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下册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下册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下册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下册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下册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验收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性状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B.橘猫的长毛与短毛

C.小麦的抗条锈病与易染条锈病

D.人的单眼皮与褐眼

【答案】D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

【详解】ABC、这三项中都符合相对性状的三要素,一是同一种生物,二是同一种性状,

三是不同表现形态,ABC正确;

D、人的单眼皮与褐眼,表示的是不同性状,D错误。

故选D。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A.隐性性状B.性状分离

C.显性性状D.基因分离

【答案】B

【分析】1、在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

状,称为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

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

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3、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i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i自

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BCD、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即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在下列人体细胞中能进行减数分裂是()

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D.精原细胞

【答案】D

【分析】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

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科学家发现,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

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

减数分裂I(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n(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精细胞

再经过变形,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详解】口腔上皮细胞,肝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

始进行减数分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下列染色体行为中,减数分裂I前期不会发生的是()

A.形成四分体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同源染色体联会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合

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无同源染色体,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

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

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移向两极;④末期:染色体达到两极,2个子细胞各自

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D错误。

故选B。

5.如图细胞中互为同源染色体的是()

试卷第2页,共26页

A.c和dB.a和dC.a和cD.b和d

【答案】A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

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据图可知,图示细胞中a和b大小相同,一黑一白,c和d

大小相同,一黑一白,故a和b为同源染色体,c和d为同源染色体,A正确,BCD错

误。

故选A„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答案】D

【分析】间期: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体积稍微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

一次分裂(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断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

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

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

II)主要特征: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

体,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形成

4个子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形成为精子。

【详解】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主要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即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因此,染色

体数目减半不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C错

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结束后细胞分裂成两个

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A.卵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D.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说明其减数分裂还没有结束,因此不可能是卵细胞,

因为卵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A错误;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因为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

色体,B错误;

C、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

部位,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

第一极体,C正确;

试卷第4页,共26页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因为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

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8.马的3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的四分体个数是()

A.1B.16C.32D.64

【答案】C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

体,形成一个四分体。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

体,形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可见马的3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能形成的四分体个数是32,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9.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女方

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A.1/2B.2/3C.1/4D.1/6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且白化

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假设用A、a这对基因控制该性状,则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

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

Aa的概率是2/3。

【详解】由题意可知,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假设用A、a这对基因控制该性状。一

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

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所以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因此,

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2/3x1/4=1/6,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种黄色圆粒(YYRR)豌豆和纯种绿色皱

粒(yyrr)豌豆杂交,得到Fi,Fi自交产生F2,F?中基因型与Fi完全相同的个体占()

A.1/9B.1/16C.1/4D.1/8

【答案】C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选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种绿

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Fi均为黄色圆粒豌豆(YyRr),再让Fi自交得F2,F2有

黄色圆粒豌豆、黄色皱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比值接近9:3:3:1„

【详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选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种绿

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Fi均为黄色圆粒豌豆(YyRr),再让Fi自交得F2,F2有9

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l:2:2:

4:1:2:1:2:1,其中YyRr占1/4,因此F?中基因型与Fi(YyRr)完全相同的个体

占1/4,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A.1/8B.7/8C.7/10D.7/16

【答案】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设题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据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自交所得Fi中一半为

纯合子(其中显隐性各占一半),一半为杂合子,继续自交时,纯合子后代仍为纯合子,

杂合子后代再分离,则自交至n代时,其中杂合子Aa占(1/2产,纯合子为1-(1/2产,

据此可知,F3中纯合子占1-1/8=7/8,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在羊的毛色中白色(T)对黑色(t)为显性,且母羊个体产生T配子的成活率为

1/3,现有一只杂合母羊与一只杂合公羊杂交,后代出现纯合白色母羊的概率是()

A.1/8B.1/16C.1/6D.1/12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

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

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杂合母羊(Tt)产生T配子的成活率为1/3,产生t配子的成活率为100%,即T:

t=l/3:1=1:3,得到雌配子T=l/4,t=3/4;杂合公羊正常产生配子T:t=l:1,即雄

配子T=l/2,t=l/2,后代出现纯合白色(TT)母羊为1/2x1/4x1/2=1/16,ACD错误,B

正确。

故选B。

13.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A和a、B和b、C和c是三对同源染色体,经一次减数

分裂形成精子,己知其中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则另外几个精子的染色体组

成可能是()

试卷第6页,共26页

A.ABCB.AbeC.aBcD.abc

【答案】B

【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一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

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一精子。

2、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4个精子基因型为两两相同。

【详解】ABCD、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次级精

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相同的精细胞,

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两种类型。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A

和a、B和b、C和c是三对同源染色体,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在1个精原细胞

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中,已知其中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则另外3个

精子的染色体组合分别为aBC、Abe、Abc,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实现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套上纸袋

②将花粉涂抹在除去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③采集另一植株的成熟花粉

④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A.④①③②①B.①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①

【答案】A

【分析】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

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上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

纸袋。

【详解】实现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④去雄(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

的雄蕊)一①套上纸袋一③采集花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一②授粉(将花粉涂抹在

除去雄蕊的雌蕊柱头上)一①再套上纸袋,A符合题意。

故选Ao

15.可解决以下①〜④遗传问题的方法分别是()

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②检验Fi高茎豌豆的基因型

③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否纯种④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的纯合度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测交、测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B

【分析】1、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2、自交是同一个体或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操作简便,适用于植物,不适用

于动物。

3、测交是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待测个体是雄性动物,常与多个隐性雌性

个体进行交配,以产生更多后代。

【详解】①要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后

代表现的性状即显性性状;

②要检验Fi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高茎是显性性状,可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将Fi高茎

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全是高茎豌豆,则Fi高茎豌豆是显性纯合子,若后代出

现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且占比相近,则Fi高茎豌豆是杂合子;

③要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否纯种,可以用这批栗色公马与多个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进行

交配(即测交),看后代是否会出现其他颜色的马,若后代只有栗色马,则这匹栗色公

马是纯种,否则,是杂合子;

④要不断提高抗病小麦的纯合度,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可以用自交的方法,让

抗病小麦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不抗病的小麦个体,如此自交,代数越多,在抗病小麦

中,纯合子的比例就会越接近100%。

综上所述,①〜④遗传问题的解决方法分别是杂交、测交、测交、自交,B符合题意。

故选B。

16.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

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不同种类配子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

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答案】A

【分析】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杂种子一代经减数分裂产生

的配子有4种,比例为1:1:1:1;自交后代性状有4种,比例为9:3:3:1;基因

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lo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

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i的基因型。

【详解】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9:3:3:1,①错误;

试卷第8页,共26页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②正确;

③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③正确;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2:4:1:2:1:2:1,④错误;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即A正确。

故选Ao

17.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组合是()

A.黑光x白光—18黑粗:16白光

B.黑光x白粗725黑粗

C.黑粗x白粗一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x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该进行测交:CcRr(黑色粗糙)个体与ccrr(白

色光滑)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粗糙:黑色光滑:白色粗糙:白色光滑

=1:1:1:1,说明在Fi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

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黑粗x白光一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1:1:1:1。

故选D。

18.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F2中有四种表型

C.Fi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YR:Yr:yR:yr=l:1:1:1

D.Fi产生的雌雄配子共有9种结合方式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i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

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

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有9种,表现型有4种,且数量比是9:3:3:k

【详解】A、亲本产生配子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正确;

B、Fi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

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产生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B正确;

C、Fi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

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C正确;

D、Fi产生的雌、雄配各有四种,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16种,D错

误。

故选D。

1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一个小罐中放了10个两种颜色的玻璃球,

在另一个小罐中放了50个两种颜色的玻璃球。下列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每个小罐中两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

【答案】C

【分析】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

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

同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A错误;

B、两个小桶中的玻璃球数量虽然不同,但只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球的数量相同就不会

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由于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因此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C正确;

D、每个小罐种两种颜色的球分别代表含显性基因的配子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数量需

相同,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有关如图中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10页,共26页

A.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B.①②中均含4条染色体

C.②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D.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需要变形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代表的生物是雄性动物;②细

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

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n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①②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

C、②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C正确;

D、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不需要变形,D正确。

故选A„

2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假

说-演绎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部分

B.孟德尔通过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是正确的

C.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会与预期相符

D.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属于“演绎推理”部分

【答案】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i自交两组豌豆遗

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

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i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

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

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观察现象”部分,A

错误;

B、孟德尔通过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利用Fi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证明了其假说

是正确的,B正确;

C、实验只是起到一个检验作用,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会与预期相符,

C错误;

D、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属于“提出假说”部分,D错误。

故选B„

22.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B.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

【答案】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

每对基因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分离定律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如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

等位基因,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

试卷第12页,共26页

的遗传,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同时发生的,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

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A„

23.某种植物的两亲本杂交,后代有8种比例接近的表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BbccxaabbCcB.AabbccxaaBbCc

C.AaBbCcxaabbccD.AaBBCcxAaBbcc

【答案】D

【分析】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

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A、AaBbcc和aabbCc杂交,如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表型为2x2x2=8种,

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则后代有8种比例接近的表型,A

不符合题意;

B、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可以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

两植物杂交,后代中表型共2x2x2=8种,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表型的比例都是1:

1,则后代有8种比例接近的表型,B不符合题意;

C、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可以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

两植物杂交,后代中表型共2x2x2=8种,每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表型的比例都是1:

1,则后代有8种比例接近的表型,C不符合题意;

D、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可以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

杂交,后代中表型为2xlx2=4种,D符合题意。

故选D。

24.西瓜籽粒的粘性和非粘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粘性西瓜与纯合的非粘性

西瓜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粘性西瓜中只有粘性籽粒,非粘性西瓜中却有粘性籽粒和

非非粘性籽粒。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粘性籽粒为隐性性状

B.非粘性籽粒为显性性状

C.子代非粘粒西瓜都是纯合子

D.子代粘粒西瓜都是杂合子

【答案】c

【分析】西瓜籽粒的粘性和非粘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纯合的粘性西瓜与纯合的非粘性西瓜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粘

性西瓜中只有粘性籽粒,非粘性西瓜中却有粘性籽粒和非粘性籽粒,说明粘性对非粘性

是显性。

【详解】AB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纯合的粘性西瓜与纯合的非粘性西瓜间行种植。

收获时,发现粘性西瓜中只有粘性籽粒,非粘性西瓜中却有粘性籽粒和非粘性籽粒,说

明粘性是显性性状,非粘性是隐性性状,子代非粘粒西瓜都是纯合子,AB错误,C正

确;

D、西瓜间行种植,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所以,子代粘粒西瓜既有纯合子,又有

杂合子,D错误。

故选C。

25.养菜的果形有倒三角和卵圆形两种,纯合倒三角与纯合卵圆形的后代果形全部为倒

三角,将子一代自交后,子二代中倒三角:卵圆形=15:1。由此可知控制养菜果形的独

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至少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答案】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落菜的果形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纯合倒三角与纯合卵圆形的后代果形全部

为倒三角,将子一代自交后,子二代中倒三角:卵圆形=15:1,为9:3:3:1的变式,由

此可知控制养菜果形的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至少有2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某人工建立的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基因型AA:Aa:aa=l:2:1,aa

个体无繁殖能力,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再次进行自由交配,F2中纯合子所占比

例为()

A.5/8B.3/8C.7/10D,1/4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人工建立的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基因型AA:Aa:

aa=l:2:1,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l:2。

【详解】已知基因型AA:Aa:aa=l:2:1,aa个体无繁殖能力,则有繁殖能力的个体

试卷第14页,共26页

为AA:Aa=l:2,计算基因频率,A=2/3,a=l/3,所以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Fi中,

AA=2/3x2/3=4/9,Aa=2x2/3x1/3=4/9,aa=l/3xl/3=l/9,又aa个体无繁殖能力,所以Fi

中AA:Aa=l:1,计算子一代基因频率,A=3/4,a=l/4,因此F2中纯合子占

3/4x3/4+174x1/4=5/8,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豌豆中的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红

花(W)对白花(w)是显性,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Ww和TtGgWw杂交

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分别是()

A.8种,12种B.8种,18种

C.27种,9种D.9种,27种

【答案】B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

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

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

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

律。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三对性状分开计算,第一对TtxTt,

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子代基因型有三种,TT、Tt、tt,表型两种;第二对性

状ggxGg,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后代基因型二种:gg、Gg,表型有两

种,所以子代基因型为2x3=6种;第三对性状WwxWw,红花(W)对白花(w)是显

性,后代基因型二种:WW、Ww、ww,表型有两种,所以子代表型为2x2x2=8种,

子代基因型为3x2x3=18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8.现用山核桃甲(AABB)、乙(aabb)(A/a、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两植株作

亲本杂交得Fi,Fi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测交类型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所占比值

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

Fi乙1222

乙Fi1111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i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B的成活率为1/2

C.Fi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D.Fi自交得Fz,F2的表型有4种

【答案】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

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子一代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

aaBb:aabb=l:1:1: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如果Fi作母本,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l:1:1:1,产生的配子中

AB:Ab:aB:ab=l:l:l:l,说明雌配子中AB的成活率为100%,B错误;

CD、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雌雄配子中都有AB、

Ab、aB和ab四种,因此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F2有四种表型,CD正确。

故选B。

29.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分析】L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

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

试卷第16页,共26页

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染

色体散乱的分布于细胞中,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

错误;

B、两者中期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

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

错误;

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C。

30.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

分析可得出()

A.a阶段为减数分裂、b阶段为有丝分裂

B.IJ段染色体数目一直是体细胞的一半

C.L点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AC段表示分裂

间期,CD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E点之后表示末期;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变化,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IJ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LM

表示受精作用,MN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OP表示后期,Q之后表示末期。

【详解】A、据图所示,a阶段终点和起点的核DNA含量相同,说明此过程为有丝分裂,

b阶段终点的核DNA含量只是起点的一半,说明该过程是减数分裂,A错误;

B、据图可知,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

细胞相同,B错误;

C、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此过程是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的,该过程与卵

细胞膜上存在的受体有关,C正确;

D、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0P表示

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所以,GH段和0P段,

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不相等的,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3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点有()

A.异花传粉,自然状况下一般是杂种

B.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C.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便于统计和观察

D.豌豆种子保留在豆荚内,不易丢失,便于统计

【答案】CD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况下一般是纯种,A错误;

B、豌豆的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操作,这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点,B错

误;

C、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便于统计和观察,

这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点,c正确;

D、豌豆种子保留在豆荚内,不易丢失,便于统计,这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

点,D正确。

故选CD。

32.下图是猎豹的有性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雄性--精子x

I受精卵一新个体

雌性—>卵细胞/

试卷第18页,共26页

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C.过程II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D.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依赖过程I和过程II

【答案】BC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其中I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II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从受精卵到新个体属于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第二极体,A错误;

B、受精卵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B正确;

C、过程H代表受精作用,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C正确;

D、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依赖过程I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和过程II受精作用,

D正确。

故选BCD。

33.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

玉米杂交得到Fi,Fi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B.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9:3:3: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非甜与甜比例1:1

【答案】AD

【分析】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

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i,为双杂合子AaBb,则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据此答题。

【详解】A、杂交得到Fi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自交后

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A正确;

B、杂交得到Fi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自交后代表现型

91

比例为9:3:3:1,F2中黄色非甜(A_B_)占;y,红色甜(aabb)占;y,二者之比

1616

是9:1,B错误;

C、杂交得到Fi为AaBb,所以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结果为红色

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1:1,C错误;

D、杂交得到Fi为AaBb,所以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D正确。

故选AD„

34.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粒分裂可能导致核DNA数目加倍

C.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和体细胞的相同

【答案】ABC

【分析】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

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

【详解】AC、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C错误;

B、着丝粒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D、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ABCo

35.“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毛泡桐花色有白色、淡紫色和紫色三种类型。已知该

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取某白花植株自交,子一代中

白花:淡紫花:紫花=12: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白花植株与纯合淡紫花植株杂交,后代白花:淡紫花=1:1

B.子一代淡紫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既有白花植株又有淡紫花植株

C.该白花植株自交所得后代中,白花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

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淡紫花,则基因型为AAb一的个体表现为白花

【答案】AD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

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取某白花植株自交,子一代中白花:淡紫花:紫花=12:3:1,是9:3:3:

试卷第20页,共26页

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淡

紫花基因型为aaB_(或A_bb),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该白花植株AaBb与纯合淡

紫色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即白花:淡紫花=1:1,

同理淡紫色为AAbb情况一样,A正确;

B、子一代淡紫花植株aaBB、aaBb(或A_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