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安友实学校高2022级2023—2024学年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般文学理论教材谈到典型形象时,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在个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巴尔扎克说:“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阐述都没有对这两个侧面做进一步的论述,没有涉及这两者之间更内在的联系。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孙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猛烈又倔强,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说鲁滨孙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鲁滨孙的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换言之,鲁滨孙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别林斯基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虽然生动具体,但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即深刻性。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甚至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更深刻的内涵。鲁迅的《狂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中国上下几千年社会病态,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综上所述,典型形象的共性一方面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指具有深刻性,表现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人物,两个层面有机融合与互渗。典型人物不仅要写出芸芸众生平面化的日常生活,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向度。人物形象只有写到历史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个层次上才,能撼动读者的灵魂。(摘编自陈莉《对典型形象的再认识》)材料二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景物等。典型形象的核心是典型人物。能否创造出真正的典型人物,成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低的主要标志。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凡是典型人物,总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揭示出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共性。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着封建社会贵族公子的许多陋习,如养尊处优、生活奢靡、不务正事、爱与女孩子厮混等,这就是所谓典型人物的共性;同时,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厌弃功名利禄的叛逆性。这就使他从贵族纨绔子弟中脱颖而出,人物个性突出,闪耀着封建叛逆者的光彩。贾宝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通过他,这部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是决定人物深刻的思想价值的前提,而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之所在,它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形象。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作家、艺术家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从而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中的细微差别。人们常常把几个个性相似的典型人物放在一起比较,识别其个性。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探春的性格比较相近,都属于泼辣干练的人物类型,但王熙凤阴险狠毒、口蜜腹剑,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而探春就显得比较单纯,因此可以从两人的差别中显示出他们独特的个性。评判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看其描述的人物个性是否独特和丰富。我们只有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才能深刻而完整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逐步提高文学和艺术修养。(摘编自孔德馨《浅析文艺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但关于共性的认识,巴尔扎克和马克思的观点出现了分歧。B.材料一指出,深刻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人物形象可以没有代表性,但绝不能没有深刻性。C.材料二指出,典型形象与典型人物的含义有所不同,典型形象的范围大于典型人物,但其核心是典型人物。D.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要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在生活中常见而熟悉,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感到陌生,别林斯基把这种人物形象定义为“熟悉的陌生人”。B.正是因为巴尔扎克借助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所以他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为伟大。C.贾宝玉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厌弃功名利禄,作家利用这些形象特点揭示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D.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被评判为优秀,那么它描述的人物个性一定是独特而丰富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艾青的保姆大堰河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疼爱子女,她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大地上众多类似境况的普通农妇,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B.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天保兄弟,有最原始的人情味,有真挚、善良的人性光辉,展现出了边城人民身上保留的淳朴的人性美。C.刘兰芝有中国古代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忠贞,同时她又自尊自强,有反抗意识,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独特的精神人格。D.《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深情、美丽、大胆的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激愤决绝,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完成的。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你认为《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古镇随想张炜①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②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③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④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个越来越大的世界。⑤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⑥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就,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⑦酿酒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这里的粮秣最为单纯饱满,他们的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⑧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⑨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⑩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⑪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⑫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⑬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⑭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⑮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⑯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⑰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③段写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常常隐于浓雾中,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突出小镇奇、险、峭的特点。B.文章第⑥段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比喻性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的悠闲和超然。C.文章第⑧段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D.文章第⑯段强调人们在某些时候是需要酒的调剂和慰藉的,它可以让人暂时缓解痛苦,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之感。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文作者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行走于古镇之上,触目所及的自然风物引发了作者的思考。B.文章第④段“诱惑”一词带有贬义色彩,是指“使用手段引入”,极具讽刺意味,指出古镇山民选择居住地时的随意性。C.文章第⑭段“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D.文章第⑮段由点及面,深挖“酱”的文化意蕴,尤其“做酱的人低头深嗅酵豆”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引人遐思。8.请鉴赏文章第⑦段的语言特色。(6分)文章借“酒”来表现小镇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材料二: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有仕于土①者,乃以身之所经历者而欲人之同往,以己之所种艺者而欲人之同灌溉。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且夫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至人之治,因乎人者也。本诸身者取必于己,因乎人者恒顺于民,其治效固已异矣。夫人之与己不相若也。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此其心非不恕也,然此乃一身之有无也,而非通于天下之有无也,而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惑也。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其智而贤者,相率而归吾之教,而愚不肖则远矣。于是有旌别淑慝之令,而君子小人从此分矣。岂非别白太甚,而导之使争乎?至人则不然,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闻见熟矣,不欲求知新于耳目,恐其未寤而惊也动止安矣不欲重之以桎梏恐其絷而颠且仆也。今余之治郡也,取善太恕,而疾恶也过严。夫取善太恕,似矣,而疾人之恶,安知己之无恶乎?其于反身之治且未之能也,况望其能因性以牖民乎?(节选自李贽《论政篇》)【注】①土:指当时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正确答案。恐其未寤A而惊B也C动止安矣D不欲重之E以桎梏F恐其絷G而颠H且仆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养好,与《诗经·卫风·氓》“言既遂矣”的“遂”词义不同。B.至人,原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这里指治国的理想人物。C.相,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中“相”词义相同。D.牖,诱导,与《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中的“牖”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郭橐驼说做官治民并不是自己的本业,但从他所叙的乡中所见可知,他认为种树与为官有相通之处。B.对“吏”的语言描写,写出“吏”的扰民之状,这些行为与前文不善植树者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李贽认为“本诸身”“因乎人”是两种特点不同、效果不同的治理方法,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分出高下。D.李贽对自己的为政进行了反思,觉得对坏人过于严苛,若以同等要求来要求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14.两则材料所揭露的做官治民的错误做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赠宣城赵太守悦(节选)李白赵得宝符①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②。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③光南藩。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注]①宝符:赵简子对儿子们说,他把宝符藏在常山上,谁先得到有赏。诸子回来俱无所得,只有赵毋恤说已得到。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于是立其为太子。②平原:指平原君赵胜,以善“养士”著称。③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用于发兵、征调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宣城太守姓赵,所以李白将其与赵国的历史和赵胜的事迹联系起来,构思新巧,不落俗套。B.三四句的“三千”极言门客之多,“拥”字生动地写出前呼后拥的盛况,显示赵胜显赫的地位。C.由“大贤茂远业”可知赵悦品行优异、家业远大,由“虎竹光南藩”可知其官居要职、政绩卓著。D.诗人以“错落千丈松”衬托“虬龙盘古根”,写树根盘曲交结而年岁悠久,既是写物,也是喻人。16.《离骚》里有“纫秋兰以为佩”,本诗里有“所植唯兰荪”,两首诗里的兰草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被历代文人赋予德的含义,《论语》中多次出现“君子”与“小人”对举的句子,如中“,”。(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要保全树木的本性,须做到“,”,其间表现出“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3)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以草木繁茂却带给人荒凉衰败之感来表达黍离之悲,《扬州慢》中“,”两句与之用笔相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①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②的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③的青年人。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裴进粮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4)请结合文本,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4)(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树理是以“农民”的身份从事创作,实现创作主体身份重构的典型作家。赵树理虽然继承了鲁迅某些方面的风格,比如国民性批判,但他却未像鲁迅那样将乡村放在记忆里,而是①。相对来说,鲁迅笔下的乡土②,一些故事是情绪化和诗化的。而赵树理因为立足乡土,其重心也在乡土,身在其中,所以赵树理作品中的乡土政治生活的细节活灵活现,农民形象的塑造也处处显示着政治分析的理性。③,还有“十七年文学”时期的许多作家。柳青在创作《创业史》之前,就曾打起包袱,带着家人安家陕西皇甫村,甚至将户口迁到农村,在农村一住就是十数年,这才塑造出梁生宝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人形象,才写出新中国农民奔向社会主义集体化的满腔热情。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加点的“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仙姑这才下了个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B.你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能总是这也行那也行。C.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D.把你的鬼八卦收起吧!你不是说二黑这回了不得吗?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屈原列传》中,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却认为“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是应保持独清独醒呢,还是与世推移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曲解文意,材料一的观点是代表性和深刻性两个层面有机融合与互渗。)2.D(A曲解文意,对“熟悉”和“陌生”的原因理解错误。B曲解文意,文中并未比较谁更伟大。C张冠李戴,这些形象特点应是个性。)3.C(A、B都着重讲典型形象的共性,没有着重论述其个性。D论述了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发展的关系)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典型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典型形象对文学作品有重要意义。②不同:材料一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共性,材料二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个性。5.阿Q是一个典型形象。①共性: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欺软怕硬、自卑、奴性、自轻自贱等)。②鲜明的个性:阿Q社会地位低(无名无姓无业无产无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雇农),“真能做”等。6.B(“表现古镇先祖们的悠闲和超然”错,应该是“表现古镇先祖们的奋斗和坚守的品格。”)7.B(“诱惑”是“贬词褒用”,写出了古镇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人居的地理条件。)8.(1)用词别致、典雅(或炼字精妙/炼字炼词,生动、形象,书面语):如“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有了味道,让人的感官体验增强,回味悠长。(2)排比(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如“多么……多么……多么……”,突出了酿酒人的辛苦、孤寂,有层次感。又如“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这里的粮秣最为单纯饱满,他们的思悟愈加内向深沉”。(3)拟物,“品咂山中岁月”,将“岁月”拟作可品咂的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生活内蕴丰富,有情韵。(任答两点给满分。若从整体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9.①生活环境:通过写二郎镇酿酒的缘由,展现了古镇居民寂寞、安静、封闭、自由的生活状态。②风土人情:通过写二郎镇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及古法技艺,展现出古镇富有酒味的风土人情。③历史文化:借饮酒思源,品尝老酒,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展现古镇厚重的酒文化内蕴。【答案】10.CDF11.C12.C13.(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2)于是就有复杂的法规、教令,多种刑法的使用,结果百姓的事便一天比一天多了。14.①二者皆不尊重民之“性”,未顺应百姓的要求。②皆好多发政令扰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怕他们不明白而受惊,行动很安定,不想要用规定限制加重他们的负担,怕他们因为束缚而跌倒。“也”,句末语气词,后面C处断开;“矣”,句末语气词,后面D处断开;“重之以桎梏”是状语后置句,F处断开。故选C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养好;满足。句意: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你的心愿实现后。B.正确。C.错误。互相;放在动词前,偏指一方。句意:一个接一个听从我的教化。/一定不会答应你。D.正确。诱导;窗户。句意:何况希望它能顺应人的本性而诱导百姓呢?/我关着窗户居住在这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分出高下”错,由“然此乃一身之有无也,而非通于天下之有无也,而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惑也”“至人则不然,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等可知,李贽批评“本诸身”,主张“因乎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辍”,停止;“劳”,慰劳;“蕃”,使繁盛,使增多;“安吾性”,使生活安定。(2)“条教”,法规、教令;“条教之繁”,定语后置,繁条教;“施”,使用、施行;“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材料二“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可见二者皆不尊重民之“性”,未顺应百姓的要求。②材料一“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材料二“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皆好多发政令扰民。参考译文:材料一: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材料二:道,就是路,不止一条;性,是心的产物,也不止一种。有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官的人,就想要凭借亲身经历而想要让人同他一起前往,因自己种植植物,想要让人和他一同灌溉。因此用讲究礼仪的治理去驾驭不讲礼仪的百姓,对于事理方面不也不也糊涂吗!况且君子治理,是从自身出发;理想人物的治理,是根据百姓来治理。从自身出发的选用的方法一定来自自己,根据百姓需求选用方法的经常顺应民心,他们治理的效果本来已经有差异了。别人与自己不相像。自己拥有的,希望别人也一同拥有;自己没有的,也希望别人一同没有。他的心不是不宽容,然而这是取决于自己有无,而不是通用于天下有无,却想要让一切都用有无之法统一治理,太糊涂了。于是就有复杂的法规、教令,多种刑法的使用,结果百姓的事便一天比一天多了。那些智慧并且贤能的,一个接一个听从我的教化,而那些愚钝无才的就差的远了。于是有了区别德行好坏的法令,而君子和小人从此就分开了。难道不是区分黑白太过绝对,而导致这种情况引发纷争吗?理想的人却不是这样,顺应政事而不改变那里的风俗,顺应人的本性而不违背他们的能力。教化百姓的话已经很熟悉了,也并不想要让他们听到见到新的东西,怕他们不明白而受惊,行动很安定,不想要用规定限制加重他们的负担,怕他们因为束缚而跌倒。如今我治理这个郡,对于善良的人太过宽纵,而痛恨坏人又太过严厉。对于善良的人太过宽纵,好像还可以;而痛恨人的恶行,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恶行呢?这种方法对于自身的修养尚且不能完成,何况希望它能顺应人的本性而诱导百姓呢?15.D(没有衬托)16.①《离骚》写兰草采用象征(或比喻)手法,以兰草象征高洁的品德和人格,以佩戴香草来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②本诗写兰草采用比喻手法,以兰草比喻赵悦门下优秀的人才(或有出息的子孙),以此衬托赵悦的贤德,表达对赵悦的敬意与赞美。【答案】18.示例:①浩瀚无垠(一望无际)②天真烂漫(伶俐乖巧)③年富力强(朝气蓬勃)19.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麦种播进大地”比喻成“融入了母亲的怀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麦苗播种的状态,也为后文生根发芽做了铺垫;②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如“使劲儿”“灿烂的笑容”,将麦苗人格化,体现了麦苗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0.示例一:一辆辆:在语义上表意清晰,写出了拖拉机数量众多的景象;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示例二:一道道:在语义上表意生动,让土壤中的划痕更具画面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示例三:一粒粒:在语义上表意形象,很好地描绘了麦种的颗粒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结合“麦田漫无边际”“翻滚着绿色的波浪”分析,此处是把漫无边际的麦田比喻成无边无际的海洋,与“漫无边际”“翻滚”对应且修饰“海洋”的成语可以是“浩瀚无垠”“一望无际”。浩瀚无垠:水势或地域盛大辽阔,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②处,结合“露出灿烂的笑容”分析,这里是把麦苗写成了孩子,修饰笑容灿烂、茁长成长的孩子可用“天真烂漫”“伶俐乖巧”等。天真烂漫: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伶俐乖巧: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③处,结合前句中“麦田丰硕而美丽”分析,此处是把丰硕而美丽的麦田比喻成一位青年人,所以该处可以填写一个形容青年人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的成语,可用“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等。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麦种播进大地”是本体,“融入了母亲的怀抱”是喻体,把“麦种播进大地”比喻成“融入了母亲的怀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麦苗播种的状态;麦种在泥土中生长就如同孩子在妈妈的爱护下成长,为后文生根发芽作了铺垫。比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传神;“使劲儿”“钻出”“灿烂的笑容”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麦苗人格化,赋予麦苗以人的特点、动作,“使劲儿”“钻出”体现出麦苗顽强的生命力,“灿烂的笑容”体现了麦苗生机勃勃的状态。【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使用叠词,能够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还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另外还起到强调的作用。“一辆辆”“一粒粒”“一道道”都是叠词,语言方面都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一辆辆”修饰“拖拉机”,是“一辆又一辆”的意思,写出了汽车数量众多的景象。“一道道”修饰“土壤”,结合前文“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可知,“一道道”生动地描写出了土壤中的划痕,具有画面感。“一粒粒”修饰“麦种”,突出强调了“粒”,形象地描绘了麦种的颗粒感。【答案】21.①将乡村置于现实中

②缺乏细节

③具有赵树理式创作精神的22.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加点“这”的意思是“这时候”。A.这时候。B.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C.指代比较近的内容。D.指代比较近的内容。参考答案:1.例文:独清独醒虽好,亦不忘与世推移“独清独醒”是人格中坚守自我,不论世事如何动荡,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与世推移”是人格中灵活变通,善于审时度势,随物赋形,和光同尘。因为只坚守而不知变通会变得死板,为时代所抛弃;只灵活变通而放弃坚守则会成为毫无底线之徒。所以,独清独醒虽好,亦不忘与时推移,二者兼具才是真。时代风云变幻,我辈青年应锻造自己意气风发、不屈不挠的坚定风骨。郑板桥着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言甚是,我辈青年就应该拥有这份坚定。观古,陶渊明不愿心为形役,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选择归园田居,“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坚守心中的那篱精神的黄菊。察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的大国工匠张连钢,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方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保持青春永芳华?应趁青丝还未染霜,趁心灵尚未蒙尘,坚定内心的理想,看守心中的月亮,让自己成为惊涛骇浪里屹立不倒、顶天立地的中流砥柱。恰逢百年未见之大变局,适时变化、能屈能伸,更是青年的翱翔之姿。《晋书宣帝纪论》有言:“光与尘同在,时舒卷;鳞潜翼,思属风云。”与世推移,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投机取巧,而是坚守内心前提下的适宜权变。翻开过往,审时如今,颇有深思。如果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誓死维护个人的尊严,还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吗?如果勾践战败后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他还能成功复国吗?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