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一章_第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一章_第2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一章_第3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一章_第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2-1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一)社会生活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新闻是社会的镜子,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无论是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选题的确定、还是新闻文体的构思、写作,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案例:《重新认识疾病、医疗与生死医生的角色》详细且多角度地呈现了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医者角色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质属性)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二)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是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社会公众不仅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终端,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也是新闻信息及其传播者的检验人。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便在于满足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社会公众的认可、评价,是衡量新闻采写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质属性)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案例:2008年5月日下午2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震后不久,新华社便播发短讯,并随着灾情的进展连续发布信息,具体披露了这场地震造成的灾难和影响: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同时,这场地震还波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信息关涉千万人的生命和利益,自然是社会公众最为关注、急切需要获知的。正是由于新华社在第一-时间采写并传播了这些重要信息,-时间汶川地震成为轰动海内外的重大新闻。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质属性)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三)守望社会是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新闻采写的对象是社会上存在的客观实际情况,记者采集新闻素材,进行新闻报道,关注的就是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各种变化。这便是新闻媒体监视环境、守望社会的基本内容。借助新闻信息的传播,正确地履行守望社会的责任,也是检验新闻采写是否成功的一大依据。案例:《大学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调查》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质属性)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一)以逐新为本能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采写就是记者不断地发现、追逐新鲜事实的活动,逐新是记者的职业本能。二、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知识点5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二)以客观、公正为准绳新闻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如实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以客观、公正为准绳,准确、全面的认识、把握和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新闻采写的又一主要职业行为特征。(忠于事实;公正对待事实)案例:《因一顿“工作餐”20人被处理——安徽宿州宋庙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吃饭事件”调查二、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知识点6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一)实有其事新闻是以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的,没有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也就没有新闻。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通常具备五个要素,即5w。这些要素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能是无中生有的。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案例:《火星人入侵地球》一、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知识点6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二)展示真相新闻报道是对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的真实呈现,展示真相就是要求新闻报道所陈述的人和事及其存在的环境、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一定是符合客观实际本来面目的:绝不允许凭空猜想和捏造,也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扭曲和变形。一、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知识点6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案例:2017年10月9日,东方头条国际频道刊登一则图片报道《三名中国女子去韩国整容,因和护照照片不符滞留机场》。报道称,据外媒报道,三名中国女子趁着假期去韩国整容,回国时因为外貌和护照上照片不符,被韩国海关扣下,滞留韩国机场。这则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后,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不久,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这三位女士在韩国整容虽然确有其事,但照片拍摄地是韩国首尔东大门新罗免税店地下一层会员中心,这家新罗免税店位于首尔市中区东湖路249号,并非网传的机场和韩国海关。三位女土当时也不是被海关扣下,而是在排队原因等待办会员卡。事件的真相披露后,这则图片报道的失实行为,及其刊登、转载的媒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谴责。一、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作为向公众传播信息的新闻报道,其采写的价值原则应既尊重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符合新闻传播的要求;又要合乎社会公众的需求、维护公众利益,以赢得公众的认可。二、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的价值原则知识点6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效果原则是人们对自身行为、行动功用的鉴定根据。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有信息、传者和受者共同完成的,其中传者和受者共同构成了传播的主体。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所采集报道的新闻信息,既要注意“传通”,注意传播的“到达率”、“收视率”、“阅听率”,还要注重传播的社会效益,注重传播的影响力、美誉度。三、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知识点6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一)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是新闻采访。记者只有通过及时的新闻采访,才能迅速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成就,新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动向,新矛盾等,才有了提笔写新闻报道的依据。离开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要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深入实际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又做出合乎科学的分析研究,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二)从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看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致要经历七个步骤: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选题、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作成稿。前四个步骤属于新闻采访的范畴,提炼主题的初级阶段也是在新闻采访中完成的。可以说在新闻采访中完成了新闻报道制作工序的一大半,新闻采访扎实了,新闻写作结构、写作成稿这两个步骤的完成也就比较顺手了。(三)从新闻报道的具体过程来看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一)新闻写作过程是对新闻采访得来的材料认识上的升华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然后上升到理性。一般来说,记者在新闻采访阶段所采集到的材料通常属于感性认识的东西,只有等到新闻写作阶段,通过对材料全面地分析研究由浅入深的理性认识的真知,并最终加工成新闻报道。因此,每一次的新闻写作的过程,实际上都是一次记者认识上的飞跃,是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二)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起到指导作用首先新闻写作的文体决定着新闻采访中材料采集方式的差异。如消息写作,要求采访时重在准确把握有关事实发生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的材料;而通讯、特写或调查性报道的写作,则要求侧重挖掘事实之间及事实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意义,注重搜集人物的背景、谈话及人物的外貌特征等材料。其次,新闻写作的过程也是对新闻采访成效的检验。新闻采访的成果是靠新闻写作呈现出来的,新闻写作时,如果发现之前的新闻采访有失误或者不到位的地方,可以进行修正或补充完善。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新闻报道实践中,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报道所需的原材料,新闻写作依据采访得来的材料形成报道所需的文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牵制、共同作用,才使得新闻报道得以生成。新闻采写一体化的一个主要表现:采访与写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不可或缺或偏废。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新闻采访通过采集掌握有关材料获取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其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写作则依据采访得来的材料,客观地叙述事实,其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正是由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这种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新闻报道,才能展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知识点7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案例:2014年四五月间,《湖北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聚焦刘汉、刘维涉黑案公审”就是一组体现新闻采写-体化的佳作。“刘汉、刘维涉黑案”是重大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案,在湖北省咸宁市法院公审。为了做好这一公审报道,作为当地省级党报的《湖北日报》派出了专门的采访队伍,并确定了“一方面要维护公众知情权,适时展开报道,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介人过度、作为过度,陷入‘舆论审判’的误区、禁区"的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