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识记与《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编年体史著的特点,了解写作背景。2.阅读文章,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作品的主要观点,梳理作品思路。3.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阅读文章,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作品的主要观点,梳理作品思路。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教学过程导入《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再次是靠武力战胜对方;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因素。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出示学习目标《左转》简介《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史书体例介绍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背景介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立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而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了必然。整体感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检测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生字注音)(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诵读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核心人物是烛之武。(2)“退秦师”是中心事件,一人能使万人退却,力量悬殊,充满悬念。提问: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暂停视频思考概括)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第一段:秦、晋围郑。25字,写出了形势的危急,点出了围郑原因,写出了驻军位置。第二段:临危受命。在佚之狐的推荐下,烛之武捐弃前嫌,勇担重任。第三段:说退秦师。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步步紧逼,层层深入。第四段:迫晋退兵。晋文公权衡利弊,决定退兵,烛之武成功退秦师。“退”是本文的文眼,文章围绕“为什么退,怎么退,退的结果如何”而展开,思路清晰。具体研读1.第1段写晋、秦围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思考:(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用原文回答)(2)晋侯、秦伯为什么要围攻郑国?(用原文回答)(3)秦晋是怎么围攻郑国的?(用原文回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晋、秦围郑,但主要是由于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秦国出兵,只是由于与晋国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扩张的需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劝退秦军创造了可能。同时,晋、秦两国军队并未合兵一处,也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了有利条件。2.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人物形象——佚之狐:荐贤举能郑伯:从谏如流郑国军事实力远逊晋、秦,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并且认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可见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但烛之武并未直接应允担此重任,而是先表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暗示自己年轻时未受重用,并流露出些许委屈、牢骚和怨愤。郑文公用人心切,立即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当年不用你现在来求你,确实是我不对;第二,郑国灭亡,对你也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烛之武答应去见秦穆公以解郑国之围。人物形象——烛之武:深明大义郑伯:勇于自责3.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总结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不计个人恩怨,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这种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