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有叶绿体的细胞能合成ATP,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D.某污染物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但对无氧呼吸无影响

2.下图为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增强该过程的有

效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网目六百能检则已方E

£0(上金交工

A.将相关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B.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两者结构相同

C.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D.该方法与只使用单克隆抗体相比,能增加识别抗原的种类

3.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

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

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C.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种精子

D.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4会致死

4.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B.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5.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素。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

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

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

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下列有关秋水仙碱应用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故最终得到的细胞每条染色质将有两个DNA

分子

B.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发现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C.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产生

D.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芽尖,会导致芽尖正在分裂的细胞染色体都加倍

6.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

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xRr

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A.100对B.400对C.700对D.800对

7.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8.(10分)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D.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由于K+外流、Na+内流而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

二、非选择题

9.(10分)大豆油脂中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但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常温下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沸点较高。大豆种子中的油脂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要提取纯度较高的大豆油脂,往往需要将油脂成分与蛋白质分

离.芽抱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较易与其他细菌分离.研究人员利用芽抱杆菌分离大豆油

脂与蛋白质、以及提取大豆油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的k一珞.二土填料品

(1)从土壤中分离芽抱杆菌,需要先将土壤样品稀释后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稀释的目的是—,便于在平板上形

成单个菌落。将接种后的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等菌落特征挑选出芽抱杆菌进行扩大培养。

(2)将芽泡杆菌接种到含酪蛋白的固体培养基(酪蛋白使培养基呈不透明的乳白色)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某些菌

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原因是—。根据就可筛选出比较高效的目的菌株。

(3)将筛选到的目的菌株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含有大豆原料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的目的是一,培养

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等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4)芽泡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在分离得到的培养液中加入乙醛完成过程①,

这种提取大豆油脂的方法叫做—法。获得纯净大豆油还需要完成过程②,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1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题目。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

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其55端为甲基化帽子,

3,端有多聚腺甘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世界感染多人。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这种病毒入侵细胞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几丁质;

C.病毒的一分子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一个核昔,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璘酸基团;

D.此病毒为单股正链RNA,但不依靠宿主细胞就无法复制,不常发生变异。

(2)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会/不会)进入细胞内;由于其5,端

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甘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的过程。

(3)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此时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分析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使转换

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o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并痊愈,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她大概率(会/不会)再次感染,原因是。

(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法;研究人员发现,

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0

11.(14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0

(2)在该食物网的生物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o

(3)生态学家建议,在放牧强度较大的草原,要采取措施促进优质牧草生长,同时控制鼠类和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O

(4)为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

林,退牧还草”的过程属于演替,理由是。

12.为了探究低温对小粒咖啡和大粒咖啡两种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对两种幼苗连续三天进行夜间4T低温处理,

并于原地恢复4天,测量两种咖啡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8

合6

率4

2

士,/,天数

低温2处理3期~恢复期’

(1)经夜间低温处理后的植物叶片会转黄,由此分析夜间低温处理能降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最可能原因是

,由图中数据可知,夜间低温处理对咖啡的的生长影响较大。

(2)某同学认为夜间低温处理会使植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影响了夜间暗反应的进行,你觉得这种说法是否正

确,说明理由:O

(3)低温处理后,大粒咖啡难以恢复生长,为了验证夜间低温处理没有改变大粒咖啡的遗传物质,可取大粒咖啡的种

子在(填“正常”或“夜间低温处理”)的环境中种植,若,则说明低温只影

响了大粒咖啡的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题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

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

量。

【题目详解】

A、真核生物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

布在这3个地方,A错误;

B、叶绿体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细胞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的ATP必须通过细胞呼吸产生,B错误;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一样的,污染物M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故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

D错误。

故选C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根据图中信

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C

【解题分析】

1、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再与酶标抗体结构,催化特定底物形成检测产物。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细节:

(1)二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

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

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题目详解】

A、将相关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A错误;

B、据图可知,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分别与抗原的不同部位结合,说明两者的结构不同,B错误;

C、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C正确;

D、据图可知,该方法没有增加识别抗原的种类,D错误。

故选Co

3、D

【解题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

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

加或减少。

分析图示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题目详解】

A、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MI前期正常情况可以形成12个四分体,而一个四射体涉及4条染色体,故除去“四射体”

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

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6种分离方式,故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

(①④、①②、②③、③④、①③、②④)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种精子,C正确;

D、通过C可知,总共有六种精子,其中,①④、①②、②③、③④都会致死,所以有2/3会致死,D错误。

故选D。

4、A

【解题分析】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

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

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

【题目详解】

A、核移植是将供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因此得到的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分裂,B错误;

C、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需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C错误;

D、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而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不能直接融合,D错误。

故选A„

5、C

【解题分析】

多倍体产生的人为因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的

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

【题目详解】

A、秋水仙碱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没有抑制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最终得到的细胞每条染色质将有1个DNA分

子,A错误;

B、用秋水仙碱处理可以获得多倍体植物,但只有1个细胞核,B错误;

C、秋水仙碱是化学物质,可能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用秋水仙碱处理西瓜的幼苗芽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o

【题目点拨】

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的基本原理。

6、B

【解题分析】

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

全显AAxAA(或Aa或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aax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Aax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Aax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题目详解】

根据分离定律RrxRr—3R_(灰体):I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xRr的亲本数量如果是400对,

则会产生灰体300只,黑体10。只。另外400只灰体子代的400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RRxRr或RRxRR,B正确。

故选B。

7、B

【解题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因变量Y始终保持OA值不变。

【题目详解】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题意相符,A正确;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B错误;

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DNA数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示曲线相符,C正确;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

故选B。

8、D

【解题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兴

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即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正确;

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正确;

D、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

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颜色、形状、大小和隆起程度等芽抱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将酪蛋白分

解透明圈的大小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pH、温度、培养液浓度萃取除

去萃取剂(乙醛)

【解题分析】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

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

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

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

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题目详解】

(1)稀释的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便于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

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和隆起程度等等菌落特征挑选出芽抱杆菌进行扩大培养。

(2)芽胞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将酪蛋白分解,因此在芽抱杆菌周围会形成透明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就可筛选出比较高

效的目的菌株,透明圈大的产生的蛋白酶多,分解作用显著。

(3)液体培养基常振荡培养,振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为了使目的菌株更好

地生长,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pH、温度、培养液浓度等条件。

(4)在分离得到的培养液中加入乙酸(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称为萃取法,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

剂,剩下的就是大豆油脂。获得纯净大豆油还需要完成过程②,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萃取剂(乙醛)。

【题目点拨】

熟悉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以及油脂的分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BCDRNA会RNA-DNA-RNAB淋巴细胞抗体具有特异性不会痊愈者体内产生了

抗体,短时间内不会感染分子杂交(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题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专性寄生的生物,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2019-nCoV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

生特异性免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传播,而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

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与抗体结合。

【题目详解】

(1)A、这种病毒的外壳为膜蛋白,与生物膜系统无关,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无法自主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糖蛋白,B错误;

C、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一分子RNA初步水解可形成4种核糖核昔酸,彻底水解可形成核糖、含氮碱基

(A、U、G、C)和磷酸,RNA为大分子化合物,不只含有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磷酸基团,C错误;

D、此病毒为单股正链RNA,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

故选ABCD。

(2)由题意可知,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外有包膜,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会进入细胞内;由

于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昔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RNA-DNA-RNA

的过程。

(3)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由于某人感染了

这种病毒并痊愈,因此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若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她大概率不会再次感染。

(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分子杂交法;由于(几乎)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

【题目点拨】

本题以热会热点为素材,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以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过程,由于考生对新病毒的认识不足,此题

难度相对较大。

11、物种组成猫头鹰捕食和竞争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

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次生该群落演替是在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或该群落演替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

【解题分析】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

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