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导学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议论文阅读(部编版)_第1页
中考导学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议论文阅读(部编版)_第2页
中考导学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议论文阅读(部编版)_第3页
中考导学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议论文阅读(部编版)_第4页
中考导学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议论文阅读(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议论文阅读第一篇阅读理解真题回放一、(2019·黔东南、黔南、黔东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8分)“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这是一段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2分)【答案】“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解析】本题考查对演讲辞文学知识的把握。从文章中“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由此,可看出这是演讲辞。2.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別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4分)【答案】身入其中,奋斗刻苦,勇于争胜,领略趣味。【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从文段中“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概括可得。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2分)【答案】第一句话为“第四”点做结,又起道理论据的作用,使论证更充分;第二句话是为全段作结,又起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作用,一举多得。【解析】本题考查引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第一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为了更好地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这是对全文进行总结。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3分)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B.文章第三自然段加点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C.文章所说的“寒门”,指的是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D.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错误,是他的精神感动了网民;B项,“传统意义”指的是“升官发财,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2.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答案】“寒门贵子,贵在奋斗”或“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括。结合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文围绕“寒门贵子的成功”展开,结尾点明中心论点,用标题亦可。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做出分析。(3分)【答案】示例:第③自然段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将富二代、官二代与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的不同特点的“贵”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一观点;举例论证:列举中国寒门学子何江取得成功经验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发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一观点。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列举湖北青年石神伟成为“网红”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这一观点。第⑤段运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寒门贵子》当中的话,论证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这一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如第③自然段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第④段的举例论证,第⑤段的引用论证,结合每段论证的内容分析作用即可。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4分)【答案】示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出身寒门,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物质生活条件远不及富二代或官二代,但是我们只要凭借自身的本领,靠着坚韧的品质,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进取,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我们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贵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阅读感受的表达。解答此题围绕“寒门贵子,贵在奋斗”这一中心论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解码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二、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1)论点的定义: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需要证明什么)(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3)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

②开篇

③中间

④结尾注意:当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论据:(1)论据的定义: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2)论据的分类:①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3.论证:(1)论证的定义: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2)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3)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②道理论证:也称“引用论证”。

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⑤类比论证:即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例,来推出结论或论证观点,常采用比喻手法与排比形式。三、议论文的结构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常见结构:(1)“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①总论——分论——总论;②总论——分论;③分论——总论(2)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四、议论文的题目议论文的题目主要有以下两种:1.题目即论点:题目一般是个判断句,文章直接阐述其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2.题目是论题:题目只提出论述的对象或问题,论点在文中才提出。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读书》《时尚小议》等。五、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器成还须久为功①2018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南大库的家居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②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如对快速成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

“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

“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败,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翩翩舞姿,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过程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⑥“10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1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器成还须久为功”或“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解析】本题考查寻找文章的论点。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位置:一是题目即是论点,二是出现在文章第一段,三是出现在文章末尾。有时在文章中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本文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是中心论点;首段的最后一句也能作为本文中心论点。考点一:提取(概括)中心论点【答题技巧】1.掌握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2.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3.关注选文的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4.留心过度段(句)。若选文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往往就是论点。5.整合分论点。若选文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就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2.阅读文章第④段,请简要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应对速成怀警惕之心”的分论点,接着讲道理分析指出追求速成不会成功,然后以钢琴的优雅指法和芭蕾舞的完美舞姿皆来自长久练习为例,论证分论点,最后归纳小结,强调不能轻信速成。【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阐述。阐述论证思路的一般步骤: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考点二:理清论证思路【答题技巧】1.答题时做到如下几点:(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2)要答出论据;(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2.按如下步骤答题:(1)若选文(或文段)是“分——总”结构,答题步骤为: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2)若选文(或文段)是“总——分——总”结构,答题步骤为: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段列举种种违反常识的现象,承接①段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B.③段中加点的“窠白”一词,本来指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文中指急于求成的潮流。C.“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出自《鹤林玉露》,这句话可放在⑤段结尾,作为本段的小结,也可作为论据放在⑥段的开头。D.文章结尾希望年轻人要像季羡林先生描述的“季荷”一样,扎根本业,锤炼基本功,积蓄力量,成就美好的人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第⑤段论述的是“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是从反面论述。第⑥段是从正面论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道理。所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能用于第⑥段的开头。考点三: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答题技巧】1.议论文中重点句子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①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②引出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①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②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4.如果考查的是中间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考点四:考点链接〔见“考点一:提取(概括)中心论点”〕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4~7题。善用语言的力量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我们要善用语言的力量(或“善用语言的力量”或“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的标题“善用语言的力量”就是一个完整的观点,标题即中心论点。文章首段的结尾一句“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一个完整的观点的表达,也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亦可。考点四:考点链接〔见“考点一:提取(概括)中心论点”〕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案】运用对比论证,将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同那些“两面人”、投机者进行对比,突出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全面、更有力。【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从第③段中先列举了正面的发出惊人之语终能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的人,接着列举了反面的信誓旦旦、巧舌如簧说出来的话无法令人信服的人,将两方面的论据作对比论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其作用可从论证本段段首的观点(即本文的一个分论点)的角度分析。考点五: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技巧】1.在辨析论证方法时,须知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须按照下面“答题模板”中提供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模板答题。【答题模板】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6.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答案】首先提出了“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这一观点,然后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接着举出穆青采访焦裕禄的事例,进一步论证了观点,最后指出真情对于语言和作品的重要性。(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第④段是论证本文的一个分论点(段首句),在开头提出观点(分论点)后,先引用道理论据论证,再列举事例论据论证,最后“有了真情的贯注,……历久弥新。”得出结论。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安排段落结构的。讲这几个步骤梳理概括作答即可。考点六:考点链接(见“考点二:理清论证思路”)7.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答案】示例:正如本文中所说,语言的力量在于“言之共情”,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例如,四年前,在我敬爱的奶奶去世后,我写了篇《奶奶,我怎么也忘不了您》的作文,发表在当时小学的校报上,现在这篇作文还经常被爸爸妈妈拿出来看,他们看一次就流一次泪,这就是我的文章“言之共情”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实际对议论文观点的个性理解。能够围绕善用语言要“言之成趣”“言之有德”“言之共情”其中一点,并强调要落实到行动,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来谈,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考点七:拓展与探究【答题技巧】大多是开放性、探究性命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就文章观点谈看法的题:答题时,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然后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答题模板】这则材料……,我们应该……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9题。拥抱自己的不完美①又到年底了,忽然发现年初制定的种种计划,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项百分之百完成。反躬自省,完不成计划的原因有种种,如懒惰、突发意外、工作繁忙、能力不足等等,

但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比如我在年初曾经计划写一本小说,可惜因为写不出一个完美的开头,迟迟没有进展。②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而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③著名的老牌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曾讲述了在一个过度依赖基因评定的社会中,

人们倾向于培育最优基因组合的后代,在如此的社会中,拥有完美基因的“优等人”的一生似乎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是被写好的剧本,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完美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懒惰、遗忘甚至智商不够而造成的失误。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完美的基因的人,人生的结局也并不让人羡慕。④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完美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往往是无趣的。”更何况,完美从来没有统一的定义,今天的完美不一定是明天的完美,今天的某种理解,明天就有可能被颠覆。在模特行业,完美的长相和身材,无疑是竞争的最大优势。然而,不久前,

一名患有白癜风疾病的模特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国际著名秀场——长相身材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气质来弥补。一些条件并不完美的模特,因为在千篇一律的模特界独树一帜,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⑤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包括你我,也正是靠着不甘心、不放弃、不认输的勇气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⑥正是因为个体的种种不完美,在朝着完美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在品尝着命运带来的酸甜苦辣中,在踏破荆棘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力量、梦想,才让人欣赏和崇尚。若是一切都被设计好,就像电影《千钧一发》里的“优等人”一样,他们也就会因为丧失了梦想和奋斗的力量而黯然失色。⑦其实,那些不完美啊,就如同制定年初计划一样,若是一切都按照计划完美运行,

没有突发、没有变化,既不符合常理,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还会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机遇。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许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文/魏薇

选自《人民日报》)8.请在文章第②段找出“转移话题”和“推进论证”的词语。【答案】“转移话题”的词语是“可是”,“推进论证”的词语是“如果”。【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思路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一般地,议论文往往用“可是”“另一方面”等标志词“转移话题”,用“如果”“进一步说”等标志词“推进论证”。第①段过度追求完美导致不能完成既定目标,指出人人都想追求完美,用“可是”将笔锋一转,指出“真正的完美,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接着用“如果”引出分析追求完美带来的危害,从而引出对不完美的论述。考点八:赏析议论文语言【答题技巧】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性。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1)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3)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9.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答案】示例:贝多芬并不因为失聪而隔绝了音乐的世界。【解析】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补充的论据只要是能论证第⑤自然段中的观点“人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的事实论据即可。考点九:补充论据【答题技巧】1.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然后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3.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中考冲刺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作者:向贤彪。有删改)【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案】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的论点。文章的标题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但是“读书种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仅答标题内容不够明确,因此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对“读书种子”进行阐述。2.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2)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3)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第①段开头一句即交代了“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从而引出了论题,同时黄庭坚的话又作为道理论据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富有说服力。最后,引用黄庭坚的话,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韵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回答即可。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举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通过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该段的首句),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据此回答即可。二、(2020·名师预测)阅读《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回答4~6题。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①容人的雅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所以,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②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用人之长的慧眼。用对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但能不蔽其光华,使其大放异彩,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谅人之短的胆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力排众议,任命嗜酒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林肯谅人之短的胆识,颇受后人称颂。当然谅人之短是有原则和底线的。④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宽人之过的度量。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使他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工作,才更有利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予以重用。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不足6万人的队伍,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一生中难免会犯错,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要公正看待,不应以偏概全,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抚其痛、扬其才。这样那些有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错误所困住。⑤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释人之怨的胸襟。不计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用箭射伤过自己就对他心存怨恨,而是任用他来管理国政。最终,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容人的胸襟,化怨恨为赏识,成全他人更成全了自己。⑥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人才不拘,万马齐鸣,就会变得更加美好。(选文有改动)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解析】本题考查明确中心论点。选文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重点从“为什么”的层面回答了“要有容人的雅量”。题目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因此是中心论点。5.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珠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像曹刿一样有才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珠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文章第②段将“曹刿”喻作“珠玉”,是相对于鲁庄公的“平庸”而言的,“珠玉在侧”意为“像曹刿一样有才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在自己身边”,故可将“珠玉”理解为像曹刿一样有才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6.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容人?【答案】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解析】本题考查文意把握。文章第⑥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摘录作答即可。三、(2020·名师改编)阅读下文,回答7~9题。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①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②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得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③修心使人睿智。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代儒宗。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一番成就。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修心是有好处的。⑤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⑥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不善识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死于曹孟德之手。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问鼎天下。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⑧再者,如果人人都长得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选自《意林》2019年合订本,有删改)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开头,作者由现代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一事,谈到了马云“没有很高的颜值。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从而引出颜值与成就的关系,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8.请为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答案】示例一:袁隆平,作为中科院院士,却低调朴素,与农民一起下地劳作。示例二:作为影帝的周润发,穿着简单,与普通人一起坐地铁,逛菜市场。【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据。围绕论点“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补充论据。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同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要正确,能够围绕论点展开,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通顺、流畅。意思对即可。9.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现如今,“外貌协会”却不断壮大。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我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注重外貌修饰,更要注重内在修养。在这颜值时代,我不否认一张好看的脸是多么的重要,一张帅气的脸会让你更加的自信。但是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的外貌不是你所能决定的,不是你能控制的。美不仅仅只有外在美,如果没有内在美,也不过是被修饰过的皮囊。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不应该为自己的外貌而感到骄傲。【解析】本题考查读后反思。围绕“修心重于颜值”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四、(2020·名师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阮直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选自2019年5月10日

《中国文化报》)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生活需要文学。【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根据文章内容与标题,即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11.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案】比喻论证。把“文学”比作“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论证了文学可以让人们拥有优雅的人生格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回答论证了中心论点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休止符”乐谱中的符号,表示各小节之间的间歇时间。句中将“文学”比作“休止符”,运用比喻论证。其作用结合本段的观点分析。1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加点词语的理解。【答案】“发酵”本义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或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比喻事态持续发展)。此处的“发酵”是指利用“节日”,爱好文学的人们能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作家能感受到温暖,并用自己的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先要解释“发酵”的本来意思,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具体语句来理解其语境义。发酵的语境义围绕“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去燎原大众的情感”来理解即可。五、(2020·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