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8/19/wKhkFmZtxOWAV5ojAAI8J0z0Zd4643.jpg)
![逍遥游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8/19/wKhkFmZtxOWAV5ojAAI8J0z0Zd46432.jpg)
![逍遥游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8/19/wKhkFmZtxOWAV5ojAAI8J0z0Zd46433.jpg)
![逍遥游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8/19/wKhkFmZtxOWAV5ojAAI8J0z0Zd46434.jpg)
![逍遥游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8/19/wKhkFmZtxOWAV5ojAAI8J0z0Zd46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绪、把握文旨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格调。领会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绪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特点,观赏其浑莽开阔意境美。
3.了解本文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紧围绕住“有所待”论证,最终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思想,培养学生主动进取人生态度。
第2页教学重点:为何要逍遥?(正确评价庄子逍遥观)教学难点:什么是真正逍遥?(谁才是逍遥呢?)课时安排:
2-3课时第3页课前预习:1、利用网络、书籍等路径查找关于庄子小故事,分析并提炼庄子主要思想,并作简明评价。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懂句意。请对不了解句子作标识。第4页导入: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不然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假如不生病,一生也能够无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著名学者南怀瑾
苏轼他从人生得意走向失意,是谁抚慰了他疲惫心灵?陶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是谁给予了他选择勇气?为何历史上很多人都含有一个百折不挠气概,除了他们对信念坚持,可能从庄周这儿我们能得到一点答案。第5页庄子及庄子思想点拨补充。
庄子(公元前369-286,战国中后期),名周,宋国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主要思想:
“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不刻意、率性而为)——逍遥、齐物(相对论)他对生活态度是: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一切顺应自然,寻求精神解脱。他对政治态度是:主张无为(自然而然)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第6页“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南华》指《南华经》,是《庄子》一书别称,共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大致上是庄子自撰,其它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散文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话来说,就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第一篇,最能代表庄子哲学思想,又能表达其散文格调与成就。第7页1、什么是逍遥?2、怎样才能逍遥?3、为何要逍遥?第8页一、指导学生诵读,诵读时,针对不一样描述对象,应读出不一样情感(分段朗诵、然后齐读)。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读时要带不屑一顾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必定。第9页注意以下红色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蜩蝉()舂粮()
míngkūn
tuán
xǐ
āo
jiè
è
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
数数然()
恶乎待哉()决起()
chōnghuìgū
chūnchìyàn
líng
rèn
hāo
tiáo
shuòwūxuè第10页二、第一段1、了解预习时标出不懂句子2、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3、请学生翻译第一段4、分析——提问、点拨、讨论第11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名称叫鲲。鲲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改变成鸟,鸟名称叫鹏。鹏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翅膀就像挂在天边云彩。了解: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改变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第12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齐谐》中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雾气,空中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结果。了解:鹏鸟、“野马”、“尘埃”,世间万物不论大小都有所凭借。第13页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了解:大鹏即使飞到了九万里高空,但它和在地上人一样,都要受到限制,不能真正认识天,它也是不自由。第14页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再说假如水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作为它船,放一只杯子在上面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缘故。风积聚假如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高空,风就在它下面,然后才能(开始)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妨碍它,然后才开始打算往南方飞。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天空才能图谋南行。第15页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高度,就掉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高空再往南飞呢?”到郊外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到百里外去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认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备粮各有不一样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风力不一样。这是无法改变,但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差异和本身“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第16页⑴开篇塑造了
鲲;塑造了
鹏。⑵鲲和鹏有什么联络?改变而成;⑶尔雅:“鲲,鱼子也。”小鱼能长到几千里长,已是非常不易。那么鲲为何还要变成鹏?
鲲不论长到怎样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过是有畔、有限北冥生活。直到他化而为鹏,才能脱离海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成长;由大而化,是境界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化为鹏,向另一个更高远目标“南冥”飞去。形体硕大气势壮美第17页⑷以“鲲鹏”开篇,来谈“逍遥游”,那么“游”是什么意思?何谓“逍遥”?这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实现?翱翔、自由自在。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点拨:文章由鹏及人,鹏能够自由自在翱翔,而人能飞起来吗?所以这里“逍遥游”是指精神上自由状态。???⑸鲲为了高远理想变成鹏后,到达逍遥境界了吗?为何?①大鹏想飞就能飞吗?海运风起②大鹏飞上高空,就眼界开阔,洞悉了一切吗?受到空间限制,也有不能认识东西。
第18页⑹鹏并不逍遥,不过当蜩鸠嘲笑了鹏后,庄子认为“之二虫又何知”,小虫不知道道理,你们知道吗?补充:写“杯水芥舟”、“适远备粮”有什么作用?小鸟以为自己一跃就能飞,不用凭借什么大风,而且能飞多远算多远,是自由自在,认为鹏鸟一直苦苦追求,还不能想飞就飞,没有它自由。其实,小鸟也有所凭借,它飞也要依赖风,只是它体积小,正如坳堂中草芥普通,不用多少水就能浮起来。第19页二、第一段1、了解预习时标出不懂句子2、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3、请学生翻译第一段4、分析——提问、点拨、讨论总结:说明世间万物,不论大小,都要受到不一样条件限制,处于不一样束缚中,只是所“待”有大小,都不是真正“逍遥”。第20页三、第二段1、了解预习时标出不懂句子2、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3、请学生翻译第二段4、分析——提问、点拨、讨论第21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不了解寿命长。凭什么知道它是这么呢?……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知名,普通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了解:这里利用“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不一样,深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大小区分。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客观存在小与大是无法改变,要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第22页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翻译: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不生长草木荒远之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这也就是飞最高程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区分。绝云气:超越;不过数仞而下:降落;未有知其修者:长了解:这里引用汤问询棘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区分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第23页⑴悲:庄子为何以为众人可悲?人只看到了自己寿命没有彭祖长,而没有看到其实彭祖寿命相对于冥灵、大椿还是很短,而即使大椿、冥灵能活很多万年,它们寿命依然是有尽,而不是“无穷”。所以,庄子认为人们可悲地方在于不知道彭祖生命也是有限,一样受到“年”限制。正所谓“小年不及大年”。视野狭窄是无法到达逍遥。⑵笑:斥鴳为何笑鹏鸟?庄子对斥鴳“笑”是什么态度?此亦飞之至也,它不了解鹏鸟远大志向,其实它自己受空间限制也不逍遥,正所谓“小知不及大知”。驳斥。第24页⑶蜩鸠、斥鷃与鹏相比,“小大之辩”是什么?是形体吗?是精神追求、是境界。⑷既然从标准上否定了鹏鸟,为何还重复描绘鹏鸟奋飞壮美形象?必定鹏鸟高远追求⑸庄子驳斥蜩鸠、斥鷃用意何在?意在说明万物皆有所待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差异;安于现实状况、短视近利不是逍遥是消极。第25页四、第三段1、了解预习时标出不懂句子2、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3、请学生翻译第三段4、分析——提问、点拨、讨论第26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即使,犹有未树也。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使君主满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人,他们对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再说全社会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所以而愈加勤勉;全社会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所以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分别,能辨明荣辱界限,不过如此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使这么,还是有没树立起来境界。第27页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文: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使财福到来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本性,把握六气改变,而在无边无际境界里遨游人,他们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第28页⑴安于现实状况、自认为是,不是逍遥,追求更远也不得逍遥,那么,终究怎样才能到达逍遥呢?①逍遥游内涵是什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遵照自然、超越时空、无所依凭绝对自由②文末谈了现实中几个人,他们到达了作者所说这种境界了吗,为何?a\有限范围内,自视甚高,和蓬间小雀一样,目光短浅。或追逐于功名利禄,或困扰于世俗偏见(有功有名有己)b\宋荣子远胜第一个人,对世俗荣辱毁誉从不在意(无功无名),但他去嘲笑他人,以为自己很清高。太过重视自己,贬低他人,犹有未树立起道德。(有己)c\列子胜过宋荣子,列子是道家人物,他化除了社会人文需求,不拼命追求什么(无功无名);他将精神放在自然事物上,投入了大自然之中,做到了“无己”,但还要依赖于风。第29页③庄子层层铺垫,即使境界越来越高,但都没有到达逍遥,那么什么人能到达逍遥呢?至人④至人本质特征是什么?你怎样了解?无功——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求外物无名——忘怀荣辱毁誉得失无己——超越自我形体,生死界限,参加天地自然运行,物我两忘⑵你愿意这么生活吗?⑶将自己生命存在意义放在社会需求之中,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理想人格。有什么不好吗?庄子为何提出逍遥学说?第30页论证思绪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
什么样人能够入此境?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第31页对于庄子:①作者必定了鹏高远精神追求,不过假如没有大风,鹏想自由翱翔便不可得,那么,一面是欲飞理想,另一面是无法飞走悲伤,它心情会怎样?矛盾苦闷。
②这种状态便是庄子自己状态。庄子生活年代:战国中后期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操吴戈兮披犀甲,……严杀尽兮弃原野。《国殇》庄子生活情况: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做过短暂蒙地漆园吏;家境贫困。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屡,槁项黄馘(xù
)(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列御寇》“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庄子学识情况:
“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32页A、《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楚威王闻庄周贤……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
B、《山木》庄子与魏王交谈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C、《庄子·天地》“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第33页可见,庄子也是个平凡人,有感情、有需求、也有欲望,但他生不逢时,又傲视王侯富贵,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目睹人间苦难又不能无动于衷,内心痛苦可想而知,他是继续痛苦还是从痛苦中寻求慰藉呢?我们把他和屈原作一下比较:时代:同处战国中后期国别:庄出生在宋国,但以后宋为楚灭;屈是楚国人学派: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儒家拯救精神。庄—冷眼旁观、追求自由道家思想结局:屈—几遭放逐,投汨罗而死庄—安然活了83岁,思想光照后世第34页对于庄子:逍遥是面对人生痛苦指出精神出路。当进取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们赞扬屈原,实际上是赞扬儒家进取,不过进取道路是艰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当人们在一条道路上走不通,假如没有其它道路,那么会陷入绝境。就像屈原一样,失去了精神上支柱(河边儿,楼顶)。好在中国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成功当然可喜,失败也能找到心理上抚慰。建功立业人能够以儒家思想勉励自己,追求自主生活人仍能够找到庄子,作为自己精神依靠。在精神疲惫或失败时候调整我们心理。所以儒道是两种人生意义,两种人生价值不一样表达。这恰恰正是中国哲学智慧所在。第35页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欲望驱使,使罪案频发;压力过大,使心灵扭曲。如果能读懂庄子逍遥,一方面可以鼓励我们洁身自好,其次可以调解我们心理,使我们在人生旅途身遭厄运之时,能生活下去,并活自在,活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逍遥也是一种拯救。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儒家进取是主流,因为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简明股份转让合同样本
- 运输公司经营权转让合同细则
- 兼职劳动合同模板范本
- 仓储租赁合同书之物流仓库租赁合同
- 住宅建造承包合同范本
- 标准民间个人借款合同模板
- 实习人员劳务合同范文
- 重庆市买卖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9.4 全民守法(2)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3
- 沉积物承载力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考量
- 公墓管理考核方案
- 把子肉店创业计划书
- 综合楼装修改造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10kV配网接地故障的处理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听力音频)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
- 华住酒店管理制度
-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 2022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化手册
- 雨水花园设计
- 年智慧水厂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