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明清政治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讲明清政治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讲明清政治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讲明清政治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讲明清政治课件高考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解读距今170万年1840年1949年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救亡图存;民族振兴;9-10单元5-8单元1-4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起源:原始、奴隶社会(夏、商、西周)2.变革与转型:春秋战国3.形成:秦4.发展:汉、魏晋5.成熟:隋唐6.繁荣:宋元7.辉煌与迟滞:明清整体结构: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

明到清中叶的经济与变化课标解读:

1、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封建专制发展),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3、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选必一:1、4、5、8、11、15、16、17选必二:4、7、10选必三:1、9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继续巩固,而专制集权社会则渐趋衰落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15.北京·明朝的内阁2020【Ⅲ】27·明代内阁制7·浙江·明代的行政机构;7·浙江·清朝的边疆政策2021【甲】27·明代科举制湖北高考·4社会治理;北京高考·5各朝代机构;2022【甲】27.清朝君主专制加强浙江高考·6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湖南卷.康乾的君主专制2022年辽宁卷非选择题,12分2022年浙江卷选择题,3分2022年湖南卷选择题,3分2023全国乙卷.明朝的基层治理北京卷.清朝的奏折制度【考情分析】命题趋势:明清政治围绕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展开;注意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视;台海关系和国家统一是长效热点。第1讲

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封建专制发展),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内容分期朝代时间

政治经济思

文特征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清明代1368-1644年1、政制:2、赋役:

3、民关:修长城、战争、册封等4、对外:

下西洋;倭寇之患,戚继光抗倭斗争;欧洲殖民者侵扰:萄萄牙获澳门居住权、荷兰西班牙侵占台湾、俄国侵占东北;

清代(鸦片战争以前)1644-1840年1、政制:2、赋役:3、边疆:清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1)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并派

(2)西南:清初沿袭土司制度,后逐渐3、对外:主干梳理,夯实基础废

;选官:科举制(八股取士)一条鞭法;

明中后期,实行

;奏折制度;设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改土归流闭关锁国摊丁入亩政: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定型。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丞相

内阁郑和“海禁”政策军机处,理藩院驻藏大臣思考:元朝至明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重点突破1:明朝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1、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制度?【问题探究】,思考朱元璋废宰相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评价此举。

材料1: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处以极刑。

——《皇明祖训》原因

材料2:(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材料四、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根据材料,分析宰相制度废除产生的影响?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大大加强;②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内阁”应运而生(2)明成祖设内阁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批红: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票拟(提供意见)批红(决策)内阁职能①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的内侍机构,无权决策;②权力源自皇帝。③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④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否决权在皇帝特点相同点:职责都是辅政异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职责任免对皇权影响宰相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一级行政机构,参与决策主要是咨询机构,无决策权皇帝与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一定程度上可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特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内阁制的特点)1、(2020·全国卷Ⅲ)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A2、(2019·北京高考)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D3、(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A4.(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答案】B【详解】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奏折制度◎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部分)奏折:官员单独向皇帝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官员上级官员皇帝官员皇帝上级官员奏折制的特点:迅速、机密、详尽重点突破2:清君主专制强化奏折制度奏折制的作用:①便于获取信息②提高决策效率③强化官僚管控皇帝、大臣单线联系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各加警惧修省。

-----康熙大臣相互防范、监视皇帝了解下情官员互相监督皇帝笼络挑拨臣僚(胡萝卜加大棒)强化对官僚的控制【随堂练习】1、清朝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递密折的官员将奏文装在特制的皮匣里(皇帝和奏事官员各存一把钥匙),派心腹直接送抵京城御前,由皇帝亲自批答。清朝实行密折奏事制度和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在于

A、强化皇帝专权并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鼓励官员之间相互告密和制衡

C、提倡言论自由,广开言路多方纳谏

D、打击汉族官员维护满八旗利益【随堂练习】2、(2022·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清朝雍正年间,恐包封密折不易保密,令造加铜锁之特制皮匣,发给获密奏权者,用以包封密折。这种举措

A.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直接目的: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机军机大臣:朝臣兼任(亲重大臣)工作:军国大政、跪受笔录、承旨办事,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①皇帝直接监督;②日夜轮流值班③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军机处的性质:中枢秘书机构,但地位低(加强君主专制,专制达到顶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文P78,思考军机处设置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由哪些人组成?是如何工作的?属于什么机构?(2)军机处【随堂练习】1、(2020.1月浙江卷)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随堂练习】2、(2022.湖南卷)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随堂练习】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随堂练习】4、(2018·北京卷)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行中书省皇帝中书省(宰相)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吏礼兵刑工户秦朝

元朝

探究:历代王朝君权和相权变化的趋势?思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唐朝宋朝明朝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①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思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消极:①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经济上,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世袭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土改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重点突破3重要边疆政策

(1)驻藏大臣

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五年始置,至宣统三年。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加强中央集权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途径:特点:规模空前、领先欧洲、

海上交通的巅峰结果: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它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重点突破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官方使节往返,以礼物赠答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时间: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止于马关;(1895《马关条约》)4、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奇珍异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5、评价:(1)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后因国力衰退而中止。知识拓展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目的性质背景影响消极积极①掠夺财富;②扩张领土,占有市场③传播基督教等①宣扬国威②获得珍宝特产③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欧洲:开始崛起世界:走向会合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知识拓展: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新航路开辟对比【随堂练习】1、(2022·广州市测试)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D.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随堂练习】2、(2018年新课标Ⅰ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东南沿海的“倭患”原因: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倭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日本海盗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明)赵文华日本海盗+中国海商结果:①明世宗:派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戚继光平倭②明穆宗:取消海禁。2、明“海禁”与清“闭关锁国”原因:(1)政治: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稳定海疆。(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影响。(3)思想:统治者妄自尊大,海洋观念淡薄。影响:正常贸易被中止,走私贸易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海禁”是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迎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海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严格限制绝对禁止闭关锁国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明朝:海禁松弛海禁开禁洪武时:严禁与外洋番人贸易洪武后:严禁与渐松弛郑和下西洋为高潮嘉靖时:厉行海禁防倭寇之患隆庆时:始开海禁,允许海外贸易海禁指的是未经官方允许,民间被禁止私自出海同外国进行贸易,谓之“尺板不得出海”。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明成祖时:恢复市舶司,从事朝贡贸易;

派郑和七下西洋,朝贡贸易、宗藩属关系进入鼎盛。3、1567年隆庆开关:

隆庆帝时有所松弛,有限度开放。

①开放漳州月港;②推动银丝对流,促进东亚海上贸易发展。2、明“海禁”与清“闭关锁国”1、明朝的赋役制度:一条鞭法明:初期: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北京,称“金花银”。

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增加,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2.制度意义

首先,按土地征收的田赋与按人丁征发的徭役的合并,以及部分土地将丁役摊入田亩之中,不仅会使赋役的负担相对更为均衡,而且会使封建政府对人丁的控制进一步松弛;其次,一概折银的征收方法将使得农民的产出不得不进入市场,推动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最后,其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赋役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