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2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3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4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情感1、望岳(杜甫)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春望(杜甫)感时伤别,忧国忧民,思乡念亲的情感。石壕吏(杜甫)本诗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5、使至塞上(王维)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6、渡荆门送别(李白)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游山西村(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8、长歌行(《乐府诗集》)本诗以恰当的比喻说明时间的珍贵,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9、野望(王绩)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10、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这是一首思乡怀归的抒情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本诗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黄鹤楼(崔颢)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13、送友人(李白)这首诗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秋词(刘禹锡)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鲁山山行(梅尧臣)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之情。浣溪沙(苏轼)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表现作者胸襟宽广,视野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对比的写法,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为全诗创造氛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对偶、拟人、反衬的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用这种移情于花鸟的手法,烘托自己“感时”“恨别”之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句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忧国之情和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诗人“春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显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含蓄、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情状。)3.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形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体现作者不以为苦,享受劳作乐趣的归隐之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明主旨。“愿”字是全诗的中心,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思想。)4.使至塞上王维(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运用比喻,以飘蓬、归雁自比,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偶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直”字则表现出了浓烟的劲拔和坚毅之“圆”写出了苍茫单调。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1.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点是落日,线是烽烟、河流,面是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意境雄浑,视野开阔。2.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无际的大漠,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3.色彩丰富:黄沙,橘红色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5.渡荆门送别李白(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雄奇的想像和对偶、比喻、夸张修辞,描写出长江夜晚及白天的奇美。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山水来送自己的万里行舟的殷勤,言简意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6.登岳阳楼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写出了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国破家亡的沧桑,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诗人直写自己一个白发老者凭吊古事,内心沧桑沉重。“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整句诗含蓄地写出了时事变迁带来的悲恨愁苦,感情沉郁。)7、《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课外古诗词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题】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手法】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答: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答: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答:用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4.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答:这句诗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2.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主题】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手法】1.本诗写景有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⒊“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⒋“徙倚”是什么意思?“欲何依”,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答:“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⒊早寒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主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感情。【手法】⒈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⒉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答: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⒊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答: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主题】本诗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表达作者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手法】⒈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答:“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写出了云蒸霞蔚、万马奔驰之势;“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⒉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诗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这两句诗意在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⒊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题】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手法】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忧思之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落”“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主题】诗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手法】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答: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答: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这首诗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哪一种?有何特色?请作简要的分析。答:是比喻。如“孤蓬”、“白云”、“落日”,以景喻情,形象鲜明生动,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4.颔联中“孤蓬”一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在全诗内容的抒写与行文的安排上起何作用?答:比喻。“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5.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落日”比喻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7.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题】作者赞美了秋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