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疑难字句辨正整理
说明:()内为别字或背诵错误;【】内为通假字;加下画线的为生僻字、易错字(笔画错
误),均附说明
1.《论语》
(1)可谓好学也【已】
“已”通“矣”
(2)朝闻道,夕死可(可死)矣。
“可”为“值得”之义,如成语“可歌可泣”。“朝闻道,夕死可矣”句意为“早上明白了
道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若理解为“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去了”,显
然不合逻辑。
(3)士不可以不弘(宏)毅
“弘”“宏”作“大、扩大”讲,古汉语常通用。60篇无“宏”字。
(4)譬如为山,未成一邕
簧,从竹,贵声,指盛土的竹筐。
(5)【知】者不惑
“知”通“智”
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亦通假“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则智者尽其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谓智力孤危”“然
此可为智者道”“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以上皆不用通假。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质”为质地,即未经修饰;“文”为文采,即加以修饰。先有“质”,后有“文”,故“质
胜文则野”在前,“文胜质则史”在后。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生)行之者乎
“终身”“终生”都可指“一生,一辈子”。“终身”多就“切身的事”而言,强调行为意
义重大,如“终身大计”;“终生”就生命的全过程而言,强调动作持续时间长,如“奋斗终生”。
从逻辑上讲,很多动作都不可能在整个生命过程持续,而“终身”的时间起点可以从“某一特定
时刻”开始,如“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古汉语多用“终身。”
此句中“一言”指需要践行的重要人生准则,时间起点是从请教之后开始,故用“终身”。
(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迩,从L,尔声,意为“近”。
2.《劝学》
(1)【糅】以为轮
【口】使之然也,通“燥”
(2)虽【有】槁(稿)【暴】有,通“又”
暴,同“曝”
槁,从木,本义为“草木干枯”,成语有“槁木死灰”;稿,从禾,本义为“禾秆、稻草”,
引申为“诗文的草稿”(古代纸张发明之初,多用稻草等为原料制成,曰草纸)
(3)金就砺则利
砺,声旁为“厉”
比较:老骥伏极
裂缺霹雳
杨、雳声旁为“历”
(4)如须曳之所学也
1
“臼”中间两短横不可连在一起。
(5)吾尝践而望矣
践,从足,支声。
(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急)也,而闻者彰。
“疾”强调力度,此处指声音没有变得更大,而非更快,用“疾”而不用“急”。
按:60篇仅此处用“疾”字。
(7)假奥马者,非利足也,而致(至)千里
舆,“车”字左右两边均为两短横,“车”下长横两边出头。(臼最后一横两边不可出头)
“致”从“攵”,与手的动作相关。《说文》:“致,送诣也。”“送诣”即“送达”,联
系语境,是“车马将人送到千里之外”,故用“致”。“至”为“到”,下文“故不积度步,无
以至千里”,是人自己走路到千里之外,所以用“至”。
(8)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9)故不积壁步,无以至千里
蹉,从足,古代的半步,即脚迈出一次。
(1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河)。
强调流水聚集之多,用“江海”。又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强调水深,亦用“海”,
不可写作“水不厌深”。
比较:“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为“横穿”之义,与“江河”搭配更恰
当。
(11)骐骥一跃(越),不能十步。
“跃”为“跳跃”,不及物动词,此处不带宾语,故用“跃”;“越”为“跨越”,及物动
词,如“越陌度阡”“越中岭”“越长城之限”。
(12)鸳马十驾(架),功在不舍
驾,从马,加声,本义为“把车套在马身上”,引申为“驾驭,控制”,如''驾一叶之扁舟”;
又引申为“马驾车一日所行路程”,如上句。
架,从木,本义为“木架”,如“借书满架”,引申为动词“搭建”,如“架梁之椽”;又
引申为量词,用于有支架的东西,如“一架车”
注意:车的数量可以用量词“架”;“马”的数量则不可用“架”;但可以说“三驾马车”
(车马一起时可以用量词“驾”,单指车则用“架”)
(13)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锲,右边“契”字,上面右边为“刀”,不可加点成“刃”
(14)蟹六跪而二螯,虽蛇鳍(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燥)也。
“螯”与“蟹”皆从“虫”,“螯”不可写作“鳌”,“螯”为蟹钳,“鳌”为大鳖,成语
有“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
雕巨鳌头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
“鳍”从“鱼”,指“鳍鱼”,“蟾”从“虫”,指“蝴蟾”,即蚯蚓。蚯蚓较鳍鱼更为细
长,螃蟹不可能住在蚯蚓洞里,只可能住在鳍鱼的洞穴里,故写作“鳍”。
躁,从足,古时另有“趣”,本义为“疾行”,引申为急躁;燥,从火,干燥。“用心躁也”,
由“心”可知用“躁”。
3.《屈原列传》(节选)
(1)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忧、愁,近义词并列;幽思,深思
(2)“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3)疾痛惨怛
2
怛,从T,旦声
(4)上称帝鲁,下道齐桓
兽,“学”字上半,下面为“告”;桓,右边为“亘”。
(5)靡(糜)不毕【见】
见,通“现”
靡,从非,意为“无”;糜,从米
(6)其文约,其辞微
“辞”“词”作言辞讲,较古时一般用“辞”,如“近自托于无能之辞”,汉以后逐渐用“词”,
如“纵豆蔻词工”。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
(9)携然【泥】而不滓者也泥,通“涅”
嚼,从白,爵声。
4.《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又,威【振】四海(通假)
余威震于殊俗(不用通假)
(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心不服)。
“不怀仁”“不心服”句式对称。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惟”从“T”,本义为“思”,如“惟草木之零落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
跪在地上想,敬辞);“唯”从“口”,本义为答应,成语又“唯唯诺诺”;“维”从名,本义
为大绳,现代汉语词语有“维系”。
表“只有”或句首语气词,古汉语“惟”“唯”“维”常通用。
“惟江上之清风”“惟庚寅吾以降”“惟觉时之枕席”“惟有饮者留其名”“惟有泪千行”,
以上用“惟”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唯有杜康”“唯见江心
秋月白”,以上用“唯”
60篇除“予过维扬”外,无“维”字。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以)自牧,惧满漫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其余“八思”均为对称结构,上句用“以”,下句用“而”。此两句下句未用“而”,故上
句用“而”,不用“以”。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上下结构,从土,雍声,意为“堵塞”
(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从黑,出声,意为“罢免”。
(7)【简】能而任之
简,通“拣”
(8)仁者播其惠(慧)
惠,恩惠;慧,聪明。仁者爱人,用“恩惠”之“惠”。
5.《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3
受,本义为“接受”;授,本义为“授予”。古语有“男女授受不亲”
下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不用通假。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之)。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
读,同“逗”
(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古汉语“问”作“询问”讲,有两种用法:宾语为“问题内容”,为及物动词;宾语为人,
为不及物动词,宾语前须有介词。如成语“问道于盲”,即“向盲人问路”,“道”为直接宾语,
“盲”为间接宾语,前有介词“于"。“焉”作兼词,等于“于之”,“问焉”即“问于之”,
“之”代“师”,指“向老师询问”,故不说“问之”。
下文“问之,则曰",“之”代“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原因,
由回答“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可知。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耻)。
,,齿”指,,并列”,,,不齿”即“不屑为伍”,意含轻视。“不耻”指"不以……为耻”,
如成语“不耻下问”。此句意思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并列”,故用
“不齿”。
6.《阿房宫赋》
(1)廊腰缰回,檐牙高啄
绳,从名,无花纹的丝织品,此处作状语,像……丝带一样;回,曲折
(2)各抱地势,狗心斗角
“钩”“勾”古汉语有时通用。“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戟长钱”皆用“钩”,60篇无
“勾”字。
(3)二川溶溶(融融),流入宫墙。
“溶”从,《说文》:“溶,水盛也。”“溶溶”形容盛大宽广,如“江水溶溶”“月
色溶溶”;“融”从“鬲”(音li,古代炊具),“虫”表声,指“炊气上升”,“融融”形容
“和暖”,弓I申为“快乐”,如“春日融融”“其乐融融”。“川”指“河流”,故“二川”用
“溶溶”。
(4)高低冥(暝)迷,不知西东
“冥”“暝”在“昏暗”一义上,古汉语有时通用。比较而言,“冥”多为形容词,如“冥
然兀坐”,形容词可重叠,如“薄暮冥冥"。“冥”由“昏暗”引申出“深远”义,如成语“冥
思苦想”,又《梦游天姥吟留别》有“青冥浩荡不见底"(青冥:青苍悠远的样子,代指天空)。
“暝”从“日”,有时特指日落天黑,多作动词。如《孔雀东南飞》有“畸畸日欲暝”、《梦
游天姥吟留别》有“迷花倚石忽己暝”、《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高低冥迷”,“冥迷”为形容词,用“冥”。
(6)妃嫔媵婿
媵,从女,朕声;婿,从女,墙省(省去“土”)声。
(7)渭流涨腻
腻,从月,贰声。贰,弋(yi)不能写成“戈”。
(8)明星荧荧(莹、萤),开妆镜也。
“荧”从“火”,指光线微弱,“莹”从“玉”,指光洁透亮,形容星光,用“荧荧”。“萤”
指萤火虫,无重叠形式。
(9)一肌一容,尽态极妞
妍,从女,美丽,成语有“不辨妍姥”。
(10)几世几年,剽掠其人(民)
唐代避“李世民”讳,“民”常改为“人”。
4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粒)。
鼎,上部为“目”。
“砾”从“石”,指“碎石”;“粒”从“米”,指“米粒”。“金块珠砾”乃“金(如)
块,珠(如)砾”之省略,形容“金”“珠”不受爱惜,黄金如土块,珍珠如碎石,故用“砾”。
(12)弃掷(置)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掷”从“才”,意为“投”、“抛”;“置”从“回”(即“网”),本义为“(从网中)
释放”,含“不理会”之意,如成语“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再如“沛公则置车骑”即“丢
下车骑不管”,又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弃置”意为“贬谪偏远之地,不
被朝廷关注”。
秦人虽将珍宝随意抛投,但还不至于完全不理会,故用“掷”而不用“置”。
遮迤,叠韵词,皆从“乜”。
(13)奈何取之尽锚(辎)铢,用之如泥沙?
“锚”“铢”是古代比较小的重量单位(秤坨有用铁制成,故从“车”),代指“微小的事
物”,成语有“锚铢必较”。“辎”从“车”,是一种大车,可用于运载军事物资,故有“辎重”
一词。“取之尽锚铢”形容秦人搜刮之甚。故用“锚”,“铢”亦不可写作车字旁,汉语无此字。
(14)钉头磷磷,多于在庾(痍)之粟粒。
磷,从石,舜声。
“庾”从“广"(古音ydn),象屋檐之形,与建筑相关,如“库”“庵”等。粟为小米,
“庾”为粮仓。“痍”从“广”,与“疾病”相关,古汉语有“痍死”一词,指“犯人因受刑、
生病而死在监狱中”。
(15)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梁,从木,上面右边,“刀”左右各有一点。椽,从木。
工女,做工(织布)的女子,不能写作“宫女”。
(16)管弦呕哑,多于市(世)人之言语。
“市人”指“集市之人”,“世人”指“世间之人”。集市上人多嘈杂,形容音乐繁复,故
用“市人”不用“世人”。
(17)独夫之心,日益骄(娇)固
骄,从马,本义为“马高大”,引申为“雄壮、杰出”,如“天之骄子”,又引申为“傲慢”,
如“骄兵必败”;娇,从女,本义“女子柔弱”,引申为“宠爱”,如“娇儿恶卧踏里裂”。
“独夫”指“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故用“骄”。
(1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从金,监省(省去皿)声,本义为铜镜,引申为警戒、教训,如成语“殷鉴不远”,此
句为意动用法,“以……为教训”。
7.《六国论》
(1)【暴】霜露,斩荆棘
暴,同“曝”
荆,左右结构,U在右边,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在“什”加“刑”。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嬴,从女。“嬴”为秦国国君之姓,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姓多带“女”字旁。
(3)洎牧以谗诛
洎,从水,自声。谗,从t,谗言。
(4)【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
8.《答司马谏议书》
(1)虽欲强聒
聒,从耳,(音刮)声,简化作“聒”。
5
(2)于反【覆】不宜【卤】莽
覆,同“复"
卤,同“鲁”
(3)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至)天下怨谤也
致,致使,招致,“以致”表示导致的结果(多只坏的);至,达到,“以至”表示时间、
范围、程度等的延伸。
“天下怨谤”是不好的结果,用“以致”。
(4)某则以谓(为)受命于人主
谓,认为。
(5)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敝、蔽)
弊,本作“樊”,从犬,敝声,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引申为“弊病”。
敝,从支从雨,雨亦声。雨从巾,象破衣之形。敝本义为“破”,如“敝帚自珍”。蔽从书",本
义为遮蔽。
“敝”为形容词,“蔽”为动词,“弊”为动词,亦可做名词。“兴利除弊”中,“弊”作
“除”的宾语,为名词,故作“弊”。
(6)则众何为而不汹汹(凶)然
汹,从7,凶声,本义为“水波翻腾,引申为“声音大、喧嚣纷扰”,此处指反对变法的声
音大,用“汹”。
(7)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从(古“肉”字),高声。
9.《赤壁赋》
(1)壬戌之秋
“壬”中间一横较长(ting,“廷”字右上,下面两横等长);
戌,“戊”内为加一短横;比较,“戍”“戊”内为加一点。“戎”坐下为“一横一撇”交
叉。
(2)举酒(杯)【属】客
属,通“注”
属,通“注”,斟酒,故用“举酒”。
60篇:“举酒欲饮无管弦”,“举杯断绝歌路难”
(3)纵一董之所如,凌(临)万顷之茫然
苇,从竹,韦声。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椁横然,非一
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
“凌”从“7”,本义为“冰”。古汉语“凌”与“陵”常通用。“陵”从”(古“阜”
字,土山,表示地势或升降)本义为“大土山”,引申“升、登”之义,故“凌”亦有此义。如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由“升、登”再引申为“越过”,“凌万顷之茫然”即“小船
越过宽阔的江水”。
“临”本义为“俯视”,引申为“面对”。成语有“居高临下”,又如《滕王阁序》“下临
无地”、《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再如“临不测之渊”“醐酒临江”“郦元以为下临
深潭”等。
又有“登临”一词,意为“登上高处俯视下方”,王安石《桂枝香》词有“登临送目”。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
“御”字笔顺
(5)于是饮酒乐甚,扣(叩)舷而歌之。
“扣”从“打',本义为“拉住”;“叩”之异体字“敏”从“攵”(象手执杖或鞭),本
义为“敲击”。“扣”“叩”皆以“口”为声旁,在“牵住”“敲击”等义上,古汉语常二字通
6
用。一般而言,“敲打”之义,多用“扣”,如“扣舷独啸”“扣而聆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扣之”,此句“扣舷而歌之”亦用“扣”。
但表示“敲门”一般作“叩门”,如“拄杖无时夜叩门”“娘以指叩门扉曰"。大概是因为
“叩”另有“询问”之义,如“叩问”,而“敲门”正带有“可否进门”的询问之意。且现代汉
语“把门扣上”是“关门”的意思,所以“敲门”写作“叩门”,以示区别。另,《过秦论》:
“叩关而攻秦”,“关”有门,也写作“叩关”。
“叩首”一般也不写作“扣首”0
(6)桂掉兮兰桨,击(激)空明兮溯流光。
棹,从木,卓声。
,,击”繁体为,,擎”,从,,手”,本义为,,敲打、拍打”,如,,击木而召之”“钿头银篦击
节碎”“”“到中流击水”等;“激”从“?”,《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意思是“水
受阻碍而形成波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句中“空明”形容“清澈透明”,代指江水,“击空明”即“(船桨)拍打着江水”。
按:60篇无“激”字。
(7)渺渺兮予怀
60篇背诵正文仅此一“予”字作第一人称代词。
《琵琶行》序言:“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予出官二年”;《扬州慢》序言:“予过维扬”
“余怀怆然”。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妇
壑,上下结构,上部左边,一上不能写成“十”,下面“谷”上有一横,上部右边为“又”;
下部为“土”。
蔑,上部左边为“未”,右边为“攵”,下部为“厂”,“厂”下为“女”。
(9)苏子愀然
愀,从小,秋声。“愀然”指脸色改变,与“悄然”(没有声音)不同。
(10)山川相【缪】
缪,通“缭”
(11)岫胪()千里,旌旗蔽(敝)空。
“胪”字从“舟”,“卢”声。“卢”繁体为“蔚’,汉字简化时,以“!!”为声旁的繁体
字,如“墟”“域'“滤”“雇”“脯”“帽”“it”“爵'等,“n”有的简化为“卢”,有
的简化为“户”。“户”比“卢”少一笔,更简单,或许为提高日常书写效率,一般而言,较为
生僻的字简化为“卢”,如“炉边人似月”、“头颅”、“胪陈”“泸州”“鲸鱼”“鸿鹦”等;
较为常见的字简化为“户”,如“火炉”、“庐山”、“驴子”等。
“驰胪”为生僻词,故"敝'简化为“胪”。
(12)酉丽酒临江,横槊赋诗
酿,从酉(酒),丽声;槊,从木,朔声。
(13)驾一叶之履舟,举匏樽以相属
扁,#piano
匏,“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u)”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
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
樽,从木,尊声。“尊”“樽”作“酒杯”常通用。
按:60篇“举匏樽以相属”“有酒盈樽”“樽酒家贫只旧酷”“莫使金樽空对月”用“樽”;
“一尊还酹江月”用“尊”。
(14)寄蜉蟾于天地,渺(渺)沧(苍)海之一粟(栗)。
蜉,从虫,孚声;蟒,从虫,游声。
渺,从?,眇声,本义为“水面辽阔”,引申为遥远,如“渺渺兮予怀",再引申为“小”;
“藐”,从什,貌声,本义为“小”,如“藐视”。60篇无“藐”字。
“苍”从“什”,指草色,即青色;“沧”从”,本义为“寒冷”。“沧”又通“苍”,
水青绿色,习惯上作“沧”,如“沧海”“沧浪”。
7
“粟”从“米”,指粟米;“栗”从“木”,指栗树或栗子。此句中“渺”意为“微小”,
粟米显然比栗子更小,故用“粟”不用“栗”。
(15)挟(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挟”“携”俱从“打’,“挟”本义为“用胳膊夹住”,“携”本义“提”。两字音同义
近,在“带、领”一义上,古汉语常通用。细论之,“携”暗含“帮助”义,如“扶老携幼”“携
手共进”,“挟”暗含“倚仗”义,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洋自重”。人与飞仙共遨游,“抱
明月”非人力可为,须倚仗飞仙,用“挟”更好。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涨)也。
“消”为“减少,消失”,“长”为“产生、增加”,“消”“长”互为反义词,成语有“此
消彼长”
“涨”指“水位上升”,反义词为“降”或“落”,如“潮涨潮落”“涨价一一降价”。
(17)取之无禁(尽),用之不竭。
“禁”指“禁止”,“尽”指“完”。此句上文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有主之物,取用
须经主人同意,只有“清风”“明月”乃无主之物,不必征求主人,也不会有人禁止。
(18)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
(19)相与枕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藉,从什,错声,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或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引申为“垫。”
10.《项脊轩志》
(1)余稍为修葺
葺,从什,揖省声,本义为用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
(2)旧时栏楣,亦遂增胜
楣,从木,盾声。
(3)冥(暝)然兀坐,万籁有声。
“冥”“暝”区别,见《阿房宫赋》“高低冥迷”条。
(4)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姗)可爱
斑,古作“瓣”,从文辫声,本义为杂色花纹。班,从从刀,本义为“分割玉石”,引申为
分离,如“萧萧班马鸣”,“班马”即“离群之马”,又引申为“类别”,如“按部就班”。“斑
驳”指“色彩相杂”,用“斑”。
珊,从(古“玉”字),删省声。“珊珊”本指“玉佩声”,引申为“美好、可爱”;“姗
姗”指“行动迟缓的样子”,成语有“姗姗来迟”。
(5)迨诸父异爨
迨,从i_,台声,本义为“及,至”。
爨,上部,左右与“舆”相似(象两手),中间为“同”(最后一笔不带钩,象炊具“甑”
之形);中部,1(象灶口)下为“林”(双木,木柴);下部“大”(亦双手之形,讹变作“大”),
最下为“火”。本义为“生火做饭”。
(6)余扃牖而居
扃,从户,问声。
牖,左边为片,右边为户、甫。
(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婷)如盖矣。
“亭”从“高”省(形声字的形旁省去某一部分,“高”字省去下面的“口”),“丁”声。
“亭”本义为一种建筑物。“亭亭”意为“耸立的样子”,成语“亭亭玉立”,《荷塘月色》有
“叶子出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婷”从“女”,“亭”声。古汉语有“娉婷”一词,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又杜牧诗:“娉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王实甫《西厢记》:“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
莺。”“娉娉袅袅”“袅袅婷婷”同义,“婷婷”亦为“美好的样子”。
枇杷树为亡妻亲手种植,用“亭亭”,正写出枇杷树如今长大,高如车盖,更增时光流逝、
物是人非之悲感。
8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夫子哂之
哂,左为口,右为西。
(2)鼓瑟【希】
希,同“稀”
(3)【莫】春者
莫,同“暮”
(4)浴乎沂,风乎舞零
沂,从水,斤声,水名。
零,从雨,亏声,祈雨仪式。
(5)夫子喟然叹曰
喟,从口,胃声。
(6)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赤则非邦也【与】
与,同"欤”
12.《报任安书》(节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奋)之所为作也。
底同“抵”
“愤”从“T”,本义为“内心的烦闷、不平”;“奋”繁体作“普"从“隹”(短尾鸟),
本义为“鸟展翅高飞”。“发愤”指“宣泄心中不平”,侧重心理动机;“发奋”指“振作、努
力”,侧重实际行动。
司马迁列举古代圣贤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自己忍辱负重创作史记的原因,即下文所言“此人
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意有所郁结”正是内心之不平,故用“愤”。
(3)故述(叙)往事,思来者。
“述”从“:L”(繁体作“走”,与“行走”相关),“术”声。本义为“遵循”,《说文》:
“述,循也。”
“叙”,繁体作“叙”,从“支”,本义为“排列顺序”。说文:“毅,次第也”。
“述”侧重事实依据。孔子说“述而不作”,正谓“只阐述前人学说,自己不创新”。《屈
原列传》“中述汤、武”是陈述古人事迹,《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是描述“岳阳楼之大
观”,《项脊轩志》“述诸小妹语曰"是转述他人的话。若不是事实,则用“叙”,如“亦足以
畅叙幽情”。
“叙”侧重条理顺序。《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当有“少长”之顺序(下句“录其所
述”,指记录诸人关于兰亭集会一事的诗作,故用“述”);《琵琶行(并序)》“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从“少小时”说到“今”,有时间顺序。
历史著作应遵循过往之事实,故用“述”。现代汉语“叙事”,侧重于文学创作的技巧,文
学创作可以虚构,还要讲究条理,故用“叙”。
(4)退论书策以舒(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舒”从“舍”,说文:“舒,展也。”《种树郭橐驼传》有“其本欲舒”,“舍”为“放
弃”,故“舒”暗含“从拘束、压抑状态得到解脱”之义,《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舒啸”即“放声长啸”。再如“舒筋活血”,“舒筋”意思是“使筋肉从紧张到放松”。
“抒”从“打',说文“抒,挹也”,“挹”为“舀",即''将水从容器内取出”,故“抒”
暗含“由内而外”之义,如“抒情”,意思是“将内在情感表达出来”。
9
古代圣贤著书,不单单只为了表达内心的忧愤,还有期待文章流传后世,以此缓解忧愤的目
的,故用“舒”而不用“抒”。
(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
(6)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轩,从车,干声;辕,从车,袁声。
(6)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13.《过秦论》
(1)秦孝公据嵯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嵯,从山,肴声。
(2)孝公既【没】
始皇既【没】
没,通“殁”
(3)东割膏腴之地
腴,从(古“肉”字),臾声。
(4)合【从】缔交
于是【从】散约败
从,通“纵”
(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逡,从1_,登声
(6)秦无亡矢遗链之费(废)
镀,从专,族声
费,从贝(与钱相关),弗声,本义为“散财用”,如“消费”“浪费”;此处指武器的消
耗,用“费”
、废,从广(与房屋相关),发声,本义为“无人居住的房屋”,引申为“停止”,如成语“于
是废先王之道”“未曾废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又引申为“废弃的事物”,如“鳏寡孤独
废疾者”"废池乔木"
(7)秦有余力而制(治)其弊
制,控制;治,治理。“弊”指“弱点”,控制弱点用“制”
(8)流血漂橹
橹,从木,鲁声。鲁,下为日。
(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抱)怨。
“报”有“回应”之义,如成语“投桃报李”。“抱”有“怀着、心存”之义,如“抱憾终
生”。“报怨”即“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回应”,侧重行动;“抱怨”即“内心怀有怨恨”,侧重
心理或语言。
此句前有“弯弓”(拉开弓箭),属于行动,故作“报怨”。成语亦有“以德报怨”。
(10)乘名城,杀豪杰
上为隋,中间一撇一捺,下为“小”右边再加一点。
(10)销锋镐
镐,从奉,啻(讹变为商)(chi)声。商不可写作“商”。商,从阎(古“讷”字),章省
军
(12)威【振】四海
振,通“震”
下文“余威震于殊俗”不用通假
(1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瓮,从瓦,公声;徙,从迳,止声;徒,从迳,土声。
10
中
陌之
起阡
倔】
而【
(14)
崛”
通“
倔,
。
为旗
杆)
竿(
,揭
为兵
斩木
(15)
”,
“木
”从
“杆
”。
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振动沉管灌注桩整体机械出租合同
- 2025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凌家滩史前玉器艺术价值挖掘与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 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能力提升
- 会展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森林碳汇树木种植项目合同4篇
-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课件模板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管理
- 抖音音乐推广代运营合同样本
- 教育促进会会长总结发言稿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心理调适教案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 喷漆外包服务合同范本
- JT-T-390-1999突起路标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