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5 实验探究25题-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解析版)_第1页
专练05 实验探究25题-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解析版)_第2页
专练05 实验探究25题-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解析版)_第3页
专练05 实验探究25题-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解析版)_第4页
专练05 实验探究25题-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考复习考点必杀200题专练05(实验探究25题)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鸟类的产蛋率受何种因素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饲养在条件相同且适宜的3个鸡舍内。实验过程及获得数据如下表。请回答问题。(注:“W”为功率单位,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组别光照强度(鸡舍灯泡)光照时间产蛋率甲10个3W18小时/天85%乙10个4W18小时/天91%丙10个4W12小时/天81%(1)如果选择甲乙两组作为对照进行实验,则探究的是对鸡产蛋率的影响(2)表中两组不可以做为一组对照实验。理由是。(3)通过对表中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不影响鸡健康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够(选填“提高”、“降低”、“不影响”)鸡的产蛋率。(4)近日,蓑羽鹤、丑鸭首次现身盐城黄海湿地滩涂,填补了我省鸟类的空白。鸟类是反应生态环境最好的“环评师”,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答案】(1)光照强度(2)甲丙甲组和丙组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变量(3)提高(4)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如果选择甲乙两组作为对照进行实验,由表格可知,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鸡的产蛋率,因此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鸡产蛋率的影响。(2)甲和丙两组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要保证单一变量,甲和丙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均不同,变量不唯一。(3)甲和乙作为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产蛋率的影响,通过结果可知,光照强度越强,产蛋率越高。乙和丙作为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光照时间对产蛋率的影响,通过结果可知,光照时间越长,产蛋率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在不影响鸡健康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够提高鸡的产蛋率。(4)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清异录》记载洋葱有软化血管、益胃利肠、抗寒杀菌等功效,其特有的刺激性物质能促进新陈代谢。小刚在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下面是制作装片的过程以及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请据图示回答问题。(1)图一中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2)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那么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四的[

]内。(3)用显微镜观察时,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可进一步转动图二中的[

]。(4)将正确制作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可能是图一实验步骤中的(填字母)操作不当产生的。(5)若图四画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式图,有一处错误是。【答案】(1)碘液、清水(2)③液泡(3)e细准焦螺旋(4)D(5)多画了叶绿体【分析】图1制作临时玻片:A是染色、B是展、C是撕、D是盖、E是滴。图2显微镜结构: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图3中有气泡。图4是所绘植物细胞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液泡④细胞核。【详解】(1)图一中,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可见,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碘液、清水。(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切洋葱时会流眼泪,那么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四的③液泡内。(3)图二中,d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e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4)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气泡。它的产生可能是发生在图1实验步骤中的D盖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液滴,然后再缓缓(轻轻、慢慢)放下盖玻片。(5)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没有叶绿体。所以,图四画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式图,有一处错误是:多画了叶绿体。3.根据“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首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如果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的是。(2)在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这样做是为了。(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从B到D,该同学的操作是向移动装片。【答案】(1)生理盐水(2)避免产生气泡(3)左【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擦→滴→撕→展→盖→染。【小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胀破。【小题2】在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载玻片上的水就可以慢慢的把盖玻片下面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面就不会出现气泡。【小题3】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出现图D所示。4.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1)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填字母)生理活动。(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脱色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3)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环境中。(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0.500.751.001.502.253.003.5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答案】(1)二C(2)1二(3)黑暗(4)20【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5)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图甲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图丙中1酒精,2清水。【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一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光合作用。(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因为酒精易燃易挥发,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图中标号1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二内的叶片会变蓝,因为装置二提供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因此装置二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3)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因为植物黑暗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5.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培养皿编号种子数量(粒)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光,其他条件均适宜)种子萌发数量(粒)130少量水,25℃28230无水,25℃0330少量水,4℃0430水淹没种子,25℃0(1)用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原因是。(3)1号培养皿中还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4)某同学想用3号和4号作对照,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该同学的实验设计科学吗?,理由是。(5)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放入30粒大豆种子,。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是。【答案】(1)水分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3)种子正处于休眠期/胚已经死亡(4)不科学有空气和温度两个条件不同(5)将种子放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条件均与1号培养皿一致光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用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提出的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1号培养皿中还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胚不完整或己死亡。(4)某同学想用3号和4号作对照,探究空气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就需要以空气作为唯一变量设计对照组,而表格中的3号和4号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温度,不能作为对照组,因此用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不科学的。(5)要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就需要设计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放入30粒大豆种子,将种子放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条件均与1号培养皿一致。预期的实验结果:种子大都萌发;结论:光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或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提高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A、B、C、D、E五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萝卜幼苗,白天温室内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且夜间每个温室温度控制一样)。回答下列问题:温室ABCDE光照适宜光照适宜光照适宜光照弱光照弱光照温度25℃25℃10℃25℃10℃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0.1%0.03%(1)为探究光照强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和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2)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和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3)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和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4)上述5个温室中,萝卜幼苗生长速度最快的是温室中的萝卜幼苗,原因是。【答案】(1)BD(2)BC(3)AB(4)B光照适宜、温度适宜、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光合作用强【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为探究光照强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则变量是光照强度,故除了光照强度这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他们应选择B和D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2)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则变量是温度,故除了温度这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他们应选择B和C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3)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故除了二氧化碳这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他们应选择B和A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4)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上述5个温室中,萝卜幼苗生长速度最快的是B温室。原因是B温室光照适宜、温度适宜、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光合作用强。7.图1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的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请据图回答:(1)将天竺葵先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观察图1,该实验可形成组对照实验。(2)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3)图2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CO₂)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在该温度下,点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4)分析图2可知,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点)。【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2(2)没有叶绿体没有光照(3)Cd(4)增加光照时间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将天竺葵先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观察上图1,该实验可形成2组对照实验,叶片A上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和叶片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动力),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一大特性。因此,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进而合成淀粉。(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高。因此,右图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C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在该温度下,d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4)据图2可知,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8.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将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第二步:叶片甲不做处理(如图一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第三步:将图一植株放置于阳光下照射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二的步骤进行检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图二中步骤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3)经过步骤c后,叶片乙遮光部分、叶片乙未遮光部分和叶片丙的颜色变化分别是。(4)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答案】(1)呼吸(2)叶绿素(3)不变蓝、变蓝色、不变蓝(4)二氧化碳/CO2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把整株天竺葵放到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通过呼吸作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在实验前叶片贮存的。(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3)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叶片乙遮光部分不见光,则叶片乙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叶片乙遮光部分不变色;叶片乙未遮光部分见光,则叶片乙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叶片乙未遮光部分变蓝色;叶片丙没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则叶片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叶片丙不变色。(4)由(3)可知,有二氧化碳的叶片甲变蓝色,没有二氧化碳的叶片丙不变蓝,则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3)可知,见光部分的叶片乙变蓝色,遮光部分的叶片乙不变蓝,则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9.生活中过期药品被乱丢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样会不会对植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为例,以油菜种子萌发作为植物生活的表征,展开相关探究。(1)实验步骤a.把两袋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配成10mL溶液待用;b.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两个培养皿均铺上相同大小和厚度的同种纱布;c.A培养皿内喷洒10mL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B培养皿;d.两个培养皿内均放置20粒同一品种、饱满的油菜种子;e.连续培养观察6天,结果如下表。组别种子数观察种子萌发数量(粒)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A20粒161114B20粒0113(2)实验分析与反思①该实验的变量是。②两组实验不用2粒种子进行实验,而用20粒的原因是。③兴趣小组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会油菜种子的萌发,获得该结论的证据是。【答案】(1)喷洒10mL蒸馏水(2)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促进A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大于B组【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此,A培养皿内喷洒10mL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B培养皿应该喷洒10mL蒸馏水。(2)①根据题干表述和实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②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实验均用了2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2粒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③据表中数据可知:A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大于B组,说明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会促进种子的萌发。10.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会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土壤中镉污染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并完成了“土壤中的镉污染是否影响结缕草的生长”及“施加磷肥是否能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过程如下:①取长势一致的结缕草栽至具有孔的相同塑料花盆中,每盆栽种4株,并将花盆依次编号为A、B、C、D、E。②将盆栽培养一段时间后,向B、C、D、E盆中均施入等量用清水配制的浓度为50mg/kg的镉溶液;再在A、B、C、D、E盆中分别施入浓度为0mg/kg、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的磷肥。③一段时间后,测量每组结缕草内有机物含量,并求取平均值,绘制出有机物含量折线图。④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叶片,测量每组结缕草叶片内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镉溶液浓度(mg/kg)磷肥浓度(mg/kg)叶绿素含量相对值A?02.8B5001.4C50501.7D501001.9E501501.6请分析回答问题。(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组与其他组形成对照实验,则“?”处应施入的镉溶液浓度是mg/kg。(2)分析曲线图中A、B两组实验结果可知,施入镉溶液的结缕草内有机物含量(填“上升”或“下降”)。施加不同浓度磷肥后,结缕草的有机物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可知,与B组相比,C、D、E组结缕草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这说明施加磷肥有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生长的影响,磷肥施加浓度为mg/kg时,该效果最好。(4)结缕草属于种子植物,根、茎、叶中具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可以通过(填“导管”或“筛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至各处。(5)观察图中数据得出,B组结缕草有机物含量最低,结合图表分析,请你说说为什么?。【答案】(1)0(2)下降土壤中的镉会影响结缕草生长,但适当施加磷肥可以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的影响(3)100(4)导管(5)镉影响结缕草中叶绿素的含量,而叶绿素位于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镉会抑制结缕草的光合作用,使结缕草有机物含量降低【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1)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为A组与其他组形成对照实验,因此为对照组,则“?”处应施入的镉溶液浓度是0mg/kg。(2)分析曲线图中A、B两组实验结果可知,施入镉溶液的B组结缕草内有机物含量下降;C、D、E组施加不同浓度磷肥后,结缕草的有机物含量随着磷肥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这说明施加磷肥有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生长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的镉会影响结缕草生长,但适当施加磷肥可以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的影响。(3)分析可知,与B组相比,C、D、E组有机物含量增加,即结缕草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这说明施加磷肥有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生长的影响。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据表可知,磷肥施加浓度为100mg/kg时,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最大,该效果最好。(4)导管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结缕草属于种子植物,根、茎、叶中具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可以通过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至各处。(5)观察图中数据得出,B组结缕草有机物含量最低,结合图表分析,原因是:镉会影响结缕草中叶绿素的含量,而叶绿素位于叶绿体中,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镉会抑制结缕草的光合作用,使结缕草体内有机物含量降低;适当施加磷肥可以缓解镉污染对结缕草的影响,而B组所施加的磷肥浓度最低,对镉污染的抑制作用最弱,因此B组结缕草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有机物含量也最低(合理即可)。11.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式处理:组别处理方式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C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步骤二:将处理后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1)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逐渐分解成后被小肠吸收。(2)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若A和C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3)该研究中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越;据图1可知,48h时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是组,分析可能的原因是。(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科研小组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用原有菌株和突变菌株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解淀粉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答案】(1)葡萄糖(2)有无除嗜淀粉乳杆菌外的细菌和真菌(3)强A没灭菌的培养基中也存在天然的能把淀粉分解为乳酸的菌种(4)丙【分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②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彻底被肠液、胰液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中。(2)A和C两组处理方式不同,一个不灭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细菌和真菌,若A和C形成对照。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除嗜淀粉乳杆菌外的细菌和真菌。(3)分析图表可知,该研究中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越强;据图1可知,A曲线代表的不灭菌接种,没灭菌的培养基中也存在天然的能把淀粉分解为乳酸的菌种。(4)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菌株丙中淀粉相对含量少,菌株丙分解淀粉能力最强。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分析回答。试管加入的物质搅拌程度水浴时间碘液实验现象1馒头(整块)+2毫升清水不搅拌10分钟2滴变蓝2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搅拌10分钟2滴不变蓝3馒头(整块)+2毫升唾液搅拌10分钟2滴变浅蓝4馒头(切碎)+2毫升清水搅拌10分钟2滴变蓝(1)2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可探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管进行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由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没有必要的一组是号试管。(3)本实验检测淀粉是否存在用到的实验原理是。(4)人体在发烧的时候,常常会感觉没有食欲,主要是由于体温升高,消化功能减弱。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高温是否会抑制消化酶的作用,根据上述实验的原理,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处理方法试管甲乙加入液体2毫升1%淀粉溶液2毫升1%淀粉溶液加入唾液2毫升2毫升保温10分钟37℃水浴50℃水浴冷却后进行淀粉检测2滴碘液2滴碘液实验现象液体不变蓝色?①本设计使用唾液进行实验,是因为唾液中含有酶。②本实验的假设是。③将甲试管放在37℃水中进行水浴,该温度设计是模拟。④若假设成立,乙试管的实验现象应为。【答案】(1)牙齿的咀嚼2号和4号(2)1(3)淀粉遇碘变蓝(4)唾液淀粉高温会抑制淀粉酶的作用/高温不会抑制淀粉酶的作用人体正常体温液体变蓝色淀粉【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分析实验可知,2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号和4号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实验在1号试管与其他试管都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所以由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没有必要的一组是1号试管。(3)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根据此特性检测淀粉。(4)①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可见,本实验使用唾液进行实验,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②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可见,上述实验的合理假设是高温会抑制淀粉酶的作用。③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将甲试管放在37℃水中进行水浴,该温度设计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④乙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进行了沸水浴,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13.生长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一批生长激素过了保质期,需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它是否失效。现给你一群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幼龄小白鼠和饲养它们的必需品,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过期的生长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酒精棉等物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激素是由分泌的。(2)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小白鼠平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第二步:注射前,先用酒精棉消毒皮肤,向甲组小白鼠体内注射适量的已过期的生长激素;向乙组、丙组小白鼠体内分别注射。第三步: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喂相同食物,一段时间后,测定。(3)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a.若甲、乙组体重、大小比丙大,且甲乙大小体重差异不大,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还具有完全正常的生物活性,可以使用。b.若,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还具有部分生物活性,可以使用。c.若甲组与丙组小白鼠的个体大小(或体重)相同,则说明。d.若甲组个体出现不良反应或死亡,则说明。【答案】(1)垂体(2)等量的具有正常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等量的生理盐水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如大小或体重(3)甲组个体比乙组个体小(或轻),但比丙组个体大(或重)生长激素已经丧失了生物活性,不能再使用过期生长激素不能使用【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2)注射前,先用酒精棉消毒皮肤,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然后,向甲组小白鼠体内注射适量的已过期的生长激素;为了设置对照实验,我们需要向乙组小白鼠体内注射等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向丙组小白鼠体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为了了解生长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作用,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喂相同食物,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测定三组小白鼠的体重和大小。(3)b.由于甲组注射了过期的生长激素,乙组注射了等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两组作为对照,若甲组体重、大小比丙组大,但比乙组小,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还具有部分生物活性,因此也可以使用。c.甲组注射了已过期的生长激素,而丙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因此两组做对照,若甲组与丙组小白鼠的个体大小(或体重)相同,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已经完全失效,不能使用。d.甲组注射已过期的生长激素,若甲组个体出现不良反应或死亡,这说明过期生长激素不仅失效,而且可能产生了有害物质,因此不能使用。1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的物质处理温度时间/min加碘液后的现象A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37℃10不变蓝B馒头碎屑+2mL清水搅拌37℃10变蓝C馒头碎屑+①搅拌80℃10变蓝(1)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①是。(2)如果A试管与B试管作为对照,则变量是。(3)根据A与C两支试管加碘液后的现象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答案】(1)2mL唾液(2)有无唾液(3)温度【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详解】(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80℃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都相同,因此①是2mL清水。(2)对于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可发现其变量是唾液。(3)C试管在80℃加碘液后的变蓝现象,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A试管在37℃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试管内的淀粉已被分解。由此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15.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它进行了三种处理: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是对照实验。(填序号)(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号试管不变蓝,将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是模拟的温度。(3)这个实验说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的分泌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答案】(1)①、③(2)①口腔(3)唾液【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①(馒头碎屑、充分搅拌)和③(馒头块、不搅拌)是对照实验。(2)实验中①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是模拟口腔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实验才能成功。(3)比较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所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16.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日常饮食中更容易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即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等一系列问题。长期高脂饮食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探究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高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身体健康大小及生理状况等基本相同的小鼠60只,平均分成A、B、C三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方式如下表,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问题。组别饲喂方式(等量)喂养时间是否运动6个月后血糖(平均值)A普通饲料6个月不运动aB高脂饲料6个月不运动bC高脂饲料6个月前4个月不运动后2个月每天保持适度运动c(1)A组和C组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2)测量血糖时,科研人员对每组20只小鼠的血糖取平均值,目的是。(3)若A组小鼠平均血糖a在正常范围内,且a<b,则可以证明。(4)若A组小鼠平均血糖a在正常范围内,且a<c<b,则可以说明运动能(填“降低”或“升高”)高脂饮食对小鼠血糖的影响。(5)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注射治疗。【答案】(1)不是单一变量/变量不唯一/有两个变量)(2)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高脂饮食会诱发小鼠高血糖(4)降低(5)胰岛素【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组和C组存在多个不同因素(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增加重复次数、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分析与判断证据和数据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因此,测量血糖时,科研人员对每组20只小鼠的血糖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3)A组与B组是以高脂饲料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如果实验结果是A组小鼠平均血糖a在正常范围内,且a<b,则可以证明高脂饮食会诱发小鼠高血糖。(4)A组小鼠饲喂普通饲料,B组和C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但C组小鼠2个月后每天保持适度运动。因此,如果A组小鼠平均血糖a在正常范围内,且a<c<b,则可以说明运动能降低高脂饮食对小鼠血糖的影响。(5)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胰岛素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因失去调节血糖的生理功能而失效。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17.泡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致癌性强,危害人体健康。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过程如下: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晾干,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淹没蔬菜即可。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如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2)我国《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至少天后食用更健康。(3)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的目的是。(4)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5)制作泡菜用到的菌种是(填一种微生物)。(6)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答案】(1)不同种类的蔬菜/蔬菜的种类(2)9(3)保证变量唯一(4)减少误差(5)乳酸菌(6)隔绝氧气(制造无氧环境),利于微生物的发酵【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详解】(1)该实验中,只有蔬菜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蔬菜种类(不同种类的蔬菜)。(2)由图可知,制作的泡菜9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最少,食用更健康。由实验数据可知:用胡萝卜制作泡菜时,亚硝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下降。(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的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4)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5)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6)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18.在发酵食品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收集了A、B、C、D等4种面包酵母菌种,开展了“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实验。在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中分别加入如下表列出的物质,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4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观察气泡多少组别物质温度/℃现象(气球开始胀大的时间/min)①水+葡萄糖+酵母菌种A3010②水+葡萄糖+酵母菌种B3018③水+葡萄糖+酵母菌种C3015④水+葡萄糖+酵母菌种D3012(1)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为确保变量的单一性,加入物质时正确的操作是。(2)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效果最好的酵母菌种是,判断的依据是。(3)实验中气球胀大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了。【答案】(1)酵母菌种保持水、葡萄糖的量以及环境温度相同(2)酵母菌种A该菌种使气球开始胀大的时间最短(3)二氧化碳/CO2【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因此酵母菌种是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除变量外,其他所有条件,如水、葡萄糖的量以及实验的温度都应相同且适宜。(2)气球胀大时间越短,意味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越迅速,从而推断该酵母菌种的发酵效率最高,酵母菌种A在最短时间内(10分钟)使气球胀大。(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发酵作用)时,会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乙醇(酒精),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逐渐积累,从而使套在瓶口的气球胀大,酵母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气球膨胀的直接原因。19.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被做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2021年河南多地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某研究小组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农作物小麦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实验材料: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清水、小麦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实验步骤:将小麦种子分为A、B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A1、A2、B1、B2),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A1和B1环境温度为15℃,A2和B2环境温度为25℃。(1)A组:加入;B组:加入等量清水。(2)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组别温度(℃)种子数萌发数A组A11520046A22520049B组B115200186B225200188结合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①通过比较A1组和A2组,可以发现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无影响。②通过比较A组和B组可以得出:。③比较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结构,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和,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可以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④在实验过程中,选用200粒种子而不是20粒种子的原因是。【答案】(1)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2)温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种皮/胚胚/种皮胚乳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温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在B组中,加入的是清水,则在A组中,需要加入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2)①温度为15℃的A1组中种子萌发数为46,温度为25℃的A2组中种子萌发数为49,通过比较A1组和A2组,可以发现温度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无影响。②在15℃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的A1中种子萌发数为46,清水的B1中种子萌发数为186;在25℃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的A2中种子萌发数为49,清水的B2中种子萌发数为188。通过比较A组和B组可以得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③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则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胚乳是小麦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则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胚乳。④种子数量太少,导致实验的偶然性增加,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选用200粒种子而不是20粒种子。20.如图中,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单位为千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一所示,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其中①生理过程的表达式为,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可能原因是。(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的多样性。【答案】甲→A→B→C→D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含碳的有机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15%增强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调查法物种【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A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D是四级消费者)丙是分解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解答即可。【详解】(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根据图一所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甲→A→B→C→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甲固定的太阳能),据图二分析,B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0.15=15%。(3)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发现此草原正在逐渐向森林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可能原因是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4)若要了解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分布情况,可采用调查法(探究方法)进行,经研究发现,土壤中光节肢动物这一类就有几十种,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21.某同学运用模拟的方式,探究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法步骤:步骤一:用两条相同灰色纸条模拟父方体细胞染色体,两条相同白色纸条模拟母方体细胞染色体;在每条纸条上标注A或a、B或b,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6。

步骤二:模拟有性生殖过程,观察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据此回答:(1)模拟体细胞染色体要用两条纸条,理由是。用模拟卵细胞染色体。用模拟受精卵染色体。(2)在该模拟实验中,父方能产生种精子,基因组成是;受精卵有种,基因组成是。(3)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贡献更大,结合以上模拟实验说明理由。【答案】(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一条白色纸条一条灰色纸条和一条白色纸条(2)2ab、AB4Aabb、aaBb、AABb、AaBB(3)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后代【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详解】(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同的,这样由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的基因也不相同。该实验中,用两条相同灰色纸条模拟父方体细胞染色体,两条相同白色纸条模拟母方体细胞染色体,结合题图可知,模拟体细胞染色体要用两条纸条,理由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的,而用一条白色纸条模拟卵细胞染色体,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需要用一条白色纸条和一条灰色纸条模拟受精卵染色体。(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这对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可见,在该模拟实验中,父方的染色体分开后,能产生两种(或2)种精子,基因组成是ab或AB,母方的染色体分开后,能形成2种卵细胞,基因组成是Ab或aB。所以,受精卵有四(或4)种,基因组成是Aabb、aaBb、AABb、AaBB。(3)在有性生殖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精子和卵细胞在基因组成上具有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基因组成的多样性。所以,与无性生殖相同,在性生殖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贡献更大的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后代。22.在一群腹部生有短刚毛的野生型果蝇中,偶然出现了1只腹部生有长刚毛的雄果蝇M。为研究果蝇的这种变异现象是否可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1:M与短刚毛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半是腹部生有长刚毛,一半是短刚毛。实验2:用实验1后代腹部生有长刚毛的雌雄果蝇若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腹部生有长刚毛和短刚毛的果蝇数量比例为3:1。请分析回答:(1)在适宜的条件下,果蝇约12天左右繁殖一代。其发育过程经过四个时期。(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腹部生有长刚毛和生有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腹部生有短刚毛是性状。若用B、b分别表示显、隐性基因,则M的基因组成是。(3)实验结论:短刚毛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长刚毛个体,这种变异现象是。(4)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XY,实验2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果蝇的比例大致是。【答案】(1)卵、幼虫、蛹、成虫(2)隐性Bb(3)可遗传变异(4)1:1【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详解】(1)果蝇的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实验2:用实验1后代腹部生有长刚毛的雌雄果蝇若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腹部生有长刚毛和短刚毛的果蝇数量比例为3:1。根据该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长刚毛,隐性性状是短刚毛。隐性性状(短刚毛)一旦表现,必定是隐性纯合子(用bb表示)。实验1中,亲代和子代都有隐性性状(短刚毛),说明子代和亲代的显性性状都含有一个b基因,基因组成都是Bb。所以,M的基因组成是Bb,短刚毛雌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腹部是长刚毛的实验1后代基因组成是Bb。遗传如图:(3)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原先的短刚毛的基因组成是bb,M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4)人类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果蝇的性别决定与人相同,雌雄比例大约是1:1。23.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探究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衡阳市某中学生物教师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20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持续24天。乙组小白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第三步:在实验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白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4)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