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_第1页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_第2页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_第3页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_第4页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4篇)化学教案篇一[重点难点]1、重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2、难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知识点讲解]1、葡萄糖还原性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间重复的部分合并,写成CH2OH(CHOH)4CHO。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是一种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反应上:(1)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将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氢氧化铜(+2价)则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1价)沉淀。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葡萄糖酸氧化亚铜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反应中,银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中的银(+1价)被还原为单质银(0价),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后再与溶液中的NH3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①选用洁净的试管②银氨溶液现配现用。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液为止。氨水不要过量。③水浴加热2、淀粉的水解在人体内,淀粉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的。淀粉的水解也可以用酸做催化剂。(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淀粉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以用银镜反应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不过要注意做银镜反应之前,要先向水解液中加入适量的碱中和淀粉水解时用来做催化剂的酸。3、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1)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1g葡萄糖完全氧化,能放出15.6kJ的能量。C6H6O12(s)+6O2(g)6CO2(g)+6H2O(l)[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属糖类B、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C、糖类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D、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CO2和H2O2、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是一种多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人体内含有能够促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能够被消化吸收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3、某淀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可推知此种淀粉的每个分子中平均具有的葡萄糖单元是()A、450B、500C、900D、1000练习题答案1、BD2、C解析: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发生水解,无法被消化吸收。3、D解析:淀粉中每个葡萄糖单元的组成是C6H10O5,其相对质量是162,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的淀粉分子中含有1000个葡萄糖单元。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设计】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2、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目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内容:讨论与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5、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6、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7、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化学教学教案篇三一、学习的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难点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二)教学的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三)学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的资源建议(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1.独立思考2.交流讨论3.展示交流4.学生小结六、教学资源建议(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七、课堂的评价建议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小组分工:化学教学教案篇四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化学教学教案篇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化学教学计划篇七一、教学方式方法1、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由于本班化学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二、教学方案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6)试卷化化学教学计划篇八贯彻教育部省和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为指导,积极稳妥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开学之初,我总结上学期学生情况,并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并制定本期教学计划。二、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学校承担了一定的化学立项课题,备课组各成员要在学校领导和科组的积极领导下,努力参与课题研究,为学校的教科研和教改贡献一份力量,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与研的统一。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每周可以利用一节课进行化学活动课,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物质的量的综合训练、溶液浓度的计算、化学史、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酸碱性质的扩大应用、社会化学简述等;鼓励学生除做好课堂分组实验外、积极做好“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基础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他们的视野。化学教案篇九一、教学背景与定位课型:新授课一课时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二、教学资源与设备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三、教学设计方案四、教学流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操作探究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活动天地引入新课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练习使用化学用语实验探究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总结归纳多识一点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化学教学计划篇十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第三类: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二、教学任务及要求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方法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并加强课后反思。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4、讲究“巧练”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6、跟踪检查。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化学教学教案篇十一【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B.达成目标3C.巩固目标1、2、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思考问题阅读学习目标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激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元素是什么呢?请看课本表2-1引导归纳:[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讲解]为了确认组成物质的元素,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总结结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0余种,请看附录5,元素周期表,表中有几种颜色?根据颜色可以把元素分为几类?指导学生归纳:[板书]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板书]3.元素符号指导学生看课本(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本完成“交流讨论”1和2,指导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板书]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看课本表2-1,并交流总结:由表中可得出: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会不同。不论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水、酒精、淀粉中含有的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可见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观察现象,总结结论金属元素(金字旁)元非金属元素(石旁、气字头、三点水)素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看课本表2-2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并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某一个原子(微观意义)注:对于a金属;b稀有气体;c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表中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归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学会归纳,找出规律,促进学生理解学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即背课本P30表2-2中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要求学生注意易错易混的元素符号。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书写要规范。学会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3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等)[板书]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知道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区分方法讨论学生看课本及图2-9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自读“拓宽视野”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方法,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化学元素之“最”,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元素的理解。C.学生小结课堂收获→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堂小结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课堂小结做练习,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多观察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得失,心中有数,便于及时矫正。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板书设计】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符号(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一个某原子(微观意义)注:对于a金属;b稀有气体;c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等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化学教案篇十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化学教学教案篇十三课题:水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关于方程式选择题试题大全,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选择题试题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A.反应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C.初中化学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A.分子种类B.原子的相对质量C.原子个数D.原子种类3.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H2B.CC.SD.Mg5.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B.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C.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D.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初三学好化学方法进入,同学们又要一门新的功课。同学们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学好,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是关于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一、勤于,善于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就会大大地提高。化学内容比较多,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二、常复习,多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初中生物,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水的组成【—汇总】同学们注意了,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有兴趣的同学过来看看,认真记好笔记。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表达式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初中政治↑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初中的同学们对于上面提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已经有所了解了吗。如果大家还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就关注吧。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式是科学中的重要用语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一、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纯净物的组成,我们把这种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二、写法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1)稀有气体和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如氢气、氧气、氮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同学们要特别留意,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三、读法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到左读出元素名称,中间用“化”字连接。如NaCl读作氯化钠;MgO读作氧化镁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制取氧气一、基本考点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③验满方法: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熄灭酒精灯。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考点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初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见表2-7-2);表2-7-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征多种变一种的反应一种变多种的反应实例共性都是化学变化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