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时间坐标][单元主题]商路的开辟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伴随着丝绸之路及其他古代商路的开通,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更加便利。新航路开辟以后,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开始了世界性流动,大大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名师导学课程标准学习重点了解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核心概念:“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关键问题(1)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商路?(2)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1.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

。(1)“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

,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2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

形成其基本干道。它最初主要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概念]海上丝绸之路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张骞出使西域(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的

,主要以

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

的海上航线。海上通道南海最为古老2.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南地区

之间一种传统的以

或以马换茶为主要交易内容的

。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

,对增强

和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后来在茶马互市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茶马古道,又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汉藏民族以茶易马贸易往来主要形式之一民族团结[教材史料]1.教材导入解读。思路引导:《凉州词》属于文献史料,“唐朝胡商牵骆驼俑”属于实物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共同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活跃的史实。2.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及“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解读。思路引导:(1)《自然史》与《希腊志》属于文献史料,二者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丝国)和丝绸生产的模糊性认识。(2)“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属于实物史料,丝绸很早就传入古希腊,对古希腊生活、艺术等产生了深刻影响。(3)史料价值: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反映了古代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史实。3.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及“汉朝的鎏金铜马”“玻璃水注”“波斯人模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解读。思路引导:“福斯塔特遗址”反映了古代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非洲的史实;“汉朝的鎏金铜马”反映了古代中亚大宛国的“汗血马”引进中国的史实;“玻璃水注”反映了古代埃及玻璃经过东罗马帝国传到中国的史实;“波斯人模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反映了明朝青花瓷技术对波斯的影响;以上作为实物史料,反映了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教材问答]1.教材第一目“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思路引导:(1)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使中原与西域有了直接交往,打破了与西域地区的隔绝状态。(2)张骞通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2.教材第二目“学思之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思路引导:(1)探险计划:从中国四川经印度到大夏。(2)原因:张骞在大夏见到了四川地区的特产,了解到其是从印度贩运而来的;他认为从长安到大夏,路途远险,羌人对待汉人不友好;往北则为匈奴控制,也很危险;从中国四川经印度到大夏,路途近且不受干扰。3.“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的流传情况。思路引导:(1)诗的本意是提醒君主吸取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宠信安禄山(二人均擅长胡旋舞)、沉溺于享乐,从而引发动乱的历史教训,但也充分反映了胡旋舞的艺术魅力。(2)唐朝乐舞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充分吸收了边疆、域外的艺术成果,受中亚乐舞的影响尤其明显。唐朝宫廷乐舞“十部乐”中,来自西域的就有《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国伎》五部。在唐朝最流行的西域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它们深受统治阶层和大众的喜爱,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关键问题一: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商路?一、丝绸之路1.地位:它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

的商路,是东西方

的重要象征。2.张骞通西域欧亚大陆时间公元前138年内容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

等政权共击匈奴意义(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经济和文化交流大月氏3.发展(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

、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

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新疆唐朝中期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成都平原“草原丝绸之路”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西南丝绸之路”关中平原—

—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和印度—中亚、西亚等地。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1.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

的海路2.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3.明初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印度洋宋元时期郑和下西洋[图解历史]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衰落任务一合作探究——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的主要商路材料一

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商路的主要特征。[结论](1)特征:航线四通八达,东西兼顾,同步发展;以中国东部沿海为中心,分布较广;交易的种类多,既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有技术交流;带动了生活习俗、宗教、思想艺术的交往。材料二

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材料三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千克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万~70万千克,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问题](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结论](2)西北地区出现割据政权,长期战乱导致陆路不畅;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发达,瓷器易碎,不便于陆上运输;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宋政府鼓励私人海上贸易。任务二检测反馈1.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C.中原王朝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12解析:A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题干所列地区的商人相互来往,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和伊斯兰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交汇,A项正确;中西交往频繁是在丝绸之路开通的基础上实现的,排除B项;中原王朝的强大为文化输出提供条件,并不构成文化交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但是不同文化的交汇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项。122.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线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草原丝绸之路”(

)A.沿线环境比其他丝绸之路优越B.是古代游牧文化跨区域交流的动脉C.突厥沿此路西迁建立大食帝国D.是把东方香料运往欧洲的“香料之路”√1212解析:B“草原丝绸之路”路线区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有利于古代游牧文化跨区域交流,B项正确;草原丝绸之路的沿线环境也很恶劣,排除A项;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是由阿拉伯人建立,排除C项;“香料之路”主要是古代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不是草原丝绸之路,排除D项。[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及特点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2.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线路多,覆盖面广。(3)重经济交流,互利互惠。(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5)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6)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7)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变为闭关自守,朝贡体制逐渐形成。关键问题二: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对外输出。①养蚕和

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

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缫丝中亚④

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2)对内引入。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

”,引进了饲草苜蓿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

”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

传入的。瓷器汗血马胡西域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传入中国,在

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

。宋元海路(1)佛教在

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2)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

传到阿拉伯地区。2.精神文化交流汉朝炼丹术[图解历史]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任务一合作探究——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材料一

下图是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让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末期的中原商人,从都城出发,走陆路贩运货物到欧洲。请将你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按下表提示记录下来。——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整理材料二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秦汉之际,匈奴趁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之机,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断绝,丝绸之路随之中断。汉武帝时,伴随着匈奴势力被逐出河西走廊,张骞通西域获得成功,因匈奴阻隔,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东汉时,西域仍是丝绸之路枢纽,成为中亚、西亚商人会集之地。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东汉永建二年(127年),丝路暂时中断。东汉以后的魏、晋又部分地恢复了与西方的交通。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地区。唐代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衰落。——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表格里记录你一路的见闻和感想。项目主要内容起止地点(政权的都城)选择的贸易路线(写出线路名称和至少3个经过的地点、地区)长安、大秦丝绸之路(南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咸海、里海)—西亚—欧洲经过主要的国家政权(至少3个)贩卖的主要商品和可能带回的物品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等输出:丝绸输入: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服饰、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感想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贸易往来;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东汉的强盛,中华文化的繁荣[结论](2)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成为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和重要象征;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问题](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任务二检测反馈1.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遗址,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且器形、色彩、花纹、风格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据此推断(

)A.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B.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2解析:D瓷器作为古代商路贸易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而在埃及出土了大量的中国瓷器的仿制品,说明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仅埃及一地文物的发现,不足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为广泛,排除A项;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埃及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排除B项;仅凭瓷器的出土不能说明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12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12√12解析:D

《婆罗门曲》在中国的流传属于中外文化交融,而杨敬述的改制、加工以及唐玄宗的修改、润色和更名则带有创新的色彩,因此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一首佛教舞曲在中国的流传,并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