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单元导学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单元导学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单元导学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单元导学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单元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实践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学习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测量总课时: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一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难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课前学案自学1、复习:100厘米=()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认真阅读2页至第3页。(1)数学书的长是()厘米还多()个小格;数学书的宽是()厘米还多()个小格;数学书的厚是()个小格;(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是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尺子上1个小格的长度就表示1(),1厘米的长度里有()小格。1厘米=()毫米(4)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小米粒的长度大约是(),我家钥匙的厚度大约是()。3、练习20毫米=()厘米5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8厘米=()毫米6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4厘米7毫米=()毫米2厘米4毫米=()毫米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填空。5厘米=()毫米8厘米=()毫米60毫米=()厘米40毫米=()厘米3厘米4毫米=()毫米6厘米2毫米=()毫米3厘米-10毫米=()厘米17毫米+3毫米=()毫米=()厘米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蜡笔长6()

跳绳长2()粉笔长75(

)一本书的厚度是8()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一块橡皮厚12(

旗杆高9(

)楼房高15()铁钉长40()大头针长3()大桥长200()3、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一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第4的内容,通过动手实践,认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课前学案自学11、知识链接(1)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2)因为尺子上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3)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2、认真阅读第4页的例2。(1)我们量课桌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所以1分米=()厘米(3)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5)在你的尺子上找出2分米,看一看有多长?3分米有多长?(6)想一想:1米=()分米3、有一根1米长的竹子,被熊猫吃掉了60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3、巩固练习(1)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分米()厘米,课桌的长是()分米()厘米(2)5分米=()厘米30厘米=()分米40毫米=()厘米2米=()分米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2、1米-2分米=()分米7分米+3分米=()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95厘米-65厘米=()分米3、3、4、把一条3米的彩带,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彩带的长是多少分米?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课题千米的认识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一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课本第7、8页的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3、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4、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1、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2、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发展对长距离的测量能力。课前课前学案自学学案自学复习(知识链接):1、填空。1分米=()厘米10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2、量一量。()厘米()毫米()厘米()毫米3、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二、自学课本7、8页的内容。1、观察上面的主题图。(1)找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到叶镇还有(),到灵山还有()。(2)今天学习的新单位是()。(3)()也叫公里,是比()大的()单位。(4)说一说生活中遇到过千米吗?2、观察下面的主题图。(1)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运动场()正好是1千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1千米(公里)=()米。(3)互相交流生活中知道的千米。(写两个例子在下边)。3、活动。(1)到操场上走一走,()个100米是1千米。(2)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4、填空。(1)3千米=()米5000米=()千米4500米=()千米()米3千米600米(2)火车每小时行驶12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双人床长2()(3)7000米+8000米=()千米6千米-1000米=()米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人人有见解,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觖决。(兵教兵)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规范引领)质疑探究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如提不出来,教师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5千米=()米8000米=()千米4000米+9千米=()千米10千米-3000米=()米2、3、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练习课导学案设计课题千米的认识(三)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上册单元一课时第4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技巧。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课前学案自学学前准备。1、口答。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二百是()个一。三千是()个一。2、填一填。1分米=()厘米10分米=()厘米=()米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1千米=()米自学探究。出示例53千米=()米5200米=()千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完成以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组织交流活动,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第8页的“做一做”,集体评议。()米2000米()米巩固理解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先独立思考,把结果写在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流答案和方法。最后全班进行集体交流。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快乐填一填。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作单位。10个()米就是1千米;5千米–2000米=()千米小明的房间长约5();一根钉子长约38();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长约1160()。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千米=()米8000米=()千米600厘米=()米60分米=()米8厘米=()毫米7米=()厘米60厘米=()分米9米=()分米1分米=()厘米1000毫米=()厘米=()米想一想:调皮的小蜗牛爬上了一根高6米的竹竿,它白天往下爬3米,晚上往上爬2米。请你算一算,小蜗牛哪天可以回到地面?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5课时《吨的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一课时第5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第11、12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知道1吨=1000千克。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对物体的估计能力。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课前学案自学1、复习: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和()。1千克=()克3000克=()千克1个苹果重100()一袋面粉重25()小方的体重是30()2、认真阅读第11页至第12页。1、情境图中动物们的体重是多少?()2、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3、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4、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2头牛的体重大约重1()。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3、1桶油重100千克,()桶油重1吨。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1头水牛重350千克,()头水牛约重1吨。4、一辆卡车载重3()一条鲸鱼重13()一块橡皮的重量是6()王老师的体重65()一包饼干重约200()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填空。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作单位。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支牙膏重200(

)一桶水重lO(

)一支钢笔重150(

)一艘轮船重50(

)一袋水泥重50(

)一台拖拉机重2(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一只公鸡重3()一枚2分硬币重1()3、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3千克600克4、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那些节水方法?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6课时《吨的认识》练习课导学案设计课题吨的认识(二)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一课时第6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学生主动参与到质量单位的整理与复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3、能用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质量单位间的关系。。课前学案自学1、知识链接(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1吨=()千克,1千克=()克(2)、填空1吨=()千克;3000千克=()吨;1千克=()克;7000克=()千克。2、课堂训练一、基础训练1、教材第13页第1题小结:做这类题,同学们要仔细,判断是不仅要看数字的大小,看单位的大小,记住了吗?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只公鸡重3()一头大象重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3()一个2分硬币重约1()一个西瓜重约3()一匹马重30()3、计算1400千克+600千克=()吨;2700千克+3300千克=()吨;2800千克-800千克=()吨;1吨-500千克=()千克。做题时,一定要注意:()4、拓展练习在()里填上“﹥”、“﹤”或“=”120克()1吨3千克()4克4000千克()4千克6千克()5900克7吨+2吨()8000千克1800千克-800千克()1千克5、一个载重6吨的汽车要运6台机器,每台机器重800千克,一次能运完吗?为什么?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选择(1)1头大象约重()A、4克B、4吨C、4千克(2)1吨的水泥和1吨的棉花相比,()A、1吨的水泥重B、1吨的棉花重C、一样重(3)5千米与6千克相比,()A、5千米多B、6千克重C、无法比较2、我来辨对错(1)爸爸的体重是70吨()(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克()(3)一只公鸡重3000克()(4)一个书包重2000千克()3、在()里填上“﹥”、“﹤”或“=”3吨()4000千克400千克()1吨6吨()600千克7000克()7千克1吨()800吨500克()400千克填空6000千克=()吨9吨=()千克560克+440克=()千克47克-42克1千米-900米4吨-1000千克=()千克2吨700千克=()千克3700千克-700千克=()千克=()吨2400千克-400千克=()吨5、1头大象重6吨,1只黑熊重2000千克(1)大象比黑熊重多少吨?(2)1头大象和1只黑熊一共重多少千克?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第二单元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学习方法:课时安排:7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总课时:第7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设计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二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课本第15、16页的内容,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爱护生物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难点: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课前学案自学学案自学复习(知识链接):1、口算。53+7=76+9=500+700=70+400=60+80=18+4=34+50=20+90=2、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23175864+45+24+19+263、()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二、自学课本15、16页的内容。1、观察15页主题图,了解部分野生动物,我们要爱护野生动物。2、观察下面的统计表。(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写在下面。(3)请试着解决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98+25=98+25思考: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把()对齐,从()位加起,满十向()位进1,十位满十向()位进1。4、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人人有见解,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觖决。(兵教兵)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规范引领)质疑探究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如提不出来,教师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笔算下列各题。2、3、连一连。课后课后反思总课时:第8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导学案设计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上册单元二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理解三位数加法原理,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习重、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课前学案自学一、学前准备。1、开火车口算。36+2470+100300+300500+20035+728+9300+70050+15030+5040-301500+20062+2735+4718+30400-1002、思考: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练一练。38+9397+3586+1434+78板演后集体交流二、自学探究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76+284=(2)积极动脑,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A、估算a观察数字,独立思考。b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c集体交流,说出自己估算的过程。d总结:当我们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的时候也可以用估算。我们进行估算时,一般都把加数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和的范围。(2)探究算法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3)代表发言,说出运算的过程。(4)指导竖式计算。A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组内交流,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3、完成教材18页的“做一做”。165409237549+78+394+565+867————————————————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一、列竖式计算。638+93697+235475+126532+407169+450986+114二、加数64586934297926加数28512467850383和三、解决问题。1、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少儿读物,卖了585本,还剩247本,这批少儿读物共有多少本?2、商店原有南瓜350千克,李叔叔又买进155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瓜?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9课时《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设计课题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2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2、在合作交流中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培养估算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课前学案自学1、复习:1、口算25-8=

36-9=

42-7=

65-6=

74-8=

92-6=500-300=120-60=150-80=210-90=2、笔算904983100-23-34-45-572、认真阅读第22页至第23页。1、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列式?()2、你会估算吗?()小结:在估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可以把三位数看作整百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三位数看作与其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去估算。3、517-348=(千米)517-3489517减348,先算个位,7-8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10,个位上算17-8=9,十位上算()-4=(),百位上算()-()=()。4、你能看着竖式说一说计算过程吗?5、笔算533-347并说出计算过程。小结: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退一,在这一位上加()再减。6、笔算452-366=635-547=462-358=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估算683-215时,683可以看作(),215可以看作(),结果大约等于()。笔算。594-129=415-187=673-475=514-129=274-195=712-594=3、宋庄果园种的果树数量如下图。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4、森林医生。(对的打“√”,做错的打“×”并在方框里改正)452814675-359)()()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10课时《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导学案设计课题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二课时第4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第24页例2的内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养成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课前学案自学1、知识链接(1)口算.80-3=100-10=1000-200900-60=8000-1000=800-50=410-40=700-70=32-15=90-38=61-30=57-19=(2)316487-217-298自己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退位过程.2、自学课本第24页例2507-348=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07-348思考:从个位减起,个位7减8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1)个位:7减8还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2)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3)百位:百位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写1,最后结果是159.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小组成员说出计算过程小结: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百位上退1,十位上一定要用9减。3.尝试练习.302-273=803-659=501-227=602-483=503-339=407-318=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计算408-319=802-597=608-419=805-386=906-868=205-176=2.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六的第1题.3、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11课时《整百数减三位数》导学案设计课题整百数减三位数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二课时第5课时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2、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逐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课前课前学案自学学案自学复习(知识链接):1、口算。16+12=25-7=300-30=300+30=45+15=70-70=18-9=100+30=100-30=700-70=25+7=25-7=63-13=78+22=99+11=2、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708805-146-5763、用200、300、500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二、自学课本24页例3。1、怎样计算500-185?2、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请写在下边,和同伴交流。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500-185思考:个位的0-5不够,向()位借1,()位是0没有向()位借1后再借1给个位当10,()位还剩9,个位是()-()得(),十位是()-()得(),百位借了1还有(),()-()得(),最后得到()。4、请说说用竖式计算整百数减三位数应注意什么?5、笔算。300-126=200-137=900-356=800-239=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人人有见解,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觖决。(兵教兵)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规范引领)质疑探究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如提不出来,教师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笔算。400-345=300-47=500-255=2、课后课后反思总课时:第12课时《加法的验算》导学案设计课题加法的验算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上册单元二课时第6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到算法多样性,并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3.会进行加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方法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习重、难点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课前学案自学一、激发学习需要出示情境图(例1):思考:如何验算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呢?”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想出一个验算的方法吗?汇报验算策略:先验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总价是否正确,再用200元减去购物所花去的钱,就可以验算出找钱对还是不对。二、探索交流检验第一步:先验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总价是否正确。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验算的?“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183?”学生展示其验算方法,教师订正格式。汇报并归纳验算方法反馈练习:P27做一做,教师着重巡视学困生。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一、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368+235= 746+219=285+178= 459+181=638+815= 525+389=2.在表里填上合适的数。加数295459加数503471和7235153、饲养场养羊246只,养的兔比羊多582只,养兔多少只?养的羊和兔一共有多少只?

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13课时《减法的验算》导学案设计课题减法的验算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2课时第7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3、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验算方法。难点: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课前学案自学1、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586+307=259+562=验算验算2、认真阅读第28页。1、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应怎样计算呢?2、要知道找的钱对不对,我们该怎么办?()3、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还可以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小结: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1)用所得的()加上(),看和等不等于();(2)用被减数减去(),看结果等不等于()。4、计算并验算。359-136=408-57=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600-239=345-114=709-573=438-275=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634404—182—1865523183、被减数869602907减数578147298差36925821574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第三单元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过程与方法: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学习方法:课时安排:4课时四边形总课时:第14课时《四边形》导学案设计课题四边形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三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第34页至第36页内容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提高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重点: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难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和联系。课前学案自学知识链接(1)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图形?()(2)观察主题图,找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并指出它在主题图的什么位置?2、自学阅读34页的例1。(1)在这些图形中,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有()(填序号)(事先给图形标上序号)(2)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做四边形,你能试着找出来吗?()(填序号)(3)把你自己找到的四边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找错?(4)组内交流,说出对或者错误的原因?(5)例1中的四边形有()(填序号)(6)观察我们找出的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引导说出“直的”两字小结:四边形的特点是:1、()2、()3、自学课本第35页例2:(1)例2中需要分类的四边形是()(2)你能对这些四边形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吗?按()分:()()按()分:()()(3)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4、找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四边形的?5、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用铅笔涂上颜色)课中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画下来。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一、填空1、四边形的特点是:1、()2、()2、数学课本的封面是()边形,也是()边形。3、方桌面是()边形,也是()边形。二、判断:(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2)有4条边,4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三、下面的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有()(填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四、请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四边形画一个长方形画一个长方形画一个任意四边形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总课时:第15课时《平行四边形》导学案设计课题平行四边形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三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进行正确判断。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之一——具有不稳定性。3、根据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感知,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4、进一步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进行正确判断。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之一——具有不稳定性。难点:1、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进行区分。2、会在方格纸、钉子板上围出或画出平行四边形,会有剪刀剪出平行四边形。课前课前学案自学学案自学复习(知识链接):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二、自学课本37、38页内容。1、这样的图形是()。2、你在生活中,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与你的同伴说一说。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4、5、请你用剪刀剪一个平行四边形。6、伸缩门为什么做成平行四边形不做成其他形状呢?7、请用一个三角形的框架拉一拉,再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具有()性。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人人有见解,自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觖决。(兵教兵)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规范引领)质疑探究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如提不出来,教师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2、3、4、课后课后反思总课时:第16课时《周长》导学案设计课题周长课型新授课年级三年级数上册单元三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多种方法。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让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重、难点帮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课前学案自学一、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出示图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示,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师:(老师逐一出示,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树叶有周长,那这些漂亮的彩色纸片有周长吗?2、汇报交流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一指。(三角形)a、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指的?b、还有谁也会指?C、你为什么指到这里就不再指过去了?师:不管怎么指,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回到起点就是三角形的周长。学生依次指出其他图形的周长。3、师:同学们真细心!也指得很认真!现在我们看看小精灵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4、揭示周长概念。师:学到这,你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生:---------------。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抓住了概念的重点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5、改周长,完善周长概念。师:老师课前也描了一些图形的周长,大家帮老师判断一下,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