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

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

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丙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孔可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流,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

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

B、分析题意,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即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是

不需要能量的,但由于需要蛋白质协助,故可看作是被动运输,B正确;

C、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方式可视作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运输速度受相应的受体浓度

的制约,C正确;

D、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无法通过核孔进出,D错误。

故选D。

2.春秋姜黄是集观赏和食用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花卉,传统的根茎繁殖方式存在着速度慢、易染病等问

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其提供了高效的繁殖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并在火焰旁进行接种可减少污染

B.从接种外植体到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需将其转接到不同的培养基

C.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生长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中,更利于诱导其生芽

D.移栽幼苗前通常先将其移植到消过毒的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

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

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并在火焰旁进行接种可减少污染,A正确;

B、外植体一般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外植体首先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转接

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因此,从接种

外植体到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需将其转接到不同的培养基,B正确;

C、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生长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中,更利于诱导其生根,C错误;

D、幼苗移栽到大田前要进行“炼苗”,即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至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

再移栽入土,D正确。

故选C。

3.转座子是染色体上一段能够自主复制和移位的DNA序列。复制型转座子的DNA通过转录RNA来合

成相应DNA片段,然后插入新位点。非复制型转座子直接将自身DNA从原来位置切除并插入新的位点。

澳洲野生稻在过去近300万年内,3种独立的转座子增加了约4x108个碱基对,总量约占整个基因组的

60%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型转座子转座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NA连接酶等参与

B.澳洲野生稻的基因组大小的变化主要是复制型转座子引起的

C.转座子可能会造成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给基因组造成潜在危害

D.转座子可能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多样性,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转座子是一段能移位的DNA序列,所以会引发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

2、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

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复制型转座子转座过程是转座子的DNA通过转录RNA来合成相应DNA片段,故需要用到

逆转录酶、DNA聚合酶等的参与,A正确;

B、澳洲野生稻在过去近300万年内,3种独立的转座子增加了约4x108个碱基对,总量约占整个基因组的

60%以上,故可以说澳洲野生稻基因组的大小变化主要是由复制型转座子引起的,B正确;

C、转座子是一段能移位的DNA序列,可能会引发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给基因组造成潜在危害,C正

确;

D、转座子可能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的稳定性,不利于生物进化,而不是降低遗传的多样性,D

错误。

故选D。

4.沃泰默发现切除实验动物通向上段小肠的神经后,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

贝利斯就此提出假设:这是一种化学调节。下列能用于直接支持该假设的是()

A,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实验动物的静脉

B.切除实验动物的上段小肠,再将稀盐酸直接注入静脉

C.将受稀盐酸刺激过的小肠黏膜制成提取液,再注入静脉

D.切除实验动物体内连接胰腺的神经,再将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液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如下:①稀盐酸一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一胰腺分泌胰液;②稀

盐酸一注射狗的静脉中一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一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

管)一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分析题意,沃泰默发现切除实验动物通向上段小肠的神经后,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

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目的是要证明这是一种化学调节,则应该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应将小肠黏膜

进行研磨处理,彻底破坏神经,制作提取液)的作用,但应保留盐酸刺激,故采取的适宜措施是将受稀盐

酸刺激过的小肠黏膜制成提取液,再注入静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抗CD20抗体可用于治疗淋巴瘤等疾病。研究人员将表达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DHFR-CHO杂交瘤细

胞接种于反应器中培养,培养过程中不补充培养液,抽样检测产物浓度和细胞生长情况(通过台盼蓝染色

结合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细胞密度和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AAA▲…1100H120

10

I8o

口00

日3Z..01

.8a

L东

<-w6o0g

9日

2也

6概

-处

㈣L0

4o离

®.0-

s.04察

-ffi0世

用*活细胞密度

2o

於一细胞活性-2

o.■

。产物浓度-

oJ0o

o7

123456

培养时间/d

A.杂交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置于37℃、含5%Ch的气体条件下进行培养

B.显微镜下只统计单位体积中被染色的细胞数量,即可得到活细胞密度

C.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产物持续增多,最高浓度约为95mg.LJ

D.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制约了细胞的生长和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

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

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

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进行杂交瘤细胞培养时,需置于37℃、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A

错误;

B、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颜色,活细胞不会,因此,显微镜下应该统计单位体积中没有被染色的细胞数

量,B错误;

C、由于培养过程中不补充培养液,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产物先增多后减少,C错误;

D、结合图可知,培养一段时间后,活细胞密度会减小,细胞活性会降低,由于培养过程中不补充培养

液,故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制约了细胞的生长和活性,D正确。

故选D。

6.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秸秆、青草等通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饲料。它气味酸香、柔软多汁、营养丰富、

保存期长,是家畜优良饲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作为青贮原料,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B.作为青贮的原料应适当切碎、搅拌并通入空气,有利于乳酸菌充分发酵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生成乳酸,使pH降低,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D,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多种小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的过程。

【详解】A、乳酸菌为异养微生物,选择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作为青贮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富含

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碳源,A正确;

B、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否则会影响乳酸菌的无氧呼吸,B错误;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生成的产物是乳酸,使培养液的pH降低,会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C正确;

D、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相应的酶分解为多种小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D正确。

故选B。

7.某些植物主根的根尖能抑制侧根生长,存在顶端优势。研究人员以葛苣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以适

宜浓度的蔡乙酸(NAA)处理根部、切除主根根尖均可促进侧根原基发育为侧根。测量不同处理条件下葛

苣幼苗主根中内源IAA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图。根据图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是()

q

oI

m空白对照

/u

NAA处理

*l

如切除主根根尖

w

i

A.低浓度NAA促进侧根生长,高浓度NAA抑制侧根生长

B.NAA处理后,通过增加主根中内源IAA含量解除顶端优势

C.切除主根根尖使侧根原基IAA浓度降低,从而解除顶端优势

D.施加外源NAA和切除主根根尖对侧根原基的发育有协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解除顶端优势的相关措施是否与内源IAA含量的变化相关,自变量

为苜苣幼苗根的处理方式(切除根尖和适宜浓度的NAA处理),因变量为其苣幼苗根中内源IAA含量。

【详解】A、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没有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不能得出

NAA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的结论,A错误;

B、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适宜浓度的NAA处理后幼苗根中内源IAA含量升高,适宜浓度的NAA处

理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根原基的发育,因此推测NAA处理很可能是通过增加根部内源IAA含量促

进侧根原基的发育,B正确;

C、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幼苗根中内源IAA含量,没有侧根处IAA浓度,因此不能得出切除根

尖可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侧根处IAA浓度降低的结论,C错误;

D、图中没有切除根尖和施加适宜浓度NAA共同处理的实验组,因此不能得出两者协同促进侧根原基的发

育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8.胚胎工程是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

动物子宫内生产后代。自然条件下,不同动物的胚胎进入子宫时,其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差异(见下表)。

动物种类小鼠绵羊猪马牛

发育阶段桑根胚16细胞4~6细胞囊胚8~16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获能的精子和刚排出的卵母细胞共同培养,以促使它们完成体外受精

B.相对来说,在进入子宫时小鼠胚胎发育程度最高,猪胚胎发育程度最低

C.在进行马胚胎移植时,应选择发育到囊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相应受体

D.在胚胎移植前可取内细胞团的个别细胞做染色体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不同动物进入子宫时发育天数和发育阶段不同,马的受精卵进入子宫时已经

发育到囊胚阶段,因此马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发育程度最高,而猪的发育程度最

低,是4~6细胞;

2、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1)卵裂期:细胞在透明带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2)桑甚胚:

细胞数目约为32个,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3)囊胚:①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各种

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囊胚育为胎膜和胎盘);②出现囊胚腔;③透明带破裂,胚胎从中伸展出来(即孵

化);(4)原肠胚:①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原肠胚个胚层;②出现原肠腔;

【详解】A、刚排出的卵母细胞不具备受精的能力,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完成体外受精,

A错误;

B、由题表可知,马的胚胎进入子宫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故其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猪胚胎发

育程度最低,B错误;

C、胚胎移植时,为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应选择桑松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相应受

体,C正确;

D、在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个别细胞做染色体分析,进行性别鉴定,D错误。

故选C。

9.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

有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依据是植物类群的丰富度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存在种间竞争

D.大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并以多种虫子为食,这就是大杜鹃的生态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详解】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物种的组成,包括植物和动物等,A错误;

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不属

于垂直结构,B错误;

C、针阔叶混交林中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它们存

在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

D、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大杜

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并以多种虫子为食”就判断小杜鹃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Co

10.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遍布园区3万多台红外相机的监测表

明,6年内东北虎从27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狗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

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

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

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因此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要调查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A正确;

B、红外相机监测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B正确;

C、东北虎数量6年内增加了近一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不能表明种群呈“J”形增长,C错误;

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食物供应量,从而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

量,D正确。

故选Co

11.大气颗粒物会对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在颗粒物的诱导下,细胞会发生自噬,囊泡状的自噬

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凋亡。下列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大气颗粒物引起细胞自噬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抵御外界干扰,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D.正确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而造成伤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

用;

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

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意义:细胞的自然更新、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维持内

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A、由题意可知,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是囊泡状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形成的,

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大气颗粒物不是细胞,因此大气颗粒物引起细胞自噬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细胞凋亡具有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

正确;

D、正确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会减少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

D正确。

故选B

1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小肠L细胞生成,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的激

素。给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后,检测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X•血糖

0般:一胰岛素

d日«1

/1O爨T-胰高血糖素

帼/

S

O

A.GLP-1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B.注射GLP-1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升高,增加了血糖来源

C.GLP-1能抑制胰岛A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D.对胰岛功能减退的1型糖尿病患者,GLP-1可能难以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GLP-1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且注射该激素后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浓度降低,说明其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还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

少血糖的来源。

【详解】A、由题意可知,GLP-1是一种由小肠L细胞生成,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的激

素,因此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注射GLP-1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升高,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B错误;

C、注射GLP-1后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GLP-1能抑制胰岛A细胞、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C正确;

D、对胰岛功能减退的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GLP-1后可能无法促进其合成分泌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

D正确。

故选B。

13.中国科学家在广西获得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

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存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猫与熊类有共同的远古祖

先。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B.化石中提取的线粒体DNA通过PCR进行扩增,作为测序的材料

C.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有直接帮助

D.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

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

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鲤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

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

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的

证据,A正确;

A、PCR技术能在体外对DNA分子进行大量扩增,因此化石中提取的线粒体DNA通过PCR进行扩增,

能作为测序的材料,B正确;

C、子代线粒体DNA来源于母亲,故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没有直接帮助,

C错误;

D、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D正

确。

故选Co

14.某海水立体养殖场的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

底栖藻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单位:kJ-m^-a1)M、N表

示生物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619|2171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A.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构建,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协调等原理

B.生产者的能量流向M,主要与相关生物之间所形成的捕食关系有关

C.N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约有lkJ-nr2al

D.M包含的生物类群有挂笼养殖的牡蛎和底层养殖的海参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某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两个去向:一是绝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

繁殖。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三个去向:一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二是被分解者分

解利用;三是未被利用。

【详解】A、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构建时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协调与适应的关系,遵

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协调等原理,A正确;

B、M与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流动时是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进行的,即能量

只能从生产者流向M,B正确;

C、由图可知,N的同化量为386日皿2晨,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217kJ.m2aL因此N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386-217=169kJ-m2a-i,C错误;

D、M是第二营养级,不是一种生物,包含的生物类群有挂笼养殖的牡蛎和底层养殖的海参等,D正确。

故选Co

15.家鸡的Z染色体上分布着影响羽毛生长速率的基因,其中慢羽基因表达使雏鸡的翅尖羽毛长得慢而较

短,快羽基因表达使雏鸡的翅尖羽毛长得快而较长。在慢羽雌鸡与快羽雄鸡杂交产生的Fi中,雌鸡均为快

羽、雄鸡均为慢羽。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慢羽基因与快羽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慢羽基因是显性基因,快羽基因是隐性基因

C.Fi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慢羽鸡的雌雄比例为1:1

D,纯合快羽雌鸡与纯合慢羽雄鸡杂交的子代在雏鸡阶段也能正确辨识性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鸡为异型的染色体组成ZW,雄鸡为同型的染色体组成ZZ;

【详解】A、由题可知,鸡的羽毛生长快慢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由题可知,鸡的羽毛生长速度有快羽和慢羽两种类型,杂交后代中雌鸡均为快羽、雄鸡均为慢羽,说

明慢羽基因对快羽基因为显性,B正确;

C、Fi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慢羽公鸡:快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

=1:1:1:1,因此慢羽鸡的雌雄比例为1:1,C正确;

D、纯合快羽雌鸡与纯合慢羽雄鸡杂交的子代无论雌雄都是慢羽,不能在雏鸡阶段正确辨识性别,D错

误。

故选D。

16.黏膜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表示病毒进入小肠肠道,在小肠黏膜处

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病毒®八

粘液层

°JoloioiolOo上皮细胞

A.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并产生黏液,可以阻止病毒入侵,属于第二道防线

B.细胞X为细胞毒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

C.细胞Y为记忆B细胞,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可快速大量产生抗体

D.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入侵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

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详解】A、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并产生黏液,可以阻止病毒入侵,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

B、细胞X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B错误;

C、由图可知,与细胞Y一同产生的那个细胞能分泌抗体,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故细胞Y为记忆

B细胞,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可快速分裂和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

D、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病毒)特异性结合,能抑制病毒粘附细胞表面,从而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入

侵,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盐胁迫会使水稻叶片失水,对水稻生理和生长等多方面造成影响。为探讨脱落酸在水稻应对逆境中的

作用,研究者将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均分为CN、Nl、N2、S、SN1和SN2共6组进行相关实验。各组的

处理方法见下表(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CNN1N2SSN1SN2

处理①:置于不同浓度的

0%0.3%0.6%0%0.3%0.6%

盐溶液环境

处理②:是否用脱落酸处

X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

45

M

□CN

30

□N1

如□N2

□S

噤15

口SN1

+=-

■SN2

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脱落酸在水稻应对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实验中X的具体操作为—O

(2)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包括—,这些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主要分布于—上发挥作

用。

(3)分析CN、N1和N2三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盐胁迫可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相同生长时期内,

一;在相同浓度盐胁迫时,—o

(4)盐胁迫会抑制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另有实验结果表明,脱落酸可以减轻这种抑制作用,据图表分析

其原因可能是一o

【答案】(1)用等量的溶解脱落酸的溶剂处理

(2)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类囊体薄膜

(3)①.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更大②.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更显著

(4)脱落酸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

【解析】

【分析】盐胁迫会使水稻叶片失水,对水稻生理和生长等多方面造成影响,表格显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以及是否使用脱落酸,观察指标为叶绿素含量。

【小问1详解】

为研究脱落酸在水稻应对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其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以及是否使用脱

落酸,根据表格可知,CN、Nl、N2三组水稻不能用脱落酸处理,S、SN1和SN2三组使用一定浓度的脱

落酸处理(包含溶解脱落酸的溶剂),故实验中X的具体操作为用等量的溶解脱落酸的溶剂处理。

【小问2详解】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故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

形成复合体,主要分布类囊体薄膜上发挥作用。

【小问3详解】

根据柱形图并比较CN(对照组)、N1(实验组)和N2(实验组)三组的叶绿素含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

为:盐胁迫可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相同生长时期内,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更大;在相同浓

度盐胁迫时,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更显著。

【小问4详解】

根据柱形图并比较拔节期S(对照组)、SN1(实验组)和SN2(实验组)三组可知,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

处理,盐溶液浓度增大(盐胁迫增大),SN2组叶绿素含量〉SN1组叶绿素含量>5组叶绿素含量,说明脱

落酸能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因此脱落酸可以减轻盐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抑制作用,

是因为脱落酸能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

18.慢性肾脏病(CKD)和心力衰竭(HF)会危害人类健康。患者受损的肾脏引发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向

大脑传导,激活相关脑部结构,再经脊髓、交感神经向肾脏和心脏传导,形成“肾-脑神经环路”(如下

图),加剧肾脏和心脏的炎症损伤。同时,心脏受损还会引起血管紧张素II(Angll)升高,Angll与位于

脑内的特定受体结合后,也能引起相关脑部结构兴奋,将有关影响叠加到“肾-脑神经环路”中。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一般在处于一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一起组成一系统,

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2)脑部结构通过脊髓来调控其他器官的活动,反映神经系统中存在着—调节的机制。“肾-脑神经环

路”引起的CKD和HF病理过程属于一(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3)研究表明,阻断CKD-HF模型动物的“肾~脑神经环路”某部位的信息传导,能显著改善肾脏和心

脏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推测该研究阻断的部位可能是—(选填“①”“②”“③”“④”或“⑤”的其

中一个)。

(4)丹参酮HA(STS)是中药丹参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可降低Angll的水平,推测STS保护心肌细胞

的机制是O

【答案】(1)①.兴奋②.自主神经

(2)①.分级②.正反馈

(3)①##②##③(4)降低血管紧张素II(Angll)水平,减少“肾-脑神经环路”的信息传导,(补充

答案:减弱“肾脑神经环路”的叠加或减弱/降低相关脑部结构兴奋)从而降低神经递质介导的心脏的炎症

损伤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

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

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小问1详解】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

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起组成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小问2详解】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部结构通过脊髓来调控其

他器官的活动,反映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分级调节的机制。“肾-脑神经环路”是指患者受损的肾脏引发的神

经冲动通过脊髓向大脑传导,激活相关脑部结构,再经脊髓、交感神经向肾脏和心脏传导,加剧肾脏和心

脏的炎症损伤,属于正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患者受损的肾脏引发的神经冲动通过①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脊髓将兴奋由②传出神经向大脑传

导,激活相关脑部结构,再经③向脊髓传导,再由④向肾脏传导,加剧肾脏的炎症损伤;或由⑤向心脏传

导,加剧心脏的炎症损伤。若阻断部位在①或②或③,则能同时改善肾脏和心脏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小问4详解】

丹参酮HA(STS)可降低血管紧张素H(Angll)的水平,则减少“肾-脑神经环路”的信息传导,减弱

“肾脑神经环路”的叠加或减弱/降低相关脑部结构兴奋,从而降低神经递质介导的心脏的炎症损伤,起到

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

19.水稻(2n=24)的高秆和矮秆,不抗稻瘟病(不抗病)和抗稻瘟病(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

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为了研究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

丙和丁4种水稻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FiFi自交所得F2

高秆不抗病:高杆抗病:矮

实验甲:高秆不抗病

高杆不抗病秆不抗病:矮秆抗病=9:

乙:矮秆抗病

3:3:1

IWJ秆不抗病:IWJ秆抗

实验丙:高秆抗病

病:矮秆不抗病:矮秆/

T:矮秆不抗病

抗病=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丙能产生一种配子,判断的依据是

(2)将实验一的F2所有高秆不抗病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型,有三种类型:全为一种表

型的记为F3-1,有两种表型的记为F3-2,有四种表型的记为F3-3,则产生F3-1、F3-2和F3-3的F2植株数

量比为—。产生F3-2的F2植株基因型是—o

(3)科学家发现基因B中一个碱基A替换成G后突变成为了基因bo基因b包含一段单链序列5'-

TAGCTG-3',能与其进行分子杂交的DNA单链序列为。研究表明,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M的转录,

使得酶M减少,从而表现出抗病。据此推测,不抗病水稻细胞中基因M转录的mRNA量比抗病水稻细胞

(填“更多”“更少”或“一样多”)。

【答案】19.①.2##二##两②.根据实验一的B结果,高秆性状是基因A控制,抗病性状是基因

b控制;根据实验二的Fi结果,丙的基因型是Aabb

20.①.1:4:4②.AaBB或AABb

21.①.5,-CAGCTA-3,O'-ATCGAC-SO②.更多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实验一中高秆不抗病x矮秆抗病得到的子一代都是高秆不抗病,说明高杆和不抗病是显性性

状,则高秆性状是基因A控制,抗病性状是基因b控制,实验二的丙高秆抗病x丁矮秆不抗病得到的子

一代高秆不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矮秆抗病=1:1:1:1,属于测交实验,可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Aabb,故丙能产生Ab和ab的两种配子。

【小问2详解】

将实验一的F2所有高秆不抗病(A-B-)植株自交,包括1AABB、2AABb、4AaBb、2AaBB,分别统计单

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其中1AABB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只有一种表现型,记作F3-1,而2AABb

(自交后有AAB-和AAbb)和2AaBB(自交后A-BB和aaBB)自交后有两种类型,记作F3-2,而4AaBb

自交后有4种类型,记作F3-3,故产生F3-I、F3-2和F3-3的F2植株数量比为1:4:4,其中产生F3-2的

F2植株基因型是AaBB或AABb。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基因b包含一段单链序列51TAGCTG3,能与其进行分子杂交的DNA单链应遵循A-T、G-C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且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则序列为“CAGCTA3(3,-ATCGAC-5)研究表明,

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M的转录,使得酶M减少,从而表现出抗病,据此推测,不抗病水稻(基因型是

B-)细胞中基因M转录的mRNA量比抗病水稻细胞更多,故表现不抗病。

20.土壤节肢动物种类繁多,依据其食性可划分为植食性、捕食性、杂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群,其群落

的组成和多样性容易受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常被作为土壤质量动态和健康的敏感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土壤节肢动物分别属于一=研究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

时,常用的采集方法是一o

(2)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质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划分不同组实验田,分别施以复合肥

(含N、P和K等的无机化肥)、有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混用。结果如下表所示:

施肥方式对照复合肥有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混用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13223838

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只9296213164

小麦产量/kg,hnr31667666756676000

①与无机化肥相比,有机肥的肥效特点是释放—(填“迅速”或“缓慢”),肥效期—(填“较长”

或“较短”)。

②结合表格数据,遵循整体和循环的原理,建议选择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