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_第1页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_第2页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_第3页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_第4页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范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装饮用水生产风险清单检查项目对应的要点表序号关键点风险描述危害分析企业防控措施检查重点一、车间环境条件1.5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1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无防渗漏措施,长期积存垃圾、废弃物。垃圾、废弃物渗漏的液体有污染水源的风险(水源为公共供水系统)。1.使用规范的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并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措施;2.定期清运垃圾、废弃物,避免长期积存。检查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及清运情况。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2洗消剂管理1.洗消剂未单独分隔放置,且标签不清晰、不完整、不正确;2.洗消剂无使用记录或记录不规范。1.洗消剂浓度过高,导致产品中残留;浓度过低,导致清洗消毒不彻底。2.使用错误的洗消剂,导致达不到工艺标准或关键控制点要求。1.洗消剂专区定置存放、专人管理,标签标识清晰明显,记录及时、准确。2.按照工艺标准、关键控制点等的规定使用并有记录。1.检查车间内洗消剂存放处及领用、发放记录;2.检查洗消剂使用记录。二、原辅料验收、包装材料验收2.1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3食品相关产品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应取得生产许可,并符合GB4806等标准的规定。未取得生产许可、不符合GB4806等标准的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导致终产品受污染。1.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与查验;2.自产纸、塑包材的,应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1.检查企业外购包装材料的索证查验情况;2.检查企业自产包装材料的许可情况。4源水1.以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生产用源水,其水质不符合GB5749的规定。2.以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生产用源水,其水质不符合GB5749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卫生要求,源水经处理后,食品加工用水水质不符合GB5749的规定。3.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源水不符合GB8537的规定,及用容器将水源水运至异地灌装。源水及食品加工用水水质不符合标准规定,导致终产品不合格。1.制定生产用水质量控制程序,每年至少一次按照标准进行检验;2.定期监测源水与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参数;3.水处理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工艺合理稳定。查验水质检测报告,日常监控的记录。三、生产过程控制3.5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5产品配方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造成终产品不合格。1.严格按照GB2760规定的范围和剂量添加,精确计算、准确称量、合理添加;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到五专两公开两台帐要求;3.有条件的在使用环节实行双人控制。1.投料记录中物料种类、投料比例是否与产品配方一致;2.对照GB2760核实配方的合理性、一致性。3.8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6生产工艺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必须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非自动设备添加食品添加剂,容易造成超量添加。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检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添加设备。3.9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7关键控制点1.关键控制点未按要求记录;2.采用臭氧消毒工艺,但未严格控制臭氧浓度;3.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但未保持紫外灯管表面清洁,并未定期监控紫外线强度;4.以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定期监测pH值、电导率、余氯等水源水质情况;5.以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监测水质波动情况;6.使用砂滤器、碳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膜过滤器等,企业应对其过滤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7.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有该工艺的,应定期监测并记录净化程度;8.采用过滤除菌工艺的,应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检查滤膜性能等;9.产品灌装前应设置相应的异物控制措施,按照净含量要求定量灌装,封盖(口)应控制如封盖扭矩、封盖压力等封盖密封性参数。产品质量安全不可控,导致终产品不合格。明确各类产品关键控制点,并定期如实记录。关键控制点监控情况,是否与作业文件一致,记录是否可追溯。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8生产环境控制清洁作业区空气洁净度静态时未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未达到100级,或整体洁净度未达到1000级。灌装环境不可控,导致终产品受微生物及异物污染。定期监测和记录清洁作业区洁净度,出现问题及时纠偏并记录和验证。检查企业的清洁作业区监控记录,及纠偏措施记录与验证记录。3.13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9设备设施、清洁维护保养1.用于测定、控制、记录的计量器具未定期检定或校准;2.管道、容器没有标识。1.用于测定、控制、记录的计量器具未定期校准,有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2.管道、容器没有标识导致误用。1.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定期对压力表、温度计、计量称等用于测定、控制、记录的监控设备检定或校准;2.建立标识规定或标准,管道、容器根据内容物不同清晰标示。1.检查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证书;2.检查管道、容器标识情况。3.10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10交叉污染的防控1.人员健康情况未进行定期体检;2.现场个人卫生不满足要求。1.从业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健康检查;2.食品加工人员未按照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1.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痢疾、伤寒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企业应进行调整,不得影响食品安全;2.加工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进入清洁作业区需二次洗消;3.不得穿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的工作服、工作鞋(靴)进入厕所,离开生产加工场所或跨区域作业;4.对进入清洁作业区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表微生物检查。1.检查人员健康证;2.是否严格执行更衣洗手、清洁消毒制度;3.消毒液配制使用记录是否齐全;4.清洁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行;5.查看日常监控记录。1.周转使用的空桶的内部清洗消毒未使用自动化设备,且少于10个清洗消毒工位(含沥干工艺);2.用塑料软包装生产袋装水,未采用自动化灌装设备,且无杀菌装置;采用自立袋等灌装的,上盖、旋盖等应完全自动化。1.周转使用的空桶的内部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导致终产品不合格;2.用塑料软包装杀菌不彻底,导致导致终产品不合格。1.使用全自动空桶内部清洗消毒设备,且不少于10个清洗消毒工位;2.袋装水采用自动化灌装设备,且有杀菌装置。1.检查空桶清洗消毒设备,及相关记录;2.检查袋装水灌装设备,及相关记录。四、产品检验4.1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11检验人员检验员数量不够或能力不足,操作不认真、不熟练,不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1.可能导致入库原料及辅料未按照规定要求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2.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成品不符合工艺标准要求。1.检验人员经培训且考核合格上岗;2.建立并实施检验管理制度。查验检验人员现场操作的能力。12检验设备检验能力不能满足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必要时)、臭氧浓度(有此工艺的)、电导率(饮用纯净水)、pH值(饮用纯净水)、色度等项目的测定。1.不能完成关键检验项目;2.出厂检测项目不全;3.不能保证批批检验合格出厂。按照法规要求配备满足检测项目与能力的检测仪器设备。查看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要求。4.3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进行检验。13过程、出厂检验1.未实施有效的过程检验;2.成品未进行出厂检验或检验项目不全;3.检验标准未及时更新;4.使用快检方法但未定期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比对或者验证。未能对过程产品是否符合要求进行验证,出厂产品不符合执行标准要求。1.制定处理后水的控制指标并监测记录,灭菌工艺规定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并定期评价生产过程中;定期检查清洗剂和消毒剂浓度(或参数),验证容器及盖的清洗消毒效果、消毒剂残留情况;按照GB19304、GB16330、GB14881合理设置卫生监控要求。2.严格按标准进行出厂检验。3.定期关注标准更新、修订情况.4.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做检验时,定期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比对或者验证。1.查验出厂检验规定与检验记录;2.从生产、成品库、销售记录中随机抽查1~3批次成品,查看检验报告原件和原始检验记录。3.查验检验标准、记录,核对及时执行现行版本标准;4.查验快检方法与国标方法的比对或验证记录。4.5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14产品留样没有规定各类产品的留样要求。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及消费者投诉无证据可寻。建立产品留样制度,配备留样所需的设施,建立留样记录。1.查产品留样相关规定与记录;2.查看留样室的贮存条件是否符合产品的贮存条件;是否按照规定批批留存样品;3.查验留样记录与留样样品是否一致。五、贮存与交付5.1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15原辅料贮存1..原辅料库物品存放杂乱、混放,标识不清;2.库房缺少防蝇、防鼠、通风等设施。1.原辅材料混放造成相互间的污染,标识不清,有混用的隐患;2.贮存环境不达标,造成原辅料变质风险。1.采用可周转的容器生产包装饮用水,周转容器不得露天储存;2.食品加工用水储水罐应安装空气呼吸器;3.原辅料贮存条件符合标准、规范、制度及标签(说明书)的要求。1.查验各类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贮存条件;2.原辅料仓库是否混放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5.7有销售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完整。16交付控制销售记录不全,不能追踪产品的流向。无法实现产品追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无法有效召回。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查验企业销售台账(记录)。六、其它方面6.1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17不合格品的处置1.不合格品管理不规范,未与合格品分离并清晰标示;2.中间产品不合格进入下道工序;3.终产品不合格出厂。不合格带来各种危害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执行标准的要求,造成食品安全隐患。1.不合格品单独定置、清晰标识,专人负责、规范处置;2.中间不合格品及时剔除,不流入下道工序;3.终产品的不合格品及时处置,不得出厂;4.不合格品进行无害化处理。1.查验企业不合格品有关记录及去向;2.查验企业不合格品的定置与标识;3.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以及过期原辅料是否隔离存放。7.1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18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法;关键岗位人员职责规定不明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失控,造成不合格中间品、潜在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1.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液体乳生产实施从原料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2.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3.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应是企业法人代表或企业法人授权的负责人;4.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中各部门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框架;2.与最高管理者交流了解本企业的状况,风险和机遇;3.与各部门相关人员交流了解其所在部门的职责;4.内外部沟通渠道是否畅通。3.14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19标签1.标示虚假生产日期、批号,及其它不符合GB7718的情况;2.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3.添加食品添加剂时,未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示“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等类似字样;4.矿泉水未标示水源点、产品达标的界限指标、溶解性总固体以及主要阳离子)的含量范围;5.矿泉水当氟含量大于1.0mg/L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