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_第1页
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_第2页
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_第3页
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_第4页
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1二、调查时间 1三、调查地点 1四、调查对象 1五、调查内容 11.公众缺乏公众参与渠道 22.政府信息公开不完全 23.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34.公众自主意识不强 3(二)促进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31.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32.完善环境治理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 43.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执法队伍 44.提升公众参与意识 5六、调查总结 5一、调查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社区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已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社区环境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是以城镇社区为重点进行展开调查,并着重探讨如何解决南京市高淳区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缺乏参与渠道、信息公开不完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自主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采取实地走访的方法,客观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改善当前社区环境状况。二、调查时间2023年2月1日——2023年2月25日三、调查地点南京市高淳区四、调查对象南京市高淳区居民五、调查内容通过查阅南京市高淳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以及实地走访淳溪街道部分社区与企业得知,近年来,高淳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系列城镇社区环境治理项目,以抑制城镇社区环境污染恶化和扩散,强化社区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对社区环境管理监管。根据南京市高淳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来看,虽然一些指标与规划的功能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整体的发展事态喜人,大气、声环境的质量总体平稳,在偏远城镇中土壤污染控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日常交谈,当前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公众缺乏公众参与渠道当前,社区居民如果想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可参与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往往是在社区有相关决策要制定时,为了凸显出社区的民主决策,会请部分居民参与进来,居民都处于一个被动状态。大多数情况下社区居民并非不想参与,而是无法获取制度资源进行参与。尽管许多社区都选取了居民代表,但是开展居民代表大会选取的时间地点、会议时长与会议内容,各居民代表都只有在得到社区通知后才能知晓,导致公民参与权力被架空,居民的权利仅限于听,居民代表大会流于形式民主。2.政府信息公开不完全政府信息有效的公开是促进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前提。实际上,虽然近几年城镇社区环境治理开始走向与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共治,但是在城镇社区环境治理的进程中,环境信息公开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8]。目前来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环境工程建设,而在社区进行建设的环境信息缺少向公民的公示,无法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通过对高淳区淳溪街道的部分社区单位人员进行调查采访,结果发现在被问及有关单位与其它城镇的环境管理机构是否进行信息交换、协同管理等问题时,一些社区单位表示如果想要进行信息发布或者交换,需要上级机关的权限和相关政策的通知。等所有程序走完,再将相关通知和信息公之于众,这会直接导致信息公开的延迟和不完整。同时,为了让公众能够信赖地方政府部门,增强民意基础,降低公众的消极情绪以及不信任度,地方政府机关在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时,会选择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即只公开表面浅显无差错的信息,而对于深层次的决策相关核心内容进行隐瞒,所以导致发布数据的真实精确度较低。政府信息公开视公众为信息的被动受众,而不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在认真分析的前提下作出完全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促进公众的知情权,推进社区公众参与走向纵深。3.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在我国是一个从封建社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国家,缺少民主意识,所以公众都没有接受过开放的民主教育,传统的人治观念依然对现代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不会主动去参与公共事务,哪怕是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也会选择逃避。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9]。但仍有部分居民、有关企业等未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仍对社区环境治理带来一定的压力。一些职能部门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怠政、懒政现象,可见法律法规宣传还需再深入,内容还需更具针对性,形式还需更丰富,频次还需更高,使相关主体能够进一步知法、守法、用法,营造法治良好氛围。4.公众自主意识不强社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居民人口组成。在高淳区淳溪街道的南湖社区、北岭社区等,因为位于主城区街道占据地理位置优势,其承载的社区居民以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人组成。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强也有意愿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再加上上级部门对这些区域的环境管控较强,因此环境质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相比较而言,姜家社区、大丰社区等,位于城区的边缘位置,在历来的检查中处于被忽略位置,且社区发展较晚,环境保护意识要相对落后,缺乏对社区环境管理的支持,社区生态环境状况有待改观。(二)促进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1.拓展公众参与渠道(1)搭建基础数据平台根据高淳区区位特色和发展需求,鼓励公众在现有电子政务平台上积极发表参与意见,推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并且按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对数据进行精密分析后能够发布到其所属社区,从而达到能够开展网格化精细管理的目的,使得区域内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意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现代办事方式,同时缓解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2)建设公众参与平台通过各社区建立的信息交互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环境治理信息,引导公众对社区管理问题畅所欲言提供建议。加强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交流,根据公众所提出的诉求和期望,结合实际情况改善环境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参与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软件,打破环境治理信息的壁垒。还可以利用“我的南京”APP等新型的参与平台,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用户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就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监督者,这样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从而为治理社区环境问题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完善环境治理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按照现有法律法规提出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布社区环境治理信息,向社区居民倡导主动参加社区的环境治理,并不断规范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文件,对主动公开的地方政府部门提出支持与表彰,增强法律约束力,坚决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追究。目前我国已颁发了多项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制度条例等作为社区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依据,。以社区为依据,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管理体系,扩大环境治理按规定需要向社区居民公开的数据的采集范围,在区级政府、街道和社区三者之间创建可共享的数据中心。3.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执法队伍(1)建立建全社区环境治理监督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力量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本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任务,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的环保和监控手段的作用,以保证其全面和有效性。为了对社区环境进行更高效的监督和检查,必须统一指定社区建设检查员和环境监督和执法检查员。社区所创建的环境督察小组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建立考评体系,以提升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以促进社区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公众参与到监督执法队伍中来,既能加强执法力度,又能促提升环境执法工作的成效,还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2)加强对社区环境治理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呼吁社区居民的参与,并建立有关公众参与环境监管执法机制。第一,完善公众参与到监督队伍中的规章制度,明确执法范围。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尊重民意,将原本采取的座谈会、听证会的参与形式的进行改进与完善。召集社区居民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与社区周边企业进行协议,以期望达成民众参与监督的机制,以克服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传统强制手段的局限性。4.提升公众参与意识(1)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城镇社区环境治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中来起到正面效应,为此,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增加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使社区居民更好的、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中来。(2)加强环境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历史演变进程和文化意蕴,它与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如宗教、文化、信仰等都有着深刻的联系。环境教育是一种把培养环境素养作为目的进行的公民教育。在进行社区环境教育时,以社区为单位作为教育者,社区居民作为接受教育者,社区努力培育居民对正确合理使用社区公共资源,同时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以促进环境知识的养成,从而改善居民的生存品质。六、调查总结本文调查了当前南京市高淳区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由于存在着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淳区社区环境治理缺乏社区公众的参与,因此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