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第二版)教学课件:第02编本论-第09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_第1页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教学课件:第02编本论-第09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_第2页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教学课件:第02编本论-第09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_第3页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教学课件:第02编本论-第09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_第4页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教学课件:第02编本论-第09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商务法

〔第二版〕第九章电子支付法律制度学习目标1、掌握网上银行的特征与风险防范方法2、了解与电子货币有关的法律问题3、掌握电子支付的含义和方式4、了解电子货币的概念和种类5、掌握电子资金划拨的根本问题6、掌握第三方支付的有关规定关键术语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电子资金划拨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一〕电子支付的定义从简单的意义来说,支付是将现金的实体从发款人传送到受款人。《统一商法典》给电子支付的定义:是支付命令发送方将存放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传输线路划入收益方开户银行,以支付收益方的一系列过程。这属于狭义的电子支付的概念,主要指电子资金划拨业务。

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一〕电子支付的定义《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规定电子支付广义的概念: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简称客户〕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二〕电子支付的特征1、电子支付是一种合同履行方式2、电子支付是金融效劳的一种新形式3、电子支付具有技术性4、电子支付涉及许多参与人。包括银行、客户、商家、系统开发商、网络运营效劳商、认证效劳提供机构等。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三〕电子支付的种类1〕根据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电子支付分为网上支付、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三〕电子支付的种类2〕根据效劳对象和支付金额大小的不同,可以将电子支付分为大额电子支付和小额电子支付。大金额电子支付是B2B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小金额电子支付主要应用于B2C电子商务。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一、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种类

三〕电子支付的种类

3〕根据支付系统处理划拨类型的不同,可以将电子支付分为借记划拨和贷记划拨。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二、电子支付立法概述

1、国外立法

最早的电子支付立法是美国1978年的《电子资金划拨法》。1989年美国《统一商法典》。1997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电子支付的建议。1998年欧盟通过了两个关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活动的指令。198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小组起草的《电子资金划拨法律指南》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二、电子支付立法概述

2、国内立法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子支付〔第一号〕》,以调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和标准境内发生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支付业务。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三、电子支付法律关系

一〕电子支付的当事人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付款人和收款人。付款人,即电子支付中的付款人,通过为消费者或买方。收款人,即接受付款的人,通常为商家或卖方。但是,付款人和收款人完成电子支付还必须有两个重要的第三人参加,即提供效劳的银行和认证机构,构成广义上的电子支付的当事人。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三、电子支付法律关系

二〕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种类1、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关系2、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3、收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4、认证关系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四、电子支付规章制度

一〕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办理电子支付业务的银行为保障客户的利益、接受客户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将与电子支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报告和公开的制度《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第8条详细规定了办理电子支付业务的银行应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四、电子支付规章制度

二〕具有平安保障措施1、采用平安标准2、建立平安程序3、建立管理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4、保证业务处理系统的平安5、支付金额限制第一节电子支付概述四、电子支付规章制度

三〕完善过失处理制度电子支付业务的过失处理应遵循据实、准确和及时的原那么。处理电子支付中的过失,是银行的责任。《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区分过失的不同原因,分别明确了处理方法。第二节电子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特征电子银行,又称为网上银行、虚拟银行或网络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规定,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效劳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效劳。电子银行可分两局部:1〕网上银行、银行和银行;2〕其他利用电子效劳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效劳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特征作为高新技术的银行效劳的手段,志传统的银行效劳体系相比,电子银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更好的客户效劳模式2、经营本钱的大大降低3、降低了交易本钱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关于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我国先后公布规定并不断调整。2006《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对我国电子银行的设立的条件、程序、变更和终止均作了规定。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一〕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条件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第9条规定,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正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2、制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开展战略、开展规划和电子银行平安策略,建立了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3、按照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规划和平安策略,建立了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的根底设施和系统,并对相关设施和系统进行了必要的平安检测和业务测试;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一〕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条件4、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情况和业务运营设施与系统等,进行了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安评估;5、建立了明确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配备了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6、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一〕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条件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第10条规定,金融机构开办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上银行、银行业务等电子银行,除了具备第9条所列条件之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电子银行根底设施设备能够保障电子银行的正常运行2、电子银行系统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3、建立有效的外部攻击侦测机制;4、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效劳器可以设置在境内;5、外资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效劳器可以设置在境内或境外;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一〕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条件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第11条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除应具有第9条和10条规定之外,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有营业性机构,其所在国家监管当局具备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和监管能力。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二〕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审批中国银监会对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实行“一级监管”原那么,即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应在开办前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第12条规定,金融机构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不同类型,分别适用审批制和报告制。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二〕申请电子银行业务的审批1、利用互联网等开放性网络或无线网络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银行和利用掌上电脑等个人数据辅助设备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适用审批制;2、利用境内或地区性电信网络、有线网络等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适用报告制;3、利用银行为特定自助效劳设施或与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遵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报告制。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三〕电子银行业务的增加或变更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增加或变更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适用审批或报告制。以下适用审批制:1、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需要审批但金融机构尚未申请批准,并准备利用电子银行开办的;2、金融机构将已获批准的业务应用于电子银行时,需要与证券业、保险业相关机构进行直接实时数据交换才能实施的;3、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电子银行平台联合开展的;4、提供跨境电子银行效劳的。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三〕电子银行业务的增加或变更其他电子银行业务类型适用报告制,金融机构增加或变更时不需申请,但应在开办该业务类型前一个月内,将有关材料报送中国银监。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四〕电子银行业务的终止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方法》第28、29条规定,已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按方案决定终止全部电子银行效劳或局部类型的电子银行效劳时,应提前三个月就终止银行效劳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处置方案等,报告中国银监会,并同时予以公告。金融机构按方案决定停办局部电子银行业务类型时,应于停办该业务前一个月内向中国银监会报告,并予以公告。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具有非行业性和外生性两大特点。非行业性是指风险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的概念,其产生不仅依赖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依赖于软硬件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度。外生性是指银行对技术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计算机平安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所选择的开发商、供给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而不像传统银行业务风险那样,仅取决于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一〕、将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管理总体框架二〕、采取适当的技术保护措施三〕、采用适当的加密技术和措施四〕、与客户签订效劳协议,保护客户利益五〕、实施电子银行的平安评估六〕、建立应急性处理措施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四、电子银行的业务管理一〕数据交换与转移管理1、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业务数据交换与管理建立电子银行业务数据交换机制的金融机构,或者电子银行平台实现相互连接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联合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跨行间的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四、电子银行的业务管理一〕数据交换与转移管理2、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业务数据交换与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交换或局部电子银行业务数据时,应签订数据交换用途与范围明确、管理职责清晰的书面协议,并明确各方的数据保密责任。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四、电子银行的业务管理二〕业务外包管理1、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2、谨慎选择外包效劳商3、完善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4、建立业务外包报告制度第二节网上银行及其法律问题四、电子银行的业务管理三〕跨境业务管理电子银行的跨境业务活动是指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利用境内的电子银行系统,向境居民或企业提供的电子银行效劳活动。金融机构提供跨境电子银行效劳,除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外汇管理政策等规定外,还应遵守境外居民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一、电子资金划拨的概念电子资金划拨是以电子数据传送方式进行的无经纸化的资金转移,是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根底,通过网络实现的。电子资金划拨具有无因性的特征。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二、电子资金划拨的立法概况美国1978年制定的《电子资金划拨法》,适用于小额的消费性电子支付。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针对商业性电子支付系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贷方划拨示范法》为国际电子资金划拨统一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三、电子资金划拨的当事人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资金法律指南》中将电子资金划拨关系双方当事人定义为资金的“划拨人”和“受拨人”。

电子资金划拨的当事人最多可有五方:1、资金划拨人或称发端人;2、发端人代理银行;3、收款人或称受益人;4、受益人代理银行;5、其他参与电子资金划拨的银行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四、电子资金划拨的种类1、借记划拨和贷记划拨根据发动资金划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电子资金划拨分为借记划拨和贷记划拨。2、大额电子资金划拨和小额电子资金划拨根据电子支付效劳对象的不同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电子资金划拨分为大额电子资金划拨和小额电子资金划拨。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五、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一〕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1、支付指令的要件1〕除规定资金划拨的时间以外,支付指令不得附有任何其他条件;2〕指令必须由发送方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特定的接收银行或其代理人的电子资金划拨接收系统发出;3〕指令中的金额必须是固定或可以确定的;4〕支付的受益人为特定的对象;5〕要求接收银行无条件付款的指令。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五、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一〕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2、支付指令的认证问题为了防止欺诈,当发端人代理行接收到一项付款指令时,须对该指令予以认证。对支付指令的认证,是银行为确认发出支付指令客户的身份所采取的鉴别措施。3、电子资金划拨的终结性问题一旦受益人银行将资金支付给了受益人,该支付即具有终结性和不可撤销性。这就是接受人终结原那么。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五、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一〕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4、支付指令有误时的责任承担问题1〕支付指令表述有误;2〕支付指令错误;3〕支付指令执行错误。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五、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一〕大额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5、退款保证与间接损失《统一商法典》规定:银行迟延执行、不当执行或根本未执行支付指令,其应承担的责任仅限于返还相当于划拨资金本金和利息以及划拨费用的款项,除非另有约定,银行不承担划拨未能完成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如划拨人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第三节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制度五、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二〕小额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问题1、卡或其他存取工具的发行卡或其他存取工具是客户发动小额电子资金划拨的工具,由金融机构应客户请求而发行,并与客户账户相对应。2、未经授权的划拨的责任归属美国《电子资金划拨法》规定:消费者以外的人未经实际授权启动的从消费者账户划出资金而消费者本人并未获得任何利益的电子资金划拨。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一、电子货币的概念电子支付的产生,使得货币从有形流动转变为无形的信用信息在网上传输,这就是电子货币问题。虽然现在世界各国推行和研制的电子货币千差万别,但其根本形态大致上是类似的,即电子货币的使用者以一定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并以可读写的电子信息方式储存起来,当使用者需要清偿债务时,可以通过某些电子化媒介或方法将该电子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此种电子数据便可称之为电子货币。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一、电子货币的概念

电子货币的特征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数字化形态。

2.电子化手段。

3.主体广泛性。4.结算方式票据化。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货币的种类1.按电子货币的结算的电子化方式,可分为价值转移式的电子货币和支付方法化的电子货币。前者是指本身即具有价值的电子数据。如e-cash,Mondex卡。后者是指以电子化方法传递支付指令给结算效劳提供者以完成结算。如ATM转发结算。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货币的种类

2.以支付方式的不同,分为预付型电子货币、即付型电子货币和后付型电子货币第一,“先存款,后消费”的预付型电子货币,如借记卡、储值卡;

第二,消费的同时即从银行账户转账的即付型电子货币,如通过ATM和POS机的现金卡;

第三,“先消费,后付款”的后付型电子货币,如Visa、Master等贷记信用卡。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二、电子货币的种类3.按电子货币的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储值卡型、信用卡应用型、存款电子化划拨型和电子现金型电子货币1〕储值卡型:功能与普通的集成卡根本一致,但可以通过ATM机增加卡内的余额;2〕信用卡应用型:在传统信用卡根底上实现了互联网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功能的电子货币;3〕存款电子化划拨型:通过计算机网络转移、划拨存款以完成结算的电子化支付方法;4〕电子现金型:通过撞针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串保存于电子计算机的硬盘或IC卡内来进行支付。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一〕电子货币的性质对于电子货币是否构成货币的问题在学术界尚有争论。一般认为:对电子货币是否构成货币的一种,应当视具体情况个案处理。对于信用卡、储值卡类的初级电子货币,只能视为查询和转移银行存款的电子工具或者是对现存货币进行支付的电子化工具,并不能真正构成货币的一种。而类似计算机现金的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那么是初步具备了流通货币的特征。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一〕电子货币的性质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的一种,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被广泛地接受为一种价值尺度和交换中介,而不是仅作为一种商品;〔2〕必须是不依赖于银行或发行机构信用的用于清偿债务的最终手段,接受给付的一方无须保有追索权;〔3〕自由流通,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4〕本身能够成为价值的保存手段,而不需要通过收集、清算、结算来实现其价值;〔5〕完全的不特定物,支付具有匿名性。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二〕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问题当今各国在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问题上并无统一的解决方案,而是根据具体国情而定。美国联邦储藏委员会认为由非银行机构来发行电子货币应是允许的。欧洲货币机构工作小组那么认为只有由主管机构所监管的信贷机构才可发行电子货币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二〕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问题我国,对于信用卡,《信用卡业务管理方法》中规定信用卡的发行者仅限于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卡之外的其他的电子货币种类,我国尚未无法法律规定。就目前我国现状以及国情而言,发行电子货币的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或者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金融机构是比较可行的方法。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平安性问题我们可以在纸币上加上防伪设计,电子货币也应该要有一套可以防止复制的系统,问题是,电子货币所使用的平安性技术是否应受到国家的管制?因为只有在高科技根底建设存在的情况下,电子货币才能以有效率和有效的方式在电子商务中被使用。有人认为,我们认为如果欲使电子货币成为未来“可流通”的货币,并且能够“使人信赖其平安性”的话,那么此平安性技术自应受到政府管制,否那么假设无一定的监管标准,电子货币的信用何存?又如何能流通?但是,这里的问题是,政府监管的尺度应如何把握?就如同在电子签名技术上有技术中立和技术特定化之争一样,政府的过分管制就会对技术的开展造成阻碍,这对于快速开展的电子商务是致命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管制,电子货币的信用就难以树立。因此把握政府管制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四〕电子货币的回赎问题电子货币的回赎是指电子货币持有人根据与发行人的经约定,在电子货币的有效期内可以要求发行者以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将未用完的余额返还或划拨至持有人帐户上的法律制度。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五)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在电子货币的交易中,有关结算信息会被大量积累储存到结算效劳提供者处。不同的电子货币种类和结算类型所涉及的个人信息有所差异,所涉个人信息的隐私程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客户对结算效劳提供者处大量积累个人信息未必能理解,由而产生不平安感。所以,结算提供者应对其存储和积累的个人信息的范围和隐私程度公开向客户作必要的说明,并保证该信息的积累和使用仅为保证交易之平安的目的。第四节电子货币及其法律问题三、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六〕电子货币的流通性问题电子货币是否应像纸币一样不记名,以利于像货币一样可以流通?如果对电子货币加密,其实就等于记名一样,如果欲不记名,那么连密码都不能加。问题是如果使用不记名的电子货币,那么一些犯罪活动,如洗钱、贩毒、恐怖活动、买卖军火等将大肆猖獗,而执法机构将无法在网络中查出这些电子货币的来源或去处,在此情况下,那么又形成无法保护使用者的局面。毫无疑向,电子货币无国界并可在瞬间转移的特性将造成治安上的死角。法律应当权衡两者,在两者之间作出一个平衡的规定。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一〕非金融机构支付的概念非金融机构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运用电子化手段为市场交易者提供前台支付或后台操作效劳的行为。因而,非金融机构往往被称做“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二〕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在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双方都必须是支付平台的用户,用户与支付平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支付平台提供的效劳协议确定,客户只有接受效劳协议的条款才能成为支付平台的用户。资金的转移形成保管关系,而非债权债务关系,第三平台即不拥有也不得擅自挪用客户用于支付的资金,在第三方支付组织破产时,用户的资金不能作为破产财产处理,而要依保管返还给用户。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二〕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第三方支付组织提供用于支付的平台,即支付系统和效劳,支付组织与支付行为本身有关,与支付的原因行为和可能产生的纠纷无任何关系,其提供的是简单的中介效劳。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一、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三〕国际上对非金融机构支付的监管美国将类似机构界定为货币效劳机构。参照《统一货币效劳法案》制定法律对货币效劳进行监管。欧盟从事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的机构先后制定了《电子货币指令》和《内部市场支付效劳指令》,强调欧盟成员国应对电子货币机构以及支付机构实行业务许可制,确保只有遵守审慎监管原那么的机构才能从事此类业务。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二、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的范围《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管理方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是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局部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效劳1、网络支付业务2、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3、银行卡收单业务4、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效劳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三、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的申请与许可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中国人民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银法》等法律规定,经国家行政审批部门认定,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实行支付业务许可制度。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1、申请人的条件2、申请人公告的事项第五节非金融机构支付概述三、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的申请与许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