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
教师特此整理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
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
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
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
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
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
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
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一、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别回答)
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
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二、信息的获取
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
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
(生回答)
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
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
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
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
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
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
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
(生讨论)
游戏:猜词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
理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
化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
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
辨信息的真假。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2主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内
容:2006年以来,随着我校数字化校园环境的日趋完善和信
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校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
教学模式作为老师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把有效提升课堂
教学效率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我们研究的不竭动力。为了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改变
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我们在提高师
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理念方面开展了很多活动和研究工
作:
一、开展“五百工程”,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多媒体教学系统能为我们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
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
用,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可创设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环境,
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了提
高信息技术的作用,我校对老师进行了多次全员培训,每学
期期末都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要求老师每人至少上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讨课。经过全体教师
的努力,我校顺利实现了“五百工程”:教师100%会使用多
媒体,100%会自制课件,100%教师购置电脑并联网,教师100%
每学期上信息技术研讨课;全校学生100%掌握计算机操作,
有的还是计算机能手和高手。通过“五百工程”,我校最大
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作用,电子备课成了老师们的主要
备课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室是老师和学生们排队等候的教
室。
二、开展“八项特色活动”,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整
合能力
(1)每周两节的教研组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下有效的集
体备课模式
我校教师人数多,教研活动整齐划一难以管理,效率低
下。于是我们独辟蹊径,将各教研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
分时间段教研,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讨不少于两
节课,有中心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统一教学进度,解决
常规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集体备下周的课,要求到下周一
早晨第一节课必须将下周的指导练习稿统一发到备课组每
位教师的手中,指导练习稿包括教师上课必须对学生指导的
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指导练习稿有编制者
和审核者,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指导练习稿的有效性;安
排备课组内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课一律要求以信息技术为
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还要进行组内评议。这些看
似平凡的每周研讨“小中见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
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校内集体交流活动,总结整合过程中的
经验
除每周的教研组集中学习研讨外,我校几乎每月都要开
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不同学科在整合中取得
一定成绩的老师做交流,如我们先后请本校骨干教师陈文志
副校长、王昌华副校长、王华、光善慧、施凤华、孙敦荣、
许静、袁慧丽、马俊、陆凤庆、刘晖、郭亚峰、朱瑞丰、朱
仁举、康海平、杭旭等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个方面和
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
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
体备课模式也在交流中逐渐得以完善。
(3)每学期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整合研究
视野
学校经常把老师们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
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我校与
韩国大山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通过
这些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带回来,结合我
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东北师大还组织我们与上海、长春、
连云港、吉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2006年
11月、2007年11月、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0年
9月、2011年9月我们六次开展比赛交流,我校有十六位教
师获一等奖,六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2008
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后两次派教师到江苏洋思和东庐学习
(共三十多人),花费近五万元,学习他校的集体备课的先进
经验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己
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
些学校进行交流和展示,如:肥西高刘中学、合肥市十一中
学、41中、铜陵市第十二中学、蒙城双剑中学、众望中学、
32中、30中、六安裕安中学、合肥一中等多所中学这些校
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学校间的友谊,也锻炼了我校老师的研
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
己,深化教学研究。
(4)“请专家走进校园”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整合
水平
学校经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
东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
师进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
请省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
座,请网络专家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实践
能力”讲座,聆听科技创新专家周又红老师的呼唤与启发等。
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广了教师
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开展月月展示课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
有效教学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一
般安排20至30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
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展开,每次活动多媒体教室
座无虚席,前来观摩的不仅有我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全区兄
弟学校的教师,每节课后,同组教师必须进行研讨,这一活
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教研,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
学习、展示和研讨交流的机会。如2011年4月份,我们开
展了20多位初三教师的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又开展了
30多位教师的期中展示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
师展示课活动,10月份开展了26位星级教师展示课活动,
11月份开展了30多位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
29位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蕴育着无限
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
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学模式日趋成熟,使38中的教师群
体在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6)开展教师每节课反思、学生每日反思活动,细化整
合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工为了促进教师
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
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
习和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别给全体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
以书面作业的方式呈现,开学以后全校教师分组对假期的学
习进行交流。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
求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
随笔定期发至科研处邮箱,仅2010年一年,共收到教师发
来的学习体会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大批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
长。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
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
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
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
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
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
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
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学生们通过对一天学习的整理和反思,不仅能及时地找
出知识的缺漏,而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有针对性
地和老师直接交流或利用网络交流,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7)建立了专题网页,开通了博客论坛,积极交流整合
心得
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我校及时开通了
“38中科研专页”博客论坛,设置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积
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得
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
效性。
(8)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
我校的研究中有一种特殊的研讨任务,是积极利用信息
技术的有效资源,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是结合课标,
结合学生实际,研讨期中、期末、单元试卷的编写,除了期
末七、八年级的试卷由区教研室领导组织外,瑶海区的所有
中学,包括安徽省的近一半学校,用的都是我校教师编写的
试卷。试卷的编写特别体现教师的全面素质,无论改编题,
还是原创题,都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教研内涵和底蕴。我校很
多老师通过这一活动,自身素质得到了有力的提高,通过这
一活动,更加强了自我研修的意识和习惯,一批教师在这一
活动中得到了提升;其次,为了实现“区域教材校本化,校
本教材班本化,班本教材个性化”,我校积极利用课题研究
这一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读本。本学年,我们已开
发和正在开发的校本教材有《清弦》、《和风》、《读中华经典,
做文明少年》和《心雨》。
三、开展“四类创新”活动,紧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中的特色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美术、生物、物理等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
能力落于实处,于2006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
组建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年从H月开始训练
至第二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
从开始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
队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07年12月学校精选部分优秀老师,组编为一个科技
创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
力强的老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
科幻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成
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除集体交流指导外,
还不失时机地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
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信息组每年从9月份刚开学开始,便利用午休时间组建
七、八、九三个年级的编程小组,集中进行培训,课题组成
员每周进行一次研讨,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思维能力,如何将我校的编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们
还积极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向专家们远程请教,多人次取
得国家、省、市大奖。
(4)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形式创新比赛
从2006年至今,各学科针对自身的研究,拓宽了研究
范围,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
项比赛,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
素质,展示了教师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比如每学年我们都要
开展一次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航模比赛、班级网页
制作比赛、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比赛、作文比赛、教师现
场课件制作比赛、师徒结对比赛等活动。数学子课题组还于
2007年5月开展了一次全区范围内的“洽洽快乐杯”数学拼
图活动,每次活动均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发奖状、
奖品,并把获奖情况上传校网站,进行宣传。2009年10月
我校承办了“安徽鲁班杯”全国航空航天校园航模表演,这
一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热情,对研究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我们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结合创造
教育理论,结合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
研究、边发展,在专家的引领和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提炼
并总结了我校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语文
(导入课文一一熟读文本一一思辨赏析一一实际运用),数学
(定向一一启发一一探究一一归纳一一自测),英语(4P模
式),物理、化学、生物(促发一一探究一一反思),政治、
历史、地理(体验探讨一一感知解读一一领悟实践),音乐、
体育、美术、信息(三结合模式)。以语文和数学为例:
语文:”导入课文一熟读文本一思辨赏析一实际运用”
四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课堂教学起始环节。
导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
性。导语要求根据学习文本的不同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创
设平等学习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
落后的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的阅读,最终促成个个
都满怀自信自觉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去的目标。当然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
寻找最佳的阅读突破口,方能有精妙的导语出现。其次教师
在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时候自己就要有兴趣和激情,只有教
师的激情烧得旺,才能使学生的激情有燎原之势。
导语设计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肢体语言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导语有环境导语
——利用现场环境设计的导语,文本导语一一利用文本的人
物、情节、主题等设计导语,多媒体导语一一利用现代教育
技术把画面和音效综合运用的导语,除此之外还有问题导
语,复习导语,比较导语等。
第二环节:熟读文本
“熟读文本”我这里所指的是主要是大声朗读,声高则
气顺,气畅则趣浓,情到深处便如入无人之境。这正是古人
读书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的原因。大声的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知器官,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韵味,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的胆量和能力。
朗读要求学生要把文本的内容深入到心里,这将为后一
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见到这样
的情形:当老师提出一个涉及文本内容的问题时,往往会有
一些学生要去问张问李,慌忙到书上找东找西,如此怎么能
整体把握文本思考问题呢?当然读文本也还有默读、速读、
选读等方式。
熟读文本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的分层渐进的处理。最
低的要求要把文本留于心中,这叫读顺文本。然后进一步要
求学生用语音表现文本的情感,这叫读懂文本。最终要求学
生要读出文本的意境,这叫读透文本。文本不同要求也是不
同的,不可一概而论,篇篇如此。
第三环节:思辨赏析
“思辨赏析”是一篇课文学习的主体和重点。是教师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辨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
式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做到
全员平等的参与。教师需要克服两点:一是有倾向性的提问
(即使是教师无意识的)这种提问会挫伤一大部分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不平等性,这正是课堂上经常
不能展开讨论,引而不发,气氛沉闷的原因,使一部分人陷
入被动学习中去。二是教师给出讨论的终结性的结论。这样
会让学生觉得讨论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在讨论之后获得不了
成就感,讨论的热情就会减弱直至消亡。全员平等的参与是
要经过耐心养成的,不可能天然形成。
思辨赏析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不是一个
简单的提问者和听众。而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有巧妙
的引导、恰如其分的又有鼓励性质的评价,还要有高超的综
合能力。做到这些才能让参与讨论的学生人人都能感到有一
种成就感,又悟出讨论能让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参与讨论的
热情才能日渐高涨。
讨论中问题的设置要有艺术性和关联性。问题既有始发
性的,又有讨论中产生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
的;既有来自文本的,又有联系实际的;既有事前设计的,又
有随机生成的。而且各个问题之间要形成相互的关联,是整
个讨论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讨论还要有一定的目标性,针对要培养的不同的解读文
本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在不同的课文中完成不同的任
务。切忌惟追求课堂气氛而造成热热闹闹的假象,结果是一
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获。这样就达不到提高能
力的目的了。
第四环节:实际运用
“实际运用”使学生巩固知识将知识转变成能力的唯一
渠道。学以致用,学后即用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平常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冲动,想自己也动维
写写。我想学生也是这样,而那种冲动又是转瞬即逝的,如
果在课堂上不能有效的抓住这一契机加强训练,那么课文的
学习就会同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脱节。
实际运用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不同文本解读
方法的总结。二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的意境进行再创造。
三是对类文的阅读欣赏。四是写作技法的模仿运用。
要使实际运用落到实处,就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当堂
的小练习。这种练习一定要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形式多样,
轻松活泼,喜闻乐见,易于完成。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3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取之于深圳电
话教育馆编著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网上交流
(email)》中的内容.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的一种重要的沟
通方式,是我们交流信息的常用手段之一,学生们对此有所
了解,也有强烈的学习、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愿望,因此它
是一部分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
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有效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
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于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析
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了部分知识,
比方说网页浏览、下载等等,对于互联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
认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
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思想
首先,我要引导学生分析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如电话
等),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找出这些手段无法达
到而只有收发电子邮件才能完成的信息交流的任务(如发送
图片和视频等),由此促使学生对学习Email的兴致得到全
面提升。
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
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
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由于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的太抽象,所以不宜马上讲解,待学生
学会收发邮件后,再通过探究题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第三,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核心,针对学生设计了
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教师可以事先对学习加以引导,
对任务加以分析,比方说对操作流程的适当解析。凭借完成
任务,使其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及附件等知识,学
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其创新水
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凭借对电子邮件工作流程的探究,促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
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
示范,尤其对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需加以深入总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我们想要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有哪些方
法呢?
学生: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缺点。
学生:写信太慢,打电话费用高,发短信麻烦,网络聊
天又必须同时在线。
教师: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克服以上的这些缺点呢?
学生:用email,.......
教师:如果想给远方的朋友看看我最近的照片或者自己
写的文章或者自己家庭的一段DV录像,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用email......
教师:非常正确,就是用email(电子邮件)。那么怎样
用电子邮箱来与朋友交流呢?
这样自然的导入到电子邮件的学习之中。之后,对电子
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
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
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之中,为了对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引导,激发
其探究兴趣,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具
体如下:
任务一:如果你还没有电子邮箱,先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任务二: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或者同学发一封带附
件的邮件。
任务三:查收老师或同学回复的邮件,并把老师或同学
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每个任务我都为同学们引路,提示关键步骤地操作,有
些操作计算机也会给出提示(比如出现“下一步”字样)。教
师展开巡回指导,最终,对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请帖 写作课件
- 爱莲说精简课件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9章 第3节 大气压强含答案
- 第三单元(复习)-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 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地理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西京学院《运营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质量专题教学模板
- 中班语言我想
- 西京学院《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吉林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 门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广告宣传物料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天津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认证考试题附有答案
- DB43 3001-2024 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
-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二章 就业社会政策
- GB/T 19633.2-202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的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