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_第1页
(高清版)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_第2页
(高清版)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_第3页
(高清版)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_第4页
(高清版)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2014-02-19发布201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I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参考了美国联邦法典第49卷CFR49§541《联邦机动车辆防盗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乘用车主要部件上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M₁类车。其他车辆零部件(或总成)的识别标记可参照采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25978—2010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就车辆部件而言,不直接暴露于阳光及雨淋的表面。4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标识信息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标识信息应为a)或b)之一:a)符合GB16735—2004规定的车辆识别代号(VIN);b)零部件(或总成)编号,该零部件(或总成)编号应具有可追溯性、唯一性,并且与安装该零部件(或总成)的车辆的VIN一一对应。5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标示数量与标示位置5.1乘用车应在行李舱的易见部位标示符合第4章中a)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在变速器(或驱动电动机)上标示符合第4章中a)或b)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5.2乘用车应至少有一处电子控制单元(ECU)不可改变地记录符合第4章中a)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信息,该电子控制单元应提供有效的通讯接口读取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信息,电子控制单元在通讯协议方面的设计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5.3除5.1和5.2的规定外,乘用车还应至少有5个零部件(或总成)标示符合第4章中a)或b)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车辆制造商可自行确定需要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零部件(或总成)种类。5.45.3中规定的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零部件(或总成)不包括按照GB16735—2004中5.2.2、5.2.3、5.2.4规定标示VIN的零部件(或总成)。26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标示方式6.15.1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采用人工可读码形式进行标示,5.3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采用人工可读码形式或人工可读码与机器可读码组合的形式进行标示。6.2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通过标签粘贴在部件上,或直接打刻在部件上,或通过不可改变的方式将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存储器内。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采用标签或直接打刻的方式进行标示时,应满足:a)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采用标签进行标示时,应满足下述要求:1)标签应满足GB/T25978—2010中4.3.1和4.3.2的要求。2)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被置于5.1和5.3规定的每一个部件上,如果可行,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位于部件的内表面,并且该位置应满足下述要求:——不会由于使用任何工具安装、调节或拆下该部件及相邻部件或其中的任何部分而被 位于在碰撞中不太可能被损坏的部件的一部分——在正常的销售准备工作(包括防锈及涂底漆)中不会被损坏或变得模糊。3)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置于5.1和5.3规定的每一个部件上,标示位置应易见或在部件被从车辆上拆下后,不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即可见。4)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置于6.3规定的目标区域内。5)当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仅采用人工可读码标示时,人工可读码字码高度不应小于4mm;当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采用人工可读码和机器可读码组合的形式标示时,人工可读码字码高度不应小于2.38mm。b)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采用直接打刻的方式进行标示时,应满足下述要求:1)消除或更改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任何部分应可见地改变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部件的外观。2)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置于5.1和5.3规定的每一个部件上,标示位置应易见或在部件被从车辆上拆下后,不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即可见。3)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应置于6.3规定的目标区域内。4)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人工可读码字码高度不应小于4mm。6.3车辆制造商应指定5.1和5.3规定的每个部件上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目标区域。目标区域不应超出目标区域所在部件表面面积的50%。GB30509—2014《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本修改单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07月23日批准,第一条自2020年07月23日起实施,第二条自2021年01月01日起实施。一、将注日期引用文件修改为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原文为:“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25978—2010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修改为:“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25978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2)第4章中列项a)“a)符合GB16735—2004规定的车辆识别代号(VIN);”修改为:“a)符合GB16735规定的车辆识别代号(VIN);”原文为:“5.45.3中规定的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零部件(或总成)不包括按照GB16735—2004中修改为:“5.45.3中规定的标示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的零部件(或总成)不包括按照GB16735规定标示VIN的产品标牌、用以打刻VIN的发动机舱内能防止替换的车辆结构件(或车门立柱,以及如受结构限制没有打刻空间时所选择的车辆右侧除行李舱外的车辆其他结构件)、靠近风窗立柱用以标示VIN(该VIN在白天不需移动任何部件从车外即能清晰识读)的零部件(或总成)。”原文为:“1)标签应满足GB/T25978—2010中4.3.1和4.3.2的要求;”“1)标签应满足GB/T25978规定的一般性能、防篡改性能及防伪性能要求;”二、修改5.1的规定“5.1乘用车应在行李舱的易见部位标示符合第4章中a)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在变速器(或驱动电动机)上标示符合第4章中a)或b)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修改为:“5.1乘用车应在行李舱的易见部位标示符合第4章中a)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乘用车(不含电动乘用车)应在变速器上标示符合第4章中a)或b)规定的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电动乘用车应满足如下要求:a)电动乘用车不具有变速器(或类似功能的传动耦合装置)时,应在驱动电机上标示符合第4章中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