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历史卷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历史卷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历史卷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历史卷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历史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历史测试卷(范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发展2.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些现象(

)A.表明中国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B.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推动了区域间文化融合统一 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3.古代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他材料。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古代西亚地区(

)A.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形态 B.自然环境十分恶劣C.楔形文字使用时间短暂 D.文化传承面临挑战4.14世纪英格兰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奥卡姆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他指出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概念解决问题时,没有必要创造更多概念,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以此来批驳中世纪经院哲学复杂的神学体系。奥卡姆的思想主张(

)A.是人文精神在神学中的体现 B.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5.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 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 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6.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7.拉丁美洲往往被称为种族大熔炉。据美洲开发银行2015年数据显示,拉加地区人口中35%为白人,29%为印欧混血,24%为非裔,11%为原住民,而原住民是最贫穷的种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拉美地区位置闭塞 B.欧洲的殖民统治 C.拉美国家制度落后 D.全球航路的开辟8.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调整移民政策,帮助有技术专长的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和新加坡国籍;向雇用外国技术工人的公司和企业提供政府补助金;帮助外国技术工人解决短期住房需要;等等。这一调整旨在(

)A.推动新加坡经济持续发展 B.提高新加坡在世界的美誉度C.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 D.吸引国外人才来新加坡工作9.明清之际,天文、地理、数学等西方科学技术先后传入中国,产生了中学与西学之争。有学者提出“西学中源”论,认为西方的天文、数学等知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逐渐成为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思想。“西学中源”论(

)A.有利于理性比较中西文化 B.推动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C.为西学的传播扫除了障碍 D.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0.有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9年前后提出二进制数学方法,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读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这促使他将二进制的论文送交巴黎科学院要求公开发表。由此可见(

)A.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B.《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C.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D.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主导作用11.如图是16世纪《特拉斯卡拉画布》,描述了阿兹特克帝国被征服的过程。特拉斯卡拉印第安人与阿兹特克帝国有仇,遂帮西班牙人打败后者。当地本土画家以此画纪念此事。据此画推测恰当的是(

)A.西班牙人靠热兵器的优势获胜 B.印第安人间的内讧是战败要因C.阿兹特克人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D.此战之后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12.法国律师热尔比耶在1789年评论道:“是谁激起了这一场疯狂的骚动?是一群小职员,是一些不知名的作家,还有常常上顿不接下顿的蹩脚文人,他们游走于俱乐部和咖啡馆,煽动大众的情绪。”热尔比耶的评论(

)A.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B.批判了革命目标的简单化C.肯定了人民群众的自发性 D.提供了审视启蒙的新视角13.1942年建立的“美国之音”在二战后成为美国政府向苏联民众宣传的主要工具,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界”原则。从1949年开始,“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美国之音”(

)A.建立初衷服务于美国冷战战略 B.主导了“自由世界”宣传工作C.推动了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发展 D.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14.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初以口头传说和史诗的形式出现。其后,学校、书籍、图书馆及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如表依次对应的载体为(

)序号功能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②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③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④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A.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B.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D.学校教育、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15.2015年,学者在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公文纸印本《后汉书》与《魏书》的纸背发现明朝洪武初年小黄册原件共计635叶。小黄册原件文献反映了黄册里甲制度的确立起点,揭示了明代乡村组织“图”的来源。这说明(

)A.图书馆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之一B.了解历代赋役制度和基层治理有赖正史C.新史料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D.应高度重视挖掘馆藏古籍中的纸背文书16.如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的相关情况。这最能体现(

)名称成立时间及地点职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48年成立于日内瓦是《世界遗产公约》在自然遗产事务方面的特别合作伙伴,旨在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1959年成立于罗马通过培训、信息、调查研究、技术合作及舆论宣传等方式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针对遗产地的具体问题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技术性建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65年成立于华沙借助于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保护建筑物、古镇、文化景观、考古遗址等各类型的文化遗产完善标准,改进技术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1978年成立于斯德哥尔摩通过对记录和保护产业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信息交流,推动产业遗产保护的国家合作A.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财富的责任担当B.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初步形成C.科技进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D.世界各国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其中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一种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以及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玛雅人发明了“玛雅历”;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并且制定了精确的历法;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16世纪时,西班牙帝国灭亡玛雅文明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湮灭的可能原因。18.(16分)中外文化的交流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上海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服饰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现象,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从事西式服装制作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及影响。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窟出土一件褐地龟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材料二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2)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演变历程,如表所述。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文化呈现多元化。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文明核心,并向周边辐射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初创期和奠基时期。文化认同初步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趋势明显。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多隋唐时期中华文化以宏博和辉煌著称。文化的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突出宋辽西夏金至元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新的文化不断出现,先是中学西传,后出现西学东渐——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等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围绕“中华文化的演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原因分析、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源自古代文化典籍,体现了为国为民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修身克己的操守等,发人深省,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未体现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排除C项;《离骚》不属于儒家典籍,材料中的古代文化典籍不局限于儒家典籍,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和所学可知,汉唐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D项正确;材料与航海技术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长途贸易对海路运输的依赖,排除B项;区域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非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西亚居民就地取材,利用泥土、芦苇或是木材、骨棒等随处可见的物质,当作书写材料,造就了楔形文字,这说明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形态,A项正确;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说法有些夸大其实,不符合实际,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断定楔形文字的使用时间长短,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文化传承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格兰)。奥卡姆提出的剃刀原理批评了原来的神学体系,对神学理论形成冲击,属于人文主义在神学中的体现,A项正确;宗教改革是批判教皇的特权,材料没涉及,排除B项;对神学的批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奥卡姆主张不会动摇教会的神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幕府统治时期“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可知,体现了儒学对日本的影响,中日文化具有深度关联,C项正确;材料体现儒学对日本的影响,但“全盘吸收”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影响,并非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B项;在阳明心学之前,儒学便已经有了教化人民的功能,受阳明心学影响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千纪的印欧。根据材料“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近代以后欧洲文化优势地位才逐步确立,排除B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统治往往会带来资源的掠夺、文化的压迫和社会结构的破坏。在拉丁美洲,欧洲殖民者长期统治并剥削当地资源,这很可能导致了原住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B项正确;地理位置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它并不直接解释为什么原住民是最贫穷的种族,排除A项;制度落后更多地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而不是针对特定种族的,排除C项;全球航路的开辟确实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但它并不直接导致原住民的贫困,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外来人口的数量与水平对其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新加坡采取措施吸引国外人才,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A项正确;提高新加坡在世界的美誉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的目的还是推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吸引国外人才来新加坡工作的目的也是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根据材料主要信息可知,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学与西学之争,所以有学者提出“西学中源”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且逐渐成为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思想,这种论调有利于时人更好的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从而能够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学中源论并不利于理性看待中西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未曾改变过,排除B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中国、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易经图启发了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说明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并非《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教士的主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时期。据材料可知,特拉斯卡拉印第安人与阿兹特克帝国有仇,遂帮西班牙人打败阿兹特克帝国,据材可判断,印第安人间的内讧是战败要因,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战争使用的武器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双方的参战人数,排除C项;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789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对应热尔比耶的评论中的骚动。小职员、不知名作家、蹩脚文人都是社会下层,热尔比耶认为是他们在公共场所煽动起了革命情绪,说明这一观点从社会下层在认识启蒙,而非仅对当时著名作家影响的关注,为研究启蒙运动提供了新视角,D项正确;作者的措辞可能对骚动不满,但并非设计社会黑暗面,排除A项;作者没有提及革命目标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热尔比耶的评论对底层人带有鄙视情绪,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二战后......推广美国生活方式”“宣扬‘自由世界’原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二战后美苏展开冷战,逐渐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美国之音”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发挥了和平演变的作用,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D项正确;“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冷战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缺乏比较信息,B项中“主导”无从谈起,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俄乌冲突”且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近代和当代的世界。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这一描述符合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是收藏、整理、保存文献资料并向公众开放的机构。②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博物馆的功能是收集、保管、研究、展示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实物及标本,提供教育和欣赏,覆盖自然与文化领域。③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着文化传承、促进科研和培养人才的任务。④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印刷书的普及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公众的文化修养,并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学者在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公文纸印本《后汉书》与《魏书》的纸背发现明朝洪武初年小黄册原件共计635叶,揭示了明代乡村组织“图”的来源,这说明新史料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明代基层组织管理历史的理解,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图书馆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排除A项;图书馆发现的新史料不属于正史范畴,排除B项;纸背文书是偶然发现,并非所有古籍中都有纸背文书,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遗产公约》在自然遗产事务方面的特别合作伙伴,旨在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通过对记录和保护产业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信息交流,推动产业遗产保护的国家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列出的四个组织都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它们的成立时间和地点不同,但共同的职责是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些组织的存在和活动表明国际社会认识到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共同承担责任来保护它们,A项正确;虽然这些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表格中的信息并没有直接说明它们是保护原则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国际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组织及其各自的职责,没有体现科技进步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排除C项;虽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有助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但表格中的信息主要关注的是保护工作,而不是探究文明演进的过程,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