MZ)、异卵双生字(DZ)条件:幼年时被分开抚养、平均大约37年后再重聚过程:对被试施加了加州心理问卷(CPI),计算它们的遗传度指标是否相关1相关的含义正相关:例如:遗传与养育环境对成人人格的影响2相关的类型负相关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有一个变量的值增高,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值却随之降低;或一个变量的值降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值却随之增高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例如:学生智商与其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2相关的类型零相关一个变量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制约两个变量的变化相对独立例如:学生的性别与学生学习的好坏2相关的类型曲线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直线的关系例如:耶克斯-道德森定律2相关的类型依据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曲线相关依据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高相关、低相关2相关的类型高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商低相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密切例如:3岁时的智商与20岁时的智商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的表示方法散点图相关系数含义取值范围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相关系数检验线性回归含义线性回归方程及计算3相关的表示方法散点图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的表示方法散点图相关系数含义取值范围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相关系数检验线性回归含义线性回归方程及计算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含义: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大小及其关系方向进行数量化表述的一个统计量取值范围:

-1.00

r

1.00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取值范围:

-1.00~1.00取值范围相关程度0.00~0.19极低相关0.20~0.39低相关0.40~0.69中等相关0.70~0.89高相关0.90~1.00极高相关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使用条件两个变量的总体均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的单峰对称分布两个变量的数据都是连续数据两个变量的数据是成对的数据两个变量的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计算方法在公式中,X和Y分别代表两个变量的测定值,N代表样本容量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例如:某学校为调查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后能力之间迁移问题,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结果见表3-2所示,请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使用条件两个变量的资料为等级测量数据,且具有线性关系连续变量的测量数据,按其大小排成等级,即可用等级相关计算不要求总体呈正态分布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计算方法在公式中,D为两个变量每对数据的等级之差;N表示样本容量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例如:计算1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与阅读能力成绩的相关程度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使用条件计算两列以上等级变量的相关例如:在体育比赛想了解几个评定者对同一组运动员成绩等级评定的一致性程度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计算方法K为等级变量的列数或评价者数目,n为被评对象的数目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例如:有7人组成的评委依据已确定的4个维度对某位运动员成绩打分,将分数转换为等级后的结果见表5,计算这7人对该运动员评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检验确定相关系数是否与0存在显著差异例如:n=30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达到0.36时,其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达到0.46时,其在0.01水平上显著3相关的表示方法相关的表示方法散点图相关系数含义取值范围积差相关系数及计算等级相关系数及计算相关系数检验线性回归含义线性回归方程及计算3相关的表示方法线性回归含义:根据个体在一个变量上的得分来预测其在另一个变量上得分的一种分析方法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计算方法: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X代表儿童暴力电视的数量,Y代表儿童的攻击行为,以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0.60,来说明四种可能的因果方向第一种:

X→Y第二种:Y←X第三种:XY第四种:Z

X

Y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在研究的早期阶段收集资料典型的例子是廷伯根对三脊刺棘鱼行为的研究无法操纵变量当变量不可能进行操纵或不符合伦理道德时,需要选择相关设计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为了探讨所研究的变量在自然条件下是如何发生变化的,需要选择相关设计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运动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方法改进后的自然观察法多因素设计和分析技术相关设计

1相关的含义

2相关的类型

3相关的表示方法

4简单相关关系的可能因果方向

5为什么要使用相关设计

6需注意的问题6需注意的问题正确认识相关系数的高与低高相关只是表示其关系密切,不意味着其内部关联性更高或存在着因果关系低相关,不意味着内部关联性就弱偶然巧合导致实际上其内部关联性可能很高全距限制导致当数值之间的变异很小时,即使两个变量本来存在高相关,但实际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也会很低6需注意的问题合理选择样本仅选择极端个体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判断相关系数的重要性与显著性不能仅仅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做简单判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情境来确定6需注意的问题正确认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pathanalysis)以相关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用于对被试几种相关行为均测量的情况下建立变量间可能的因果关系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pathanalysis)例如:探讨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被试:高一,男34名,女27名,共61人高二,男37名,女21名,共58人方法: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学习策略问卷、内外在动机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智力测量问卷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pathanalysis)结果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pathanalysis)结果:多元回归分析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pathanalysis)结果:建立路径分析模型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交叉滞后组设计(cross-laggedpaneldesign)被试在两个不同时间点上接受同样的行为测量,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这些测量所得的分数进行相关分析,产生的相关模型用来推测因果关系例如:观看电视的时间与词汇量得分的关系被试:70个孩子观测时间点:3岁时、8岁时6需注意的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例如:观看电视的时间与词汇量得分的关系结果准实验设计02准实验设计

1相关的准实验设计概述

2回溯性研究

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4时间系列设计

5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7平衡设计

8修补设计准实验设计

1相关的准实验设计概述

2回溯性研究

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4时间系列设计

5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7平衡设计

8修补设计1准实验设计概述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design)由坎贝尔(Campbell)和斯坦利(Stanley)提出含义不能对被试随机分配,但可以操纵自变量,测量因变量的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非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1准实验设计概述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design)使用条件许多变量无法进行随机分配对当前研究内容或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时,特别是回顾性研究特定条件下的研究,例如民族、失业、流动等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问题因研究者经费、时间、控制因素上有很大困难而无法随机分配被试时实验的伦理要求1准实验设计概述准实验设计(

quasi-experimentdesign)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区别准实验设计

1相关的准实验设计概述

2回溯性研究

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4时间系列设计

5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7平衡设计

8修补设计2回溯性研究含义研究者试图系统考察被试特征(被试变量)的效果,但是之前又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的研究属于对已有条件操作性弱,生态学效度高的实验设计例如:在一项研究中,不同条件下的被试就是根据其已有的差异来定义的。张同学热情豪爽,所以把他安排在性格外向组中;李同学少言寡语,所以把他安排在性格内向组中。2回溯性研究特点缺点根据被试已有特征进行分组内部效度都比较低优点可获得不同个体在心理功能和个体加工方面有用的信息例如:反社会的人格特征可探索许多维度下的心理特征例如:特殊个体(患癌压抑者等)面对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2回溯性研究应用例子:探讨大学生关于离婚的态度和信念的潜在后果流程对父母离异家庭和正常家庭大学生的世界观、对普通他人的信念、自我价值观和对人际关系的信念等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被试的世界观、对普通他人的信念、自我价值观基本相同离异家庭大学生对离婚持接受的态度,对自己将来婚姻是否成功持悲观态度准实验设计

1相关的准实验设计概述

2回溯性研究

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4时间系列设计

5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7平衡设计

8修补设计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含义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或对照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前测又有后测的研究设计但两组不是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匹配法操作的有时甚至哪一名被试参加实验组和哪一名被试参加控制组也不是随机设置的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模式与前测-后测设计的比较相同点:均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不同点:被试选择、安排的随机性;被试数量等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同随机等组的两组前测-后测设计相比,其在控制内在无效源和对机体变量的控制方面是不够充分的,有明显的局限性不等两组在实验处理之前就存在差异,会在接受处理后造成两组对照比较的困难到学校开展研究时,不能随机分配被试,存在系统误差。但依现实情况,只能采用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例子: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引起适宜性行为增加被试:低年级大学生两个整班学生为被试,每班25人;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一班作为控制组。流程确定了学生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课堂行为的概念、定义和范畴由经过训练的观察者用周期性的取样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中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相当于前测)在实施实验处理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同时进行观察(相当于后测)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应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例子:一个训练程序对采银业的生产力和安全保障的影响力被试:引进训练项目的银矿厂A和一个没引进的银矿厂B流程在研究之前,考察三年安全记录(前测)帮助A矿开发评估程序,将银矿安全工提拔为管理人员,拿出一大笔钱作为资金,分给每个安全记录好的班组。对B矿无任何干预在实施组织发展计划后,收集了A矿、B矿安全的数据(后测)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经事后匹配的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克服不能随机选择与分配两个等组而可能产生潜在选择偏差的弱点,所采用的一种混合控制的程序根据现有资料,寻找一个或几个匹配变量,尽可能保证实验组与控制组相匹配但这仅是一种补救措施,与真实验中完全随机设计的配对等组相比,在匹配方法和目的上都是不同的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经事后匹配的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例如:少女母亲刻板印象的研究与正常被试相比,少女母亲更容易遇到贫困、失学、婴儿死亡等消极事件的威胁将对照组换成:这些年轻母亲未怀孕的姐妹家庭背景基本相等许多与少女母亲相联系的消极后果都消失了准实验设计

1相关的准实验设计概述

2回溯性研究

3不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4时间系列设计

5不等两组时间系列设计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7平衡设计

8修补设计4时间系列设计含义是一种借助多次重复测量的一种前测-后测设计与其它前测-后测设计的区别没有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周期性的前测和后测时间系列设计有两种变式间时系列设计等时样本设计4时间系列设计变式间时系列设计(interrupttimeseriesdesign)对一组被试进行反复测量(时间序列),而且引入一个实验处理(间断),然后再次对被试进行反复测量(更多的时间序列)4时间系列设计变式等时样本设计(equivalenttimesampledesign)先引进处理,然后再做测量(O);接着是没有处理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这一序列4时间系列设计通常引入处理后的时间系列数据变化模式与引入处理前时间序列数据变化模式之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连续性变化,斜率的变化非连续性变化,截距的变化4时间系列设计O1O2O3O4XO5O6O7

O8GFEDCBAA线处理后没有出现不连续性B线处理前后的成绩水平基本相同C线处理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D线处理后的水平发生了高的变化E线也发生了高的变化,但不久又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F线处理后的水平变化过一段时间才发生了G线处理后的水平发生了低的变化4时间系列设计O1O2O3O4XO5O6O7

O8CBAA、B、C三线:没有在处理后出现非连续性,所以它们的连续性或水平变化,都不是由于引进处理变量而引起的,或者说处理对成绩没有影响。4时间系列设计O1O2O3O4XO5O6O7

O8GFEDD、E、F和G四线:引入实验处理之后,因变量开始的水平与处理前的成绩水平相对照,不是连续性的,即处理后的成绩水平不是处理前成绩水平的继续。表明实验处理确实引起了成绩水平的变化4时间系列设计通常引入处理后的时间系列数据变化模式与引入处理前时间序列数据变化模式之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连续性变化,斜率的变化非连续性变化,截距的变化持续性潜伏性4时间系列设计非连续性变化,截距的变化持续性如果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不是持续的,则这种暂时性的变化不久又会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如E线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