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王韬在《洋务》中指出:“处今之世,两言足以蔽之:一曰利,一曰强。诚能富国强兵,则泰西之交自无不固,而无虑其有意外之虞也,无惧其有非分之请也。一旦有事,不战以口舌,则斗以甲兵。不折冲于樽俎,则驰骋于干戈。玉帛烽,待于境,惟命之从。不然,讲论洋务者愈多,办理洋务者愈坏,吾诚未见其可也。”这论述()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主张 B.体现了兴办洋务中的策略性C.对欧美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D.找到了富国强兵的正确方法2.1897—1898年,全国多省官员纷纷饬令购阅维新报刊,洋务派高官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后共发布13条饬令予以推广。据统计,湖北、山西两个充分执行推广指令的省份保证了49个府和145个县得以阅读维新报刊。这说明()A.山西、湖北两省在维新变法改革中走在前列B.晚清官方寻求合理化政治革新和统治维系C.晚清政府意识到传统科举已不能维邦强国D.崇尚西学的社会风气完成了晚清民智开启3.1864年,李鸿章在致恭亲王奕訢信中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从中可见李鸿章()A.以退为进的革新策略 B.促成了科举制度的改革C.对洋务事业认识深化 D.未能突破师夷长技藩篱4.下表为1875年部下分通商口岸子口税单发放数。(注:出口税是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商口岸出口时所缴纳的一种税款,以取代货物经过各内地关卡的各种税费,由此可知下表()开放口岸发行税单数货物价格(海关两)汉口92191954822镇江130363305037上海7555940099福州2347311736厦门1309378799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B.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C.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D.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5.在康有为70岁寿辰时,梁启超撰写《南海先生七十寿言》一文,文中写道:“戊戌以后之新中国,为先生实自辟之,今之少年或能讥弹先生,然而导河积石,则孰非闻先生之风而兴者?”作者意在强调康有为()A.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B.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C.致力于推动政治变革 D.冲破了传统思想束缚6.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曾在英国传教士创办的书馆工作,他翻译了大量自然科学及史地书籍,也介绍了西方政治的优点;但他也曾对友人说:“(西人教中之书)其理诞妄,其说支离,其词鄙晦……而欲以是训我华民……必欲务行其说而后止,行之则人心受其害矣。”王韬的言行反映了他()A.救亡图存的坚定立场 B.推崇中体西用的主张C.以夷为师的复杂心态 D.针对文化专制的控诉7.资料显示,1912年上海仅有7家纱厂,此后数年一直维持在6—7家的水准。1919年上海纱厂有11家,1924年则达到24家。棉纱业之外,上海机器缫丝业也发展迅速,1912年丝厂数为48家,1927年增长到93家。以下有关解读,合理的是()A.北洋时期经济有所发展 B.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根本改善8.1945年8月,收到蒋介石三封电报后,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并明确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继续实行三三制原则 B.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C.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9.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10.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对清朝社会进行全面改革的戊戌变法的开始,不久却因戊戌政变而被废止。1901年,清政府又下令实施新政,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等方面基本沿袭了戊戌变法的举措。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逐步深入 B.统治危机不断加剧C.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D.慈禧光绪矛盾化解11.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C.否定了进化论的科学价值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12.1920年,陈独秀指出:“工人劳力所生产的价值,远在他们每日所得的工资以上,这工资以上的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抢去,叫做‘红利’分配了。”而“中国人说的什么红利,工人照例得不着分毫。”这可用以佐证当时()A.中共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B.新文化运动发生思潮转向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大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变,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给予戏剧家创作丰富的原始材料。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大骂娜拉,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断然出走。——摘编自卢暖《戏剧先贤易卜生》材料二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阶段传播概况1915-1927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和北大学生领袖们翻译并全面介绍了易卜生。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演讲时,第一次提出“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1928-1937针对“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不少男女青年离家出走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1937-19451940年戏剧家周贻白出版戏剧《女性的解放》,在结尾明确指出:中国女性要想求解放,只有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据许由、周梦遐《解读经典:百年回眸易卜生》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易卜生作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易卜生作品理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卜生的作品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二: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梁启超希望国家的建立,要既实行宪政,又能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这样的国家的国民必须是“新民”--时时为国家与民族一体化而存在的“国民”“公民”,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摘编自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爱国主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王韬强调中国国家、民众全面兴利后,民富国强,外来者即使有心掠夺也心存顾忌,昔日西方列强动辄欺侮中国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变,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试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兴办洋务中的策略性体现为“中体西用”,“官督商办”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王韬对于“洋务运动”的反思,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之前,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的成就,没有充分认识西方文明的不足,而材料没有体现“对欧美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韬属于早期维新派,强调富国强兵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新闻媒体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19世纪末,晚清官员通过推广维新类报刊来寻求合理化的政治革新和统治维系,B项正确;维新变法1898年才开始,与材料时间并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报刊,与科举无关,排除C项维新报刊有利于民智开启,但民智开启并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抵御外来侵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延续,D项正确;,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制度,不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科举制未改革,科举制改革是维新变法开始的,排除B项;“深化”未能体现,李鸿章仍然主张中体西用,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子口税是外国人向中国内地运销商品和从中国内地收购原料的过程中缴纳的一种税款,反映列强经济侵略深入内地,C项正确;从子口税单发放数看不出交通变化和城市兴衰,排除A项;上海、福州、厦门都是海港,表明海上航运地位重要,不能断定内河航运居于垄断地位,排除B项;从子口税单发放数看不出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从材料“戊戌以后之新中国,为先生实自辟之”“导河积石,则孰非闻先生之风而兴者?”等信息中可知梁启超强调康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先河,B项正确;进入20世纪康有为成为保皇派,思想趋于保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康有为致力于推动政治变革,排除C项;康有为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韬一方面翻译了大量自然科学及史地书籍,介绍了西方政治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西方书籍“其理诞妄,其说支离,其词鄙晦”,存在不足之处,说明王韬学习西方文化的复杂心态,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王韬对西方书籍文化的看法,并未体现救亡图存的坚定立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表明,1912-1927年间,上海纺织业在持续发展,丝织业工厂的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北洋时期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D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45年8月”,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和平建国的主张,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庆谈判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排除B项;材料与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奉优胜劣汰为圭臬,到后来批评天演论,宣扬互助,其主要原因是受一战的影响,知识界有所转变,从对西方文明全盘肯定,到对进化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非社会精英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所有的国人,也没有体现他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据材料“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不久因戊成政变而中断。1901年,清政府又下令实施新政,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等方面基本沿袭了戊戌变法的举措。”和所学知识可知,晚清西学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危机加剧,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实行新政以延续统治,B项正确;西学东渐不是清政府改革科举的主要原因,排除A顶变法成为社会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慈禧光绪矛盾化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人类想求生存,应该互助,受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影响,结合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的变化,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答案:B解析:1920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剥削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已深入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思维中,可作为一个例证说明新文化运动重心传向传播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在1920年还未诞生,排除A项;一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排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1)特点,揭露批判社会现实。历史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工业革命向组深发展:社会问题日益暴露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女权运动的兴起。(2)变化:由侧重于个人解放转为侧重于国家前途和民族解放。影响: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救亡图存):影响中国的戏剧创作。解析:(1)特点:据材料,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大骂娜拉,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断然出走,得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结合所学,易卜生是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揭露批判社会现实。历史背景:据材料“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大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得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据材料“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得出社会问题日益暴露;结合所学从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女权运动的兴起。(2)变化:据材料“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得出由侧重于个人解放转为侧重于国家前途和民族解放。影响:据材料“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出版易卜生专号”得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易卜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据材料“少男女青年离家出走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得出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