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 论文_第1页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 论文_第2页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 论文_第3页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 论文_第4页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摘要】:对学前儿童来说,快乐成长是首要的。教育离不开生长,更不能脱离生活,应该让儿童对“教育”感到亲切、温暖,自然轻松快乐,充满人情味。幼儿走进幼儿园时,有回到“家”的感觉;“教师像自己的妈妈”,亲切温暖,平易近人。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生活学习、快乐成长的城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领悟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并将其精髓渗透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课程、幼儿教学的活动材料、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均可体现。【关键词】:精髓幼儿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是我国现代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见解深刻,兼容中西,积极创新,理论简约,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主张,这些主张不仅给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给目前的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1.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陶行知把儿童看做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因此他非常注重幼儿教育,大力倡导在社会上普及幼儿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学前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很重要,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凡人生的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其意思是儿童六岁之前的教育直接决定未来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当时的他大力呼吁社会有志之士创建幼稚园,开启幼儿启蒙教育。2.重视对幼儿发展全面教育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教育需要全面发展,他提出的幼儿发展包括四部分的内容,即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幼儿的道德教育,幼儿的劳动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上,他一再强调幼儿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它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颇有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味道。他认为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一些卫生常识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此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上,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与一个国家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他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创造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他的这一思想和现代教育科技兴邦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先生的思想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上,他认为“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即使一个人满腹学问和本领,如无道德一切白费,因此他十分注重幼儿道德教育的培养,还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即“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真善美合一”。在幼儿的劳动教育上,陶行知强调“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的认知中,真正的劳动必须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也就是寓教于实践中。陶行知的幼儿全面教育思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原始鼻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3.重视幼儿园教材教法陶行知认为幼儿园教材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必须体现出童真童趣,必须和生活接轨,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也是他理论的核心和杰出创造。在《教学做合一》中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样做便怎么样学,怎么样学便怎么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坐上学的是学生。"同时,他又说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他认为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教育,幼儿才能真正从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他反对强灌输死读书的现象,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师面对个性发展不同的幼儿时,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和爱好兴趣不同对待,坚决杜绝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强迫性学习。陶行知的这些教育思想即使放在现在,对幼儿的学习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他觉得幼儿教育的失败,不仅是孩子本身的教育失败,而且是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失败。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个性发张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个别幼儿的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4.倡导中国式的幼儿园20世纪初,国内开始兴办幼稚园,生搬硬套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模式,陶行知当时就指出国内幼稚园的三大弊端,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认为国内的幼稚园孩子都唱外文歌,弹外国的钢琴,学外国的舞蹈,花钱还很多,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上得起幼稚园,多数孩子得不到学前教育。因此他倡导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幼稚园,要面向全社会所有幼儿,即平民化,还要根据旧中国贫穷落伍的国情,创办省钱的幼稚园,让贫困人家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他的这一思想对于今天很多地方出现的“天价幼儿园”来讲,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先生的观点,符合中国的国情,考虑到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否接受到学前教育。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就没有上过幼儿园,就直接上了一年级,所以对于童年没有任何回忆,现在长大了想想,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童年乐趣的孩子。长大了,人们都在讨论幼儿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好玩的,难忘的事情,只有我的回忆只停留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的脑子里面浮现的是老师教的a.o.e.i.u.ü,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是多么大遗憾!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也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对于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所以对于童年也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和留恋。所以先生的倡导,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体现了人人平等,尤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因此先生的倡导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赞美。二、教学课程生活化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生活化主要是针对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而言的。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在小班幼儿的教学课程组织中,生活化更加凸显,使幼儿园与家庭有一种连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生活色彩逐渐减少。教育与生活结合是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实践在自觉遵循着这一原则。⒈课程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展开。例如,幼儿每年九月份入园,开始是“迎接幼儿入园”、“入园初步、适应”、“适应集体生活”等教育活动,然后才转入其他内容。幼儿升班、毕业离园时,也配有相应的活动,尤其是“入学准备”教育和“毕业典礼”活动,更是充满生活色彩。⒉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组织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传统节日,更具生活和文化气息。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建军节、“七·一”节,国际性的“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识方面,更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幼儿可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性。⒊依据时令、节气变化规律组织课程。生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界的变化引起的。时令、节气是自然界变化的具体化。植物、自然现象、气候变迁等与时令、节气有关的方面成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参照体。幼儿对这些自然规律感受真切,但难于理解,因而好奇。由于幼儿理性水平低,要摆脱时令变化进行理智活动实在太难。利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教育,适合幼儿以感性为主的特点。三、活动材料生活化材料是幼儿活动的主要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获得知识的量。因而,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选择那些合适的、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选择幼儿熟悉、喜爱的材料。例1: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果壳、种子、石块、木板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种子变变变》、《水果拼盘》、《树叶粘贴画》、《石头穿彩衣》等活动。使用自然材料,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常见材料的奇妙用处,自然而然活动积极性就更高。例2:请家长合作收集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如纸盒,瓶子、服饰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瓶娃娃,用风铃、小汽车、方便面的纸碗做成菜场的样,月饼盒做成电脑。报纸、易拉罐、可乐瓶、彩条、纸盒、布条、软垫等生活废旧物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眼里都是宝贝。通过师幼、家园间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促进活动的趣味开展。例3:记得有一次,我带大班毕业班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主题是以“绿色环保,展现自我”——“六一”环保时装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一件环保时装秀的服装。纸写年华,舞动青春!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聆听华夏风,现代简约季!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T台时尚.走秀”的活动。爸爸妈妈们以环保物品为原材料,大胆构思、变废为宝、自主设计出了件件别具风格、样式新颖、个性鲜明的环保服装,简单的垃圾袋,爸爸的旧衣服在妈妈的巧手下也能变废为宝,做好的环保服装也能展示出不一样的风采。这组的公主爱莎是由蓝紫色塑料袋做成,自制的大麻花辫带给我们一个时尚达人。那组里有的整套衣服由环保袋做成,蓝色背心与红色连衣裙,简单而不失帅气!旧报纸平时只能扔掉或者卖掉,但是今天的废报纸可派上了大用场,摇身一变,变成了爱美人士的露背装和超短裙。绿色,环保,创新六一活动的主题,通过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智慧和才能,同时倡导人们变废为宝的低碳环保理念,同时呼吁大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让幼儿和家长深切体会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原来废旧的物品也可以重复再利用,而不是扔掉没有任何价值。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环保时装秀"这个原本陌生而时尚的词语,逐渐嵌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孩子们自主参与,有的自行设计并缝制,有的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利用破布、塑料袋、报纸、光盘、包装绳等材料制作成了一件件节约、环保型时装。孩子们穿着这些特别的环保服装,随着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亮俏在舞台上,童心尽致飞扬,足足过了一把时装模特瘾,同时秀出了个性,秀出了风采,秀出了最靓最帅的姿态。精彩创意的时装走秀让我们大饱眼福。这就体现出生活中的材料多样化利用,可以给人不一样的精彩展现。四、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学前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的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在城市农村中大力普及。在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强调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一方针政策正好是陶行知因材施教的体现。他的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联系现时的教育,陶行知的思想学说依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给我们提供着现实可行的理论。陶行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