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及法律完善分析目录TOC\o"1-3"\h\u30335前言 前言从长远来看,犯罪率的升高与人口的增长成正比化,监禁刑已不能作为主要的惩罚预防犯罪的手段。国家投入监狱的人力和财力有限;仅从经济角度来看,社区矫正的成本远低于监禁。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测试。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至今十七年。在发展过程中,颁布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2019年12月28日通过了专门规定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其将于2020年7月1日开始施行。颁布的此项法律充分说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法律界将受到广泛的关注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慢慢地接受和支持,但由于法律刚颁布还未实施并且法律条文中对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如其中未对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实行分开关押这一规定作出详细规定,什么样的社区适合未成年人施行矫正这种类似的实施细则。西方国家社区矫正发展至今其现状比较完整。例如,英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制定了实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综合性法律。例如,根据未成年人实行的不同类型的惩罚,建立少年法庭规定了不同的社区矫正命令。笔者借鉴西方地区的经验,认为社区矫正规模的实施细则仍需补充。为《社区矫正法》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建议,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顺利实施添砖加瓦。本论文主要是以文献研究法,相关法律规定作为理论基础,对该制度加以阐述和建议。1简述未成年人犯罪及社区矫正制度1.1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将犯罪者置于社区进行矫正。然而,这一制度的复杂内容不能仅靠字面意义进行简单概括,社区矫正的概念至今并没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西方国家作为社区矫正的发源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最终形成了多种学说。其中,主流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社区矫正是在社区内实行的一种刑罚,其采取一系列有效、经济的方式手段,让因实行犯罪行为而受到起诉或根据刑事诉讼程序被转移和判刑的犯罪者在接受惩罚的同时为复归社会、成为良好公民做准备。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之一,该国没有独立的社区矫正制度,而是将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内容包含于更生保护体制中。在日本,大部分学者主张更生保护体制是有别于监禁刑的特殊刑罚,是以“让犯罪者能够在社区内更好的改过自新”为目的,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监禁场所之外的特定环境(社区)中对一些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者的行为活动进行监督并实施一些有利于他们回归社会的矫正与帮扶性工作的制度。在中国,社区矫正的应用时间一般较短,但科学家们对研究社区矫正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中国科学家对社区矫正概念的主要观点如下。首先,社区矫正的定义应着眼于突出的地方特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区矫正是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行为为基础,实现矫正犯罪的功能。第二,社区矫正的定义强调非监禁的性质。采取这一立场的学者认为,社区矫正是监狱矫正的一个特殊术语。社区矫正组织的建议是指根据审判结果,对实施非自由和替代监狱措施的罪犯进行社区刑罚和矫正活动的总称。第三种,将社区矫正的定义侧重于突出适用对象的特殊性。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主张社区矫正是把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者置于社区进行改造的刑罚执行活动。第四种,将社区矫正的定义侧重于该制度的优越性。持这一立场的学者认为,社区矫正制度应避免监禁的副作用,并利用各种非监禁或制裁替代制度作为罪犯在社区接受教育和改造的手段。自治团体是参与犯罪矫正事业的犯罪处理系统。在《社区矫正法》公布之前,中国对社区矫正的主要定义是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依据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第二中学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检查活动的通知》的规定。内容如下。“社区矫正是监狱矫正的刑罚方法: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被安置在社区,在国家专业机构、相关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下,进行思想改造,它指的是矫正和支持罪犯。”通过劳动改造激发犯罪心理和不良习惯。执行监禁判决“回归社会”。《社区矫正法》出台后,作为专门法律本应该对社区矫正有个定义,但是《社区矫正法》中没有对社区矫正定义的表述,只提到了制定目的、适用对象、机构人员、工作职责等内容。综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将社区作为行刑场所,适用于被宣布在监狱外受到限制、暂时释放和暂停的罪犯。以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为目标,使犯罪者在社区矫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和社会各阶层的教育帮扶下矫正行为思想、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制度。1.2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概述1.2.1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及历史沿革自古我国就对未成年人设有专门的处罚方式,据西周时代的《礼记·曲礼》记载七岁以下的孩童和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违法犯罪的一般不对其进行处罚;唐朝时期的《唐律》规定七岁以下的孩童尽管犯死罪但对其不处于刑罚;清朝时期《大清新刑律》中规定十二岁以上但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虽然违法犯罪但是要对其减轻刑罚,十二岁以下的儿童违法犯罪的不处死刑但谋逆之罪除外。现如今刑法有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新规定以年龄为依据下限十四岁上限十六岁,罪犯关押处罚方式分为有期无期徒刑和非监禁刑主要就是本文所指的社区矫正自2003年起,中国开始对少年犯实行社区矫正。其他方面对未成年的规定也存在特殊规定如:尽管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与普通刑事和解制度差别不大,但是由于主体的不同使得刑事和解的适用情形也有较大的变化,是指由调停人组织未成年犯与受害者面对面的交流协商,使未成年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悔过。以此可看出我国从西周时期便有了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1.2.2对未成年人实行社区矫正的原因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质的关押,体现在将未成年人限制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使其接受教育,与监禁相比,其更加现代化,为刑事诉讼程序减少了些时间,由此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现行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刑法主要是以年龄为依据来划分未成年人对哪些罪行负责,其原因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心智、认知、生理。由于未成年人在此阶段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和互联网,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很容易在这些方面所满足,被网络上的新颖事务所吸引。再者青少年时期对于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法律不够了解无法区分其行为是否合法与违法,且刑诉的的基本原则规定“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社区矫正制度能更大限度地使未成年人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虽然实施监禁刑,未成年人在释放之后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能进入社会,但此时未成年人会感到已与社会脱轨产生自卑心理,更甚会有一部分未成年人会因为自卑的心理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项再社会化的矫正制度,重视未成年人与社会的接触,让未成年人学习各种知识,使未成年人在社区矫正完成后,仍然可以迅速进入社会并融入社会。1.3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施行社区矫正的立法现状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从北京和上海地区开始实施的,但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犯的社区矫正颁布相关规定。直到2011年颁布《刑法修正案》(八)时,才有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关于缓刑少年犯罪的规定,但此时专门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在立法方面仍不存在专门的法律文件。直到2012年,新修订的刑诉法对需要进行社区矫正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也做出了相关要求。同年,颁布的实施社区矫正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机构和社区矫正的处罚内容。尽管此“方法”是狭义的法律,但它对社区矫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紧跟着我国的各个省市都发布了有关社区矫正的相关实施规则,在2019年我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社区矫正的立法。至此可以说是颁布了关于规定社区矫正制度的专门法律文件,但由于各个机构对于法律条文所规定的措施正处于初步改造阶段,且根据立法顺序后续会在实施细则方面加以规定,笔者主要围绕细则的补充展开论述。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施行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案例简介2.1.1社区矫正对象情况分析(1)姓名:王中(化名),男,2000年12月出生,初中在学,住舟山某村,盗窃罪,社区矫正种类:缓刑二年。(2)犯罪事实:2017年3月初,王中因犯盗窃罪被舟山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3)生活经历:小王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的父亲在外面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谋生,所以他和母亲和祖母住在一起。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当地的一所技术学校,因为我的成绩。再次造反,最终金钱因赌博而损失,并开始走上盗窃的犯罪道路。(4)思想情况: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没有得到无忧无虑的良好指导,所以他没有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从自身找到错的原因。这一直是一个客观因素。青春期冲动,对结果漠不关心。他不能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也就不是对自己行为的真诚遗憾。(5)家庭教育方式:与父母、奶奶等长辈的深入交流比较少,致使一些错误想法不能及时被打消和制止。父亲存在暴力教育倾向,母亲过于袒护,奶奶偏向溺爱,加重了其叛逆心理。2.1.2社区矫正工作思路王中犯盗窃罪,主观上属于故意犯罪,犯罪动机明确,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心理愉快,未意识到本罪的危害性。然而,对话发现小王的思维活跃,他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错误,他能认为自己年轻无知,并后悔自己违反了冲动法则。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王忠的父母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父亲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式,试图平静地与儿子沟通。父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母亲不会盲目地保护她。奶奶也意识到过度的邪恶的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工作人员认为青少年没有强烈的主观劣势,可塑性高,外部资源丰富。通过实施社区矫正,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提高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回归社会。在诊断出王的问题后,员工应该确定纠正的想法,重点提高对法律和家庭教育方式的理解,引导他接受自己,学习自我认识,提高他的自我成就感,摆脱犯罪的自责和羞耻感,勇敢地审视自己和他人。2.2未成年人犯罪施行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2.1对未成年犯保护的不足即使中国在有关法律中对未成年犯确有一些保护规定,但相关的保护法并不适合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而只是将其与成人犯罪区分开来。在社区矫正领域,因为缺乏针对未成年犯的独立社区矫正法,成人社区矫正之间没有具体的法律区别,这导致社区矫正中对未成年犯没有很好的保障。《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准则》在一九八五年正式出台,这一准则第171条明确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在判刑时必须认真考虑犯罪,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只有在以下情况发生时,才能对未成年犯执行剥夺个人自由,也就是严重暴力侵害他人或其他严重罪行。”条例第191条清晰规定:“只有在不存在其他适当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惩罚少年犯的方法,尽可能缩短监禁时间。”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里面的第十三条指出:“当少年犯被减刑,以及假释时,他们能够按照成人罪犯的标准合理放宽。”目前许多学术界都发现,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比例相对较低。监狱通常适用于抢劫、谋杀和强奸等青少年犯罪。在正常情况下,少年犯不能被抓获,并尽量不使用它。社区矫正是我国的行刑方式之一。社区矫正是否适用并不取决于具体问题,而是取决于具体的惩罚类型或具体的执行阶段。根据2003年7月10日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的报告,社区矫正的目标已经明确。换言之,它涉及受控制的罪犯、在监狱外被临时处决的罪犯、被缓刑的罪犯和被临时释放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犯罪的罪犯有五种。小修正目标的范围是相同的。2.2.2没有独立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相关法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反映出低龄化,暴力化,以及帮派的情势。少年犯社区矫正项目应以少年犯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基础。与社区矫正的一般目的相比,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更具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关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独立立法,如日本青年法、日本罪犯自新法、关于保护和观察缓刑执行人的法律、《再生保护法》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德国青年法》。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大多是《刑法修正案(八)》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提出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原则规则,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够预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内,中国没有专门对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但是,对于成人社区矫正法则一直在准备中。所以,这一分析表明,有必要在社区矫正法中建立一个单独的规则,以明确未成年罪犯矫正的人员,项目,内容,以及方式,以区分成人,以及未成年的矫正,指出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的关键性,以及独特性。在维护社区有效的生活秩序,保障未成年犯教育改革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将是有益于未成人罪犯教育矫正的新途径。2.2.3相关法制细节内容不完整现阶段,中国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独立立法。社区矫正只适用于总体的犯罪分子,缺乏独立法律将未成年犯与社区矫正法分开。在中国,社区矫正未成年犯仍处于进行试点。即使中国已经对全国各地的未成年犯进行了多次社区矫正试验,但试点之间尚未充分的联系,也尚未整合,每个试点只测试了类似的作用,尚未体现出相应试点的互补效果。一是社区矫正自身存在相应的特征,对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相应的关键性。这也决定了对于未成年罪犯适用,以及扩张使用;二是目前的社区矫正体系包括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纠正目标没有展开清晰划分,对未成年罪犯的关注不足,以及预防未成年犯犯罪的手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3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3.1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制度3.1.1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在参考国外领先的立法经验时,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以确保中国的“社区矫正法”立法的水平。建议政府立法机关设置“社区矫正法”,作为社区矫正未成年犯的单独章节,清晰指出社区矫正部门对未成年犯的责任,清晰指出青少年社区纠正管理人员,以及全员应拥有的素质。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带来法律根据,也对于构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打好良好的基础。现阶段,中国能够在其他有关社区矫正,以及惩罚的法律中完善未成年犯的相关规定,如《刑法(修正案)》,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条件、处罚,以及执行的适用条件。修订了相关部分,增加了《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执行程序,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慢慢改善未成年犯社区纠正的法律制度。3.1.2健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前的调查制度《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指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法院可以办理未成年犯刑事案件,并能够委托司法行政机关调查被告人的成长情况,犯罪原因,以及监护教育。这种调查有利于司法机关的公正和公开,特别是对于惩罚和犯罪的确定,以及随后的教育纠正和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伴随社区矫正的社会意识的提高,以及司法机关及其他司法机关的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已经收到日益多的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以及评估委托。过去在审判阶段,委员会进入检查,以及调查阶段。调查和评估的案件数量翻了一番,对未成年犯社会调查的评估也显着增加。在实践中,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委托调查,以及评估不同于以往的调查和评估,基本上由司法机关委托。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基本上事先干预委托调查。3.2建立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3.2.1构建独立的执行机构未成年人教养部是由中央政府和日本其他地方,如英国和其他国家设立的。中国必须立法促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务的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科为未成年人制定具体的矫正计划,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教育,并在矫正完成后进行一定的矫正评估。作为司法部的一项分配和指导目标,矫正效果被用于社会领域的矫正活动中。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间的区别是可以清楚区分的。现在,少年犯的社区矫正活动可以独立于基本司法机构进行。区法律机构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社区矫正单位,实行单独管理。实际上,在基本司法部门监督的校对员中,少年犯的比例相对较小。一些司法机构不监管青少年。如果基本司法机构有义务设立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纠正和执行青年社区,这将不可避免地消耗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这是不可行的。以县(区)为单位,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小型社区矫正执法部门。3.2.2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部门有必要构建一支稳定,以及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团队。他们有必要存在相应的法律,以及心理常识。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评估,才能雇用,以便他们能够展开心理咨询,以及教育的时候从容面对。例如,区(县)司法局雇佣了地方大学,中小学心理学家,以及心理咨询师,作为当地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志愿者,及时指导青少年进行纠正转型中的心理难题。现阶段,上海和福州的司法行政部门支持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获得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以教育出更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3.3设立符合未成年犯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3.3.1教育性和非监禁性的社区矫正项目以下类型的未成年矫正工作人员适用于教育和非监禁社区矫正:未成年犯犯有轻微罪行,主观恶意较弱;初犯,以及第二次犯罪后的悔罪态度不错;在同伙犯罪中,未成年犯大多是共犯,或是受到威胁。这种社区矫正计划的目标,是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犯下另一种罪行,他们将收到更为严重的惩罚。具体而言:一是告诫道歉方面。解释是将言语方法应用于惩教人员,严肃批评其违法犯罪行为,客观,全面地指出其行为的社会破坏性,并责令他们在规定的时限内纠正错误。另外,社区矫正部门可以命令青少年罪犯在指定时间内公开向受害者和受其犯罪影响的人的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第二是社区服务方面。中国的《社区矫正办法》指出,具有工作水平的社区矫正人员需要参与社区服务,每月参与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对于美国和英国未成年人的社区服务,社区项目必须控制一年,并且必须确定社区服务的总持续时间,但每月的最低和最高工作时间除外,能够结合本身的工作需要分配时间。这样的社区服务有必要是具备公益性的,服务目标涵盖了医院,以及车站,还有养老院,图书馆等公益部门等公共场所,并应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部门的监管下实现。三是家庭监督方面。社区矫正部门向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父母发出“家长通知”,通知家庭提升对未成年社区矫正的监督,明确家长或是监护人在协助教育缓解中的责任,以及义务,并提升责任的概念。3.3.2不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管性社区矫正项目严重犯罪,以及高风险的少年社区矫正者适用于不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管社区矫正计划,需要他们按照一定的项目规定,不得限制个人自由,或是可以在社区内自由活动。具体而言:一是定期汇报实际情况。社区矫正人员应该及时向司法部门报告,按照法律,接受监督,以及纪律,参加劳动教育分析,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按照“每周听证会,月度会议”的原则,报告可以用三种方式书写:书面,口头和电话。根据不同的管理形式,报告的长度和频率亦可不同。二是定期参与药物测试。应当根据其犯罪类别,通过技术手段对财产犯罪,毒品犯罪,赌博和酒精犯罪,特别是毒品和酒精等犯罪进行分类和管理,定期检查。鉴于青少年和成人之间的差异,单独测试条目中可加入吗啡、氯胺酮、甲基苯丙胺等药品检测的内容。社区矫正者中酒精犯罪的基本原因是酒驾、醉驾,可与交警部门合作,对这一人群进行定期酒精检测。不少地方还通过联合公安机关,定期接收新矫正人员的尿样并予以检测。三是定期施行分类处置。应设定一定的期限,对接受矫正人员进行及时明确的分类处置。对于在相当时长或阶段矫正过程中表现较好、没有过错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巩固成效;如果出现表现反复、负面情况,则要积极分类对症处置;如果尿检结果为阳性,则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以行政处罚。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情况给予警告,进行强制戒毒请求,以及撤销缓刑等。结语社区矫正发展至今已有十七年的历史,从2003年的试点至2019年年底颁布的《社区矫正法》可看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在司法界不断地受到广泛的关注,且在一步步的完善,在实践中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个舶来品,相对于社区矫正法完善的国家还有些方面是需要借鉴和发展的,笔者通过与英国和日本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制度的对比分析出我国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从如何使未成年人不与社会脱轨和怎样降低未成年人对社会生活的自卑心理出发,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方面的建议,其中主要通过论述如何规范社区矫正的队伍和怎样提升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度的实施细则方面提出参考性的意见。笔者不才,缺少实践经验,观点不够成熟不足之处,望批评改正。
参考文献[1]宋雪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D].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8.[2]孙文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完善[D].安徽大学.2017.[3]张德军.从理念重塑到制度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D].济南大学.2016.[4]但未丽.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重建及运行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大学.2008.[5]黄霈霖.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D].郑州大学.2019.[6]周长剑.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7]寿军.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8]王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公司客服招聘协议
- 农业科技园区停车场建设合同
- 泌尿外科护理毕业设计
- 垃圾处理工程承包合同
- 软件技术授权使用协议
- 涂料施工安全协议
- 服装店保洁人员招聘协议
- 电子工厂易燃易爆品处理
- 农村公路升级施工协议
- 企业监事规范管理指南
- 作业岗位风险评估报告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社会《小熊你好》课件
-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课件
- 某三甲医院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汇编2023版
- 2024年护士工作总结与展望
- 群文阅读多文本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课件-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英语电子教案
- Unit+5+Understanding+ideas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晾晒棚施工方案
- 预防校园欺凌法治知识竞答题库及答案
-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