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教案_第1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2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3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4页
17孔子拜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教学课时两课时☜☜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句导读:文章开头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yuān)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❶,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①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孔子决意拜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jiān)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②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③这句话是怎样写老子的?]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句导读:这句话是对孔子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dān)先生吧?”[④远近闻名的孔子对老人行礼,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nà)闷。[句导读:句中的“——”表示声音的延长。]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⑤“连忙”“拜见”“收下”这几个词语表现了什么?]老子说:“你就是仲(zhònɡ)尼(ní)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⑥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⑧“每天”“随时”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háo)无保留地传授(shòu)给他。[⑨“毫无保留”表现了什么?]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人们佩(pèi)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句导读:这句是对全文的总结。]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知识点详解☜❶曲(qū)阜:位于山东省,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①从孔子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中,可见他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②重点句解析:讲孔子拜师的旅途之苦。“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终于”表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③这句话描写了老子的年龄、穿着、外貌,以及初次见面时给人的感觉。④从对孔子的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老师格外尊敬。⑤表现了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表现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突出了孔子求学的真诚。⑥可以看出老子为人谦逊温和。⑦重点句解析: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他谦虚好学的品质。⑧说明孔子学习态度很认真,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⑨表现了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挂图或课件。2.查找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播放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也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21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授品(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风尘仆仆(púpú)纳闷(mèn)(3)注意下列字的笔画。尘: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没有钩。迎:半包围结构,里边是“”,不要写成“”。授:左右结构,右边是“受”,不是“爱”。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所组的词语。4.理解词语。渊博:(学识)深厚广博。日夜兼程:昼夜不停地赶路。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辛苦劳累的样子。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露天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5.细读课文。(1)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然后完成填空。孔子决意拜师——()——()。(决意拜师—艰辛前往—认真求学)(2)读了孔子求学的过程,哪儿令你最受感动,哪儿令你印象最深?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为下节课学习留下思考空间)1.孔子是一位古人,和学生们的时代距离比较远。有的学生对孔子一无所知,所以在课前教师让学生们去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进行自学,这对课堂上学习本课有很大的帮助。2.开始讲课后,教师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2·1·c·n·j·y3.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理解词语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和一个自由表现的环境。在体会孔子拜师所遇到的艰辛时,引导学生透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意思,力求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趣味。www-2-1-cnjy-com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的崇敬之情。2.通过学课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投影,查找、搜集到的孔子的名言警句。一回忆课文内容1.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说说本文的记叙顺序。2.孔子的哪些做法让你最感动?谈谈你对孔子拜师的看法。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师前是个怎样的人?(远近闻名,谦虚。)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孔子拜师过程中的表现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出示句子,谈谈你对加点字词的理解。(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为了求学,不怕路途遥远、生活艰苦、旅途疲劳,坚持走了几个月,最后到达老师的住地——洛阳。孔子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2-1-c-n-j-y(2)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对老师格外尊敬、有礼貌。(3)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说明了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表达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认为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孔子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3.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劳苦的人。4.再读这些句子,读出对孔子的称赞。5.谈谈你对老子的看法。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一下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子珍惜人才,甘为人梯,是个无私的人。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7.出示孔子的名言名句,体会深刻含义。三拓展活动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来源:21cnj*y.co*m】1.分小组合作学习。2.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活动。3.商订方案,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搜集资料。4.绘制成小报,全班展示。1.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关键的一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展开教学。【出处:21教育名师】2.在整节课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就鼓励他们胆子大点儿。3.一篇文章要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学会取舍,合理取舍的同时更要会抓住重点。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1.看拼音,写词语。děnghòu等候nàmèn纳闷huānyíng欢迎chuánshòu传授fēngchénpúpú风尘仆仆yǒngwúzhǐjìng永无止境2.照样子,改正错别字并组词。例:闻明(闻名)(明亮)仆素(朴素)(仆人)品形(品行)(形状)传受(传授)(受苦)3.读一读,并抄写积累。(1)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2)敏而好学,不耻(chǐ)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zāi)!

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1)“风餐露宿”说明了(③)①孔子没有地方住。②孔子没有饭吃。③孔子一路上非常艰苦。(2)日夜兼程表明了(②)①孔子白天晚上都在赶路,没有休息。②孔子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了他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5.“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自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孔子及其思想体系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21教育网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余人名气很大。孔子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终生倡导儒学,再经过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其思想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来源:21·世纪·教育·网】孔子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21·世纪*教育网二老子及其思想体系老子,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今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好学,年纪老了,仍然不放松学习。《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却对它很感兴趣,一遍不懂,反复再读,直到读通为止。这样,孔子对于《易经》不但进行了研究,并把研究心得写成十篇文章。由于孔子认真钻研《易经》,竟致“韦编三绝”。韦,是一种柔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