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38-2022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 井下换热_第1页
DB11-T 2038-2022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 井下换热_第2页
DB11-T 2038-2022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 井下换热_第3页
DB11-T 2038-2022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 井下换热_第4页
DB11-T 2038-2022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 井下换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11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规范井下换热设计、施工安装、工程调试与验收、智能监本文件适用于以地下3000米内中深层岩体为低温热源、采用井下同轴换热器换热的地热工程建设全井封闭(包含底端可安装换热器与周围地层、岩体或构造带进行换热的井状结构。井下同轴换热器中循环流动的与周围地层、岩体或构造带进行热交换4.1地热工程前期策划应与能源规划、清洁供热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等4.2地热工程承担单位在勘查、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等方面应具有相应的技4.3地热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可靠、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精细智慧的4.4地热工程应选用兼高效节能设备和绿4.5地热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中深层方面的基本资料,查明场地地层及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地温场特征,核算地温梯度,编制地热5.1.2应综合分析建设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内中深层地热资源条件、地温梯度5.2.1地热工程场地调查应包括建设区域内场地状况、热泵机房及配a)场地内可供开发利用的中深层地热容量、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特层分布、出水量、年用水量、水位及变化、水温和5.2.3地热地质资料不充分区域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中深层地热取热容量a)样品采集与测试:对探采结合井取热段每个热储层取1~3组岩b)对探采结合井进行全井段测温,获取岩体温度和d)热泵供热机房和配套设施建筑空间所需面积、层高、承重、抗震5.3.1应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对建设场地内中深层地热可利用资源容量进行计算Tp——热储层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c——基准温度,建议取为当地全年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5.3.2对于具有多套热储层的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器,可分层计算各层热储的6.1.1井下换热系统设计应充分结合项目工程场地与资源调查、地热6.1.3宜进行建筑动态负荷计算,并对换热井取热量进行数值模拟计6.1.4换热井位置宜靠近热泵机房和供热建筑;当设有多个地热井时6.2.1设计范围应包括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器a)单个地热换热井连续供热运行时的设计取热功率、供b)地热换热井数量,以及多个换热井间距、排布方式,对单井实际取6.2.3单个井下同轴换热器供热系统依据地温梯度、岩石导热系数和Qi=17.61×T×Ks+49.2×T-2.23×Ks)×-注2:设计取热功率计算公式对应的计算工况为:24小时连续供热运行,换热器进水温度计算得到更准确的单个井下同轴换热器在连续供热运行6.2.4多个井下同轴换热器供热系统宜根据公式(1季最大可利用的累积取热量和设计取热功率,并根据建筑设计供热负荷、供热季累积耗热量设井群布置形式及衰减情况等,进行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测算,合理确定井下同轴换热器数据实际地质条件按公式(3)计算后,参考建筑设计供热负荷、供热季累积耗热量设计值等进算,确定循环水泵扬程、功率。井下同轴换热器管a)井下同轴换热器应采用化学性稳定、耐腐蚀、承压强和流动阻b)井下同轴换热器外管的管材宜采用导热系数大、承压能力强的特质钢套管或石油d)管材进行拉伸强度和应力验算,满足设备安装、运行和6.3.2钻井工程设计宜包括:地质概况、设计依据、质量要求、钻具组合与强度校核、钻井参数设计、取芯设计、钻井液设计、裂隙堵漏设计、含水层保护要井设计、钻井施工重点技术要求、测试要求、井口装置、钻井资料收集要求、钻井进度计划和b)当地热换热井穿透含水层时,采取止水措施防止6.4.1应确定中深层地热在建筑供热负荷中的比例、供热系统流程、6.4.2中深层地热取热功率与供热系统经热泵机组提升温度后Qs=Qq+Whp+Wh Qs——热泵机组输出的供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Qq——中深层地热取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Qi——单个地热换热井取热功率,单位为千瓦(););Wh——井下换热循环水泵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pN——中深层地热换热井数量。6.4.3中深层地热不能全部满足建筑物供热需求时,应考虑辅助供热a)中深层地热的供热量满足建筑物冬季采暖需求的基础负荷,辅助供b)多能耦合供热方案应能保障建筑物不同供热需求,并满足c)辅助热源不应对中深层地热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压力、流6.4.4供热系统可根据项目应用电价政策和场地条件,设置蓄热设施6.4.5供热管线应做好有效防冻措施,避免故障停机和6.4.6供热系统配电设计应满足不间断供电要求,停开机时需缓慢降a)供热机房内水路系统管道保温、电气系统导线护套等c)供热机房内设置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设置起火d)供热机房内设置防火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且划定和设置其6.5.1热泵机组容量及高效运行工作区,应综合建筑尖峰供热工况、6.5.2热泵机组应具备负荷调节功能,满足热负荷变化时的调Qs——热泵机组供热输出热量功率,单位为千瓦(kWb)地热换热井出口至热泵侧的管网热损失率指标不大于1%;热泵至末端供热管网的热损失率指c)井下换热系统独立设置定压与补水系统6.6.2供热系统应结合系统能效、末端供热与空调系统方案综合确定温度不宜高于60℃。6.6.3供热末端设备宜优先采用辐射供暖、风机盘管、钢制板型散热地板、钢制板型散热器设计供回水温度为45/35℃、毛细管辐射末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40/35℃、风机盘管设计供回水温度为45/40℃。7.1.1应根据项目建设场地评估报告、设计文件和相关图纸编制7.1.2应对钻井工程、井下换热系统安装、热泵供热机房安装等监控资料应齐全、连续,宜可远程查看视频监控。施工过程视频监控资料应作为工程竣工验收a)施工企业按规定实行安全资格认证,并依法b)施工企业负责人按国家规定经过安全卫生管理资d)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7.2.1井下换热系统施工前,应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埋管空间置,严禁损坏地下既有管线和构筑物。井下换热系统施c)固井作业在钻孔作业结束后24h之内完成,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地下水串层现象。c)管线中的固定支架、地上构筑物、检查室、阀门可在管线定位后8.1.1地热工程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冲洗8.1.2系统分项工程验收应包括:井下换热系统工程验收、8.1.3井下换热系统包括地热换热井、井下同轴换热器、地面连接的管装置、补水装置等,可独立作为分项工程验收。井下换热系统作为供热工程分项验收,需填写收记录(见附录C),验收资料应单独组卷,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8.1.4系统调试过程中需对运行过程中突发暴雨、内涝、泥石流、地陷8.2.1完井应做好井口保护,完善井口装置,包括:安装控制阀门、进度计、压力计等,并对换热井井位及直埋管线进行定位测量并在地8.2.2完井后应及时整理钻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分类钻井岩屑记录表、钻井泥浆进出口测温记录表,测井曲线以及工程管h)水系统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仪表正确安a)联动试运行前制定系统调试与运行方案,并报送设计备生产成套单位或供应商单位有相应的运保人员在场监g)系统的试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后,编写调试报告a)系统井下换热侧的换热工质压力、流量、温度、换热量等技术b)系统蒸发器侧工质压力、温度、流量、换热量等技术参数符合c)系统冷凝器侧工质压力、温度、流量、换热量8.4.3用于逻辑控制与运行状态监测的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应工作正常足对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设计要求,并能正确显示监测结果,实现8.4.4供热系统性能测试与验收应符9.1.1控制监测系统应遵循简洁有效的原则,具备运行工况实时分析、参数报警9.1.2用于计量的设备和传感器选型及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现9.1.3控制监测系统的仪表应定期进行标定,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宜进行在线9.1.4能耗能效监测评估系统除具备本地、本系统的能耗能效监测评估功能外,b)井下换热侧设备流量,进出口温度,进出口c)设备变频器工作状态,手动或自动f)主要设备运行电流、电功率、累计耗g)用户侧供热干管及主要支路的流量、9.2.3当供热系统中包含辅助供热a)供热站出口、最远端供热末端换热器或建筑b)可根据不同场景下的负荷预测结果水量等进行调节,并实现与用户侧相关设备的c)根据运营需求实现碳排放控制策略、经济9.3.2供热系统各机电设备控制柜应具备与建筑自动控制系统匹配的通讯或控制c)各种水泵控制柜电气二次回路预留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动/自动状态和9.3.3各系统分级控制器宜采用冗余设计。现场控制器宜在脱离主控或分控计算9.4.1供热系统在供暖季开始前,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压力和流量测试,对电气设检查,对机械转动类型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对自控系统通信功能进行9.4.2供热期和地温恢复期,宜对井下换热系统的换热能力和地温变化进行监测析评估其换热能力的变化以及供热能力的变化,评价地热能取热系统对地下温度碳排放计算及评估功能,并将数据工单进行存储、统计d)提供在线缴费、在线报装、在线报修、工9.4.4运行管理系统宜具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负荷预测、仿真模拟、在线演Qs——供热系统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s——热泵供热系统各设备的功率之和,包括热泵机组压缩机功率、井下换热侧循环水泵及用户e)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hp,包含瞬时值及一个时间段平均COPhp——供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f)用户供热侧循环水泵输送系数WTFu,包含瞬时值及一个时间段平均值,为供热功率与用户供WTFu——用户侧水泵输送系数;Wu——用户侧水泵功率,单位为千瓦(kW)。g)井下换热侧循环水泵输送系数WTFBHEX,包含瞬时值及一个时间段平均值,为地热取热系统取BHEXBHEXWTFBHEX——井下换热侧循环水泵输送系数;QBHEX——井下换热系统取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WBHEX——井下换热侧循环水泵功率,单位为千瓦(kW)。针对同轴套管式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热源循环水通常在循环水泵的驱动下,从外管向下流动,g——土壤温度,℃;热器的设计取热功率进行计算,若采用其他管径可参考表A.1进行调整。井下同轴换热器阻力特性直接影响到热源侧输送系统的运行性能,关系到热源侧运行调控策略,因此需要明确井下同轴换热器和管道水力计算方法。以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00米和2500米井下同轴换热器进出口压力、循环水量进行连续监测。图B.1显示了一个供热季连续运行情况下两根不同深度井下同轴换热器循环压降随循环流量的变化情况。 图B.1井下同轴换热器循环压降实测结果对于井下同轴换热器,循环压降由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组成,主要以沿程阻力为主,其中局部阻力仅考虑地埋管底部折返过程的压力损失,可近似取为沿程阻力的0.02倍。由此井下同轴换热器管道水力计算方法如公式(B.1)~公式(B.3)所示λf=aRΔPe——井下同轴换热器循环压降,kPa;结合实际运行数据,拟合得到系数a,b,由此得到井下同轴换热器管道水力计算如公式(B.4)所示。该表达式可以较为准确的描述中深层取热孔压降随取热孔深度H,管径D,流速u的变化规律,可以应用于系统整体建模分析。C.1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施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同项目施工员及质量员等对该批次工程质量的验收过程与结果进行填C.2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的主要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与材料进场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进行填写与申报,并由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员和专业质量员等进行验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质量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员、项目工程师与项目经理等共同进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宜按表C.3进行填写,分部工程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系统相关性能的评价及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员、项目工程师与项目经理等共同进行,供暖系统性能测试记录宜按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