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课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课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课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课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6章生物的进化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因为忽视了鸡和蛋在基因组成上的一致性,也忽视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这一重要观点。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的过程,以新种群与祖先种群形成生殖隔离为标志,并不是在某一时刻突然有一个个体或一个生殖细胞成为一个新物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甲同学说:当然是先有鸡蛋了,因为只有生殖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才能遗传给后代,体细胞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也不能影响后者的性状。乙同学说:不对,人们在养鸡过程中,是根据鸡的性状来选择的,只让符合人类需求的鸡繁殖后代,因此是先有鸡后有蛋。讨论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你的答案和理由是什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探讨自然选择直接对象:个体的性状(表型)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和表型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根本对象:种群的基因问题探讨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教材P110)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一个非洲象种群(部分个体)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思考: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4.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的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值。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个体总数种群全部个体数×100%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体色为黑色的基因是A,决定体色为褐色的基因是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求A和a的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a基因频率为:=40%A%=×100%2×AA+Aa2(AA+Aa+aa)a%==60%2×aa+Aa2(AA+Aa+aa)×100%类型一:概念法: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b基因频率=×100%例:在调查红绿色盲时,随机抽查了200人,其中男女各100人。女性患者1人,携带者3人,男性患者4人。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Xb=1×2+3+4100×2+100

×100%=3%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数目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100%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类型二: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亲代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配子的比率A()A(

)a(

)a()子代基因型频率AA()Aa()aa(

)子代基因频率A()a()30%30%30%10%36%48%16%60%40%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亲代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基因频率A

a

36%48%16%60%40%36%16%48%60%40%60%40%36%48%16%60%40%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到下一代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定律,也叫遗传平衡定律。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类型三: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当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①种群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自然选择对体色性状没有作用;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不会改变。设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且: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

(p+q)2=p2+2pq+q2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5个条件都成立吗?遗传平衡群体无法进化怎样进化?先打破平衡种群较小不自由交配有突变有自然选择有迁入、迁出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区域

甲80182乙2890B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可遗传的变异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①

突变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由于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例如果蝇一组染色体上约有1.3×104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2×1.3×104

×108种群=2.6×107(个)个体×10-5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②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新的等位基因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基因重组种群中出现大量随机的、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形成生物进化丰富的材料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其幼虫叫桦尺蠖)。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③生物的生存环境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提出问题: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呢?作出假设:

。探究思路:创设数字化问题情景的方法探究1870年,桦尺蛾种群基因型频率为SS10%,Ss20%,ss70%。S基因的频率为2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使得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③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基因型频率SS10%11.5%Ss20%22.9%ss70%65.6%基因频率S20%23%S80%77%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升高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70.7%26%29.2%14.7%56.1%60.9%26.1%73.9%29.3%13.1%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会。因为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导致其个体数减少,影响出生率。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体色),而不是基因型,基因型并不能在自然选择中起直接作用,因为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对点练1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BA.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例2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以灰色为主。工业革命污染后,当地桦尺蛾体色几乎全为黑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A.工业革命污染导致桦尺蛾种群出现黑色变异B.桦尺蛾种群的全部基因型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不同体色桦尺蛾的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自然选择的方向有可能发生改变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线,将培养基分为四个区,标号将细菌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①号区域中央放置不含抗生素纸片②③④号区域的中央分别放置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并取平均值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并重复以上步骤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越来越弱。抑菌圈直径/cm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12.261.891.6222.411.911.6732.421.871.69平均值2.361.891.66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数据结果是否支持“耐药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说法?支持。抑菌圈边缘生长的可能是耐药菌。在本实验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在本实验条件下,一般来说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变异在此环境中就是有利变异。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后果?变异在前,选择再后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a.增强细菌耐药性,b.不良反应繁多,c.菌群失调例3

(2023·广西联考)国家多次下达“抗生素使用限令”,其原因是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也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致使现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如再不采取行动,终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CA.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细菌一般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偶尔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滥用抗生素是对细菌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D.滥用抗生素可使细菌耐药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耐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只要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一定发生了进化,但是进化一定形成新物种吗?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两种桦尺蠖还是不是同一物种?是同一物种(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生育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杂交马(2n=64)驴(2n=62)骡(2n=63)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是一个物种?为什么?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吗?杂交马(2n=64)驴(2n=62)骡(2n=63)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东北虎华南虎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隔离:不同群体间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的常见的方式:生殖隔离地理隔离长期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不同岛屿的环境有较大差别,比如岛的低洼地带,布满棘刺状的灌丛;而在只有大岛上才有的高地,则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与南美洲大陆的距离为160~950km。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

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阻断突变、基因重组和种群出现差异差异进一步加大隔离新物种形成地理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基因库生殖基因交流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的形成方式

朝着不同方向发生改变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自然选择2自然选择1地理隔离原种变异1变异2变异类型1变异类型2新物种新物种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库差异导致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渐变式: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爆发式爆发式物种的形成方式物种A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杂交染色体加倍物种B无需地理隔离,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二者联系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新物种产生的过程

中一定存在进化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例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不定向的变异不利变异(基因)有利变异(基因)淘汰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定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突变、自然选择等。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多次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