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夏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西夏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35分)

1.默写古诗文。

世间的水千姿百态,当其流经文人骚客的心上,自然也牵引出万千情愫。孔子面对流淌的河水,感慨时间流逝、生命短暂(1)“______,______(《论语》)"。在王湾笔下,水沉稳辽阔,帆船顺风而行(2)“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笔下的水又化身为如麻的秋雨,与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一起涌入秋池之中(3)“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少年谭嗣同借水表达对冲破罗网、个性解放的渴望(4)“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晚年的陆游则将水化作风雨之声,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5)“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水亦柔亦刚,可寄愁思,可抒壮志。

【答案】①.逝者如斯夫②.不舍昼夜③.潮平两岸阔④.风正一帆悬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巴山夜雨涨秋池⑦.河流大野犹嫌束⑧.山入潼关不解平⑨.夜阑卧听风吹雨⑩.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逝、昼、阔、帆、悬、涨、犹嫌、潼、阑”等字词容易写错。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成语。

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不能①(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读书更不能把知识②(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③(心无旁骛/旁若无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受益无穷,④(甘之如饴/甘心情愿),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1)根据括号里的解释依次写出①②处的成语。

①______②______

(2)给③④处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1)①.不求甚解②.混为一谈

(2)①.心无旁骛②.甘之如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积累。

①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可以推断出这个成语应该是“不求甚解”。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读书或学习只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不进行深入的研究或探索。

②根据括号内的解释“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可以推断出这个成语应该是“混为一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把性质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来对待或处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旁若无人:指好像旁边没有其他人一样。形容自行其是,不为他人左右。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

③处,在此形容集中精神读书,应使用“心无旁骛"一词。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甘心情愿,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同“心甘情愿”。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④处,在此形容读书是自己感觉到快乐,应使用“甘之如饴"一词。

3.名著阅读。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探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1)以上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______。这部小说主题多样,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

(2)下列有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销生死簿②龙宫借宝③自封“齐天大圣”④受封“弼马温"

⑤被烧炼丹炉⑥闯祸蟠桃园⑦受困五行山

A.②④①⑥⑤③⑦B.②①④⑥③⑤⑦

C.②①④③⑤⑥⑦D.②①④③⑥⑤⑦

(3)《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所写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请结合节选文段的内容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特点。

【答案】(1)①.吴承恩②.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2)D

(3)孙大圣不惧天兵天将,与之打斗,体现了他桀骜不驯、本领高强的性格;以一敌众,毫不畏惧,体现了他英雄过人,英勇无畏的性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小说的宗教外衣,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据此概括作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西游记》“大闹天宫”情节概括: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由于没有趁手的兵器,便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神针,并改名“如意金箍棒”。又向四海龙王强索披挂,之后扬长而去。故②是第一;四海龙王敢怒不敢言,告上天庭。孙悟空阳寿尽,被勾魂至阴曹地府。猴王大闹阎王殿,损毁生死簿,导致山中常有长命猿猴。故①是第二;天庭在太白金星建议下招安孙悟空,封强马温。故④是第三;孙悟空嫌官小第一次闹天宫返下天庭,在来投奔的独角鬼王建议下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击败由托塔李天王领导的天兵天将,声威大震。天庭再次招安,封“齐天大圣”,有官无权。故③是第四;齐天大圣搅蟠桃盛会,盗了金丹。自觉不妙,逃回花果山。故⑥是第五;天庭发十万天兵天将剿逆,不能胜之。后齐天大圣被二郎真君在太上老君协助下擒获。花果山实力被瓦解,七十二洞妖王被擒,众猴妖死伤惨重。孙悟空金刚不坏,无法处死。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期间被熏出火眼金睛,落下了怕烟的病根。故⑤是第六。逃出并打翻八卦炉后,掉出的煤块掉落人间化作八百里火焰山,看炉童子被贬做火焰山土地神。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饥服铁丸。故⑦是第七。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可知,孙悟空承认自己所为,体现了他敢做敢当的性格;

结合“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可知,孙悟空不惧天兵天将,与之打斗,体现了他桀骜不驯、本领高强的性格;

结合“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可知,孙悟空以一敌众,毫不畏惧,体现了他英雄过人,英勇无畏的性格。

4.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的8个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弃医从文师徒唤醒国人西天取经树人终成正果东洋求学同心协力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答案】①.西天取经②.师徒同心协力终成正果③.东洋求学④.树人弃医从文唤醒国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

首先通读所给词语,涉及《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西天取经”和“东洋求学"相对,均为偏正格式;“师徒”对“树人”,均为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心协力”对“弃医从文”,均为并列短语;“终成正果”对“唤醒国人”,均为动宾格式。根据“仄起平收”确定上联为:西天取经,师徒同心协力终成正果;下联为:东洋求学,树人弃医从文唤醒国人。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突出中心呢?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另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对比手法等。

①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

②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③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④要围绕中心选材

⑤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A.①⑤②④③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文章前半段是在说明“中心"的重要性,③句阐明观点,①句和⑤句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观点,通常习惯以正面论证为先,故前三空顺序为③①⑤。再观察②④两句,从逻辑上思考,应先“选材”后“安排好内容”,即④②。所以句子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选D。

6.“最是读书能致远,人间至味是书香。”校读书月活动准备开展以“读时代新篇、创文明典范"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的阶梯】

(1)请同学们用正确、规范的正楷字将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__,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文化的闹钟】

(2)对于中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观点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城市的雅集】

(3)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风貌。下面是关于图书馆功能的介绍,请你修改。

【甲】图书馆是整理、搜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是国家发展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心、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乙】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等……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①【甲】处画线句词序不当,应将______与______顺序调换。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1)(2)

示例一(倾向于读经典的书)我倾向于读经典的书。经典书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人生,《论语》则教导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阅读这些书籍,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示例二(倾向于读流行书)我倾向于读流行的书。流行书籍通常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热点和趋势,如科幻小说《三体》就引发了我们对宇宙和文明的深刻思考。此外,流行书籍往往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当然,我也认识到经典书籍的价值,但我认为在追求时代前沿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流行书籍的阅读。

(3)①.整理②.搜集③.“……"省略号④.“。”句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注意“勤"径”的写法。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这个题目探讨的是中学生应该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给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读经典的书或读流行的书。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这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对于阅读目的、阅读价值以及阅读选择的理解和判断。答题指导:(1)明确观点:首先,考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倾向于读经典的书还是读流行的书。(2)阐述理由:接着,考生需要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理由可以包括书籍的内容价值、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阅读体验等方面。(3)举例说明:为了增强说服力,考生可以举出具体的书籍或阅读经历作为例子。(4)注意平衡:虽然题目要求选择一种观点,但考生在阐述时也可以适当提及另一种观点的合理性,以显示自己思考的全面性。

示例(观点A):我倾向于观点A,认为中学生应该多读经典书籍。经典书籍是历史的积淀,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永恒的。通过阅读经典,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经典书籍还能提供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因此,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多读经典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个人素养。

示例(观点B):我也可以理解并接受观点B,即中学生可以适当阅读流行书籍。流行书籍通常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热点和趋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阅读流行书籍有助于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新鲜事物,培养时代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学生应该忽视经典书籍的阅读,而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结合经典与流行,中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问3详解】

(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甲】处画线句词序不当,应将“整理"与“搜集”顺序调换。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在中文标点使用中,当“等"字已经表示列举未尽时,通常不需要再加省略号,因为“等”字本身就具有列举未完、还有其他类似项的意思。所以,这里的省略号是多余的,应当将其改为句号“。"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2022年银川市初中生参加体育运动原因的调查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2022年冬奥会赛场上,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冰球健儿矫健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短道速滑选手的身姿则展现着速度之美。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进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体育带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认真阅读材料一中的图表,请写出你的发现。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有哪些育人功能。

【答案】(1)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为应对考试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其他功能未充分体现。

(2)①获得审美体验;②合作意识(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③锤炼意志;④规则意识(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材料一图表头是“2022年银川市初中生参加体育运动原因的调查”,其中“应对体育中考测试”原因,占比最大,70.9%,其次是“强身健体"原因,占比才10.5%,其它项占比都远远不如“应对体育中考测试”,由此可看出: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为应对考试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其他功能未充分体现。

【小问2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

根据材料二在“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可知,人们能从体育获得审美体验;

根据材料三中“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可知,体育能锤炼学生意志,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根据“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进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体育带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可以,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根据“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可知,在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

高风,宇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①田曝②麦于庭令风护鸡。时天暴雨,而风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风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风》)

【注释】①尝:曾经。②之:到……去。③曝:晒。④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静以修身静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

(3)年与时驰驰:______

(4)风方悟之悟:_____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风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风护鸡。

11.【甲】文中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乙】文说一说这句话在高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8.①.宁静专一②.增长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明白

9.(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高凤手持竹竿,口诵经书,没有察觉到雨水流到麦子里。

10.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11.①高凤一心通读,从白天到夜晚一直都不休息;②心无旁骛,专心读书。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宁静专一。

(2)句意: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3)句意:年岁随着时间极速逝去。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4)句意:高凤才明白过来。悟:明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非:如果不能。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宁静专一。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2)凤:高凤。持:拿着。诵经:诵读经书。觉:觉察。潦水:雨水。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是:他的妻子曾经到田中(去劳动),晒了麦子在庭院,叫高凤护鸡,这个句子包含三个分句即“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因此可断句为: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才须学”的意思是:才干来自学习。根据乙文中的“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可得:高凤一心通读,从白天到夜晚一直都不休息。根据“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可得:他心无旁骛,专心读书。这便是诸葛亮所说的“才须学也"。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年轻做学生时,家中以种田为业,而高凤专精诵读,从白天到夜晚一直都不休息。他的妻子曾经到田中(去劳动),晒了麦子在庭院,叫高凤护鸡。这时天下暴雨,而高凤手持竹竿,口诵经书,没有察觉到雨水流到麦子里。妻子回来感到奇怪,问他,他才觉悟。后来(高凤)成了名儒,于是在西唐山中教授门徒。

(二)(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1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就是“旅馆”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B.“寒灯"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作者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自己增添新的白发。

D.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深思苦调,表达直接,感人肺腑。

13.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2.D13.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内心孤独寂寞;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故乡今夜思千里"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诗歌大意: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由此可知,本诗时间——除夕之夜,季节——冬季,地点——旅馆,人物情感——思念故乡。“转凄然”的意思是:变得凄凉悲伤。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诗人心境变得凄凉的原因是自己一人客居旅馆,又在除夕夜,平添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又隐含着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三)(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邻居老郭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文中提到的两件事。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16.联系全文,分析“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含义。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喜鹊“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的情形,既写出了喜鹊的食美情态,又为老郭儿子的“急了”“不由分说"的出场方式埋下伏笔,极具生活情趣。

B.第④段描写的“轻轻敲门”“蹑手蹑脚"等细节动作,是女乘客良好教养的体现。

C.文章主要通过两件普通的见闻小事,突出有教养就是会教育孩子和叠被子。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突出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标签的深刻主题。

18.相信你也是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孩子,你做过哪些能体现一个人良好教养的事情呢?请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答案】14.①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他。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还认真整理床铺

15.动作描写,细致描写出她整理床铺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女人高尚素养的赞美。

16.示例: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标签;教养体现在一个人言行举止的时时处处17.C

18.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①段“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邻居老郭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②段“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概括可得: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他;

结合④段“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⑥段“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概括可得: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还认真整理床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第⑥段画线句“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中的“抻平"抻舒展”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细致描写出她整理床铺枕头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这位女士教养的赞美。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选文描述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他,以及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还认真整理床铺两件事,并得出“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名字"这一结论。因此标题可理解为:好的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其他人尊重,甚至敬佩。生活中对于那些有好的教养的人我们都会不自觉的露出微笑,表示自己的好感或赞赏。因为有这样的人社会才越来越好,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周围的人更快的接受。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文章主要通过两件普通的见闻小事,突出有教养就是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是有文化和有品德的修养。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列举一例自己生活中能够体现出良好教养的事例即可。

示例:在公众场合我会尽量低声的讲话,会爱护周围的公物,会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等。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9.请梳理文章内容,并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片段。

描花前准备→①______→②______→“我”画猫→③______

2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揣摩加点词“结了仇"在文中的意思。)

(2)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1.通读全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祖母的形象。

22.说说文章以“描花的日子”作为标题的作用。

2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材料一:

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

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答案】19.①.母亲和祖母描花②.父亲画草③.大家共同画梅花

20.(1)侧面衬托,生动地写出了秋天里躲过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写出了我们去场子里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同时也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伏笔

21.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22.①概括了文章一家人在寒冬时节在家其乐融融地描花主要内容;②表现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喜爱和怀恋;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第③段“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概括可得:母亲和祖母描花。

二空,结合第⑦段“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概括可得:父亲画草;

三空,结合段“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段“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概括可得:大家共同画梅花。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结了仇"本意为结下仇恨。结合“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可知,“结了仇"一词运用侧面描写,形象写出我们在秋天躲过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到果园偷摘果实的情形,侧面表现出我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2)结合“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中的“思考"研究”可知,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写出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同时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⑥段“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⑦段“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等内容可知,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温柔善良、勤劳能干、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结合②段“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③段“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⑤段“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段“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等内容可知,全文围绕描花这一内容展开,标题“描花的日子"概括了文章一家人在寒冬时节在家其乐融融地描花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标题“描花的日子”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温馨和睦家庭氛围的喜爱和依恋;此外,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主观表达

结合段“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可知,作者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结合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可知,材料一意在说明幸福暗含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结合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可知,这一调查反映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据此可知,我认为幸福就是平平淡淡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三、作文(45分)

24.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草长莺飞,鲜花绽放;父母教诲,友人关怀;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件普通的物品……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小助手】先选定触动内心的人、事、物;再想一想写作目的是什么,是抒发情感还是启发思考;然后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安排好顺序。

要求:(1)在写作前,列好提纲;(2)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那抹笑触动了我的心灵

那抹笑,如阳光般照耀心房;那抹笑,如春风般滑过眼睑;那抹笑,如澈水般流过心际……

阳光般笑

我踩着泥泞,艰难前行,隐约瞧见那抹阳光般的笑……为了那抹笑,不惜一切,奋勇前进。那抹笑似是鼓励,也是安慰,你笑意盈盈,温暖了我的心房,触动了我的心灵。那抹笑,令我为之魂牵梦绕,以至于自己在迷茫中重新找到方向。不管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当自己受伤时,那抹笑激励着我不能停止;当自己难过时,那抹笑如阳光般射进我的心房;当自己快乐时,那抹笑如诗画般意的深藏……那抹笑随我欢喜随我忧。因为有了那抹笑,我不再迷茫;因为有了那抹笑,我不再彷徨;因为有了那抹笑,我不再无助……

春风般的笑

我踏着步履,点滴前行。即使是一丝进步,你也会欣慰的笑。如今,那抹笑也变得深沉,我越渐繁茂,您日渐衰老。您的那抹笑,依旧美丽,只是添上了那细微的皱纹。那抹笑,令我充满干劲,那抹笑令我充满活力,那抹笑令我如沫春风。我总觉得,那抹笑付出了太多,令我无以回报;我总觉得,欠了那抹笑太多太多……

明镜般的笑

我滑向天空之际,您笑容依旧。那抹笑何时变得这般温柔,这般平静。或许,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抹笑,那抹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笑。妈妈,您的笑容依旧,只是添上了两丝鬓白。那抹笑变幻无常令我心里由衷佩服。妈,您的那抹笑令我久久不能释怀。您的那抹笑就一直一直挂在您女儿的面前。直得何时,您才能无忧无虑的笑?怎样才能对得起您那抹淡而深的笑?那抹牵挂我的笑,那抹欣慰的笑,那抹意味深长的笑,那抹如明镜般的笑……

那抹笑,美丽温柔。只是经历了一些沧桑,一些荆棘。母亲,为何你能为我而笑?即使再难过,您也深藏于心,不肯吐露。曾经,您的那抹笑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现在,您的那抹笑给了我如火的活力,让我明白您的爱是那般的深刻!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以及经历过许多强烈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题空白处需要补充的就是触动了我心灵的对象。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父母师长、山川树木、虫鱼鸟兽、社会现象及热点焦点等都可。从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件或几件心灵被不经意间触动的事件来叙述即可。重点需表现自己产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影响。

二、选材构思。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感,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可采用“追果溯因"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探索“前因”和“后果"。先看对“前因”的探索:①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人、物还是事?触动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②我的心灵被触动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再看对“后果"的探索:①心灵被触动的结果,使我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②我对触动我的人或事持怎样的态度?颂扬还是贬斥(倾向于颂扬。)如此向前往后追索,思维很快就展开来了。然后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的心灵"的思想情感,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这样“触动”我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触动"的过程就具体了。从作文提示语可以得到提示,可从两方面选材。一是历史角度,看过的书、电影、电视等各种历史事件和各类历史人物等。如可写“司马迁,触动我的心灵”颂扬战胜困难、直面苦难的坚毅精神;另一角度是从个人身边生活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父母师长、山川树木、虫鱼鸟兽、社会现象及热点焦点等。如可写“不羁的雄鹰,触动了我的心灵"传递出对坚忍不拔精神的肃然起敬。“母爱,触动我的心灵”,表现母爱的伟大。“老师,触动我的心灵”,讴歌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乡情,触动我的心灵”,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爱心,触动我的心灵”,歌颂社会新风尚。“赛场搏击,触动我的心灵”,赞颂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等等。要求写记叙文,可以根据写作的文体要求,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西夏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35分)

1.默写古诗文。

世间的水千姿百态,当其流经文人骚客的心上,自然也牵引出万千情愫。孔子面对流淌的河水,感慨时间流逝、生命短暂(1)“______,______(《论语》)"。在王湾笔下,水沉稳辽阔,帆船顺风而行(2)“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笔下的水又化身为如麻的秋雨,与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情一起涌入秋池之中(3)“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少年谭嗣同借水表达对冲破罗网、个性解放的渴望(4)“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晚年的陆游则将水化作风雨之声,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5)“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水亦柔亦刚,可寄愁思,可抒壮志。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成语。

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不能①(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读书更不能把知识②(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③(心无旁骛/旁若无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受益无穷,④(甘之如饴/甘心情愿),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1)根据括号里解释依次写出①②处的成语。

①______②______

(2)给③④处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③______④______

3.名著阅读。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探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1)以上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______。这部小说主题多样,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

(2)下列有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销生死簿②龙宫借宝③自封“齐天大圣”④受封“弼马温"

⑤被烧炼丹炉⑥闯祸蟠桃园⑦受困五行山

A.②④①⑥⑤③⑦B.②①④⑥③⑤⑦

C.②①④③⑤⑥⑦D.②①④③⑥⑤⑦

(3)《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所写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请结合节选文段的内容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特点。

4.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的8个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弃医从文师徒唤醒国人西天取经树人终成正果东洋求学同心协力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突出中心呢?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另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对比手法等。

①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

②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③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④要围绕中心选材

⑤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A.①⑤②④③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④②

6.“最是读书能致远,人间至味是书香。”校读书月活动准备开展以“读时代新篇、创文明典范"为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的阶梯】

(1)请同学们用正确、规范的正楷字将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__,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文化闹钟】

(2)对于中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观点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城市的雅集】

(3)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风貌。下面是关于图书馆功能的介绍,请你修改。

【甲】图书馆是整理、搜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是国家发展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心、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乙】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等……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①【甲】处画线句词序不当,应将______与______顺序调换。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2022年银川市初中生参加体育运动原因的调查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2022年冬奥会赛场上,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冰球健儿矫健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短道速滑选手的身姿则展现着速度之美。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进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体育带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认真阅读材料一中的图表,请写出你的发现。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有哪些育人功能。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

高风,宇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①田曝②麦于庭令风护鸡。时天暴雨,而风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风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风》)

【注释】①尝:曾经。②之:到……去。③曝:晒。④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静以修身静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

(3)年与时驰驰:______

(4)风方悟之悟:_____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风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风护鸡。

11.【甲】文中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乙】文说一说这句话在高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二)(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1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就是“旅馆”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B.“寒灯"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作者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自己增添新的白发。

D.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深思苦调,表达直接,感人肺腑。

13.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邻居老郭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