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ge)眺望(tiao)箴言(zhen)附庸风娅(ya)

B.妖姨(rao)栈桥(zhan)豢养(huan)孜孜不倦(zi)

C.旁鹫(wu)坍塌(tan)桑梓(zhi)矫揉造作(jiao)

D.娉婷(ping)恣雎(sui)潮汛(x€in)断章取义(zhd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恪守(ge)——ke,附庸风娅一一附庸风雅;

C.旁鹫——旁鹫,桑梓(zhi)——zi;

D.娉婷(ping)----ping;

故选Bo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歌德曾经说过:“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面对的世界,始终

与民族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中国青年,发奋学习、踏实苦干、

不断创新,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神圣的责任,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党和人

民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灿烂的青春之花。

A.日新月异只有才绽放

B.一日千里如果就绽放

C.日新月异如果就开放

D.一日千里只有才开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

常用用法,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

作答。结合语境中“与时代齐发展”、“创新”等词句,可辨析,第一空处,“日新月异”

最恰当;后两空通过语意分析,要填一个条件性关联词,所以“只有……才”最恰当。故选

A„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那么结果往往会很糟糕。②当然,选择角

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报的角度,才具有可靠性,③如果还不行,

那就再换,直到找到适合的路为止。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⑤比如遇到困难

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⑥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

规,另辟蹊径。

A.“只有”是介词,“具有”是形容词,“选择角度”“遇到困难”都是动宾短语。

B.“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一句中,“生活中”作定语。

C.“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那么结果往往会很糟糕。”是假设关系复

句。

D.将语段中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⑥⑤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能力。

A.有误,“只有”是连词,“具有”是动词;

B.有误,“生活中”作状语;

D.有误,④句总领全文,提出中心观点”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放在第一句接着第⑤

句举出“遇到困难”的例子,承接开头,放在第二句;③句中“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和

⑤句中的“那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照应,应放在第三句;第①句则从反面论证,写出了

不懂变通,“结果往往会很糟糕”的后果,放在第四句;接着②句则进行补充,强调“选择

角度”要“有科学的判断和分析的基础”,放在第五句最后,根据第⑥句的“所以”,可知,

总结全文,放在最后一句,故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④⑤③①②⑥;

故选Co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

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上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

母亲做苦力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做敢想。

D.《水浒传》塑造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李逵;崇尚忠

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武松等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选Ao

名著阅读(3分)

5.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推荐理由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答案】诗歌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

内涵,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推荐语。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

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

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

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这首诗给人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

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第一节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恶浪“无休止”的“扑。是为

了反衬出礁石的坚定、顽强的抗争性格。第二节通过正面描写礁石的外貌、神态,活画出它

的百折不回、乐观从容的伟大形象。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

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

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

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这种存在,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诗歌形象明朗纯净,

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示例: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意象之中,“礁石”是诗人主观情感

的外化。在诗人眼中,“礁石”带有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还带有永不屈服的反

抗力量。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佳作。

6.古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o(李白《行路难》)

(2),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苟全性命于乱世,0(诸葛亮《出师表》)

(4),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

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答案】①.玉盘珍羞直万钱②.晓镜但愁云鬓改③.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中庭生旅谷⑤.今日听君歌一曲⑥.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羞、直、鬓、达、侯、庭、暂”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

途经金陵时所作。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

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B.甲诗首联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仅将自己辛苦带兵打仗和朝廷兵败两件事相对举。

C.乙诗第一句中的“转”字用得精妙到位,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

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怅惘。

D.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甲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

乙诗凄清哀婉,外柔内刚,沉挚悲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甲诗首联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来概括,

而不是“将自己辛苦带兵打仗和朝廷兵败两件事相对举”;

故选Bo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岳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

日。家无姬侍。吴玲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阡,岂大将安乐时?”却

不受,阶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

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

C.玲益敬服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遂绝不饮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吴圻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道之

11.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

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答案】8.D9.(1)在朝廷上做官心系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不忘记关

注国家安危。

(2)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10.吴圻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11.共同点: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乙文所写的岳飞孝顺母亲和不贪美色,岳飞关于天下太

平的看法是甲文所未论及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连词,因为/介词,按照;

B.动词,归依/动词,聚拢;

C.动词,佩服/动词,穿戴;

D.都是副词,于是,就;

故选D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

(1)重点词语:居:处于,在;庙堂:指朝廷;高:身处高位;则:就;江湖:旧时指隐

士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四方各地,此处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忧:担忧;句中“之”是定语

后置标志词,即“高庙堂”“远江湖”;

(2)重点词语:爱:贪爱;惜:顾惜。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吴圻一向佩服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把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吴玲素服飞”是

一句完整的主谓宾语句,表示完整的意思,写出了吴圻对岳飞的态度,在其后断开一处,”愿

与交欢”写出了吴圻想要结交的想法,在其后也断开一处,故断句为:吴圻素服飞/愿与交

欢/饰名姝遗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和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问: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甲文的观点是“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由乙文“少豪饮,帝

戒之……遂绝不饮”可知,岳飞知错就改,不再贪酒;由“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

灭,何以家为?'”可知,岳飞不贪富贵豪宅,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因此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共同点是:忧国忧民,先忧后乐。

第二问:由乙文“飞至孝,……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可知,岳

飞孝顺母亲;由“吴玲……饰名姝遗之。飞……却不受”可知,岳飞不贪美色;由“文臣不

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知,岳飞对天下如何才能太平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几件

事是甲文所没有论及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岳飞特别孝顺,他的母亲住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把她接了回来。

他的母亲患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

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玲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给他。岳

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么会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推辞,没有接受,吴圻

更加敬仰岳飞了。

岳飞年少时嗜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

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

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导弹之父一一钱学森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1929年钱学森考入

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他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

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

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钱学森准

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

回国。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经过多方

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

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

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材料二】

“两弹”元勋一一邓稼先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

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

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

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

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

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

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

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病逝。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材料三】

中国天眼之父一一南仁东

①1945年,南仁东出生在吉林辽源龙山区。南仁东自幼勤学好问,是个妥妥的“学

霸”,上初中时,他曾连续三年六学期荣获全校唯一的“学习标兵”奖状。1963年,南仁东

以平均98.6的优异成绩摘得“吉林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成为辽源地区10

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少年才子。大学毕业后,南仁东被派去荷兰作访问学者,后被日本国立

天文台聘为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这其间他参与了10个国家的大型

射电望远镜计划,以多项优秀成果赢得了国际天文界的赞誉。

②然而,就在南仁东名声大沸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决定一一身为中国人,

祖国让他割舍不下。1990年,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选择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

文台副台长。那时。他在国外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在国内一年的工资。很多人笑他傻,他

却淡淡的说道:“在我眼中,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这简短的话语,折射出南

仁东甘挑中国天文事业担子的信心和勇气。

③20世纪90年代初。南仁东就有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天眼”计划,当时中国最大

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还不足30米。他却放出“狂”言要建造一个口径500米、全球最大的射

电望远镜!此后20余年,他婵精竭虑,迎难而上,紧紧咬定这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不放松,

在南仁东的亲力亲为下,建设团队克服了深山作业的枯燥乏味和一个又一个看似无解的技术

难题。FAST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全部竣工。竣工当天,满脸沧桑的南仁东爬上高高的

FAST圈梁,望着“初长成”的射电望远镜,欣慰地说道:“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

景!”艰辛过后,尽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惬意和自来。

④“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遗产。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祖国。

B.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阻挠钱学森回到祖国,是因为钱学森触犯了美国的司法条例。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邓稼先一生最好的描述。他为祖国设计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D.南仁东自幼勤学好问,在学校他是“学霸”,在工作岗位上,他又是令人敬佩的专家学者,

他放弃荷兰优厚的条件,毅然选择回国,是因为在他心中有祖国,祖国让他割舍不下。

13.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钱学森,邓稼先和南仁东这三位科学家有哪些共同之处。

14.如果为三位伟大的科学家颁奖,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另外选择一位写颁奖词。

示例:邓稼先:两弹元勤,鞠躬尽瘁。茫茫大漠挥洒热血,以生命铸就坚强国防。

你选择的人物是:

书写的颁奖词是:

【答案】12.A13.共同之处: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14.示例:南仁东:少年才子,天眼之父,不慕荣华只为祖国,毕生建设科学好风景。

钱学森:峥噪岁月,热血青年,为国航天奉献青春,用一生书写一代传奇。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

B.有误,结合材料一“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

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

力。'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可知,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阻挠钱学森回到祖国,就是看到

钱学森对于中国发展而言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钱学森触犯了美国的司法条例”;

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的“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可知,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

和氢弹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带领的整个团队;

D.有误,结合材料三第①段“大学毕业后,南仁东被派去荷兰作访问学者,后被日本国立天

文台聘为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和第②段“然而,就在南仁东名声大

沸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决定一一身为中国人,祖国让他割舍不下。1990年,

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选择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可知,南仁东放弃

日本的优厚条件,而不是“荷兰”;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材料一中的“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

国家效力”,材料二第①段中的“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拒绝美国

的挽留,立即乘船回国”,材料三第②段中的“身为中国人,祖国让他割舍不下。1990年,

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选择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可知,这三人都热

爱祖国;

根据材料一中的“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教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第②段中的“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

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

进水平”,材料三第③段中的“此后20余年,他婵精竭虑,迎难而上,紧紧咬定这个大口径

射电望远镜不放松。在南仁东的亲力亲为下,建设团队克服了深山作业的枯燥乏味和一个又

一个看似无解的技术难题,FAST终于在2016年9月25日全部竣工”可知,三人都为了祖

国的科研事业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颁奖词。根据颁奖词的特征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

物的精神。③言简意赅,自然流畅。题干已经给出了“邓稼先”的颁奖词,结合所给的材料

为“钱学森”和“南仁东”写颁奖词。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钱学森。导弹之父,冲破阻碍,从美国归来祖国,为我国导弹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你是祖国的骄傲!

示例2:南仁东。天眼之父,追求知识,献身事业,引领团队克服困难,用智慧和毅力开辟

中文天文科学的新局面!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怒放的白菊花

许昭兰

①她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碗底村。早上七点出发,坐两小时动车,转三小时汽车,再走

个把小时山路,才到碗底村。碗底村原名是什么已无人记得。村民们只知道,村子很小,指

甲盖大的地方,四周缠着山,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

②她直接寻到村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

被风撩拨着,仿佛风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着说:“我找你。我想来

这里当老师。从前我就是老师,教语文,虽然退休了,但教孩子没问题的。”说着,她从包

里掏出教师证和六七张优秀教师奖状。

③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日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

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

份苦?”她眨巴着眼说:“人总得有追求不是?”校长将她安置在学校宿舍,想着回头再好

好地劝她。

④她把包搁床上,四周打量。这宿舍简单,一桌一床一木架,木架上搁着搪瓷脸盆。当

着校长的面,她掏出手机“喂,儿子,我到了……不累不累,你老妈身子骨硬朗着呢……

挺好的,校长人不错,还给我找了间宿舍歇腿……你忙你的,挂了哈。”

⑤孩子放学,日头也放了学,校长张罗着弄了三样菜,白的绿的红的颜色很丰富,一盘

野菜,一碗白萝卜丝汤,一盘红萝卜炒肉。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

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

⑥饭后,校长又苦心地劝起她来“这里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乌泱泱的,少吃短穿,

苦着哩。”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这学校就

他一人,兼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兼着老师、校长。他几次想走,又几次把自己骂醒,

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折弯了他的翅膀。

⑦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板墙。睡前她在隔壁讲电话,音飘入

校长耳里“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哈哈哈,我也觉得太好了……那是,你妈没有办

不成的事……放心,我会照顾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

⑧她似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欢乐搅动起来,校长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

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

下,铁定是一颗十八岁的心。

⑨她还有个百宝箱,里面码着五颜六色的线、长长短短的针。她把校长衣服上的口子、

孩子裤子上的破洞,改造成鲜红的爱心刺绣或五彩线编织的蜘蛛网。村民们瞅见了,纷纷踏

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在灯下

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

⑩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讲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校长挺有感触

的,给母亲的电话也勤了些。

⑪她一待就是两年,每学期期末最后离校,开学最早到校。终于有一天,她像一片被

风扯落的树叶,倒在讲台上。

⑫校长急匆匆地将她送进镇医院。慌乱中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

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嘟一一“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

拨……”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旧无人接听,校长心里七上八下的。

⑬第四次,校长正准备再打时,眼睛却像蚊子一样,咬住手机屏保图中那年轻人的脸。

那年轻人很精神,根根竖起的头发也透着韧劲儿。校长觉得这人好眼熟,眯着眼想,突然一

个名字在脑海里炸开来,他想起那名字的主人,六年前来到碗底村任支书,修路搞农业,带

着村民们从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出来。这所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划起来的。

⑭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

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

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

(选文有删改)

15.根据选文中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再现校长的心理

(1)为难,疑惑

她欣然接受简陋条件,成功留下。(2)

(3)赞叹,佩服

地讲台病倒,被送往医院抢救。(4)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

17.请结合选文内容,体会第⑧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

18.文中多次写到母亲和儿子通电话的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9.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请结合文中的母亲形象,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1)她来到乡村,请求校长留她支教。(2)愧疚,好奇(3)她激情上课,晚

上还为村民缝补衣物,(4)着急,感动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里肉丝少,体现了乡村学校生活的艰苦,衬

托出老太太不怕吃苦的精神

17.“哧哧”是对校长笑声的描写,写出了校长对老太太上课的激情和欢乐,感到赞赏,侧

面烘托出老太太献身教育的热情与无私

18.①人物形象:“她”每晚都会和儿子通电话,在一次次的电话中,我们看到一个母亲对

儿子的依恋。②情节突转多次打电话的情节与结局校长发现儿子已经去世的情节形成突转,

出人意料使文章陡升波澜。③艺术效果当读者发现儿子早就死亡后再回看母亲每天坚持和

儿子通电话的行为,不禁为这位母亲的慈爱与思念之情所动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9.示例①作为深爱儿子的母亲,她经历了丧子的伤痛,满头黑发变为了白发。(分说“世

界以痛吻我”)。②儿子是为碗底村而死,但他并没有选择用埋怨来对待,而是选择用自己的

方式走儿子未走完的路,将自己的晚年时光奉献给村民,她的授课她,他的百宝箱都为这个

村子的人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分说“我却报之以歌”)③“她以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

快乐搅动起来”,她并没有活在颓废和痛苦中,而是快乐的、充满干劲的。在经历伤痛后,

她选择用“怒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将爱洒满世间。(总说“世界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境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1)空:根据题干“为难,疑惑”的提示,找到第③段“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

口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

‘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份苦?'",结合第②段“她直接寻到村

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被风撩拨着,仿佛风

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着说:‘我找你。我想来这里当老师。'”可

概括为:她来到乡村,请求校长留她支教。

第(2)空:根据题干“她欣然接受简陋条件,成功留下”的提示,结合第⑤段“她吃得很

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和第⑥段“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

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以及第⑦段“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

板墙。睡前她在隔壁讲电话,音飘入校长耳里”可知,校长为山区的简陋条件感到羞愧,同

时心底也慢慢松动,听到她和儿子的通话,也对她为何留在这里产生了很多好奇,据此可概

括为:愧疚,好奇。

第(3)空:根据题干“赞叹,佩服”的提示,找到第⑧段“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

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18岁的

心”,结合第⑧段“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和⑨段“村民们瞅见了,

纷纷踏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

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可概括事件为:她激情上课,晚上还为

村民缝补衣物;

第(4)空:根据题干“她讲台病倒,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提示,找到第⑫段“校长慌了神,

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⑭段“校

长的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可知校长心理:着急,感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根据⑤段“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中把菜里的肉丝比作女孩子的

心事,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菜里肉丝少,体现了乡村学生生活的

艰苦;结合“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可知,衬托出老太太不怕吃苦的精神,也衬托了她在

此支教的崇高。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赏析。题干要求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第⑧段“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中的加点词“哧哧”

是拟声词,模拟笑声,这里写校长想到老太太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笑了,结合本

段“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18岁的心”可知,校长的笑带有赞叹意味,

赞叹老太太上课的热情、认真,烘托了老太太这个年纪还来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支教的无私

奉献精神。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第一处,结合第⑦段“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放心,我会照顾

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这是自己能留下来后和儿子分享快乐,也是对儿子的安慰;第二

处第⑩段“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讲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在一次

次的电话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依恋和思念。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造成情节的波澜起伏。多次打电话,在⑬段“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

旧无人接听”,造成故事的悬念;⑮段“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

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揭

示电话打不通的原因,原来老人的儿子已经车祸去世,而她之前的电话内容都是自言自语。

情节形成突转,出人意料,使文章陡生波澜。

富有艺术效果。先写母亲打电话,再写校长无法打通电话,最后揭示原因,一个母亲坚持给

去世的儿子打电话,这样更能让人被这位母亲的慈爱与思念之情所动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

感染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意思是,虽然世界给我的命运设置了很多的磨难,但我

却始终积极乐观,不怨天尤人,要用自己的善良与乐观去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联系文本内容可知,她的儿子来到村子里支农,担任村支书,在给村民买种子的路上意外去

世。老年丧子,她的黑发变为了白发。然后她并没有绝望与埋怨,而是来到儿子支农的村里,

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奉献给碗底村的教育事业,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知识与希望。世界给她以

伤疤,她却用自己的善良与奉献来回报这个世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许海兵

①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

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们带来前进的动力。正因如此,真挚的友情、深厚的友谊,历

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结交易友,结朋交友本是

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②交友之道,择友为先。“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只有选择品德高尚、情趣

高雅、志向高远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帮助、相互砥砺,共同提升、共同进步。倘

若选择了品行不端之人做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意污,从此意志开始消沉,

生活开始堕落,最终大好人生也会葬送在这样的“朋友”手中。

③在择友方面,古代先贤早有良训,明代著名理学家苏渡在其《鸣鸣偶记》一文中提出

了“四友”之说,颇值得借鉴。所谓“四友”,即“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朋友。

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

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④由此可见,“畏友”就是要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进,有优点互相学习,有缺点互相批

评,以求共同提高,从而有利于双方的品德修养不断提升。“密友”就是要在各方面互相帮

助,连生死之事都可以互相托付,以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呢友”此是只知道互相说好

话,一起吃喝玩乐,在思想行为上虽然没有过分之处,但往往是非不分,更谈不上互相批评

了,表面上看似你我不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情实意。“贼友”就是为了一个“利”字而

互相利用,没有明显冲突时可以为“友”,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就是你死我活了。

⑤“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往往会变成什

么样的人。因此,交朋友必交“畏友”和“密友”,绝对不可以交“昵友”和“贼友”。交友

要择善而交、择义而交,这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系个人命运乃至国家事业前途的

大事。

⑥交友作为一种双向选择,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确处理好公与私、

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让交朋结友真正成为成就人生的助力。

(选自《月读》,有改动)

20.通读全文,你得到了怎样的“交友之道”?

21.请为第①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2.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论据?为什么?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本是一对同窗好友。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让庞涓心生妒忌,庞涓

就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施借刀杀人之计,使孙膑被施

以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23.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交友对象,并说说理由。

双喜(《社戏》)张乡绅(《范进中举》)

元方(《陈太丘与友期行》)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20.交友之道,择友为先:交“畏友”和“密友”,绝对不可以交“昵友”和“贼

友”;交友要择善而交、择义而交;交友必须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确处理好公与

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

21.示例:春秋时期钟子期与伯牙的知音之交。

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的情谊。

志同道合的左伯桃与羊角哀的莫逆之交。

22.可以。庞涓嫉贤妒能,借刀杀人,对孙斌来说交是“贼友”,可从反面论证交友要谨慎。

23.示例:我选双喜。《社戏》中的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思维敏捷、考

虑周全、办事果断、自信心强、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与他为友,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帮助,

互相砥砺,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我选元方。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他有理有节地反驳父亲的朋友,表现出懂礼机智

能言善辩的特点,可以为“畏友”。

我选邹忌。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他从与徐公比美的小事中认识到直言不易的道理,

并且以此进见齐王,促使齐王广开言路,取得战胜于朝廷的大治局面,体现出勇于反思,善

于禁言的特点,可以为“畏友”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概括。

根据②段“交友之道,择友为先”,可概括为: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根据⑤段“因此,交朋友必交‘畏友’和‘密友’,绝对不可以交‘昵友'和‘贼友’",可

概括为:交“畏友”和“密友”,绝对不可以交“昵友”和“贼友”;

根据⑤段“交友要择善而交、择义而交,这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系个人命运乃至

国家事业前途的大事”,可概括为:交友要择善而交、择义而交;

根据⑥段“交友作为一种双向选择,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确处理好公与

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让交朋结友真正成为成就人生的助力”,可概括为:交友必须

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题干要求为第①段补充事实论据,根据第①段“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

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

们带来前进的动力”可知,根据知识积累,举出古今中外的一对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真挚

深厚的友谊即可。

示例: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是一段充满磨难与坚持的伟大情谊。马克思的生活并不顺利。

他曾多次因贫困而无法支付房租,甚至被迫离开国家。在这些困难时期,恩格斯始终坚定地

支持马克思,为他提供经济援助。他们共同撰写了许多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尽管他们在学术观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始终能够坦诚

交流,互相学习。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根据材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本是一对同窗好友……”可知,孙膑把庞涓当做好朋友,但

庞涓为了自己的私利,嫉妒孙膑,借刀杀人,使孙膑被施以膑刑,结合④段“‘贼友’就是

为了一个‘利'字而互相利用,没有明显冲突时可以为‘友',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就是你死

我活了”可知,孙膑交的是“贼友”,能从反面论证了:交友要谨慎。因此,可做本文论据。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根据选文“交友要择善而交、择义而交”,可从双喜、元方、邹忌中任

选一人,结合人物性格谈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双喜。《社戏》中的双喜不仅聪明,还非常热情,当遇到困难或波折时,双喜能

够迅速领悟并提出解决方案,还能够在关键时刻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和他交朋友,我

能从他身上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做一个善良热情的人。

示例1:我选元方。《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诚实守信、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与他为

友,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帮助、相互砥砺,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示例2:我选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头脑冷静、善于反思、有自知之明、心怀

国事、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与他为友,能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进,有优点互相学习,有缺

点互相批评,以求共同提高,从而有利于双方的品德修养不断提升。

四、写作(5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文题

一首古诗,让我们与古人对话,寻觅逝去的美好一张照片,让我们回忆起童年,想起

儿时生活的美好;一次旅游,让我们看到山川河流,欣赏自然万物的美好;一次对话,让我

们心灵相通,懂得了理解的美好……美好藏在万事万物之中,让我们一起发现并记录。

请以“藏在_____中的美好”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藏在心底中的美好

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但美好,总藏心底。

经过七个日夜的等待,每一天的等待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七个日夜的期限可算到了,

终于可以品味它。它的外表如雪一样白,一颗颗圆润的颗粒十分可爱,就像一个个小雪人,

吃一口,满满的甜蜜沁入心底,这就是外婆做的醪糟,一种藏在心底,无法描述的美好。

“外婆?”“外婆!”我大声的喊着,外婆从厨房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到客厅,用地道的

重庆话说道“啷个了”?我用调皮的语气回答她:“我想吃醪糟汤圆。”外婆慈祥的回

答:“弄个醪糟还不简单,明天就弄!”

第二天,她一大早就出去了,她买回来了酒曲,回到家就立马忙了起来,看起来她对这

件事异常在意,先是用容器装来米,放进大锅里蒸,没过多久,一股浓浓的米香扑面而来,

简单的食材往往只需用简单的处理方式就能做出最美妙的美食,煮好米,便放进大盆与酒曲

和少许清水在盆里共舞,最后,封存起来等待时间的发酵。

我叫到:“外婆真好,我爱外婆!”她脸上浮现笑容,太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

的亲切慈祥。

早上,我吃醪糟汤圆时,我就会要求更多的醪糟,幸福是什么?莫过于早上甜甜的醪糟。

每一滴葡萄酒都回不到当初的葡萄,外婆也回不到当初那样有精力,雪白的岁月爬上她的鬓

角,她老了,也不再做醪糟。但那一口口醪槽,全是藏在心底的美好。

“妈?”“妈!”我大声的喊着,妈妈从厨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我。'‘怎么了?"我说

“我想吃醪糟”,她说“我买了的,明早做给你吃"。听到这,我竟没有之前的那样兴奋了。

同样的一个早晨,吃汤圆的我不再要求加多的醪糟,确实,很甜,很好吃,但是却少了

一种味道,那藏在心底的美妙。

光阴不可逆,心底的味道却没有变,乌鸦反哺,外婆,现在我来为你做醪糟。

一口醪糟,一口光阴;一口醪糟,一口关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藏在中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抓住“藏”与

“美好”这两个关键词。“藏”是收存、储藏的意思,可理解为储藏,珍藏。“美好”是形

容词,多用于好的生活、前途、愿望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