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分析-以民法典为视角 法学专业 开题报告_第1页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分析-以民法典为视角 法学专业 开题报告_第2页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分析-以民法典为视角 法学专业 开题报告_第3页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分析-以民法典为视角 法学专业 开题报告_第4页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分析-以民法典为视角 法学专业 开题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民法典为视角二、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选题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升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同时,也扩大了信息交互的规模以及频次、信息安全防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个人信息泄露在全球范围内已屡见不鲜。个人信息权作为个体生而具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理应通过立法等措施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目前只有刚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各种相关的细化规定还不匹配,难以满足实际生活中的要求。无论是公法领域还是私法领域,都没有构建完备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开展的最大阻碍。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了宪法的保护,同时个人信息规定于《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中,这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另一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时代的特征。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布,再加上现有的《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将为我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维护我国的数据主权及安全,还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其是在数字经济、企业数据等方面。2.研究意义近年来以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行政、民生等各个领域。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种类多、价值低以及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信息技术未得到充分应用之前,社会对数据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鲜有组织或个人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对离散分布的数据进行整合。而信息的价值与其规模呈显著的正向关联,对于少量数据信息而言,简单的占有者义务即可对其进行保护。但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聚集在一起,也就意味着各种价值也聚集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也是产生价值的过程,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不当手段获取信息以牟取非法价值的问题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也为个人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提供了便利,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掘。在个人信息开发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寻得最佳平衡已经成为社会以及法学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虽然在2021年相继出台的《民法典》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设定了专门的条款,但这些法条多是宽泛性的表述,无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且《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未出台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所以研究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内研究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周汉华教授在2003年与他的团队以《个人数据保护法》为对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也成为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开端。2006年,周汉华及其团队相继发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报告》等多部研究成果。齐爱民教授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承担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中国信息立法,还出版专著阐述自己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观点,除此之外还草拟了学者建议稿,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修改与完善贡献了一份力量。《刑法》于2009年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作出了规定,这极大地鼓励了相关研究的进行,学者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齐爱民教授主要通过对其他国家的个人数据保护情况进行比较,以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为研究方向,对各国的情况进行了横向的对比。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进行了完善与修订,同时限制了一些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该法旨在保护网络用户的数据隐私,该法也将与《数据安全法》一起,构成未来中国互联网安全监管的两大法律支柱,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将为满足合规要求进行更多的投入。国内著名专家张林鸿在其2019年发表的著述中明确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愈发深入,个别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通过违规甚至违法手段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进而导致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与效益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张林鸿认为建立完善的信息使用记录机制以及统筹审计制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祝高峰则在其2020年发表的专题论文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人类社会逐步迈入信息时代的当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更应引起政府、社会以及业界的普遍重视,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个人信息进行保障。同年,李兆利也发表了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题的专著,他认为当前社会对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已逐步由直接信息转移至间接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个人信息财产权的法律问题。2.国外研究美国与德国的学者很早就研究个人信息保护,并通过宪法对个人信息权利予以规制范。日本则充分借鉴了美国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的经验,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信息控制权理论。欧美各国关于个人信息的内涵在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从“隐私”过度到“识别”,但许多国家仍然将个人信息与隐私等同,对其进行立法规制,也有国家对二者进行了识别,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进行立法。前者的主要代表国家为美国,隐私权正是在美国得以产生的,美国对隐私权进行了扩大解释,从而使得《隐私权法》同样适用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就美国现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而言,其核心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美国宪法赋予了公民个人权利无上的地位,所以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其法律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个人信息论述与研究,尤其是对下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厘清或做出合理解释。五、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一、民法典个人信息处理的概述(一)公民信息处理的合法性(二)公民信息保护的正当性(三)公民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四)公民信息保护的知情-同意原则二、民法典视域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一)实践中个人信息被侵害的常见情形(二)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三、民法典视域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之处(一)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二)忽视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三)民事纠纷维权难度高(四)个人信息侵权赔偿力度不够四、民法典视域下强化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与建议(一)提高个人信息自我保护的意识(二)对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做出明确规定(三)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救济机制(四)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违法成本结语参考文献六、论文工作进度安排第1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第2~4周根据写作提纲收集论文的素材和资料,撰写论文初稿;第5周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第6周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第7周完成初稿的修改,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修改二稿;第8周完成二稿的修改,交指导教师审阅;第9~10周根据指导教师反馈的意见,进行三、四稿的修改;直至导师认可,最后定稿打印、提交论文。七、参考文献[1]占仕强.公民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删除规则之分析与重构——以“期限型”与“非期限型”为线[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19卷总第67卷.,2022:83-91.[2]陈国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公民人格权行为的刑法规制——最高人民检察院第34批指导性案例述评[J/OL].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02):1-14[2022-03-31].[3]杨荷天.新冠疫情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J].法制与社会,2021(23):12-13.[4]沈昱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界定[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2):64-67.[5]商希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归责路径的类型化分析——以信息安全与信息权利的“二分法”规范体系为视角[J].法学论坛,2021,36(04):100-111.[6]张朝霞,练虹怡.多元视角下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J].人民检察,2021(10):51-55.[7]王哲.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限定[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1(03):79-89.[8]喻海松.《民法典》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6):1-8.[9]史永升,范玮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