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导游继续教育提升策略研究选题依据:课题指南一17负责人所在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3月制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3.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4.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1项;5.研究类型。请选项填写,限报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或综合研究1项;6.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7.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和其他。请选项填写,最多选报5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课题名称导游继续教育提升策略研究选题依据课题指南--17别一般课题型究综合研负责人陈博文别女民族出生年月19**年9月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副教授研究专长学生管理最后学历最后学位学士工作单位本学院电子信箱址湖北省江汉市汉江大道8号0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姓名出生年月研究专长历签名肖宇1教科院刘川2师校企合作何雨豪毛安妮2思政教育士谷巧铃9智慧校园6教育信息化卢澳7思政教育预期最终成果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研究报告、论文单位配套经费(单位:万元)2预计完成时间果成果名称序成果形式及级别完成时间与发展趋势国家级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2省级CRP(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建设与应用2省级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撰论文省级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撰论文省级育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析撰论文省级求知导刊如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撰论文省级新校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析导游继续教育内涵、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导游继续教育的实现方式及存在的不足,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今后完善与提升导游继续教育的若干发展对导游继续教育的研究资料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能检索到的资源不多。至2016年10月,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中,以“导游继续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到只有3篇文献。以“导游培训”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到有61篇文献。文献大多数是实践研究,理论研教育,是在接受一定的学历教育后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综合,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1]。“导游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达到了或行业要求、获得导游资格后,为了提高素质,在从事导游职业的过程中,接受各种主体发起的教育的过程[2]。“导游人员培训”,是导游人员在岗位工作上接受有组织的集中教育,分为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3]。在实践探索方面,于萍(2012)设计了一种体验式移动导游学习系统,验证了移动导游学习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移动导游学习模式的优点[4];赵治龙(2013)为保障导游人员的权益,在经济上应建立合理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认定导游人员的等级,在法律上要完善导游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完善导游劳动权的保护制度[5]。关于导游培训的研究,秦兆祥(2006)认为,加深导游培训必要性认识,做好导游培训工作,是提高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古屹(2010)阐述了导游培训的必要性,分析导游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导游培训工作的对策[7]。国内发表的有关导游继续教育的期刊文献,大多偏向于导游人员的职后培训与年度培训。高素质的导游应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优秀的心理品质、突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较强的法治意识[2]。要达到这样的素质,导游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资格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及年审培训。继续教育部分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年审培训,具体包括如下。(一)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者,在正式上岗前必须经历的职业培训。(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旅游服务根据工作需求而举办的各种适用性培训,如强化外语、导游语言艺术培训等。(三)年审培训。年审培训由所在地旅游行管理部门举办,培训时间根据需要而安排。2001年,旅游局发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培训时间应根据导游业务需要灵活安排。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8]除了各种培训活动,导游继续教育的进行与导游自身素质的提升、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学、自我积累。自我积累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自学的方式可以利用书籍进行自学,导游员在考取了导游资格证、带团上岗之后,还可以通过其他考证培训系列教材、知识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导游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与知识。社会是一所最广泛的大学,导游员除了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学习之外,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的业务技能。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利用移动平台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成为了可能。网络自学成为了许多行业的学习与培训形式,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地区、部门对导游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比如,许多省市的旅游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班、年检培训班,除了提供包括旅游法规、管理办法、带团讲解技巧的纸质学习资料之外,还包含有网络学习。导游人员培训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集中面授完成后,将进行第二阶段的网上学习,两个阶段结束后将进行综合考试考核,合格者将予以颁发相关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具有全国意义范围的中国导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于2007年5月成立,主要举办全国导游资格证、景点景区导游资格证、导游年审的培训,主要负责宏观的管理与行指导。在一些省、市的教育培训中,导游人员可以通过在网上的远程教育课程完成。网络教学内容与公开授课课程一致,公共课、选修课在相关网站导游远程教育栏目中播放,导游人员凭本人姓名和IC卡号码点击进入观看网络课程,并完成课程的作业。学习完成后可到旅游行管理部门办理年审手续。(一)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种类单一。目前,我国对导游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程度需要提升。旅游行部门组织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资格和年审培训。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主要由企业负责。旅行社在旅游旺季需要聘请导游,由于导游的流失率较高,很多导游是新人,实践经验不多,旅行社通常要举行几天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带团技巧与企业文化。参加培训的大多是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也因为流失率的问题,在导游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少。导游继续教育的种类比较单一,以传统课堂的教学为主,缺乏实践与研讨。每年的资格证书和年度培训主要是邀请行业专家、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旅游知识讲座,单一课堂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被动参与培训和教育,提升空间小。(二)导游员的学历与级别有待提升。导游继续教育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在导游学历教育方面,有学者指出,至2006年9月,全国拥有执业导游32.05万人,在这32万多名执业导游中,30岁以下的占80%,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3]。数据说明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不高,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在导游级别考试方面,根据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报名考试全国导游中级、高级的人数共计7302名,其中报考中级导游员考生6197名,报考高级导游员考生1105名,报考人数分别较去年增长了12.2%和13.2%[9]。而目前我国持有导游证的总人数约为70~80万人,拥有导游从业资格证的人数在100万人左右[10]。自2006年和2011年全面实施全国中级导游员和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以来,已经有3万余名导游通过考试进入中高级导游员队伍。全国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而导游的工作压力大,合理有效的薪酬机制有待建立,导游考取高等级考试的动力有待提高,相关保障需要完善。(三)当前的继续教育活动还难以满足导游员的多样化需求。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包括导游人员在内的广泛群体对专业知识、家庭保健、理财、饮食等许多方面都有学习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承担了继续教育的部分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创新不足、模式单一、个性格化资源不多而且开放性有待加强,网络平台还不能迎合市场和广大学员,线上、线下的配合不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这些缺点使得教育活动难以满足导游继续教育的需求。(四)继续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的学员,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更注重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希望学习、掌握旅游行业的新理念、新技能,而许多培训的师资大多数来自普通高等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其科研、理论水平较强,但是实践经验略显不足。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但是旅游培训教师的数量还不多,制约了旅游继续教育的发展。培训教师在教育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从学历结构上,培训教师的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从职称结构来看,教师的比例不合理,高级教师的比例很小,并且大部分没有从事旅游专业教育,很多来自其他行业,青年教师则刚毕业不久,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从学术经历来看,“双师型”教师少,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难以将旅游业的新行情、新理念融入教育培训之中。四、提升导游继续教育的策略(一)完善相关策法规,从宏观上做好导游管理与教育的相关工作。旅游局在201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深化导游开展试点,拓宽导游执业途径;导游管理模式,取消“获得资格证3年未从业的,资格证自动失效”的规定,导游资格证终身有效,导游证全国通用;取消导游年审制度,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导游的常态管理,实行动态进出机制。旅游局将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实现“进出、监管、保障、奖惩”四位一体。依法保护导游的人身财产和合法权益。各地成立导游协会并加强引导[11]。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导游人才,促进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二)优化导游继续教育体系。优化导游继续教育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调与管理,要形成品牌,避免重复建设,要构建并发展完善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导游教育体系。和导游教育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到这项教育活动中来,夯实教育基础,优化教育结构,提升导游教育整体水平。层面的继续教育活动由旅游局负责导游继续教育的规划、协调、指导的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管理机构负责区域的中观导游继续教育活动,市级旅游行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教育活动的开展。多渠道筹集、设立导游继续教育的费用,减轻导游的经济负担。 (三)推进继续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至21世纪初期,我国每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旅游专业的院校,全国有1195所(高等旅游院校252所,中等职业学校943所)[12]。许多学校,特别是开设有旅游、导游、酒店等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建有各种类型的旅游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也是开展导游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这些实训基地,依靠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导游实用、关键技能的教育培训,此外,导游学历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进修、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活动都可以适当开展,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效。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企业、行业与相关学校加强互动。(四)加强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好的教师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要改进过去继续教育活动薄弱的状况,则要利用优秀人才,加强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普通旅游大中专院校、开设旅游专业的成人高校,应该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健全教育在相关企业行业的实践制度、办法,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许多教育培训中,培训专家常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深刻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熟悉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学者;另一种是在行业打拼多年,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和实际培训经验,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行业培训管理者。这两类专家往往受到学员的好评,因此,今后的培训工作,需要将这两方面的师资进一步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实导游继续教育的力量。(五)建设导游继续教育的“学分”。继续教育活动包括许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但是,在这两个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外,过去的许多非正式、零散的学习成果往往很难得到行管理部门或者是旅游单位的认可,容易造成导游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提倡的、面向终身教育的”学分”项目,也很符合导游继续教育活动。“学分”面向全体学习者,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学分管理,提供各类教育活动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因此,应该积极开展导游继续教育活动的“学分”建设,导游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该项工程,可以得到认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还可以进行转换,补充继续教育学时或者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达到学历教育的相应要求后,还可以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这就使得教育活动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方面,促使“旅游大教育观”的形成。(六)利用“互联网+”,推动导游继续教育载体与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当前,正在大力推广“互联网+”战略,许多行业都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自己。在教育界,“互联网+教育”运用网络、云计算、学习技术等,跨越传统的学习界限,面向学习个体,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优质学习资源与服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参与到互联网教育中来。导游继续教育也应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升级。建设以光纤宽带、移动通信为载体的终身学习服务与管理平台,引入与开发包含新理念的旅游教育精品课程、微课、慕课(大规模(Small0penOnlineCourses,S00Cs)等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扩大旅游教育资源库,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包括讲解知识、职业道德、形象礼仪、策法规、案例分析等等。2015年,旅游局倡导创建导游培训“云课堂”,利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云平台,为导游搭建一个开放、便捷、公开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全国导游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域名或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进入学习[13]。以“云课堂”为代表的新学习平台将不断创新,引导教育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鼓励导游人员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一)研究思路本项目遵循“理论研究一实地调查一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提出方探寻其课题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二)研究方法本课题在选题确定和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超部门网站、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渠道,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等,深入了解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本课题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及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职业院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基本看法,建立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本课题在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星”平台设计调对本课题效果运用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首先将没有可比性的原始数据本课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本学院为个案在推进本课题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建立本课题实现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三)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已取得相关研究主要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一)已取得相关研究主要成果的社会评价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近五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如1.作为专业负责人,2016年3月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护理品牌专业验收;2017年3月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临床品牌专业申报;2018年3月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特色专业申报;2018年3月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护理基本技能精品课程资源建设;2015年12月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高职护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2017年9发表了“基于职教集团平台的湖北省高职护理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论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如下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CRP数字化校园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职教学会2015.12(2)CRP(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建设与应用湖北省教育厅2015.12(3)仙桃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发展模式及功能优化对策研究湖北省人才服务局(4)“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05(5)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湖北省中华职教社2015.05(6)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研究湖北省职教学会2016.12(7)湖北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实证研究湖北省中华职教社2017.04(8)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小学教育为例湖北省教育厅2018.06(9)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培养策略研究中央电教馆2018.07(10)“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中华职教社2018.06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12篇有关校企合作的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出版专著5部,承担或参与了10余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全部高质量结(二)主要参考文献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项目组成员为本学院在编在岗的教师,平均年龄41.44岁,均在一线担任学院主要专业课教学任务和校企合作项目,有深厚的教学实践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教组成员多次参与省级以上相关会议和培训研讨,直接参与学院教师师资相关现状和专业建设情况;课题组成员学科结构、研究能力结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有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